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高血压病早期干预的相关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对104例健康人和39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年龄是影响健康人大动脉弹性功能最主要的因素,年龄、收缩压和脉压与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弹性功能密切相关。结论脉搏波传导速度是敏感反映高血压大动脉弹性的重要指标,年龄、收缩压和脉压是影响baPWV值的主要因素,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北京市社区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肥胖指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反映动脉硬化程度。对北京市石景山区两个社区大于或等于40岁居民进行体格检查,测量体重(weight)、腰围(W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升高比(WHtR)及标准化问卷调查、生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及baPWV测量。对数据资料完整及BMI大于或等于18.5 kg/m2的9 080名人员根据75OGTT试验及糖尿病史分为NGT、IGR和DM组,分析BMI、WC、WHR、WHtR与baPWV之间的关系。结果在NGT、IGR、DM组,根据WC、WHR、WHtR分成亚组,中心型肥胖组的baPWV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在DM组内,以BMI作为肥胖标准,baPWV仅在NGT和IGR组内有统计学意义,在DM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NGT、IGR和DM组内,中心型肥胖指标(WC、WHR、WHtR)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P0.05),BMI仅在NGT组内与baPWV呈正相关,在IGR和DM组内无明显相关(P0.05)。校正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WHR和WHtR每增加0.1,baPWV则随之升高40.6 cm/s和55.3 cm/s。结论在糖代谢异常人群中,中心性肥胖指标(WC、WHR、WHtR)与动脉硬化呈正相关,较BMI更能反映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李妍妍 《医学信息》2010,23(17):3136-313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发作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将13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痛患者按照有无合并房颤发作分为A、B两组:A组为合并房颤发作组,共32例;B组为不合并房颤发作组即对照组,共100例,分别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高低。结果A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K(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发作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行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检测,探讨血清hs-CRP水平与大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水平,采用动脉弹性检测仪测定cfP-WV,根据血压计算脉压和脉压指数。结果:高血压组cfP-WV、脉压、脉压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及其他各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cfPWV、脉压、脉压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447,0.501,0.432,P0.05);cfPWV与脉压、脉压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552,0.463,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大动脉弹性减退和炎症反应,且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大动脉弹性减退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临床前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程进展的干预作用。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51位临床前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依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予一般性生活指导(清淡饮食+进行体育锻炼),观察组(87例)予一般性生活指导+口服辛伐他汀(10 mg/d)。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9、18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CIMT)、踝肱指数( 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进行观测比较。结果进行干预前、干预后9个月及18个月两组的CIMT未见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行干预前、干预后9个月两组的AB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18个月,观察组ABI高于对照组[(0.96依0.18) vs (0.90依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干预前两组的baPW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9、18个月,观察组baPWV低于对照组[(1408.0依172.5) cm/s vs (1517.7依171.7)cm/s],[(1381.1依176.1)cm/s vs (1501.7依185.3)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辛伐他汀有提高ABI及减小baPWV的作用,对临床前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病情进展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01至2012-12确诊的5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病例组)和同期体检50例正常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和baPWV的统计学差异,并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baPW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7.54±3.08)μg/ml较对照组(9.94±3.51)μg/ml明显降低(P0.01),而baPWV(1654.48±401.77)cm/s较对照组baPWV(1213.39±260.60)cm/s明显加快(P0.01);偏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PWV呈显著负相关(r=-0.752,P0.01)。结论:高水平血清脂联素可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糖调节功能正常、糖调节功能减低和糖尿病患者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糖尿病患者42例、糖调节功能减低者45例、正常对照者30例的临床资料,每例均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仪测定baPWV及超声检测IMT,将三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从正常对照者、糖调节功能减低者至糖尿病患者,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加重,颈动脉内膜中层逐渐增厚(P<0.05),baPWV逐渐升高(P<0.05).结论 在糖代谢异常的早期baPWV与IMT即发生明显改变,二者对筛查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AngⅡ水平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AngⅡ浓度,采用动脉硬化诊断仪测量BaPWV.结果:观察组血压、BaPWV值和血清An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异常组患者血清AngⅡ水平明显高于BaPWV正常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与AngⅡ、SBP、DBP呈正相关(r=0.528、0.586、0.459.P<0.05).结论:AngⅡ水平升高与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收治发病时间≤24 h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脑梗死患者47例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时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Hcy和hs-CRP的含量,并分析两者与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Hcy与SBP、DBP、FBS、血小板计数、TC、TG、LDL-C、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BMI和WHR无明显相关性。血清hs-CRP与SBP、DBP、BMI、WHR、FBS、血小板计数、TC、TG、LDL-C、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Hcy、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且可能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方法,并设计相应的系统。传统仪器多采集肱部、踝部脉搏波计算传导速度,而本文提出的检测方法利用光电容积法采集手指、脚趾人体末梢脉搏波,从而实现计算,并把测量结果命名为指-趾脉搏波传导速度。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指-趾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系统的测量重复性良好,与传统的检测仪器测量结果基本一致。传统仪器需要采用充气泵、放气阀和袖带来进行测量,而该系统使用光电容积法,只需连接光电探头即可完成测量,大大减小仪器体积和重量,为实现动脉硬化检测移动化、便携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粘附分子1(CEACAM1)与糖耐量异常(IGT)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IGT患者80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IGT组44例和IGT+CAS组36例,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NGT组),比较三组临床指标(TG、TC、LDL-C等),分析血清CEACAM1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三组年龄、性别、BMI、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和IGT+CAS组TG、TC、LDL-C、FBG、HbA1c、FINS、HOMA-IR、hs-CRP、IL-6、TNF-α均高于NGT组,HDL-C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CAS组TG、TC、LDL-C、FBG、FINS、HOMA-IR、IL-6、TNF-α高于IGT组,HbA1c、HDL-C低于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CAS组、IGT组CEACAM1水平低于NGT组,IGT+CAS组CEACAM1水平低于IGT组,IGT组CEACAM1水平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IGT患者血清CEACAM1与TC、LDL-C、FBG、HbA1c、FINS、HOMA-IR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BMI、SBP、DBP、TG、hs-CRP、IL-6、TNF-α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TC、HDL-C和HbA1c是血清CEACAM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EACAM1可能与IGT的发生发展有关;CEACAM1水平降低,可能是IGT患者CAS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闫宇梅 《医学信息》2018,(17):89-91
目的 探讨CysC与Hcy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根据眼底照相结果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每组80例,同时选取健康受试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血糖、血脂、血清CysC及Hcy水平。结果 ①DR组和NDR组SBP、DBP、FBG、2hBG、TG、TC、LDL-C、BUN、SCr、HbA1C、CysC和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和NDR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SBP、TG、SCr、CysC和Hcy水平高于N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ysC与病程、TG、SCr、Hcy呈正相关(r=0.428、0.490、0.479、0.215,P<0.05),与BMI、SBP、LDL-C、FBG无明显相关性。③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G、SBP、CysC和Hcy为影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CysC及Hcy水平是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CysC联合Hcy检测对2型糖尿病视网病变的诊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心自主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T2DM患者200例,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蛋白尿组(80例)、微量蛋白尿组(66例)和大量蛋白尿组(54例);采集临床资料,测定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等指标;行心血管反射试验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评价糖尿病患者心自主神经病变.结果 三组患者在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心自主神经病变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自主神经病变者分别占1.3%、9.1%、22.2%(两两比较,P均<0.05).尿蛋白排泄率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自主神经病变呈正相关(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X1)、甘油三酯(X2)、心自主神经病变(X3)、糖尿病病程(X4)是UACR的影响因素,回归方程为Y=-398.454+2.789X1 +49.092X2+147.969X3 +5.659X4.结论 随着蛋白尿程度加重,合并心自主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增加;收缩压、甘油三酯、心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病程是尿蛋白排泄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早期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及白细胞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将符合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标准的35例GDM孕妇作为GDM组,42例葡萄糖耐量正常孕妇作为NGT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正常的30例孕龄女性作为对照组,收集三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并检测受试者实验室检测指标,并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同时对显著性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DM组和NGT组受试者FINS、HOMA-IR、hs-CRP、TG、LDL-C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而SHBG指标显著降低(P<0.05),与NGT组比较,GDM组FBG、FINS、HOMA-IR、hs-CRP、TG和LDL-C均显著升高(P<0.05),而SHBG指标显著降低(P<0.05).GDM组中SHBG与FINS、HOMA-IR和hs-CRP呈负相关(r=-0.233,-0.412和-0.512,P<0.05),而与FBG、TG和LDL-C均无相关性,GDM组中HOMA-IR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027,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SHBG水平与GDM发生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hs-CRP、FINS和HOMA-IR与GDM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孕早期低水平SHBG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性因素,对孕早期妇女进行SHBG检测,能够预测GDM发生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探寻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NC)44例、糖耐量正常的单纯肥胖组(Ob)42例、新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所有对象于清晨空腹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空腹检测各组生化指标,并同时行糖耐量试验(OGTY),检测OGTT中0、30、60、120min各时点血糖及胰岛素值,利用Bergman最小模型技术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以高分辨率彩色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结果IMT值T2DM组较NC组(P〈0.01)及0b组显著升高(P〈0.05)。所有初发T2DM患者,IMT与年龄、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餐后2h血糖(2hPG)及ISI呈正相关(P〈0.05.0.01):与BMI、腰围呈负相关(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的影响后,IMT与BMI、腰围、TC、LDL-C及ISI无显著相关,与2hPG呈显著相关(r=0.461,P〈0.001)。结论2hPG是初发T2DM人群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2hPG有望改善T2DM人群的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胰岛素水平对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非并发糖尿病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207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随访3年,以确诊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为结局事件,并进行相关研究分析.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基线数据显示暴露组患者BMI以及FBG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暴露组SBP和DBP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暴露组随访病死率为9.68%;对照组检出2例,病死率为1.75%;暴露组随访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暴露组男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暴露组女性病死率为6.52%,对照组女性检出1例死亡病例,女性病死率为1.79%.Cox回归结果提示FINS增高、男性以及FBG和SBP异常增高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结局正相关.结论 提示FINS增高会增加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死亡预后的发生风险,且男性也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受到血压和血糖水平的影响,血压与血糖的异常增高状态也潜在增加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LDL-C、Fg、hs-CRP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7d内是否出现脑梗死情况,将患者分为继发脑梗死组(48例)和未继发脑梗死组(72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体检正常者42例为对照组.根据ABCD2评分将继发脑梗死组患者分为低危8例(0~3分)、中危15例(4~5分)、高危25例(6~7分).分析各组患者LDL-C、Fg、hs-CRP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TIA后早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继发脑梗死组LDL-C、Fg、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继发脑梗死中危组和高危组LDL-C、Fg、hs-CRP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继发脑梗死组患者LDL-C、Fg、hs-CRP水平随危险程度加重而升高,低危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Fg、hs-CRP是TIA发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IA后继发性脑梗死患者LDL-C、Fg、hs-CRP水平升高,且升高水平与患者危险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TIA患者早期继发脑梗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我院417例健康查体超敏C反应蛋白高危人群进行分析,了解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发生率,探讨其异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查体指标,基于超敏C反应蛋白高危人群,选取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脑梗死、冠心病和脂肪肝6种疾病,根据不同疾病和不同性别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高危人群中,脂肪肝和高血压问题尤为严重。除颈动脉硬化组外,其余5类疾病男女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的异常升高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在临床检测中应考虑到其他疾病影响因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03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MIF浓度,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状况,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F和hs—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稳定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软斑组)血清MIF和hs-CRP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硬化斑块组)和内膜粗糙组(P〈0.01)。血清MIF和hs—CRP浓度分别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F和hs-CRP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是临床了解脑梗死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预示作用,了解hs-CRP同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65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和68例体检确诊无糖尿病史及近4周无感染史的健康者,hs-CRP采用超敏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hs-CRP在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组和升高组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s-CRP水平在LDL-C正常组和升高组之间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hs-CRP参与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对其发病机理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