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武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原方主治“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以及“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之证。后世学者发展了仲景此说,将真武汤广泛用于各类属于肾阳不足,水气上泛的病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真武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方由附子、白术、茯苓、生姜、芍药五味药组成,《伤寒论》中记载真武汤证有两条,太阳病篇第82条云:"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1]少阴病篇第316条云:"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1]该方具有温阳利水之功,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的眩晕,又叫“眩运”眩是眼前黑花,晕是头晕,脑如旋转,这两种症状多为同时出现,统称眩晕。轻者可不服药闭眼静坐一会即会好转,重者犹如站立车船上,稍动则欲倒,甚则恶心、呕吐、自汗、耳呜、昏倒等。眩晕有目眩,头眩,眩冒,颠眩、眩悸之分,因定名不同,而受病因素亦异,所治疗法则亦殊,然总不外乎贫血,气血两虚,痰水,支饮,谷液,妊娠水气等。据伤寒论,金匮要略辩证施治:目眩者心下有痰饮,水气上冒而眩晕不定也(心下即胃之所在)胃有蓄水,故胸胁支满,目眩,因自饮邪中毒之故,主以苓桂术甘汤。头眩者,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相似文献   

4.
真武汤由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组成,原载于《伤寒论5》。该书82条曰:“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又该书316条曰:“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五六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  相似文献   

5.
真武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临床症候为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其次治疗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辟地等。近年来,笔者在西医积极抢救心衰的同时,采取中医辨证的方法,运用真武汤加减治疗心衰38例,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正真武汤源自《伤寒杂病论》,由茯苓、芍药、生姜、炮附子、白术组成,功用温阳利水,不仅能用于肾阳虚水肿,而且能够用于治疗其他脏腑病证。黄平主任中医师临证擅长思辨合用经方治疗,对真武汤应用体会颇深,现将黄平应用真武汤合方经验介绍如下。1真武汤相关条文及病机分析真武汤首见于《伤寒论》第82、316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少阴病,二三日不已,  相似文献   

7.
漫谈真武汤     
真武汤方出自《伤寒论》,原名玄武汤。“玄武”是古代神话中水神的名字,由于本方的作用是温阳行水,故以为方名。宋代为了避讳,改玄为真,因而宋本的《伤寒论》均作“真武汤”,并沿用至今。 根据《伤寒论》的记载,真武汤主治的病症有二:1.肾阳虚衰,水气不行,表现为腹痛下利,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等症状;2.太阳病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等。以上两组症状的基本病理是一致的,即都是肾阳  相似文献   

8.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由茯苓、白术、芍药、附子、生姜组成。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为功用;主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响动振振欲擗地者。”杨老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运用本方治疗因脾肾阳虚,水气不化致虚阳浮越而临床上表现为高烧、体温不降之症者,每收奇效。兹列验案两则。血病发热赵×,男,两岁半。患儿发热(40℃)已二十余日。曾经本县医院治疗未能见效,继转开封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经口服、肌注及静滴退烧药物(用药不详)均不显效,又用冰块挟于患儿腋下使其降温,然体温仍不  相似文献   

9.
真武杨源出《伤寒论》,为温阳利水名方,功用甚广,颇受历代医家重视,后世广为应用。其药物组成为“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皮。”《伤寒论》原文指出:“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第82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水气。其人或欬,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第316条)(以上方药、条文均录自赵开美复刻本《伤寒论》)。这两条原文所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指明本方证的始末特征,而其联系则着重暗示本方证的病理概括。由此看来,两条原文的内涵丰富,外延甚广,为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第82条是太阳病发汗后导致的阳虚水泛之变证,治用真武汤。历代医家皆认为此条所述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之病机。然此条所述症状更多的表现为"肝风内动"的征象,导师陈明教授据此创造性地提出了"水肝病"的概念。学生通过进一步分析第82条的病机实质及真武汤组方思路,提出此条为"肝阳虚水泛证"辨证论治的假设,并进行相关论证。  相似文献   

11.
许生  黄笛  夏娟娟  谭颖颖 《中医学报》2020,35(7):1408-1411
"水郁折之"原义为水气之运郁滞不畅,当以分利水郁之邪。《伤寒论》六经病中亦多见水郁之证,如太阳外感里饮证和太阳蓄水证;少阳枢机不利,饮停阳郁证;少阴之阳虚水泛证和阳虚有热、水气不利证等。"折之"者,伐而消之也,以分消、疏散水郁之邪。仲景涵水郁证于诸经之中,治法上虽有不同体现,均蕴含"折之"之义,如小青龙证之辛而散水法;五苓散证之化而行水法;真武汤证之温而利水法;生姜泻心汤证及茯苓甘草汤证之和胃消水法;十枣汤证、大陷胸汤证及牡蛎泽泻散证之泻而逐水法;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及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之平冲降水法;猪苓汤证之育阴利水法;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之和解枢机宣水法等。  相似文献   

12.
王宗殿  窦伦平 《医学文选》1995,16(3):223-224
真武汤系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所组成,《伤寒论》316条、84条以其主治少阴阳虚水停及太阳病过汗所致阳虚水泛之证。近年来,笔者以其方加减,先后治疗癃闭、遗尿、溢饮、头昏等病证,均获比较满意的疗效,现简介如下:1 癃闭案  相似文献   

13.
真武汤是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主要功用是壮阳利水。叶天士对该方有独特的见解,把该方治疗范围扩展了一步,可知叶氏并不单以擅用时方见长,对经方的运用也有相当的研究。一、本方的药物组成及其适应范围1.药物组成:茯苓芍药附子生羌白术2.适应范围:①肾阳衰微,水停不化,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恶塞,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象沉细;②伤寒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  相似文献   

14.
治疗外感,不论伤寒温病,辛温解表或辛凉发散,都应重视患者脾肾正气之强弱,不能不顾正气,一味发表。如遇感受风寒,发热恶寒,有汗或无汗,体倦,脉沉细弱者,最忌发汗。仲景《伤寒论》有“脉微弱者,不可发汗”。再伤寒发汗不当或过汗,都会引起不少变证。仲景日:“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太阳固当汗,若不取微似有汗而发之太过,阳气无所止息,简汗出不止矣,汗多亡阳。玄府不闭,风乘虚人,故复恶寒,汗多于表,津弱于里,故小便难。四肢者诸阳之本。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合不得,寒气从之,故筋急而屈伸不利也。此离中阳虚不能摄水,当用桂枝以救心阳,阳密则漏汗自止矣。坎中阳虚不能行水,必加附子以回肾阳,阳归则小便自利矣,内外调和则恶风自罂而手足便利矣。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用茯苓之方有十五个,包括四个加减法,用量亦由六铢到半斤不等,主要用于水饮湿邪内停之小便不利、悸、眩、烦证。一治小便不利《伤寒论》用茯苓治小便不利的有五个,即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真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五苓散、猪苓汤,另有小柴胡汤、小青龙汤、四逆散三个加减法,明确指出小便不利加茯苓。导致小便不利的病因各异,有汗下水气内停、太阳经气不利之证,有肾不化气,阳虚水泛证,有伤寒误下,邪陷少阳证,有表邪入里、膀胱蓄水证,有下后津伤、水热互结证,但究其病机,皆属气化不利、开阖失司、水气阻滞为患。茯苓甘淡,擅化气…  相似文献   

16.
提出儿童抽动障碍病机为阳气虚损、水气内停,可予真武汤辨治.指出儿童元阳不足,阳气虚损,则无以养神柔筋;阳虚推动温煦无力,水液代谢敷布失常,水气客于筋脉肌肉,筋脉挛急,则肌肉抽动;水气上扰,蒙蔽神明,则出现精神障碍.儿童抽动障碍涉及精神与运动障碍两方面,真武汤温脾肾、利水气、舒筋脉、益精神,能有效辨治阳虚水泛型儿童抽动障...  相似文献   

17.
桂枝一药 ,张仲景在其《伤寒论》中应用较多 ,其用途各异 ,运用之灵 ,用法之妙 ,给我辈在临床用药时以指导。本文就其在《伤寒论》中与其他药物相伍时临床应用浅析如下 :1 桂枝与麻黄相伍1.1 解表发汗 ,祛除外邪 主治外感所致的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苔白、脉浮之证 ,如麻黄汤以麻黄发汗 ,桂枝解肌 ,共同达解表发汗、祛除外邪之目的 ;兼表证轻者以微发其汗 ,故减轻麻黄用量 ,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葛根汤。1.2 通阳散寒 ,发越水气 主治表寒阴郁、水邪停聚而致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水气内停者 ,如大青龙汤以桂枝通…  相似文献   

18.
真武汤治疗慢性心衰的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武汤源出《伤寒论》,为温阳利水名方,功用甚广,颇受历代医家重视,后世广为应用。其药物组成为“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真武汤在《伤寒论》原文中,一治太阳病汗后阳虚,二治少阴病阳虚水泛。其温阳利水之功,广泛应用于后世的临床实践中,尤其多见于各种慢性心衰及泌尿系统疾患。而在慢性心衰的治疗过程中。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9.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 解词(每小题1分,计10分)  ①小促其间 ②恍惚心乱 ③乍有轻时 ④振振欲擗地 ⑤捻衣摸床 ⑥喘冒 ⑦潦水⑧心下支结 ⑨脾家实 ⑩下厥上竭2 填空 改错2.1 填空(每空1分,计15分)  ①太阳病,发汗,,其人恶风,,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③阳明病,发热,汗出者,,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齐颈而还,,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④,,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⑤少阴病,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  相似文献   

20.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方剂应用于太阳病延日数久,正气略虚,邪气势减未解,出现营卫不和而复为表邪闭郁,以致面有热色,身体发痒,发热恶寒,热多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