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动脉穿刺点的有效止血可减少外周血管的并发症,传统的方法为手压迫止血,但此方法要求病人术后长时间的下肢制动和卧床,且穿刺点局部渗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及血管迷走反射时有发生。近年来,血管缝合器应用于临床,使得PCI后在完全抗凝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即刻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Perclose A.T血管缝合器止血疗效、安全性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51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术中肝素化,分为经皮血管缝合器组及压迫止血组。缝合器组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选用Perclose A.T对穿刺部位动脉进行止血,人工压迫组在术后4~6h测活化凝血时间<180s后拔除鞘管采用手法压迫止血,比较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止血时间为(25±6.3)min,卧床制动时间为(36.5±8.9)h,与止血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6%;血管缝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为(5±2.1)min,卧床制动时间为(4.5±1.9)h,与止血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血管缝合器组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人工压迫组。结论血管缝合器PercloseA.T于PCI术后即刻止血迅速、有效,止血时间及卧床制动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易学,易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经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穿刺点并发症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手术的风险。过多的失血和穿刺点血肿形成,以及假性动脉瘤是常见的并发症,必要时需外科手术治疗,迷走神经反射致严重低血压甚至死亡。因此,在介入治疗术后,有效减少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非常重要。我院心导管室从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止血,代替以往人工外力压迫止血,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缝合器止血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卧床时间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178例患者行心导管术后,分为人工压迫止血组(A组,129例)和血管缝合器(B组,49例),术后即刻应用人工压迫止血或血管缝合器止血,观察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并发症、舒适度。结果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止血时间(16±5·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12~24h。血管缝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4±2·5)min;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制动0·5~1h,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后患者止血后制动2h。血管缝合器组出血、血肿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少于人工压迫止血组。两种止血方法的舒适度评估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可缩短止血与卧床制动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方钦  邹春莉  陶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628-3629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冠状动脉造影(Cardioangiography,CAG)或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冠心病的诊疗中运用日渐广泛,常规有经皮股动脉及桡动脉穿刺两种方法。1989年加拿大Campeau曾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6.
马静  王宁  刘志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430-1431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分别以沙袋加弹力绷带压迫和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 将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止血器组(n=60)和沙袋加弹力绷带组(n=60),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压迫止血的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不舒适感和住院天数等.结果 止血器组止血成功率高于绷带组,不舒适感、局部并发症(皮下淤血)的发生率低于绷带组(P〈0.01);操作时间、压迫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绷带组(P〈0.01).结论 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应用止血器止血,操作简便,定位准确,便于穿刺部位观察,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7.
8.
毛欣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2023-2024
我院从2003年9月~2006年12月对183例冠心病病人行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现将PCI术后近期出现的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后不同止血方法对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思路。方法:以某院心内科100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止血方法将其分为传统组与观察组各50例,传统组采用8字形绷带包扎法进行止血,观察组采用动脉止血贴止血,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发生率为36%,明显低于传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后采用动脉止血贴止血与传统8字形绷带包扎法相比,止血效果更好,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来势凶猛,病情重,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AMI患者的主要急救目标是抢救可逆性缺血组织,早期快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再灌注,挽救更多濒死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目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来势凶猛,病情重,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AMI患者的主要急救目标是抢救可逆性缺血组织,早期快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再灌注,挽救更多濒死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合并情绪障碍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精神抑郁的发病情况、主要特征和高危因素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128例和同年龄段对照组102例,采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II量表)、患者健康状况问卷-9(PHQ-9量表)及DS14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PCI组、对照组的精神抑郁率分别为59.4%、1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BDI-I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I组D型性格的发生率为78.1%。结论精神抑郁在冠脉介入术后患者中发生率高,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不良影响。D型性格易患抑郁。  相似文献   

13.
雷琼琼 《江西医药》2007,42(12):1201-120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PCI术后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患...  相似文献   

15.
<正>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是我国居民慢性病中致死、致残及患病率快速上升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年龄有年轻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用药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可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及氧供,大大地改善或完全消除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氧需与氧供的平衡失调状态,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其意义已超出了传统作用之外一即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其所具有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这里介绍抗凝药物、抗血小板制剂、β-受体阻断剂等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我科符合诊断冠心病患者122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每组各61例,桡动脉组患者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股动脉组经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成功率、操作时间、穿刺时间、照射时间等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桡动脉组患者的出血、尿留、血管并发症、腰酸背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25%,18.75%,6.25%,6.25%,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PCI)与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5例采用PCI治疗与31例采用CABG治疗的ULMC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组患者的SYNTAX score评分与EURO score积分进行评估,同时对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比较PCI组与CABG组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2组患者在危险因素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比较了2组患者的EURO score与SYNTAX score,结果表明,2组患者在EURO score与SYNTAX score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ULMCA患者,通过SYNTAX score与EURO score以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若属于低危患者或中危患者,则使用PCI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创伤小而恢复快,并且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CABG治疗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所有冠心病患者依照年龄区间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占据60例,常规组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下,占据60例,对两组冠心病患者均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分析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显示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率均为93.3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与10.00%,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疗效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而言,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将其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同样可获得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及时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荐采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两种路径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动脉路径,实验组患者采用桡动脉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5.0%,住院时间为(6.5±1.2)d,对照组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7.5%,住院时间为(9.5±0.9)d,两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PCI成功率均为100%,术后都没有致死性的穿刺相关并发症,实验组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3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取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术后穿刺相关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时间短,可以作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首选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