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9-2016年玉溪市居民死亡水平、死亡情况和主要死因的潜在减寿情况,为疾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导出玉溪市居民死亡数据,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分类,采用SPSS17.0、Excel 2003和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软件计算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及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6 年玉溪市共报告死亡病例109 575例,男性61 461例,女性48 114例,粗死亡率分别为527.78/10万、592.57/10万、644.22/10万、635.98/10万、679.26/10万、666.56/10万、673.76/10万和679.8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39.06/10 万、721.13/10 万、784.43/10 万、778.87/10 万、842.86/10 万、836.24/10 万、856.31/10 万和866.26/10 万,2009-2016年玉溪市居民死亡率逐渐增高(x2=182.62,P<0.05),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x2=182.62,P<0.05。慢性病是玉溪市居民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占80.00%以上,粗死亡率为530.60/10万;玉溪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中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心肿瘤、心脏病和伤害,造成玉溪市居民潜在减寿年为688 436.1年。伤害造成潜在减寿年最高,为292 601.60年,潜在减寿率为17.03‰,平均减寿年数为22.66年。结论 慢性病和伤害严重影响玉溪市居民的生命健康,应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防治结合,提高居民的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订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昆明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2007—2010年发生的慢性病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5和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0年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50.22/10万(标化率为285.98/10万),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71.88%。在慢性病死亡率中,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和肝脏疾病,占慢性病死亡总数的95.85%。男性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是女性的1.39倍。15~60岁人群慢性病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60岁以上人群达高峰。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04.46/10万(标化率为290.11/10万),农村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04.94/10万(标化率为281.68/10万),城市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农村(P<0.001),是农村的1.24倍。PYLL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昆明市居民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昆明市慢性病有年青化倾向,是一种男性高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扬州市居民死亡水平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17.0和Excel2007软件,分析2015-2018年扬州市户籍居民死因数据,计算构成比、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5-2018年扬州市户籍居民共死亡141 531人,≥65岁老年人群死亡人数占81.28%,年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66.48/10万、442.81/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847.29/10万,女性为686.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60.76,P<0.001)。前5位死因全人群和女性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全人群死亡总数的91.75%,肿瘤为男性首位死因。0~14岁、15~44岁、45~64岁和≥65岁人群首位死因分别为伤害、肿瘤、肿瘤、循环系统疾病。PYLL顺位前5位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结论应根据不同年龄组人群死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干预工作,特别是慢性病与伤害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合川区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死亡个案信息来源于2012 - 2014年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系统,死亡病例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疾病分类,用死因分析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及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2 - 2014年合川区居民报告死亡率为676.83/10 万,标化死亡率为 389.16/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及死因顺位差异明显。全人群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243.52/10万)、肿瘤(209.07/10万)、呼吸系统疾病(124.88/10万)、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56.85/10万)、传染病和寄生虫病(8.89/10万),占总死因的95.03%;前五位具体疾病依次为脑血管病(138.07/10万)、慢性下呼吸道疾病(122.88/10万)、肺癌(66.61/10万)、急性心肌梗死(62.29/10万)和肝癌(42.53/10万),占总死因的63.88%。结论 慢性疾病与伤害为合川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于预,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楚雄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为制定卫生方针和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楚雄市2011—2013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均死亡率415.39/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497.24/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330.17/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5倍。≥60岁组人群死亡占69.2%,死亡率最高。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占全死因的77.4%。坝区死亡率398.33/10万,山区死亡率448.52/10万,山区是坝区的1.13倍。结论楚雄市居民的死因以慢性病、损伤和中毒为主,其中慢性病在总死因中比例最高,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因。慢性病和伤害的预防干预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延平区居民主要疾病死亡及分布特征,为采取干预措施和制定健康促进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各级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殡仪馆死亡火化人员名单、公安部门户籍注销等辖区居民死亡人员名单,经核对查重、核实死亡信息和死亡原因推断,进行全人群死因分析.结果 2013年延平区全人群死亡率549.93/10万(标化死亡率338.44/10万),居前5位死因死亡率合计482.18/10万,占全部死因87.7%,前5位死因死亡率(构成比)分别为:恶性肿瘤132.73/10万(24.1%)、脑血管病123.75/10万(22.5%)、心脏病107.72/10万(19.6%)、呼吸系统疾病66.68/10万(12.1%)、损伤和中毒51.30/10万(9.3%).结论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损伤和中毒等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健康的主要死因,应加强慢性病和意外伤害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肥西县2013.2017年居民死亡水平,探讨死亡原因和死亡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3-2017年《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上报的肥西县居民死亡信息,采用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分类,使用SPSS20.0和Excel软件计算和分析居民粗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及不同年龄居民死因构成等。结果2013-2017年肥西县居民死亡率为559.73/10万,男性死亡率648.34/10万,女性死亡率463.6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048,P<0.01);居民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伤害,占全部死亡原因的89.51%。结论2013-2017年肥西县居民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影响肥西县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加强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防控指导和干预,降低人群慢性病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5-2018年陕西省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对陕西省死亡水平及死因顺位进行探讨,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报告信息系统"中的2015-2018年陕西省13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死亡数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采用SPSS 25.0和Excel 2007软件计算分性别、年龄死亡率。结果2015-2018年陕西省监测点人群死亡率分别为576.60/10万、619.78/10万、609.36/10万和616.77/10万,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呈现"√"形,陕西省监测点居民前2位死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死亡率排名前3的疾病分别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肿瘤死亡率排名前3的疾病分别为肺癌、胃癌和肝癌,伤害排名前3的死亡原因分别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意外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是陕西省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针对以上慢性病及伤害开展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科学评价平顶山市居民健康水平和影响死亡的因素,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Excel 2007和SPSS 18.0软件对疾病监测系统中2016年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6年平顶山市共报告死亡病例23 214例,报告粗死亡率578.37/10万,其中男性死亡13 883例(664.49/10万),女性死亡9 331例(484.87/10万),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1.37倍;死因顺位前五位的疾病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构成比分别为:27.19%、25.45%、23.53%、7.28%及7.15%,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1.50%;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由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所致所致,5~岁组和15~岁组人群死亡主要以伤害为主,45岁以上人群死亡则以慢性病为主,且年龄越高,慢性病死亡所占比重越大。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平顶山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建议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从而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克拉玛依市居民死亡原因和不同特征人群的死因模式,为制定克拉玛依市卫生策略和人口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市所有户籍人口于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发生的死亡情况通过克拉玛依市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系统及入户摸底调查的方法收集死因信息,建立死亡数据库。利用Excel 2007、Access 2007和Death Reg2005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描述克拉玛依市居民死亡率水平、死亡原因。结果 2007-2011年克拉玛依市居民粗死亡率分别为为470.97/10万、422.62/10万、436.15/10万、439.76/10万和432.03/10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0.74‰、8.12‰、11.54‰、7.87‰和8.15‰。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45岁及以上人群死因以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为主。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己成为克拉玛依市人群主要死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正日益加重。普及健康教育,鼓励居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消除导致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是提高克拉玛依市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五华县居民健康状况,确定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分析重要疾病的死亡率及主要死因构成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县各医疗机构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编码后,通过数据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死因信息登记报告系统,按国家卫统统计表编码、分类审核统计。结果五华县2008~2010年年均死亡率为636.90/10万,男性死亡率为761.33/10万,女性死亡率为513.33/10万。排列前5位的死因顺位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占全死因的86.89%。全人群中慢性病死亡所占比例最高,达90.08%,其次是伤害死亡占5.80%。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是五华县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恶性肿瘤依然较严重,交通事故是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今后应加强和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对提高居民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桓台县2008~2012年死因监测工作现状和居民死因模式的变化及趋势,为制定疾病预防政策、确定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桓台县2008~2012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桓台县居民报告死亡13 451例,年均粗死亡率为540.90/10万,其中男性为596.85/10万,女性为485.24/10万(P〈0.01)。5年报告粗死亡率分别为244.21/10万、442.28/10万、610.02/10万、649.11/10万、757.88/10万。三大类疾病死因构成中,慢性病所占比例最高,为90.04%。死因居前5位的依次为心血管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意外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94.35%。结论以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是导致桓台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是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2 - 2017年蒙自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伤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2 - 2017年蒙自市伤害死亡监测资料分析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标化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 2012 - 2017年蒙自市居民伤害死亡率为94.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2.91/10万,占全死因死亡总数的15.42%,居全死因顺位第2位。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84倍。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中毒、自杀和淹死。0~14岁年龄组伤害死亡率最低,为10.06/10万,机动车交通事故为首要死因;6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死亡率为23.62/10万,意外跌落为首要死因。居民的平均去伤害死因期望寿命为76.89岁;伤害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为64 984.29人年,潜在减寿年数率为25.54‰;标化潜在减寿年数为63 859.25人年,标化潜在减寿年数率为25.16‰。结论 伤害已成为威胁蒙自市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死亡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伤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余姚市居民慢性病死因分布,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5年余姚市户籍居民死亡数据,分析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死亡水平。结果 2015年余姚市共报告死亡6 091例,其中慢性病死亡5 189例,占全部死因的85.19%。男性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708.54/10万(标化死亡率292.79/10万),高于女性的534.85/10万(标化死亡率220.10/10万)(P0.01)。其中恶性肿瘤死亡1 921例,占所有慢性病死亡病例的37.02%;循环系统疾病死亡1 521例,脑血管病占所有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病例的57.33%。居民慢性病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占慢性病死因的94.97%。男性居民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膀胱癌和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而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率低于女性(P0.05)。结论恶性肿瘤是余姚市居民主要的慢性病死因,应加强对男性居民的慢性病健康教育,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4—2018年宁波市镇海区户籍居民死亡原因及潜在减寿影响,为制定和调整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导出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死亡时间为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且户籍为镇海区的死亡报告卡,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居民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比、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4—2018年镇海区居民死亡7 163例,粗死亡率为595.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3.48/10万。前11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伤害、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精神障碍疾病;男性前5位死因合计死亡率为588.56/10万,高于女性的391.85/10万(P0.05)。围生期疾病是0岁~组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是15岁~组和45岁~组的首位死因,循环系统疾病是65岁~组的首位死因。2014—2018年镇海区居民全死因PYLL为40 132.50人年,PYLLR为33.37‰,AYLL为5.99年/人。居民PYLL和PYLLR前5位死因均为恶性肿瘤、伤害、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AYLL前5位死因依次为围生期疾病、先天畸形、伤害、恶性肿瘤和传染病。结论镇海区户籍居民标化死亡率为243.48/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伤害和脑血管病是主要死因,围生期疾病是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居民伤害死亡现状及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张家港市2011—2015年伤害死亡资料,分析伤害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结果 2011—2015年,张家港市因伤害引起的死亡3 268例,平均死亡率为71.56/10万,标化死亡率42.49/10万,居全死因顺位的第3位。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为75.61/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12/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67.6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3.97/10万。伤害的潜在减寿率(PYLLR)4.59‰。前5位伤害死因分别为意外跌落、道路交通事故、溺水、自杀、意外中毒,占全部伤害死亡的78.15%。首位伤害死因,男性为道路交通事故(占36.40%),女性为意外跌落(占38.34%)。75岁以上人群意外伤害死亡率最高,为569.04/10万,意外跌落为首位死因。结论伤害已成为张家港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意外跌落和道路交通事故尤为突出,应制定相应的伤害防治策略,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密市居民死亡水平、死因特征及主要减寿原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密市2006~2007年度常住人口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7年合计死亡12 116例,年均死亡率为704.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9.43/10万,2006年死亡率为709.16/10万,2007年死亡率为700.17/10万(P>0.05);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合计死亡11 265例,占全部死亡的92.98%。2006~2007年年均死亡率(/10万),男性为797.03,女性为612.05(P<0.01);0~14岁为90.51,15~34岁为77.25,35~54岁为244.58,55~74岁为1 504.70,≥74岁为8 954.14(P<0.01)。各种死因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为83 083.5人年,平均减寿6.86年,减寿率为48.34‰,伤害的减寿率最高(14.42‰)。[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高密市居民的首位死因,伤害为减寿率最高的死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9—2021年白银市居民的主要死因、顺位及对寿命损失造成的影响,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白银市死因监测数据及人口资料计算相关指标,通过指标分析主要死因及其对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潜在工作损失造成的影响。结果:2019—2021年,白银市居民粗死亡率为579.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5.29/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全人群平均期望寿命为79.70岁,男性低于女性,去死因后期望寿命增长值居前3位的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全死因潜在减寿年数为128665人年、减寿率为77.40‰,减寿顺位前3位依次为伤害、恶性肿瘤、心脏病,平均减寿年数顺位前2位为伤害、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死因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和工作损失年数顺位一致。结论:慢性病是造成白银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伤害、神经系统疾病对居民危害较大,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加强重点人群慢性病管理,减少慢性病造成死亡和过早死亡的发生,针对伤害发生的重点人群开展综合干预,从而减少致残、过早死亡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简称延边州)居民死亡特点和人群分布特征,为保障民众健康,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率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延边州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结果 2013年延边州粗死亡率为604.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1.1/10万;延边州总死因占前5位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和死亡率不同;男性与女性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5);全人群期望寿命是78.90岁。结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伤害等慢性疾病严重危害居民健康,慢性病防治应列入疾病控制的首要位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居民寿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4—2019年平凉市居民伤害死亡变化趋势,探讨其在不同人群中的死亡特征,为伤害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数据来源于2014—2019年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的伤害死亡数据,采用Excel 2007、SPSS 17.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 2014—2019年平凉市伤害年均死亡率34.14/10万、标化死亡率36.81/10万,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4.93%);各年龄组年均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前5位伤害死因中交通事故死亡率从20.17/10万下降到14.40/10万(APC=-8.00%),伤害导致的PYLL(潜在减寿年数)为16 251人年,AYLL(平均减寿年数)为22.58年/人,PYLLR(潜在减寿率)为7.71‰,交通事故所致PYLLR均居男性和女性首位。结论伤害已成为威胁平凉市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造成居民寿命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