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Wilson病基因第18外显子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技术,初步研究了122例Wilson病患者ATP7B基因第18外显子的突变频率。发现37例患者有PCR-SSCP异常迁移,提示中国人Wilson病患者ATP7B基因第18外显子可能为一突变高发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ATP7B基因第1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以期为该病的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对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DNA扩增片断进行筛选,对其中异常的迁移带型行DNA测序。结果:30例对照组SSCP呈一种带型,122例患者中37例分别呈4种不同的异常迁移带型,泳动异常率为30.33%(37/122)。DNA测序结果表明SSCP呈I型的患者第3772位点C缺失而产生移码突变。结论:在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发现一种新型移码突变。  相似文献   

3.
果均经DNA测序证实.结论 13外显子Pm992Leu突变是中国人WD患者的基凶突变热点之一.采用限制性酶谱分析法能快速、准确检出WD患者基因高频突变位点,可用于对WD疑诊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 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ICCA)患者CCM1基因 17号外显子新的同义突变位点。方法 :收集 2 1例ICCA患者及 3 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静脉血 ,抽提DNA、PCR法扩增 17号外显子后直接测序 ,并与Genebank比较。结果 :1例ICCA患者的CCM1基因17号外显子第 1875位碱基C被T取代 (1875C→T) ,为新发现的同义突变 ,位于编码的KRIT1蛋白FERM结构域内。其余检测均无异常。结论 :在 17号外显子中未发现致病的CCM1基因突变位点 ,但仍然存在 1875C→T的基因变异 ,可能与 1CCA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 WD)ATP7B基因的外显子8-9、10-12进行DNA测序并分析。方法 50例WD患者和20例对照正常人提取基因组DNA, PCR扩增ATP7B第8-9(约1100bp)、10-12号外显子(约850bp),对所有患者及对照组DNA外显子-内含子扩增产物行直接双向测序。结果 50例WD患者, 11例为8号内含子nt53592A→G伴nt53671G→A的纯合性突变;4例为8号外显子Arg778Leu突变伴Leu770Leu同义突变; 10-12号外显子5例存在外显子11 Gly790Arg杂合错义突变; 11例存在外显子12 Arg952Lys杂合错义突变; 2例伴有外显子12IIe929Val多态性。结论 外显子8、12为中国人ATP7B基因突变热点,已验证其为中国人常见突变位点;8内含子突变与ATP7B表达减少及WD发病相同(正常人未见);外显子11突变率占所有病人的10%,以前报道甚少,也值得做进一步做大病例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18号外显子的构象多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肝豆状核变性基因18号外显子在中国人中的突变位点。方法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39个家系45个患者的18号外显子进行PCR-SSCP筛选,对有异常者进行序列分析(自动测序)。结果共发现有16个泳动异常,且单链异常位置有两种不同形式。测序结果经与正常对照及与GENEBANK比较,证实均无突变存在。结论肝豆状核变性18号外显子在中国人存在单链构象多态,不是突变热区,与欧洲人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ATP7B基因的外显子8、12进行DNA测序分析并建立直接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102例WD患者和82例对照正常人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ATP7B第8、12号外显子,8号外显子及12号外显子扩增产物分别行Msp Ⅰ及Tail内切酶酶切分析;后对所有患者及对照组DNA外显子扩增产物行直接测序.结果 102例WD患者,8号外显子35例存在Msp Ⅰ酶切反应异常,测序示Arg778Leu纯合或杂合突变(占34.31%),其中12例伴Leu770Leu多态性;12号外显子13例存在Tail酶切反应异常,测序示Thr935Met杂合错义突变(占12.75%),1例存在Argg19Gly杂合错义突变,Arg952Lys在患者及对照组中均检出.结论ATPTB基因外显子8、12为WD突变热点,其中8号外显子以Arg778Leu、12号外显子以Thr935Met为主要突变形式,临床上可用PCR-Msp Ⅰ酶切、PCR-Tail酶切反应作为WD患者初步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散发性Alzheimer病 (AD)患者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型的分布以及线粒体DAN4 336基因突变情况 ,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AD患者ApoE基因型的分布频率进行对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方法对 12 7例AD患者 (AD组 )和 138名正常老年人 (正常组 )ApoE基因型和mtDNA基因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AD组携带 2个、1个和不含ApoE 4基因型的比例为 2 4 %、18 1%和 79 5 % ;正常组的比例分别为 0 7%、10 1%和 89 2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均未出现mtDNA 4 336基因突变。AD组ε4 /4比例相对于西方研究报道要低 ,与部分亚洲国家研究相近。结论 ApoE 4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散发性AD发生的危险因素 ,ApoE基因型分布频率可能与人群选择、病例分辨和种族、地区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肝豆状核变性基因(ATP7B基因)的第14、18和5号外显子(exon14,exon18,exon5),采用单链构像多态(SSCP)方法分析40例非同源家系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基因突变或多态。在exon14仅发现2例具有异常的单链构象,家系分析呈孟德尔遗传分离;在exon18,发现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单链构象,可见于正常对照及患者,故亦认为是一种多态现象。此外,在exon5仅检出1例患者存在SSCP的异常泳动,经DNA测序提示为5'侧翼内含区域的新多态。提示中国人ATP7B基因突变的规律及部位与欧洲人存在明显差异,即不在14及18号外显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散发性 Alzheimer病 (SAD)与早老素 - 1(PS- 1)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技术对 6 8例 SAD患者的 PS- 1基因第 8号和第 10号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所有病例 PS- 1基因第 8号外显子的 PCR- SSCP分析结果均两条单链和一条双链 ,第 10号外显子的 PCR- SSCP分析结果均显示三条单链和一条双链 ,未发现异常泳动 ,推断没有存在突变。结论 :SAD的致病原因与 FAD不同 ,PS- 1基因第 8号和第 10号外显子突变并非 SAD致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 is a potent survival factor for nigrostriatal dopaminergic, central cholinergic, and motoneurons. GDNF also prevents the neuronal loss in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for Parkinson's disease (PD). We have now investigated the GDNF gene for possible mutations in a group of nonfamilial PD and other patients. By cleavase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CFLP) analysis and direct sequencing of the full coding region of GDNF gene we found a novel GDNF sequence variant in 1 of 30 PD patients. The alteration does not change the predicted amino acid sequence and it was also found in 1 of 20 patients without PD, suggesting that it represents a polymorphism in the gene. No other sequence variations were found. We conclude therefore that mutations in the GDNF coding region are not commonly contributing to the pathogenesis of PD.  相似文献   

12.
经DNA测序证实的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热区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目的研究我国肝豆状核变性(WD)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PCR-SSCP)技术,结合DNA测序技术,筛查40个WD家系的56例患者及无亲缘关系的60名正常人的WD基因第5、8、14号外显子(exon5,exon8,exon14)的突变及多态。结果21例患者(来自15个WD家系)在exon8检出2种错义突变,占37.5%(15/40),其中2例(来自同一家系)发生Arg778Gln纯合子突变(2.5%),8例(分别来自8个WD家系)发生Arg778Leu纯合子突变(20.0%),余11例(来自6个WD家系)发生Arg778Leu杂合子突变(15.0%,6/40)。此外,在第8号外显子区域发现了两种多态;在exon5和exon14侧翼的内含子区域各发现了1种新多态。这是我国首次经DNA测序证实的WD基因突变热区。结论exon8为我国WD病人基因突变的热区之一,这对于建立准确快速的WD直接基因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测序方法对明确基因变异的具体部位和内容的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国人Creutzfeldt—Jakob病PrP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国人朊病毒病PrP基因变异与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及同欧亚病例的对比。方法取5例散发型Creutzfeldt-Jakob病(CJD)患者静脉血提取DNA,以多聚酶联反应(PCR)扩增PrP基因,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密码子102、105、129、145、178、180、200、219和232位点及DNA序列测定,并设14例非CJD痴呆和16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发现3组中各1例具密码子129多态性,为缬氨酸/甲硫氨酸杂合子,其余均为甲硫氨酸纯合子,无缬氨酸129纯合子。结论国人CJD患者PrP基因变异及其相关的临床特征与欧洲患者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ATP7B)第16号外显子的突变特征,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对无亲缘关系的4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60名正常人的ATP7B基因第16号外显子,进行了突变及多态的筛查。发现3例患者具有与正常对照不同的单链构象,进一步经DNA测序证实其中2例发生了Ileull48Thr突变,另回例发生Glull73Lys突变。上述突变均为国际上未报道过的新型错上突变。此外,还发现2种多态现象,其中Valll40Ala与文献报道一致,而3498C—T的改变则是一种本报道过的新多态、表明中国人ATP7B基因第16号外星子的突变性质与西方人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Kennedy病(KD)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一KD家系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总结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雄激素受体(AR)基因1号外显子CAG序列重复数进行检测。结果该家系中有3例患者,均为男性。2例以下肢无力起病,1例以乳房发育为首发症状。3例患者均存在脊髓及延髓肌群肌无力萎缩、乳房女性化及性功能减退,血清肌酸激酶及雌二醇水平增高。肌电图均显示慢性神经源性损害,运动合并感觉神经受累。AR基因1号外显子中CAG重复次数分别为49、50及48次。结论 KD的临床表型具有多态性,致病基因具有遗传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国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患者的临床及PRNP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一个FFI家系进行调查并综合分析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应用PCR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对先证者进行PRNP基因的突变筛查,回顾分析中国已报道的FFI先证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在该先证者检出朋^垆基因2号外显子上的c.532G〉A(p.D178N)突变及c.385AA(p.129MM)多态,据此可确诊为FFI。Meta分析提示中国FFI患者的临床表现均较典型,PRNP基因单体型均为D178N-129MM。结论:尽管FFI患者的临床表现较典型,但对临床上疑为FFI的患者,仍应进行艄ⅣP基因突变筛查以助确诊。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