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诊断宫内病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诊断宫内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98例超声提示不同宫内病变患者接受择期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及诊断性宫腔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结果 298例经阴道超声诊断提示宫腔内病变,病理确诊221例,宫腔造影诊断198例,宫腔镜诊断206例.超声宫腔造影、经阴道超声、宫腔镜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9.59%、74.16%、93.21%.结论 对于宫内病变的诊断,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与宫腔镜的诊断准确性基本一致,且具有简便、易操作等优点,在妇科临床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宫腔超声造影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宫腔造影患者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58例宫腔造影患者,子宫内膜息肉26例,黏膜下肌瘤15例,子宫内膜增生11例,宫腔粘连6例。结论:宫腔超声造影操作简便、费用低、创伤小、并发症少,已成为宫腔内病变的较好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腔及静脉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法明确病灶或定性有困难的患者30例进行宫腔及静脉超声造影,将不同方法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宫腔造影可显示病变是否存在,病变的部位、大小和基底部的状况及其与肌层的关系,诊断准确率可达86.7%;静脉超声造影见不同的子宫内膜病变具有不同的灌注特点,不同病变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及增强强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诊断准确率93.3%.结论 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宫腔及静脉超声造影,有利于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现及定性,能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三维超声宫腔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病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造影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阴道方式三维超声对子宫不规则出血30例患者进行宫腔内生理盐水灌注后扫查,并与宫腔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7例诊断粘膜下肌瘤,3例子宫内膜增生,2例子宫内膜癌。宫腔造影敏感度100%,特异度93%。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内灌注显影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经腹或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增厚或宫腔内异常团块而难以明确诊断的25例患者,由妇科医师协助进行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造影剂采用无菌生理盐水。结果25例中检出子宫内膜息肉1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4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6例,子宫内膜癌2例,另1例失败,均经宫腔镜或刮诊、手术证实。结论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是一项操作简便易行、准确率高、疼痛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宫腔内病变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宫腔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宫腔超声造影技术是指向子宫腔内注入造影剂使宫腔扩张、内膜分离后,在经阴道超声下观察子宫内膜及宫腔内病变情况,该技术能清晰显示宫腔内病变为弥漫性或局灶性以及局灶性病变的位置和特征,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综述宫腔超声造影的发展和操作过程及技术要领,重点讨论宫腔超声造影诊断宫腔内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介绍该技术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在子宫宫腔病变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宫腔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子宫宫腔病变54例,分析其常规彩超和超声造影表现,比较常规彩超和超声造影对各种宫腔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子宫内膜癌及宫腔内血块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增高,并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息肉、宫腔内残留诊断符合率提高,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显示子宫宫腔病变微小血管的血流灌注,结合常规彩超能进一步提高子宫宫腔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不孕不育患者宫腔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不孕不育患者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将428例诊断为不同类型宫腔病变患者的三维超声结果与宫腔镜或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宫腔镜或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四格表计算三维超声诊断各类宫腔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 结果三维超声诊断宫腔病变患者428例,其中包括宫腔粘连235例(54.9%),子宫内膜息肉153例(35.7%),子宫黏膜下肌瘤40例(9.4%)。将428例患者的三维超声结果与宫腔镜或病理组织学结果相比较,诊断结果一致为404例(94.4%),误诊24例(5.6%),其中,宫腔粘连误诊14例,子宫内膜息肉误诊7例,子宫黏膜下肌瘤误诊3例。三维超声与宫腔镜或病理组织学结果相比,其诊断各种类型宫腔病变的准确性分别为:宫腔粘连96.73%,子宫内膜息肉96.96%,子宫黏膜下肌瘤98.83%。 结论三维超声对各种宫腔病变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不孕不育患者排除宫腔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子宫腔内超声扫描的初步临床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宫腔内超声扫描对子宫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34例患者进行了宫腔内超声扫描检查,并将其结果与经腹或经阴道超声做了对照。结果:发现宫腔内超声扫描对子宫体的细致病变的敏感性高于其它扫描方式。结论:做为一种新的超声扫描技术,宫腔内超声扫描对子宫体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8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观察患者的内膜变化,并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评价通过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子宫内膜增生患者32例,子宫膜息肉患者2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5例,利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与普通的阴道超声相比,对于子宫内膜的病变类型的鉴别明显优于普通的阴道超声诊断。结论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法应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方法简便,易操作,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宫腔内的病变,能够提高宫腔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率,是鉴别和诊断绝经后女性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息肉和黏膜下肌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腹 (TAS)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TVCDS)检查对子宫内息肉和黏膜下肌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宫腔及宫颈病变患者常规行 TAS及 /或 TVCDS检查 ,分析研究病变的二维声像和血流特点。结果  6 8例患者中检出宫腔息肉 16例、宫颈内息肉 2 4例、宫腔黏膜下肌瘤 11例、宫颈黏膜下肌瘤 17例 ,与宫腔镜手术、常规手术及病理诊断对照 ,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87.5 % (14 / 16 )、 91.7% (2 2 / 2 4 )、 90 .9% (10 / 11)、 88.2 % (15 / 17)。结论 子宫内息肉及黏膜下肌瘤各具一定声像特点 ,TVCDS能更清晰显示病变以及病变与宫内膜和肌壁间的关系 ,敏感捕捉血流信号 ,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对不孕症患者宫腔病变及输卵管通畅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96例不孕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3D-TVS和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检查,分析两种超声检查方法对宫腔内病变、输卵管通畅性和走行情况等的诊断价值。【结果】3D-TVS检查对不孕症患者宫腔内病变的总检出率高于2D-TVS检查(P<0.05);对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宫腔粘连、子宫黏膜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均高于2D-TVS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宫腔粘连的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2D-TVS检查,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TVS造影检查对输卵管走行情况判断优于2D-TVS(P<0.05)。【结论】3D-TVS检查在不孕症患者宫腔内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判断输卵管通畅性及走行情况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阴道三维超声(3D-ITVUS)在宫腔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92例,并与宫腔镜检查结果及临床病理对照。【结果】正常位置宫内节育器(IuD)28例,移位IUD18例、子宫畸形19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息肉9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5例。【结论】与传统阴道超声比较.3DITVUS可清楚显示宫腔内病变,有助于宫腔病变的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宫腔声学造影经阴道超声对宫内病变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宫腔声学造影经阴道超声对宫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宫腔声学造影经阴道超声,宫内插管采用宫腔造影专用管,部分使用代用管.造影剂采用无菌生理盐水,部分患者加用庆大霉素.结果:共检查22例经腹常规超声或经阴道超声发现宫腔内有异常团块而又难以明确诊断的各种宫内病变患者.22例中检出黏膜下肌瘤12例,息肉5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例,子宫平滑肌肉瘤1 例,胎盘残留1例,宫内未见异常2例.除1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者外,其余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论:宫腔声学造影经阴道超声检查是一项简便易行、敏感性、特异性高、疼痛少的诊断宫腔内病变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宫腔超声造影技术(SHG)是指阴道超声(TVS)条件下,插管向宫腔内注入超声造影剂,扩张宫腔,分离内膜,观察子宫内膜、宫腔内肌层病变,对宫腔内占位性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SHG是诊断宫腔内病变的一种简便、经济、无损伤、诊断率高的方法.本文综述SHG的技术操作要领,并对同种诊断方法进行了比较,重点讨论SHG的临床应用价值,介绍该技术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子宫腔内四种宫腔病变的声像图特征.以达到早期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目的。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02年9月间经阴道彩色多昔勒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宫腔病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子宫粘膜下肌瘤:显示为宫腔内均质低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CDFI)表现为环状血流信号.呈彩球征;2.子宫内膜息肉:显示为宫腔内高回声区内夹杂小无回声区。CDFI表现为周边见星点状血流信号;3.子宫内膜癌:宫腔内病灶呈不均质回声,以增强回声为主。CDFI表现为血流信号成网状、团块状;4.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宫腔内显示为均匀一致的高回声区,与子宫肌层边界清晰。CDFI显示血流信号稀少。结论:上述四种常见宫腔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CDFI表现可作为对其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对绝经后女性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腔病变进行诊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性.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对该时段数据库进行分析后录入其中符合要求的对绝经后宫腔病变患者38例作为实验样本,38例宫腔病变患者均应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根据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确认宫腔病变的发生状况,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结果中发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有助于宫腔病变的诊出,其研究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似度较高,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绝经后发生宫腔病变的女性进行诊断时,选择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获得较高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是对女性进行妇科病检查的有效措施,对于患者病情的明确和及早诊治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97例妇女(绝经前57例,绝经后40例)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并与其子宫内膜病理比较。结果 97例妇女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分类有内膜癌、内膜息肉、内膜增生过长等。其超声声像图表现以内膜增厚为主多伴内膜回声增强、不均或表现为宫腔内混合回声。结论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经阴道超声对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经阴道超声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经阴道超声观察57例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回声类型、内膜病变与肌层的状况,结果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12例内膜息肉、24例黏膜下肌瘤、21例子宫内膜癌患的子宫内膜病变及蠕动情况各有特点。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0%(53/57)。指出子宫宫腔线消失,病变与肌层分界不清是内膜癌的主要声像特点,特别强调操作过程中子宫内膜区蠕动消失是内膜癌的另一特征。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腔内占位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经阴道超声下子宫腔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造影检查宫腔疑有异常病变的不孕症患者,旨在评价该项技术在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