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CC16mRNA检测在评价孟鲁斯特治疗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轻、中度非急性发作持续性哮喘患者22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3例和试验组9例.对照组吸入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等治疗;试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每日口服孟鲁斯特10 mg,观察两组患者诱导痰中的细胞分类、CC16蛋白以及CC16mRNA的变化情况.结果 22例完成了6周的治疗和随访.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诱导痰中CC16mRNA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试验组CC16mRNA增加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哮喘各组诱导痰中CC16mRNA与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呈负相关(轻度组r=-0.69,P<0.05;中度组r=-0.72,P<0.05).结论 口服孟鲁斯特可增加诱导痰CC16mRNA表达,诱导痰CC16mRNA测定有助于监测轻、中度持续性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2.
苦参碱对肺腺癌A549细胞CC10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钟声  徐永健  张珍祥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0):1103-1105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凋亡及其对CC10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肺腺癌A549细胞进行培养传代,按苦参碱药物作用浓度由低向高分为A、B、C、D、E组及对照组,培养72h后,MTT实验检测苦参碱对肺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苦参碱对A549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AnnexinV-PI双标法检测苦参碱对A549细胞凋亡率的影响,RT-PCR检测CC10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均具有抑制肺癌A549细胞生长及诱导凋亡作用,A、B、C、D、E组及对照组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及凋亡率分别为24.7%、5.12%,33.1%、8.36%,44.3%、10.81%,61.7%、17.10%,74.2%、25.67%及6.2%、3.06%,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各实验组CC10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0.07、0.87±0.03、0.74±0.04、0.62±0.06、0.49±0.04。结论:苦参碱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其促进CC10mRNA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腹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对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血清Clara细胞蛋白16(CC16)的影响.方法 以30只健康小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DEX)组.用卵蛋白致敏、雾化建立豚鼠哮喘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C16的含量并观察其在组问的含量变化.结果 哮喘组小鼠血清中CC16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DEX预处理后,血清CC16水平较哮喘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CC16参与了哮喘的发病,可能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炎保护因子;而糖皮质激素在哮喘中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清CC16的浓度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C16在人肺泡上皮细胞中的抗炎作用及调节机制。方法:Western Blot及Real Time PCR检测CC16过表达和敲除以及人工重组CC16(rhCC16)对LPS诱导的炎性因子IL-1、TNF-α、IL-10表达的影响;MTT检测细胞存活率验证rhCC16对人肺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利用RNA干扰阻断NF-κB通路后,Western Blot及Real Time PCR检测rhCC16对炎性因子IL-1、TNF-α、IL-10表达的影响。结果:内源的CC16和rhCC16均能抑制LPS诱导IL-1、TNF-α的表达,促进IL-10的表达;rhCC16可保护人肺泡上皮细胞免遭炎症反应的破坏;阻断NF-κB通路后,rhCC16的抗炎作用减弱。结论:CC16可以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保护人肺泡上皮细胞免遭炎性因子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p16基因结构及转录水平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p16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DNA构象多态性、Northernblot方法分析16例AML细胞p16基因结构及转录水平表达。结果:16例均无p16基因的缺失、突变。初治和复发的12例AML的p16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4例长期缓解者及正常对照。1例p53基因突变AML的p16mRNA有明显升高。结论:p16基因在AML发病中可能不占重要地位,而在AML病态造血的维持中起一定作用,在p53突变时其表达反馈性升高,显示一种反馈环路失衡,提示在研究单个基因的基础上观察细胞周期检测点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EA mRNA和CK19 mRNA指标监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液转移和评估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以97例NSCLC患者、51例非肿瘤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和36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为对象,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EA mRNA和CK19 mRNA。结果NSCLC组血液CEA mRNA和CK19 mRNA的阳性结果显著性高于两个对照组(P<0.01),且CEA mRN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也高于CK19 mRNA。指标阴性组患者的24个月生存例数明显多于阳性组(P<0.01~<0.05)。结论检测血液CEA mRNA和/或CK19 mRNA有助于发现NSCLC血液转移,也有助于预后的评估,其中CEA mRNA的敏感性高于CK19 mRNA(P<0.01)。  相似文献   

7.
uPA和V-ATP酶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uPA、V-ATP酶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45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uPA和V-ATP酶mRNA表达,以7例肝血管瘤作为对照组。结果uPA mRNA在癌组、癌旁组及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4.4%和28.6%,3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V-ATP酶mRNA在癌组、癌旁组及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6.7%、57.1%,3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以有/无肝内静脉癌栓形成和肝外转移将癌组分为转移和无转移两组,uPA、V-ATP酶mRNA在两组的表达均有差异显著(P〈0.01);而它们的表达与乙型肝炎、病理分级、血清AFP水平以及肿瘤直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肝细胞癌中uPA、V-ATP酶mRNA高表达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研究抑癌基因p16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与骨肉瘤预后、分级的关系.方法:30例骨肉瘤新鲜标本,按刘氏分级法分为Ⅰ,Ⅱ,Ⅲ级;三年随访结果死亡13例,存活17例.15例正常对照骨组织.结果:①15例骨组织中阳性率73.33%(11/15);30例骨肉瘤组织中阳性率36.67%(11/30),骨肉瘤组较正常骨组p16蛋白染色阳性率和染色强度低(P<0.05);②13例死亡组中阳性率6.67%(1/13),17例存活组中阳性率58.82%(10/17).存活组较死亡组p16蛋白染色阳性率和染色强度高(P<0.01);③p16蛋白的染色阳性率和染色强度与病理分级无关.结论:骨肉瘤的发生与p16基因表达的异常有关;其表达阳性率和强度与病理分级无关,与预后相关,提示p16可作为骨肉瘤的预后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胃癌与癌旁胃黏膜中RhoC 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主要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23例新鲜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胃黏膜组织中RhoC mRNA的表达. 结果 胃癌组织中RhoC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其吸光度比值分别为1.40±0.23和0.36±0.15(P<0.01);同时RhoC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均P<0.01). 结论 RhoC mRNA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Lunx mRNA的表达来探讨其对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逆转录PCR)技术分别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外周血Lunx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与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与年龄、性别、吸烟史、原发肿瘤部位无密切关系(P〉6.05)。结论应用RT-PCR技术建立了一种检测NSCLC微转移Lunx mRNA表达的实验方法,Lunx mRNA是一种检测NSCLC外周血微转移新型的、较好的特异性标记物,对判断病程发展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