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麻醉大鼠心肌缺血及再灌注中静滴血小板激活因子(PAF)30ng·kg ̄(-1)/min能明显增加缺血及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缺血及再灌注前静注PAF拮抗剂BN_(50739)10mg/kg可明显抑制心律失常发生;心肌缺血及再灌注大鼠血中PAF含量明显增高。提示PAF可能是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重要参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频域法心率变异检测与急性心肌梗死室速的关系ValramaJO···/IntJCardiol1993;38:177-182目前关于心律变异(HRV)的瞬时变化及其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报道甚少。本文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室速(VT)发作前及发作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有心律失常的妇女在妊娠期间心律失常对孕妇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592例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有心律失常孕妇中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占94.9%(562/592),心功能为Ⅰ~Ⅱ级;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占5.1%(30/592);医源性早产、新生儿低体重儿和围生儿死亡分别占器质性心脏病孕产妇的34.3%(12/35)、31.4%(11/35)和20.0%(7/35),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孕产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有心律失常孕产妇中,医源性早产、新生儿低体重儿和围生儿死亡分别占2.0%(12/592)、1.9%(11/592)和1.2%(7/592),与正常孕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通过严密监测和规范治疗,孕妇和新生儿结局良好;而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孕妇其医源性早产、新生儿低体重儿和围生儿死亡均明显增加,故合并有心律失常的孕妇其妊娠结局与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静注地尔硫对心功能的影响,了解其临床安全性。方法123例病人分为两组:Ⅰ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90例,Ⅱ组不稳定心绞痛33例。分别静脉注射地尔硫03mg·kg-1·min-1(Ⅰ组)和02mg·kg-1·min-1(Ⅱ组)。分别在给药前,后进行心电图、血压监测及观察临床表现。并对Ⅰ组30例,Ⅱ组6例,心功能Ⅱ~Ⅲ级患者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给药前及给药后30、120分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给药后心室率下降最大效应时间为15分钟。Ⅰ组临床心悸等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15分钟,Ⅱ组心绞痛缓解平均为20分钟。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Ⅰ组为34次/分(P<0.05),Ⅱ组为26次/分(P<0.05)。血流动力学:除Ⅰ组心输出量平均增加056L/min(P<0.05)外,其它参数指标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注地尔硫02~0.3mg·kg-1·5min-1,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心房颤动心室率,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及不稳定心绞痛,且不会引起或加重心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中华内科杂志·吸毒诱发急性心肌梗塞一例(陈厚斌n”人”“”中华心血替病杂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律失常(牛棺等)1997,25:330.·预激合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肌病(焦镇等)1997,25334.·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分析(孙菩芙胡锦生)1997,25:356.·镁对缺血再泊注心脏触发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朱俏萍等)1997,25:375·静脉美西律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贺丽霞等)1997,25。378.·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导管射频消融的电生理改变及与复发的关系(刘少稳等)1997,25:401.·双房室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5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合并心律失常组(94例)和不合并心律失常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电图特点。结果心律失常总发病率为25%(94/375),以房性期前收缩发病率最高。2型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率高于不合并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2%(35/94)US.32.7%(92/281),P〈O.05;7.4%(7/94)帆5.7%(16/28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性别,年龄,血脂浓度,收缩压,糖尿病病程,疾病种类。劳动方式是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这可能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冠心病造成的心肌细胞,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7.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人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十分常见,其发生率与是否存在基础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相关。Pomerance统计资料显示心律失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6%~36%,甚至高达75%,其中2/3为室性、1/3为室上性。早搏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3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研究(浦介麟王洪涛刘同库等)2007.35(1)∶24.·再灌注心律失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细胞凋亡和左室结构的影响(王树岩陈瑾杨新春等)2007.35(1)∶59.·老年人509例病理资料分析心房颤动与冠心病的关系(刘兵杨杰孚罗瑶等)2007,35(2)∶110.·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盐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与血清硒、锰、锌、铜、铁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04例各种心律失常病人和100例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清硒(Se)、锰(Mn)、锌(Zn)、铜(Cu)、铁(Fe)测定。结果发现:①心律失常组血清Se、Mn、Zn、Fe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清Cu则升高。②心律失常患者Se/Cu、Se/Mn、Se/Zn、Se/Fe比值显著减低,而Cu/Fe比值增高。③在心律失常病人中,以房颤患者血清Se降低和血清Cu增高最为明显。④病程≥5年患者血清Se、Zn降低及血清铜增高比病程<5年者更为显著。提示:心律失常对人体内Se、Mn、Zn、Cu、Fe的变化密切相关,但其确切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孤立性室间隔肥厚患者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以每小时房性早搏数(PAC/h)和室性早搏数(VPC/h)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作为指标,对22例高血压病孤立性室间隔肥厚患者、20例高血压病向心型肥厚患者、24例高血压病无左室肥厚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高血压病孤立性室间隔肥厚组与向心型肥厚组VPC/h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病无左室肥厚组明显增加(P<0.05~0.01);而PAC/h的增加仅见于高血压病孤立性室间隔肥厚组(P<0.01)。表明:高血压病孤立性室间隔肥厚与向心型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增高,前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增高。  相似文献   

11.
对服用缓释剂长效盐酸二氢奎尼丁(Serecor,赛利科)的8例健康者及31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药浓度,用Holter评判疗效,以研究口服Serecor后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表明:①健康者单剂量口服和心律失常患者多剂量口服达稳态时药-时曲线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②口服Serecor后,抗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75.0%,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复律成功率为50.0%。最低平均有效血药浓度:抗室性心律失常为0.71μg/ml、抗房性心律失常为1.16μg/ml、慢性房颤复律为1.92μg/ml。发生促心律失常作用的血药浓度为2.29μg/m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其中以胃肠道反应多见。结论:口服Serecor后吸收较快,稳态时药-时曲线稳定性和缓和性均较理想,每12h给药一次的方式是合理的。Serecor对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均有效,但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优于房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张贤  骆锋  刘卫涛  冯亚新  马龙乐 《山东医药》2011,51(13):108-109
我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SCD)的人数超过54万,是仅次于肿瘤的第2大死亡原因。SCD中有88%为心律失常所致,其中恶性心律失常占83%。过去以INEF作为是否预防性植人心脏除颤器(ICD)的指征,但LVEF只能反应心脏的收缩功能,不能说明恶性心律失常的直接病理生理基础。2006年ACC/AHA/ESC发布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指南》将T波电交替(TWA)列为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分层的Ⅱa类指标,  相似文献   

13.
全国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国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资料分析胡大一根据93家医院注册的资料,1991年1月~1995年5月共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病人10035例,成功率为95.7%(9598/10035),并发症为1.8%(181/10035),复发率为2.6%(263/1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了解顽固性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易致因素及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8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次静脉注入胺碘酮3~5mg/kg,随后以1.0~1.5mg/min维持24h,可同时口服胺碘酮600~1200mg/d,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89.5%,4例无效,未见严重致心律失常作用,心功能不全无加重。结论室壁瘤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是顽固性室速的主要原因,大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  相似文献   

15.
平均信号心电图非侵入性预测Ia类抗心律失常药在冠状动脉疾病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的疗效(李玲英译戚文航校)[英]/JamesR。H//AmJCar-diol,1993;72:288~293此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证实,应用Ia类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室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疗效。方法对36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3mg/kg,15min后无效时重复应用,然后用微泵静脉维持1mg/min,6h后改为0.5mg/min。结果负荷量为150~300(206±42)mg,有效率86.1%,不良反应发生率11.1%。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是有效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左心房扩大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60例,其中男92例,女68例,年龄(64±10)岁。所有患者行DMI-8300型三导全息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房性心律失常Kleiger分级。M型超声测定左心房直径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重构情况,将入选对象分为4组。1组左心房和左心室结构正常组;2组单纯左心房扩大组;3组单纯左心室肥厚组;4组左心房扩大伴左心室肥厚组。分析和比较各组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随着高血压程度的增加,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和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升高(P<0·01或P<0·05)。在高血压患者160例中共有86例(53·8%)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其中房颤14例。随着左心房扩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P波离散度不断增加。结论高血压患者中有较高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心房扩大会增加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2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连续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表明,伴左室肥厚高血压病组(n=48)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Ⅲ级)的发生率为70.8%(34/48)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组(n=81)的13.6%(11/8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以晨6时至正午12时发生较多。提示伴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易发性及心律失常源的基础,积极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肌缺血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心性猝死的预防可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雷诺嗪对豚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雷诺嗪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再灌注心律失常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雷诺嗪可增强SOD活性,降低MAD水平,可以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的作用,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降低LVEDP。结论雷诺嗪可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降低LVEDP水平、改善心肌僵硬度,能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后早期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膜周部室间隔缺损273例心电图资料,了解介入封堵术后早期发生的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分析封堵器类型、缺损大小及有无膜部瘤对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33.0%(90/273),其中传导阻滞占68.9%(62/90)。国产和进口封堵器组的心律失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缺损小于5mm组和不小于5mm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5.8%、49.4%(P〈0.05)。结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以传导阻滞为主。室间隔缺损大小和有无膜部瘤是影响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