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在早产儿撤机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胎龄为28~32周、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早产儿7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随机分为枸橼酸咖啡因组(n=35)及氨茶碱组(n=35)。比较两组患儿撤机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枸橼酸咖啡因组撤机成功率为85.72%,氨茶碱组撤机成功率为68.57%,枸橼酸咖啡因组早产儿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氨茶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P=0.016)。枸橼酸咖啡因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心动过速、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的例数均显著低于氨茶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拔管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能显著提高早产儿撤机成功率,同氨茶碱相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初生呼吸暂停早产儿100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两组患儿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生产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早产儿应用大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持续正压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早产儿应用小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持续正压辅助通气治疗,治疗后分析两组早产儿患者的呼吸暂停持续时间、持续正压辅助通气支持时间、腹胀发生率、心率加快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烦躁不安发生率;并对两组患儿在纠正胎龄40周后做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比较。结果:对照组早产患儿生后呼吸暂停持续时间及持续正压辅助通气支持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早产儿,两组早产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产儿腹胀发生数量、心率加快发生数量、喂养不耐受发生数量、烦躁不安发生数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数量明显小于观察组早产儿,两组早产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纠正胎龄40周后NBNA评分比较,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为(37.3±2.4)分,高于对照组的(31.8±1.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0,P<0.05)。结论:大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应用于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较显著,作用显著大于小剂量枸橼酸咖啡因,临床医生应根据不同临床症状适当选用不同剂量的枸橼酸咖啡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拔管前对呼吸力学的影响,从而寻找有助于拔管的最佳剂量。方法 将收治的90例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且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按随机原则分为枸橼酸咖啡因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及对照组三组,每组各30例。在积极抗感染、稳定内环境、静脉营养支持及机械通气等基础上,有呼吸窘迫症状和体征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固尔苏)替代治疗(治疗剂量200mg/kg 气管内给药,必要时可重复给药),大剂量组在准备拔管前24小时或非计划拔管6小时内用枸橼酸咖啡因20mg/kg.d(10min)维持治疗至成功拔管,小持剂量组准备拔管前24小时或非计划拔管6小时内用枸橼酸咖啡因按5mg/kg.d(10min)维持治疗至成功拔管,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而不给予枸橼酸咖啡因及氨茶碱或其他甲基黄嘌呤药物。记录患儿用药前及拔管前呼吸机参数及使用枸橼酸咖啡因药物前2小时内及拔管后2小时各组的血气分析指标,检测用药治疗前、拔管前及拔管后2小时患者的呼吸力学变化并记录患儿拔管后的通气模式,统计患儿的成功拔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及对照组三组患儿的呼吸力学在拔管前改变为呼吸功(WOB)、气道阻力(Raw)、顺应性(cdy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对照组的血气分析指标PaCO2 及Pa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成功的整体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三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拔管前呼吸力学的影响积极有效,有助于拔管且成功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及对照组,且不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尚彪  刘娟  明虹均  何刚  张娟  唐艳  冯丽  黄秀 《西部医学》2023,35(5):719-723
目的 探讨国产枸橼酸咖啡因的早期使用对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南充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的胎龄小于34周的120例早产儿按随机原则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早期组在生后24 h内开始使用国产枸橼酸咖啡因;晚期组在生后24 h以后才开始使用国产枸橼酸咖啡因,通过临床资料数据统计分析两组咖啡因使用天数、给氧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动脉导管未闭(PDA)、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发生率。结果 早期组与晚期组相比,枸橼酸咖啡因使用天数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需氧时间、BPD及AO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IVH、PDA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橼酸咖啡因在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24小时内使用,在咖啡因使用天数、用氧需求、呼吸机辅助通气及BPD、AOP发生率方面优于晚期使用,有利于改善早产儿的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不同维持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AO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AOP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低维持量枸橼酸咖啡因组[LD组:首剂20 mg/kg,维持量5 mg/(kg·d)]、高维持量枸橼酸咖啡因组[HD组:首剂20 mg/kg,维持量10 mg/(kg·d)]、氨茶碱组,疗程均至呼吸暂停消失1周.比较3组患儿AOP消失时纠正胎龄、总氧疗时间等指标,并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HD组及LD组氧疗结束日龄明显早于氨茶碱组,箱内或头罩吸氧时间较氨茶碱组明显减少(P<0.05);胎龄<34周中,HD组氧疗结束日龄明显早于氨茶碱组(P<0.05),LD组与氨茶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组与HD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维持量枸橼酸咖啡因对AOP均有治疗作用,优于氨茶碱;在胎龄<34周患儿中,高维持量疗效较低维持量略好;未见明显咖啡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NICU收入住院,出生胎龄34周的88例符合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两组采用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静脉滴注治疗,低剂量组(首剂量20mg/kg,之后每日维持量为5mg/kg)与高剂量组(首剂量20mg/kg,之后每日维持量为10mg/kg),每组44例,直至患儿呼吸暂停消失1周停药。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后呼吸暂停的发作频次、接受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天数及呼吸暂停消失时间。结果:高剂量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频次、接受机械通气比例均低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机械通气天数及呼吸暂停消失时间均短于低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咖啡因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临床合并症,包括颅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以20mg/kg负荷量后,10mg/kg维持量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涂秀英  范娟  王建辉 《重庆医学》2021,50(10):1676-1679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在改善早产儿呼吸结局及存活率的差异,并评估不同剂量咖啡因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曾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患儿共123例.根据咖啡因维持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5 mg·kg-1·d-1)和高剂量组(10 mg·kg-1·d-1),比较两组患儿在主要呼吸结局、存活率、住院期间平均每日体重增长及纠正胎龄6个月时体重增长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在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时间、AOP时间、持续用氧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存活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住院期间每日平均体重增长小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患儿中均有极低出生体重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高于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P<0.05).纠正胎龄6个月时,高剂量组体重增长仍小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 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相比于常规剂量不能额外改善呼吸结局及存活率,且对早产儿的体重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无创辅助通气模式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优化方案。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0例胎龄≤34周的呼吸暂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病例资料,将患儿分为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组(n=44)和NIPPV序贯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组(n=46)。采用t 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检验等,对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呼吸暂停疗效、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NIPPV序贯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组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通气失败及相关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喂养不耐受、鼻损伤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采用NIPPV序贯NCPAP的通气模式,较传统单用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缩短治疗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相对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胎龄28~32周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65例早产儿。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常规剂量,观察组使用枸橼酸咖啡因高剂量。比较两组心率、血压、呼吸暂停次数、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呼吸暂停次数、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0±0.2)次/d、(4.2±1.3)d及(28.6±2.8)d,均低于对照组的(1.5±0.3)次/d、(6.3±1.2)d及(35.6±3.2)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率、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分别为(128.57±10.33)次/min、(64.22±5.24)mm Hg及(45.27±2.95)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83±10.16)次/min、(61.13±4.15)mm Hg及(42.15±2.71)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胎龄28~32周AOP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早产儿的呼吸暂停次数、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但患儿的心率加快,血压有所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患有呼吸暂停的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随机分为枸橼酸咖啡因组和氨茶碱组,每组60例。枸橼酸咖啡因组接受20?mg/kg的枸橼酸咖啡因静脉注射 并5或7.5?mg/(kg·d)的维持剂量,氨茶碱组接受5?mg/kg的氨茶碱静脉注射并1.5或2.0 mg/(kg·8?h)的维持剂量。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跟踪检测血药浓度、心率、动脉压等指标,并监测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 枸橼酸咖啡因的有效率为91.67%,氨茶碱的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组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有差异(P?<0.05),氨茶碱组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有差异(P?<0.05)。两组心率和动脉压在不同时间点、组内、变化趋势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组的心动过速、高血压、烦躁不安和抽搐的总发生率为13.3%,低于氨茶碱组的40.0%,且枸橼酸咖啡因组的烦躁不安现象较氨茶碱组少(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均可有效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但枸橼酸咖啡因的疗效更好,不良反应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早产儿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ity,AOP)接受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60例AOP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抽取样本的方法,分为对照组(纳入30例,行低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观察组(纳入30例,行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疗效。方法:选择早产儿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用药后观察患儿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和脑损伤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相关情况,并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03,P<0.05)。两组患儿在病死率、氧疗持续时间、ROP和脑损伤发生率、出院时纠正胎龄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组BPD发生率[10%(3/30例)],低于氨茶碱组[20.0%(6/30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均未发现与用药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枸橼酸咖啡因防治AOP疗效比氨茶碱明显,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邹博群 《当代医学》2022,28(12):74-76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不同使用时机对机械通气早产儿氧疗时间及拔管后呼吸暂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68例机械通气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于出生72 h后、撤呼吸机24 h内予以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观察组24~72 h内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剂量及低剂量两种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早产儿专业常规护理及合理喂养。对照组用小剂量咖啡因治疗:负荷量20 mg/(kg·d),维持量5 mg/(kg·d),1次/d;观察组应用大剂量咖啡因治疗:负荷量30 mg/(kg·d),维持量10 mg/(kg·d),1次/d。观察并分析两组患病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疾病恢复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用药后发生呼吸暂停的次数、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尤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的不良反应中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剂量较小剂量治疗效果更显著,除心动过速外未增加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具备安全性,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医学》2018,(4):360-361
目的探讨两种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东莞康华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12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早产儿60例。两组早产儿均给予枸橼酸咖啡因初始剂量20mg/kg,24 h给维持剂量:A组为高维持剂量组10 mg/kg·qd、B组为低维持剂量组5 mg/kg·q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3 d内呼吸暂停发生率、严重程度、呼吸机辅助治疗使用率及撤机时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期间,A组的有效率高于B组(P=0.019<0.05),A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于B组(P<0.001)。两组早产儿的住院时间、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视网膜病变与肺部慢性病变等预后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出现心动过速、喂养困难、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类(NEC)、易激惹、惊厥等,两组上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首剂量20 mg/kg、每日维持剂量10 mg/kg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安全性好,疗效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呼吸暂停(AOP)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41例)和低剂量组(41例)。所有患儿均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抗感染、呼吸支持等措施,2组均在拔管前24 h予以枸橼酸咖啡因负荷量20 mg/(kg·d),高剂量组维持剂量10 mg/(kg·d),低剂量组维持剂量5 mg/(kg·d),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的有效率更高(46.34% vs. 68.29%),撤机失败率(31.71% vs. 12.20%)、呼吸暂停时间[(5.02±1.44)d vs. (2.86±1.03)d]、住院时间[(23.56±6.35)d vs. (20.75±5.97)d]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2组的药物使用时间、氧疗时间、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早产儿心动过速、喂养不耐受、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相比低剂量枸橼酸咖啡因,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改善AOP早产儿呼吸功能效果更佳,拔管成功率更高,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丁斌 《浙江医学》2016,38(24):1977-1979,1988
目的观察并比较枸橼酸咖啡因及氨茶碱对早产儿不同时相血糖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新生儿监护室诊断为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1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咖啡因组与氨茶碱组各86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用药前及用药后15、30min、1、1.5、2、4、6、12、12.5、24.5、36.5和48h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早产儿用药后除6、12和48h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用药后时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咖啡因组早产儿用药后30min血糖值上升,至1h达峰值,后逐渐回落;用药后30min、1、1.5、2及24.5h血糖值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氨茶碱组早产儿用药后血糖值上升,30min达峰值,后逐渐回落;用药后15、30min、1、1.5、2、4、6、12.5、24.5、36.5h血糖值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可引起早产儿血糖升高,但升高幅度较氨茶碱小、持续时间也较短。  相似文献   

18.
陈梅 《大家健康》2016,(1):54-55
目的:探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行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接收的60例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氨茶碱治疗,观察组行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6.7%明显对于对照组的26.7%(P0.05)。结论: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行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需使用呼吸兴奋药物治疗的早产儿(胎龄28~34周)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对照组应用氨茶碱静脉输注。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第3天、第7天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91.43%(32/35)和94.28%(33/35),均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和76.32%(29/38)(P均<0.05)。观察组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尿多、体重不增、胃潴留或喂养不耐受等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5/35)]明显低于对照组[52.63%(20/38)](P<0.05)。两组病例均无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与氨茶碱比较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咖啡因与早中期早产儿发生代谢性骨病(MBD)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26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记录其MBD的发生情况.比较MBD早产儿与非MBD早产儿的产前因素、出生情况、住院期间情况、应用咖啡因等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早中期早产儿发生MBD的危险因素,以及咖啡因治疗持续时间累积剂量与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