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更年期门诊经骨密度(BDM)测量诊断为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年龄在55~75岁之间的67例绝经后女性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口服氨基酸螯合钙1 000mg/d,阿法骨化醇0.25μg/次,一天两次;对照组口服氨基酸螯合钙1 000mg/d。两组均连续服药48周。两组治疗前、后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股骨颈、大粗隆、Ward三角区及腰椎L2-4骨密度;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25羟维生素D3[25-(OH)D3]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间股骨颈、大粗隆、Ward三角区及L2-4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部位BMD治疗后均有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仅L2-4有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各部位B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ALP、TRACP及25-(OH)D3水平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血清BALP、TRACP及25-(OH)D3水平分别为(26.52±6.07)μg/L、(2.84±0.97)U/L、(53.91±19.04)nmol/L,治疗后分别为(21.85±5.96)μg/L、(2.37±0.88)U/L、(57.87±19.24)nmol/L,BALP、TRACP均呈显著降低,25-(OH)D3有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骨代谢指标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可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转换,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有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阿法骨化醇和阿仑膦酸钠合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38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93例。对照组予阿仑膦酸钠片,70 mg/次,1次/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法骨化醇胶丸,0. 5μg/次,1次/d,连续治疗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12、18、24个月时骨密度、疼痛程度、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折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骨密度和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8个月和24个月,实验组的L2~4腰椎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骨代谢标志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8个月和24个月,试验组骨钙素(OC)和维生素D(Vit D)血清水平高于对照组,I型胶原联蛋白羧基末端肽(CTX)和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阿法骨化醇和阿仑膦酸钠合用利于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代谢状态,对提高骨密度,预防骨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卓苏铵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1178-1180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rhPTH(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2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2例患者每天皮下注射rhPTH(1-34)20μg(200 u),对照组122例患者每周肌肉注射依降钙素20 u。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腰椎1~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以及骨吸收和骨形成的生化指标,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腰椎1~4骨BMD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BSAP、尿NTX/Cr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依降钙素相比,rhPTH(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台州市立医院进行治疗的54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咀嚼片(1片,1次/d)+阿法骨化醇片(0.5μg,2次/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100 IU,2次/d)鼻腔喷雾。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血清BALP水平较高,CTX-Ⅰ及TRACP-5b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鼻喷剂能够明显改善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代谢状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71-872
目的评价强骨胶囊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钙制剂治疗,试验组给予强骨胶囊联合钙制剂治疗,两组均给药6个月(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股骨颈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股骨颈骨密度、BGP、PINP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两组股骨颈骨密度、BGP、PINP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骨胶囊可以调节骨代谢,影响骨质量,从而影响骨质疏松症的骨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对早期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及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女性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1~L4)及股骨颈骨密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he K)、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年龄段、骨密度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情况。结果 260例研究对象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3.5%(139/260),且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不同年龄段研究对象的血清OC、PⅠNP、Cathe K及TR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0例研究对象中,骨质正常57例、骨量减少64例及骨质疏松139例,骨质疏松组血清OC、PⅠNP、Cathe K、TRAP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B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女性腰椎(L1~L4)及股骨颈骨密度与血清OC、PⅠNP、Cathe K及TRAP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骨代谢生化指标能够有效反映骨代谢活动,并且与骨密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有利于积极防治早期骨质疏松,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伴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4月本院PMOP伴KOA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最终纳入61例)予以玻璃酸钠、替勃龙、复方氨基酸螯合钙对症治疗,研究组(最终纳入6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阿仑膦酸钠治疗,均治疗6个月。统计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2组骨密度(腰椎骨、股骨粗隆、股骨颈)、骨代谢[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I)],统计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后2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7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腰椎骨、股骨颈、股骨粗隆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血清MMP-9、BALP、CTX-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研究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使用阿仑膦酸钠治疗PMOP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苯甲酸雌二醇治疗卵巢早衰患者时对患者骨代谢以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卵巢早衰患者100例作为治疗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50例;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1组的患者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进行治疗,治疗2组的患者采用雌激素联合醋酸甲羟孕酮序贯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代谢以及骨密度相关指标(包括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25-羟基维生素D3、骨钙素),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雌二醇、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结果治疗1组患者经治疗后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患者经治疗后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1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显著高于治疗2组患者,骨钙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2组患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治疗2组患者,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治疗2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早衰的患者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进行治疗,能够很好地促进患者骨密度的增加,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并且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在患者中进行个体化维生素D补充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并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绝经后妇女患者的临床数据。86例初次诊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维生素D补充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固定剂量组)和观察组41例(个体化剂量组:依据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以≥30ng/mL为目标进行补充)。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骨密度值及骨代谢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血清25(OH)D浓度、BMI和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β-1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β-CTX)、1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25羟维生素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52,2.608和9.167,P<0.05);观察组股骨颈、腰椎L2节段骨密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75,2.560,P<0.05)。结论 接受地舒单抗药物治疗的绝经后...  相似文献   

10.
吴奇红 《中国妇幼保健》2023,(22):4330-4333
目的 观察阿法骨化醇联合维生素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的效果,分析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PMO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钙剂、性激素补充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取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阿法骨化醇联合维生素D治疗。治疗3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左侧股骨、L2~4腰椎正位处骨密度及两组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Ⅰ)、Ⅰ型胶原交联羟基端肽(CTXⅠ)、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骨钙素(BGP)]。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观察组显效29例(72.50%),有效9例(22.50%),无效2例(5.00%),总有效率为95.00%(38例),对照组显效20例(50.00%),有效11例(27.50%),无效9例(22.50%),总有效率为77.50%(31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TXⅠ、CTXⅠ、TRACP5b、BG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两组NTXⅠ、CTXⅠ、TRACP5b、BG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观察组左侧股骨骨密度分别为(0.87±0.09)g/cm和(0.98±0.09)g/cm, L2~4腰椎正位处骨密度分别为(0.89±0.11)g/cm和(0.99±0.10)g/cm,对照组左侧股骨骨密度分别为(0.86±0.08)g/cm和(0.91±0.10)g/cm, L2~4腰椎正位处骨密度分别为(0.88±0.09)g/cm和(0.93±0.07)g/cm。治疗前,两组左侧股骨、L2~4腰椎正位处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两组左侧股骨、L2~4腰椎正位处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左侧股骨、L2~4腰椎正位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腹胀1例(2.50%),便秘2例(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例),对照组腹泻1例(2.50%),便秘1例(2.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法骨化醇联合维生素D治疗PMOP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易筋经运动锻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对两组患者骨痛积分及骨密度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腰、背、四肢疼痛积分变化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积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腰椎骨密度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骨密度值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值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易筋经锻炼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且优于传统运动疗法,值得在老年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AD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某医院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8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维生素AD口服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口服治疗,2组患儿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微量元素水平、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血浆钙(Ca)、磷(P)、锌(Zn)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尿脱氧吡啶啉(DP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尺骨及桡骨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AD可有效促进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机体对维生素D及钙的吸收,提高骨密度水平,同时改善骨代谢指标,促进骨合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唑来膦酸钠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维生素D、钙制剂以及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给予观察组维生素D、钙制剂以及唑来膦酸钠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在股骨颈、腰椎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方面,两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腰椎骨密度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钙、血磷、PTH及N-MID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CT、25(OH)VD含量明显升高,β-CTx以及ICTP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各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唑来膦酸钠治疗能够使患者的骨密度明显增加,能够显著改善CT、25(OH)VD、β-CTx以及ICTP含量,且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骨密度和血清中骨代谢指标水平与患者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70例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检测,所有患者均抽血检测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分为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观察组(17例)和未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对照组(53例),对比2组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区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钙(Ca)、活性维生素D3[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磷(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果提示PTH、维生素D3、股骨颈骨密度是骨质疏松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是骨质疏松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密固达对武汉地区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为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增加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及改善骨代谢指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入该院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更年期女性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钙剂和Vit D3,观察组联合密固达(唑来膦酸盐5 mg)静脉滴注1次;对比两组治疗后1个月全身骨密度(BMD),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包括碱性磷酸酶(ALP)、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水平和血生化指标包括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和Vit D3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疼痛、骨折和脊柱变形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MD值均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BMD恢复正常百分比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无变化,但观察组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PTH和Vit 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随访观察组疼痛、骨折和脊柱变形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固达治疗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25(OH) D_3和PTH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嘉兴市康慈医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血钙、磷、镁、碱性磷酸酶(ALP)、25(OH) D_3和PTH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研究组中血钙、血镁、血磷、25(OH) D_3、腰椎L1-L4、股骨颈及全髋骨密度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P 0.05),而PT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骨质疏松组中血钙、血磷和25(OH) D_3水平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 0.05),而PTH水平和病程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合骨量正常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病程和PTH水平与腰椎L1-L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 0.05),血钙和血磷与腰椎L1-L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 0.05),且25羟维生素D_3水平仅与股骨颈骨密度存在正相关性(P 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骨密度代谢紊乱,骨代谢生化指标出现异常,维生素D水平下降,PTH水平升高和骨密度的下降,应早期进行干预,避免骨质疏松症甚至骨折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74例PMOP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37例。常规治疗组调节体内钙的代谢和促进钙的吸收(雌激素替代疗法、服用钙尔奇D、骨化三醇胶丸、阿仑膦酸钠及鼻喷鲑鱼降钙素喷鼻剂)、止痛治疗等。综合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比较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腰椎L2~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L2~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综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综合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四物汤加减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PMOP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各20例,基础对照组给予钙剂+维生素D治疗,西药对照组给予植物雌激素+钙剂+维生素D治疗,中药治疗组给予四物汤+钙剂+维生素D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药治疗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42、5.780,均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1NP)、骨钙素(osteocalcin,OST)、I型胶原羧基端降解产物(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血清25-羟基维生素(25-hydroxyvitamin,25-(OH)]D_3以及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_2)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药治疗组各项症状积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药治疗组疼痛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两组(χ~2=4.902、7.656,均P0.05)。结论四物汤加减治疗PMOP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提高骨密度,改善症状体征,缓解疼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案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绝经后伴骨量减少妇女110例,随机分成3组。A组36例,钙尔奇D 1 200 mg/d+骨化三醇0.25μg/bid;B组39例,钙尔奇D 1 200 mg/d+骨化三醇0.25μg/bid+替勃龙1.25 mg/d;C组35例,钙尔奇D 1200 mg/d+骨化三醇0.25μg/bid+盐酸雷洛昔芬60 mg/d。3组妇女连续治疗1年。治疗前后测定腰椎第1~4节(L1~4)及股骨骨密度(BMD);同时检测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血清Ⅰ型前胶原肽(CTX)评价骨代谢指标。结果:①骨痛症状改善。3组妇女治疗1年后骨痛症状均得到改善,A、B、C组改善率分别为83%、92%、95%。②骨密度升高。3组妇女治疗后骨密度明显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B、C组妇女BMD均较A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骨代谢指标。3组妇女治疗后BALP及CTX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治疗1年后血清CTX水平,B组较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较A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3种方案均可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降低骨转换、增加BMD、减少骨吸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雷洛昔芬对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雷洛昔芬治疗12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骨密度和骨转换生化指标。结果应用雷洛昔芬治疗12个月后患者骨密度较前升高(P0.01),骨转换指标BGP、BALP及尿NTX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雷洛昔芬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