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间隔部射频消融(RFCA)患者22例(含18例改良慢径消融)和游离壁RFCA患者20例作术后48至72小时的心率变慢性(HRV)研究。结果表明,两组RFCA的功率及时间无显著性差异,间隔部RFCA组LFP/HFP比值较术前显著增加,提示HRV减低,而游离壁组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用声学定量技术(AQ)对38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左房、右室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的左房射血分数(EF)、面积变化率(FAC)及高峰充盈率(PFR)显著增加.收缩及舒张末期面积(ESA、EDA)和容积(ESV、EDV)明显减小,而高峰射血率(PER)及高峰充盈时间(TPFR)则无显著性改变;术后患者的右室EF、FAC、PER、PFE均明显升高,ESA、ESV明显减小,但EDA、EDV及TPFR却无显著变化。表明:PBMV术后患者的左房、右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薛玉文  关延凤 《山东医药》1997,37(11):11-12
对26例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及14例正常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患者肺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者BALF中的TXB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并与其1秒钟肺活量(FEV1.0)肺活量50%时的呼吸流速(V50)呈明显负相关,6-keto-PGF1α与正常人无差异,提示TXA2在哮喘气道炎症中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冠心病患者的冠脉血流储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食管超声(TEE)研究20例正常人(A组),22例高血压非左室肥厚病人(B组),32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C组)及33例冠心病患者(D组)的冠脉血流储备(CFR),以潘生丁静注后和静息时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比率(D/RPDV)和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比率(D/RPSV)作为CFR指标。结果发现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C组比A、B、D组大;静息时C、D组的PDV比A组高(P<0.05),C、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D组D/RPDV较A、B组明显减少(P<0.01),C、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病人的D/RPDV、D/RPSV与室间隔厚度及左室重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用TEE可检出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冠心病病人的冠脉血流储备能力有明显减退,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冠脉血流储备能力低下程度与有明确冠脉病变者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加DotBlot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GF-β1mRNA水平,并以正常肝组织和正常人的PBMC为对照。结果TGF-β1mRNA水平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组肝组织(2.22±0.84,n=16)和PBMC中(1.83±1.2,n=2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者均高于正常肝组织(0.94±0.76,n=5)和正常人的PBMC(0.62±0.40,n=16)水平。结论TGF-β1mRNA水平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有关,PBMC中TGF-β1mRNA检测可望作为一项代替肝组织活检的指标,其表达水平与肝癌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张力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我们对CHF患者有或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CHF患者与正常组各项心率变异(HRV)时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F组的HRV降低,其HRV各项指标与患者的LVEF不存在直线相关,死亡者的SDRR、SDANN明显低于存活者(P<0.001);CHF有NSVT者与无VT者HRV差异无显著性(P>0.05)。作者认为HRV低表示自主神经张力失衡,容易导致猝死。在预测CHF患者预后时,HRV优于LVEF和NSVT;HRV时域指标SDRR、SDANN敏感性优于PNN50。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4例高血压病人(12例为心肌肥厚组,12例为无心肌肥厚组)及24例正常人进行了多普勒超声研究,发现高血压病心肌肥厚组PVE降低,IRTI延长,PVA、AI、AFF、AEF增高(P<0.05);而三组间的LVEF值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左室舒张早期功能降低与心室肥厚有关;舒张晚期左房射血代偿性增强对维持心脏的收缩功能有一定意义;左房射血力(AEF)这一新指标可能为早期发现高血压病舒张功能改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对心室肌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对特发性室性惊动国过速速(IVT)患者QT、JT离散度(ATd、JTd)的影响。方法 测量15例IVT患者RFCA术前、术后的QTd、JTd。结果 IVT患者RFCA术关、术后QTd、JT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FCA不影响IVT患者心室肌复极离散度。  相似文献   

9.
对核素心血池扫描证实的50例左室舒张性心功能障碍(LVDD)病例、26例左室收缩性心功能障碍(LVSHF)病例进行M型、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测,并以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CG)。结果表明:(1)左心形态学改变:与LVSHF组比较,LVDD组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无明显增加,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增加。与CG组比较,LVDD组LAD、IVST、PWT增加,但LVD差异无显著性。(2)LVDD组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与CG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LVSHF组与CG组比较,LVSHF组LVEF、CI减低。与CG组比较,LVDD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PFV)、二尖瓣舒张早、晚期流速峰值比(E/A)、舒张早期减速度(DC)比CG组减低,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PFV)、等容舒张时间(IRT)较CG组增高。LVDD组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与LVSHF组差异无显著性。(3)LVDD组运动时间、运动当量显著低于CG组,但高于LVSHF组。  相似文献   

10.
我们研究了4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特点及其甲皱微循环的改变,其中“杓型”者30例(占62.5%),“非杓型”者18例(占37.5%)。对二组日间ABPV(d-ABPVs、d-ABPVd)、夜间ABPV(n-ABPVs、n-ABPVd)、24小时ABPV(24-ABPVs、24-ABPVd)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非杓型”组的n-ABPVs、n-ABPVd、24-ABPVs、24-ABPVd明显低于“杓型”组,二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二组间的d-ABPVs、d-ABPVd差异无显著性(P>0.05)。这种ABPV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非杓型”者的靶器官损害程度较“杓型”者严重的缘由之一,也为高血压病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此外,对二组的甲皱微循环观察结果表明:“非杓型”组微循环的恶化程度较“杓型”组高,二组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比较,“非杓型”组在管襻形态积分、血流流态积分值和总积分值均高于“杓型”组,二组差异显著(P<0.05),而二组间襻周状态积分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微循环的恶化可能是“非杓型”组内中风发生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可溶性Fas受体的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受体水平及其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浆sFas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难治复发患者sFas含量(ANLL9.69±3.51μg/L; n=8,ALL7.14±2.18μg/L; n=7)显著高于( P<0.01)正常对照(3.49±2.36μg/L)和CR组(ANLL4.23±1. 98μg/L;n=8,ALL 3.72±0.72μg/L; n=7)。 ANLL与 ALL患者 sFas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结论:初步提示血浆sFas水平升高与急性白血病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2.
脾肾阴虚证血清氧自由基损伤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氧自由基损伤及机体抗氧化能力方面探讨脾阴虚证、肾阴虚证患者的客观病理学改变.方法观察脾阴虚组30例,肾阴虚组16例和健康人对照组16例.取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分别测定:总SOD,Cu,ZnSOD(黄嘌呤氧化酶法);MDA(TBA法);总抗氧化能力(比色法).VitC(2,4DNPH比色法);VitE(高效液相色谱法);Cu,Zn(原子吸收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chefe法作两两比较,P<005为显著性检验界值.结果总SOD及Cu,ZnSOD肾阴虚组低于脾阴虚与健康人组(F=1769和3032,P<005).脾阴虚组和肾阴虚组MDA高于健康人组(F=491,P<005),而总抗氧化能力却低于健康人组(F=5901,P<005).VitE肾阴虚组低于脾阴虚组和健康人(F=672,P<005).结论脾阴虚证、肾阴虚证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氧自由基损伤,但在形成的原因和机体防御消除的机制等方面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肝硬化病人外周动脉血流参数变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30例早期肝硬化病人,34例中晚期肝硬化病 及20例正常人的肱、股动脉血流参数。结果显示:中晚期肝硬化的肱、,股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瞬时不充速(TAMn),血流量(Q)〉明显低于对照组,肱股动脉血管直径(D)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早期、中晚期肝硬化组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肝硬化后会导致我周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这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纤维粘连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我们应用Northern杂交的方式观察不同剂量的Fn和Ln处理的VSMCsⅠ、Ⅲ型前胶原[Proα1(Ⅰ)、Proα1(Ⅲ)]基因mRNA的改变。发现Fn能明显地促使Proα1(Ⅰ)基因的转录,Fn的这种作用与剂量呈正比,α1(Ⅲ)基因的5.8kbmRNA在Fn4.0μg组比对照组增加明显,4.8kbmRNA和5.4kbmRNA在Fn400μg组较Fn40μg组增加,三种剂量下5.8kbmRNA量变化不大。Ln也能使VSMCs的α1(Ⅰ)基因mRNA量增加,但与剂量无关,对α1(Ⅲ)基因mRNA量的改变在Ln2.4μg组与24μg组差异无明显性,但比对照组增加,在Ln240μg组则4.8kbmRNA量增加,5.8kbmRNA量变化不明显。结果提示:Fn和Ln都能影响VSMCsProα1(Ⅰ)、α1(Ⅲ)基因的表达,它们的作用机制可能有联系,但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5.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对30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患者(观察组)的肝细胞进行了形态学测定,并与5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肝细胞肝核明显增加,对照组与观察组(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肝细胞核体积及形态因子(FF)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B级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肝细胞核的各种光密度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肝  相似文献   

16.
老年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FVA)及心衰(HF)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了8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QTd及QTcd,其中心原性猝死(CSD)9例,FVA23例,非FVA61例。有HF47例,无HF37例。结果CSD组QTd、QTcd显著大于FVA及非FVA组(P<0.05;P<0.01),FVA组QTd、QTcd大于非FVA组(P<0.01),HF组QTd、QTcd显著长于无HF组(P<0.01)。本文QTd和QTcd呈显著正相关(r=0.9720,P<0.01)。结论作者认为QTd和(或)QTcd可作为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FVA和(或)HF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维、M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活动平板运动耐量试验检测40例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LVDHF)患者,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发现LVDHF患者运动耐量减退,其运动耐量减退与左室收缩功能参数无关,而与左室舒张功能参数E峰最大流速(EPFV)、EPFV/A峰最大流速(APFV)、E峰减速度呈负相关,与APFV呈正相关。并且与间接反映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左房内径、心肌重量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对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患者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记录24h动态心电图分析6个HRV时域指标,并对照分析NSVT发作前、后的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结果:NSVT患者(n=35)之HRV时域指标中24h平均R-R间期(MRRI)、SD、5min节段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5min节段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MSD)较正常对照组(n=105)明显下降(其中SD为90.88±37.77msvs143.18±31.00ms,P<0.01),与病例对照组(n=4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NSVT发作前、后5min和1h的SD(5minR-R节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SVT患者HRV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但HRV下降与NSVT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与一氧化氮、内皮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液动力学与血中 NO、ET的相互关系。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代偿期 18例,失代偿期30例)及32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双功多普勒测定门、脾静脉血流量(PVBF&SVBF),同步测定血中NO,ET的水平,分析PVBF、SVBF与NO、ET的相关性。门脉系统高血流动力学改变存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病的始终,其形成原因可能在于体内扩血管活性物质NO的生成增多,及机体对ET等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下降,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7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及抗抑郁药对其的疗效。方法对24例正常人和24例FD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用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汀(赛乐特)和盐酸氟西汀(百忧解)治疗FD患者,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分。结果三种量表(HAMD、HAMA、SCL90)评分对比,均显示FD患者的精神躯体症状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但在日夜变化和精神病理上,差异无显著性;FD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8周后,精神和躯体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FD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用抗抑郁药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