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2例胆胰管梗阻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MRCP联合MR图像分析并得出诊断结果,将结果与临床诊断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定位诊断符合率和定性诊断率。结果:MRCP联合常规检查手段对胆道梗阻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符合率87.5%。结论:MRCP是一项安全、简单、无创伤的胆道成像技术,结合常规MRI是诊断胆胰管疾病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对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跟踪随访证实的胆管疾病患者的低场MRCP及MRI图像。结果 38例患者中,胆管结石23例,胆管囊肿3例,胆管炎性病变2例,恶性胆管疾病10例。低场MRCP结合MRI对胆管疾病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3%。结论低场MRCP结合常规MRI对胆管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高,定性诊断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胆管疾病的诊治及术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恶性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胆管癌、胰头癌、壶腹癌及转移癌患者进行MRCP成像回顾性分析。结果扩张胆管呈枯树枝状、软藤状,胆管扩张程度多为中重度,以重度为主,胆管梗阻端截断征、鼠尾征。结论低场强MRCP能够反映胰胆管梗阻的部位与扩张程度,对诊断疾病的性质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MRCP联合FIESTA序列在胰胆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胰胆管疾病的患者分别进行MRCP及FIESTA序列扫描,结合其采集的图像,以3级评分法,判断胰胆管疾病的直接征象及受累范围。结果:MRCP联合FIESTA序列对结石诊断的准确率为97%。对肿瘤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87%。结论:FIESTA序列对胆管壁和管周病变有良好显示,MRCP有利于胰胆管的整体显示,结合两者可对胰胆管疾病作出更准确的评价并有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低位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56例低位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梗阻:US定位诊断准确性90.24%,MRCP定位诊断准确性100%,两者比较(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恶性梗阻US定位诊断准确性58.33%,MRCP定位诊断准确性100%,两者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US与MRCP在诊断胆总管结石等良性梗阻性病变方面无明显差别,故对良性病变首选US检查.  相似文献   

6.
MRCP与ERCP对低位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低位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6例梗阻部位位于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至十二指肠壁段的低位胆管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MRCP及ERCP诊断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CP与ERCP对低位梗阻性黄疸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6%和93.2%,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RCP与ERCP合并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6.1%,与单项MRCP及ERCP检查的准确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MRCP能清晰全面地显示胆胰系统的正常结构及占位性病变;在低位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MRCP结合MR图像分析可以取代有创性的ERC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管征"在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方面的价值.方法:对37例病人进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并显示"双管征".测量胆胰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肠腔至胆胰管梗阻端的距离,胆胰管末端间距离,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观察胆总管末端形态,肝内胆管扩张程度,胰管形态,比较不同胰胆管疾病时"双管征"的差异.结果:"四节征"和狭窄段侧支胰管扩张多见于胰头癌.胰管粗细不均匀,边界不光滑,串珠状改变多见于慢性胰腺炎,3例慢性胰腺炎伴有假囊肿,5例伴有胰管结石.与胰头癌组比较,慢性胰腺炎组的肝内胆管扩张较轻,胆总管末端以鼠尾状狭窄多见.结论:在MRCP图像识别"双管征"的不同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在胰胆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经临床、B超或CT检查疑有胆总管疾病的患者,进行MRCP检查。结果MRCP图像与ERCP、PTC图像相似,能准确的显示胰胆管的病变部位、梗阻程度、狭窄和充盈缺损,其良、恶性病变,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论MRCP在诊断胰胆管疾病方面简便、安全、无创伤性、无需造影剂,而且具有与ERCP、PTC相仿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低位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56例低位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梗阻:US定位诊断准确性90.24%,MRCP定位诊断准确性100%,两者比较(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恶性梗阻US定位诊断准确性58.33%,MRCP定位诊断准确性100%,两者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US与MRCP在诊断胆总管结石等良性梗阻性病变方面无明显差别,故对良性病变首选US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与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肝外胆结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许昌医院进行检查的64例疑似肝外胆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RCP与腹部CT检查,以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为标准,比较MRCP与腹部CT检查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以及不同大小结石的检出率和原发部位诊断结果。结果:MRCP检查灵敏度、准确度均较腹部CT检查高,漏诊率较腹部CT检查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CP对直径> 9 mm结石、直径≤9 mm结石检出率均高于腹部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CP诊断原发性胆管结石检出率92.31%,较腹部CT检查74.3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腹部CT比较,MRCP应用在肝外胆结石中,可提升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减少漏诊情况的发生,还能准确判断结石直径,并区分原发性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行CT增强扫描对定性诊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6例经手术病例或者穿刺活检病例明确诊断的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的CT增强扫描资料,判断其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76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CT影像学平扫定性诊断符合率47.4%.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81.5%,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高于平扫.结论:部分肺部癌性结节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表现特有的影像学征象,为肺部癌性结节的定性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MR1.5T扫描机,快速自旋回波(FSE)重T2加权扫描及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图像,对45例拟诊胰胆管疾病患者行MRCP检查,并经手术证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接近100%,定位定性的准确性接近100%,高于B超(BU)及CT。结论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明显优于CT及BU,是一种有效、安全、无放射线损伤、可靠的方法,几乎可以替代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胆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胆道疾病(结石、炎症、肿瘤、先天胆管囊肿等)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CP及ERCP各有优缺点,诊断的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在胆道梗阻病变中,ERCP可用于介入治疗及乳头部观察,对于胆胰管的观察可首选MRCP。结论各种检查方法互相补充、印证,可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MRCP、DWI检查,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比较MRCP、DWI联合及单项检查诊断符合率。结果:经病理活检证实,76例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中,40例胆总管结石,13例胆总管下端肿瘤,14例壶腹部肿瘤,9例胰头肿瘤,其中48例良性,28例恶性;MRCP联合DWI检查定位诊断符合71例(93.42%),高于两者单项检查51例(67.11%)、58例(7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CP联合DWI检查定性诊断符合率96.05%高于两者单项检查的71.05%、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MRCP联合DWI检查可显著提高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为临床准确判断病情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CT表现及鉴别诊断、治疗,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穿刺活检与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临床及CT表现,并做文献复习。结果: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在临床上可无临床症状或因肿瘤压迫出现不典型症状,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疾病,应结合CT表现及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化来分析确诊才有可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阻塞性黄疸的老年患者进行MRCP检查,结果:67例患者检查均一次成功,定位诊断明确,发现肝外胆管上段梗阻14例,肝外胆管中段梗阻12例,肝外胆管下段41例,其中胆管结石42例,胆管癌10例,胆囊癌1例,胰头癌9例,壶腹癌5例,结论:MRCP具有无创伤性,检查无需造影剂,无痛苦,无危险及并发症,并可多方位旋转多角度观察病人,定位诊断率100%,因此是诊断阻塞性黄疸的最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与腹部 CT 在肝外胆结石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 年 11 月 至 2019 年 3 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143 例疑似肝外胆结石患者,均进行 MRCP 与腹部 CT 检查,以 消化内镜下胰胆管成像检查为 “ 金标准 ”,比较 MRCP 与腹部 CT 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MRCP 检查肝外胆 结石灵敏度(83.33 %)、特异度(80.00 %)、准确率(82.52 %)分别高于腹部 CT(61.11 %、48.57 %、58.04 %),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腹部 CT 检查相比,MRCP 检查肝外胆结石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较高,有助 于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MRCP在梗阻性黄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MRCP的特点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91例确诊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进行MRCP检查,结果与MRI、CT、US诊断结果对照,比较分析MRCP诊断的准确性及各种情况的梗阻性黄疸在MRCP上的特征性表现。结果:MRCP对于良性梗阻诊断的正确率以及总体诊断正确率要明显高于MRI、US、CT;对于具体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却没有明显差异。但MRCP+MRI的联合应用使其诊断准确性大大提高。结论:MRCP用于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有一定优势,MRCP与MRI联合应用可使诊断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胆系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B超诊断肝硬化并发胆系结石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13例肝硬化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超的检查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合并胆系结石组,另一组为不合并胆系结石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门静脉宽度及肝功能等方面差异性。结果:113例患者肝硬化中胆系结石患者有38例,其发生率为33.63%;患者中男性肝硬化并发胆系结石的发生率为26.92%,女性肝硬化并发胆系结石的发生率为48.57%;门静脉内径≥13mm患者胆系结石发生率与门静脉内径〈13mm患者胆系结石发生率相比偏高;肝硬化合并胆系结石患者血清白蛋白与不合并胆系结石患者血清白蛋白相比明显偏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胆系结石的发生率较高,B超检查为诊治肝硬化合并胆系结石患者提供科学的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经病理证实的32例小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阅片,分析不同增强时期影像学的特点及其对定性诊断的意义.结果:32例小肝癌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定性诊断为27例,诊断率为84.4%.小肝癌在CT平扫期多为低密度或略低密度灶,在动脉期或门脉期不同程度强化,部分小肝癌在延迟期略强化.结论:小肝癌在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上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小肝癌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