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神经妥乐平治疗丘脑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丘脑痛又称为丘脑疼痛综合征,通常继发于丘脑纹状体动脉或丘脑膝状动脉供血区的脑梗死。表现为身体对侧的弥散性、难以忍受的持续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4年2月收治了丘脑痛患者15例,应用了神经妥乐平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脑血管疾病患者不断增加,丘脑痛的患者也日益增多.丘脑痛又称为丘脑疼痛综合征,通常继发于丘脑纹状体动脉或丘脑膝状动脉供血区的脑梗死及丘脑出血的患者.表现为身体对侧的弥散性、难以忍受的持续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对丘脑痛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临床常给予卡马西平口服,但效果有限.由于脑血管病所致躯体功能的障碍伴难以忍受的持续疼痛,许多患者出现抑郁或焦虑症状.我科给予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丘脑痛患者口服卡马西平的同时口服西酞普兰,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筋护理综合治疗丘脑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运用VASP评分法对56例丘脑痛住院病人进行经筋护理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丘脑痛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治疗前(P<0.01).结论 经筋护理对治疗丘脑痛的病人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少丹  张丽丽  李萍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1656-1657
目的 总结伽玛刀毁损丘脑中央中核治疗顽固性癌痛的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 采用伽玛刀立体放射技术对15例顽固性癌痛患者进行双侧丘脑中央中核毁损治疗,予以精心护理.随防1~3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疼痛缓解,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只要操作准确,护理措施得力,伽玛刀毁损丘脑中央中核治疗顽固性癌痛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丘脑中央中核镇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磁共振脑立体定向技术,选择一侧中脑脊髓丘脑束和另一侧丘脑中央中核损毁治疗癌症顽痛[1],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众所周知,疼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觉,痛的主观体验以及伴随的各类反射和反应常因周围环境,机体状态,甚至主观愿望等心理活动的变化而改变,为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结合经皮电刺激治疗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丘脑出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疼痛的丘脑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介入头穴丛刺治疗,并进行1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评价2组疗效,对比2组患者丘脑痛的疼痛程度变化、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降低,FMA、BI指数评分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MA、BI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可降低患者丘脑痛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沈敏海 《中国康复》2000,15(1):37-37,45
丘脑性共济失调综合征系由于丘脑卒中导致的较为少见的临床综合征。以往对丘脑性共济失调综合征的表现及发病机制认识不足,因而在其诊断、康复评估及治疗方面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报告6例丘脑性共济失调综合征,并对其评估方法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丘脑性共济失调综合征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54~66(平均61士3)岁;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无失语及构直障碍;6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1例伴有刀型糖尿病;6例均有病灶对测的肢体共济失调及辨距不良,同时伴有偏身痛、温觉丧失或减退,部分患者伴有偏盲,轻度偏身关节…  相似文献   

8.
<正>丘脑旁正中梗死是由丘脑穿通动脉或称丘脑旁正中动脉闭塞引起。对双侧丘脑旁正中梗死已有不少病例报道,但单侧丘脑旁正中梗死更为少见,鲜有报导。丘脑结构复杂,不同的核团功能各异,丘脑的损伤导致临床症状多样,造成急性期明确诊断困难,极易漏诊和误诊。丘脑旁正中区梗死常表现为昏迷或意识下降、垂直凝视麻痹和记忆障碍。本研究报道1例以双眼下视麻痹为表现的单侧旁正中区梗死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丘脑出血患者不仅具有一般脑出血的基本特点,还出现多种症状及功能障碍,表现复杂多样,而CT,MRI对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丘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特点,为临床诊断和康复提供依据。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分析。地点和对象: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丘脑出血患者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龄48~74岁,平均61.8岁。方法:由所有作者收集资料,并对66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或MRI进行分析。结果:丘脑综合征31例,丘脑特殊症状群,如双眼凝视鼻尖34例,丘脑性失语16例,丘脑手8例,丘脑痛4例。结论:丘脑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可表现为丘脑综合征,也可表现为丘脑的特殊症状群,这些特殊症状群对临床诊断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正念训练对中青年脑卒中后丘脑疼痛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将79例患者按实施正念训练前后进行分组,实施前收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后收治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和对症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正念训练。入组前、后对患者进行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和健康调查简表评定。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82.5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前后健康调查简表8个维度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训练能缓减中青年脑卒中后丘脑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对称性病变患者的MR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双侧丘脑对称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特点。结果:肿瘤性病变5例,病毒性脑炎7例,代谢性病变肝豆状核变性4例,急性动脉性脑梗死5例,脑深静脉血栓形成伴双侧丘脑静脉性梗死3例。MRS有助于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急性脑梗死在DWI上弥散受限;ESWAN对顺磁性物质敏感;MRV可直观显示脑静脉。结论:双侧丘脑对称性改变可见于多种疾病,其常规MR表现类似,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功能MR,有利于正确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两侧丘脑旁正中部梗塞症侯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侧丘脑旁正中部梗塞症侯群临床分析黑龙江省医院王振国,张克起,张玉珍黑龙江省卫生学校陶莎莉,肖宏俊,李福玉两侧丘脑旁正中部梗塞症侯群是以淡漠、高度嗜睡、korsakaff遗忘综合征和垂直注视麻痹为特征在梗塞中一种特殊类型。大脑后动脉的视丘下部旁正中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persis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丘脑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关系,探究PSPD功能连接强度与疼痛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纳入18例PSPD患者和16名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分别选择左、右侧丘脑作为感兴趣区,观察PSPD患者与正常对照双侧丘脑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改变情况。选择有改变的功能连接与用于评估疼痛程度的医疗结局用疼痛量表(medical outcome study pain measures,MOSPM)评分值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PSP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丘脑与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左侧额下回眶部、左侧豆状核及左侧尾状核的功能连接增强,左侧丘脑与右侧颞下回的功能连接减弱。右侧丘脑与左侧尾状核功能连接强度与疼痛程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PSPD患者存在与丘脑相关的功能连接的异常,这种改变可能是引起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在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疼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在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对120例下肢动脉闭塞患者进行了统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药物组。干预组60例,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镇痛;药物组60例,根据疼痛程度使用止痛药物。并将干预组与药物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非药物护理干预对于轻、中度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疼痛有明显效果,对重度、极度疼痛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优于非药物干预组。结论正确、及时应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对减轻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的痛苦、提高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甲钴胺(商品名:弥可保)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商品名:黛力新)治疗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甲钴胺联合黛力新治疗(n=30);对照组单独应用黛力新治疗(n=28)。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临床治愈率作为疗效评估指标。结果甲钴胺联合黛力新治疗组VAS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7.39±1.32,4.28±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P〈0.001);黛力新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21±1.23,6.78±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联合治疗组临床治愈19例,总有效率63.3%;对照组临床治愈8例,总有效率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2,P〈0.01)。结论甲钴胺、黛力新联用治疗丘脑痛的疗效优于黛力新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区皮质刺激治疗顽固性丘脑痛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条形电极对3例顽固性丘脑痛患者行对侧运动区皮质刺激并植入电子刺激器进行慢性电刺激。结果3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无偏瘫、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运动区皮质刺激是控制顽固性丘脑痛的有效方法,中央沟精确定位及调节合适的刺激参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多种感觉信息传导的中继站,丘脑不仅接受自脊髓上行的伤害性信息传入,同时也将上述信息予以加工、整合并传递至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目前,丘脑在痛觉感知和调控中的作用已愈发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最近,丘脑背内侧核和腹内侧核更被证实能对外周不同性质的伤害性传入信息给予高度的辨识,并可启动不同的内源性下行调控作用:易化和抑制。结合近年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将对生理性痛和病理性痛状态下丘脑对痛觉感知和调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给予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的手术疗法于90年代初复兴 ,苍白球腹后部取代丘脑腹外侧核成为原发性PD的最佳治疗靶点。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 (PVP)不仅能改善以震颤、僵直和异动症为代表的运动增多症 ,还能改善以行动迟缓、步僵和“关”状态为代表的运动减少症。苍白球和丘脑手术的结合适用于合并顽固性震颤的PD患者。双侧PVP手术似乎并不存在类似于双侧丘脑手术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如构音障碍和严重的认知障碍 ,但明显增加语音低下和吞咽困难的风险。同期双侧PVP对那些年龄较轻、身体一般状况好的PD患者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手术治疗是一种非多巴胺能的代偿机制 ,并不能完全取代药物疗法 ,二者能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MRI影像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临床诊断为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10例患者进行MRI检查,结果示病变范围为丘脑、基底节和脑干,符合乙脑病理改变,提示MRI可直接发现炎性病灶,其结果有待作为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依据。并根据丘脑病变可给予阿片拮抗剂治疗。  相似文献   

20.
癌痛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治疗癌痛的方法很多,对于大多数癌痛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是首选。规范的药物治疗,特别是口服药物治疗,可以使大约80~90%的癌症患者的疼痛缓解。应按照癌症疼痛的性质和程度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设定治疗方案,及时给与阿片类镇痛药物,并注意适当应用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