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以及支架植入术(PCI) 是目前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以解除冠脉动脉狭窄和闭塞,防止血管塌陷及夹层形成,保持血流通畅,可取得明显改善预后的治疗手段[1].我院在积累了多年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经桡动脉途径的 PCI诊断、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经 2 种途径介入治疗的穿刺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对比观察,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冠心痛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61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痛患者,按动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经桡动脉入径组(139例)和经股动脉入径组(122例),对比分析两组间穿刺成功率与PCI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术中置入支架数、造影剂用量、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情...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3年5月~2006年5月我院冠心病患者共299例,进行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结果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与经股动脉途径相同,手术时间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低于后者.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如无禁忌证PCI手术宜常规采用经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5.
经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点[1],在掌握经桡动脉PCI技术的基础上,我们探讨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冠心病患者进行PCI的临床可行性,并与经股动脉入径PCI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5月~2009年5月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122例进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成功实施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21例,成功率99.18%;冠脉正常31例(25.41%);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8例(31.15%),其中37例经桡动脉完成;11例为门诊患者,当日离院回家,占9.02%.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外科搭桥术及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无穿刺点血肿、动脉瘤、栓塞及桡动脉搏动消失病例.结论 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只要方法 得当,安全可行;经桡动脉途径是行冠脉造影检查尤其是门诊患者的冠脉造影检查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67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术采用双支架技术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疗效、随访结果.结果 经桡动脉行真性冠脉分叉病变PCI成功率100%,手术最后完成球囊对吻扩张的成功率88.06%,62例(92.54%)患者完成9~12个月随访,随访期严重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4.48%,心肌梗死发生率1.49%,靶血管重建率4.48%,心源性死亡占0%.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PCI术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大多采用股动脉途径进行,患者术后需肢体制动,卧床24小时,对心肺功能不全或高度抗凝等患者极为不利。采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trans-v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方法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笔者在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对35例临床诊断冠心病和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脉造影(CAG)、PTCA和支架治疗,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的时间、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行介入治疗的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经桡动脉介入(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组40例,经股动脉介入(transfemor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FI)组40例.随访30 d,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未成功率相似(95%及97.5%,P=0.55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分别为(61±16)min与(61±10)min,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999).但TRI组的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TFI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时间及成功率相似,但前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并发症和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126例需行PCI的患者,分为经桡动脉途径组(A组)82例和经股动脉途径组(B组)4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难度小低、术后患者即可活动、住院时间短、节约住院费用等诸多优点.上述特点均优于经皮股动脉穿刺行PCI术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经桡动脉入径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疗效。方法:对146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其中经桡动脉途径64例,股动脉途径82例。结果:血管穿刺时间桡动脉组为(3.8±1.5)min,股动脉组为(3.6±1.1)min(P>0.05)。心肌获得再灌注时间桡动脉组为(38±16)min,股动脉组为(36±14)min(P>0.05)。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经桡动脉PCI组为0例,经股动脉PCI组6例(7.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有桡动脉组中3例因血管扭曲或痉挛严重,指引导管不易到位改行股动脉途径,已归入股动脉组。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MI患者,在充分掌握经桡动脉PCI技术的前提下,两种入径的急诊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桡动脉PCI组出血并发症少,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因此,经桡动脉入径可作为AMI可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接受经股动脉PCI治疗,研究组接受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PCI成功率、手术情况(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CI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5.38%)低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PCI可缩短冠心病患者手术时长、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可行性、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65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其中145例经桡动脉途径、120例经股动脉途径行PCI,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组与经股动脉途径组患者完成PCI操作时间分别为(62±9.6)min与(60±10.2)min,PCI成功率分别为96.5%与97.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桡动脉途径组并发症发生率(4.8%)则较经股动脉途径组(16.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经和经股动脉途行PCI临床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介入治疗己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介入途径目前主要分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介入两种,研究发现,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加支架术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方雪花  余清  原红霞 《北京医学》2007,29(4):237-237,240
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常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但发生周围血管出血的并发症较多见.而经桡动脉途径进行CAG及PCI患者术后可迅速止血,立即下床活动,减少了周围血管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院468例经桡动脉行CAG及PCI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介入治疗己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介入途径目前主要分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介人两种,研究发现[1,2],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加支架术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我科于2004年开始尝试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不适感轻,并发症少,现将其中1225例病人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对其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62例诊断明确的AMI患者并同意行PCI者分为经桡动脉PCI组(n=28)和经股动脉PCI组(n=34),对比两组的路径效果。结果经桡动脉PCI组插管成功27例,股动脉PCI组为3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出血并发症经桡动脉PCI组为0,经股动脉PCI组为8.8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MI患者,两种入径的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桡动脉PCI组出血并发症少,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可作为AMI可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途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尽早、持久、充分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IRA)可挽救更多的存活心肌 ,改善患者的预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已被证明有较高的IRA再通率。由于急诊PCI治疗AMI常需配合抗凝治疗 ,以常规股动脉入径行急诊PCI治疗后 ,易发生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 ,术后拔除动脉鞘管需暂时中断肝素治疗 ,可能对临床疗效有不利影响。由于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较经股动脉途径具有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药物连续使用等优点 ,故本研究在较熟练掌握经桡动脉途径PCI技术基础上对AMI…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为心血管治疗的重要和首要方法,治疗从选择股动脉穿刺开始,后逐步开展桡动脉途径行PCI术,桡动脉途径具有不影响患者活动,管并发症少及容易止血等优点,效地防止了经股动脉途径的诸多并发症.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经桡动脉行PCI患者198例,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并且得到公认.经典的途径是从股动脉进行操作,而经桡动脉途径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由于其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且易于观察等优点被大家所接受.本文对我院30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