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量证据表明 ,成年人中风后大脑损伤的同侧上肢感觉运动控制也出现异常。一些感觉运动缺损因脑损伤侧的功能不同而异 ,需要精确时序性的快速运动在左半球损伤的患者中对同侧上肢的影响大 ,相反在右半球损伤的患者中对有空间运动需要的同侧上肢影响较大 ,左侧中风的成年人同侧上肢的分离协调动作是正常的 ,但是连续协调动作则异常。中风后同侧上肢的感觉不受影响或仅受轻微影响 ,损伤同侧上肢有肌力缺陷 ,主要表现在右侧半球损伤患者 ,在要求一定时间完成的床功能检查中 ,见损伤同侧操作不能按时完成 ,这种操作缺陷可以反映损伤同侧的运动控制缺陷 ,这种缺陷往往被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丧失掩盖 ,集中于特殊运动控制缺陷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双上肢的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
大量证据表明,成年人中风后大脑损伤的同侧上肢感觉运动控制也出现异常。一些感觉运动缺损因脑损伤侧的功能不同而异,需要精确时序性的快速运动在左半球损伤的患者中对同侧上肢的影响大,相反在右半球损伤的患者中对有空间运动需要的同侧上肢影响较大,左侧中风的成年人同侧上肢的分离协调动作是正常的,但是连续协调动作则异常。中风后同侧上肢的感觉不受影响或仅受轻微影响,损伤同侧的上肢有肌力缺陷,主要表现在右侧半球损伤患者。在要求一定时间完成的临床功能检查中,见损伤同侧操作不能按时完成,这种操作缺陷可以反映损伤同侧的运动控制缺陷,这种缺陷往往被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丧失掩盖,集中于特殊运动控制缺陷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双上肢的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3.
中风对健侧上肢感觉运动功能影响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将老年中风患者健侧上肢与健康老年人同侧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进行比较。30例经筛选的中风后患者与30名年龄、性别严格配对的健康老人参与了本项研究。应用简易手功能评定箱和木钉板、普通血压计评价了7项感觉运动参数。结果表明中风后健侧上肢粗大、精细徒手操作技能、健侧上肢日常生活动作、运动协调性与对照组同侧上肢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至P<0.0001),但在握力、两点识别党、运动党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作者认为健侧手的使用频度、感觉、运动相互作用、皮质脊髓投射纤维受损等均可影响中风后健侧上肢的功能活动。由此可见,康复治疗及出院后,在不影响患侧上肢再教育的同时,重视健侧上肢的功能活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小儿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内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1].偏瘫型CP患儿患侧上肢肌力、肌张力、感觉、协调及精细动作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患儿使用患侧上肢减少、甚至不使用,形成"习得性废用",从而影响患儿认知及运动能力的发育.故本研究旨在观察采用传统的针刺患侧肢体和强制性诱导患侧肢体运动治疗疗法对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吴小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53-2553
目的 研究健侧代偿对偏瘫患上肢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49例颅脑损伤所致四肢瘫和偏瘫患的患侧上肢按同样的康复训练课程和技术治疗后,比较四肢瘫和偏瘫之间在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和减轻肌挛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运动功能和肌痉挛程度改善方面,四肢瘫双上肢都远较偏瘫患侧上肢好。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偏瘫患上肢受到健侧上肢代偿的不良影响,造成习惯性弃用所致。结论 健侧代偿是影响偏瘫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手臂稳定性测试在颈椎病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臂稳定性测试在颈椎病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李华1王翠兰1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因颈神经根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生损伤及继发性改变,出现颈及患侧上肢感觉、运动异常为主的症候群〔1〕。目前对其诊断仍侧重于病因、定性、定位方面,对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的评估尚缺乏简单易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同时连续进行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以探讨大脑功能重组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患者进行2周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夹板限制健侧上肢活动2周,每天保持6小时的患侧上肢训练。在治疗前1天、治疗后当天、治疗后2周分别在患者对指运动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患者上肢Carroll评分提高29.1%,金子翼评分提高18.4%,3个月后随访,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提高30.6%,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分提高26.2%。对健手限制2周后,其运动功能没有下降。在治疗前,患手运动时使用功能磁共振扫描可以发现对侧中央前后回、对侧额叶前部、同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激活;健手运动时,以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为主。经过强制性使用治疗后,患手运动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健手运动时,大脑对侧中央前后回的兴奋区域明显变小;治疗结束2周后,患侧上肢运动时,患手运动时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的现象明显降低,激活区集中在对侧的中央前后回,在健手运动时,又重新恢复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区域。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使用功能性磁共振证明这种变化与大脑可塑性改变相关联,同时限制健侧肢体活动不会影响其运动功能,大脑激活区域的变化为一过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健侧代偿对偏瘫患者上肢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9例颅脑损伤所致四肢瘫和偏瘫患者的患侧上肢按同样的康复训练课程和技术治疗后,比较四肢瘫和偏瘫之间在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和减轻肌挛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在运动功能和肌痉挛程度改善方面,四肢瘫双上肢都远较偏瘫患侧上肢好。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偏瘫患上肢受到健侧上肢代偿的不良影响,造成习惯性弃用所致。结论健侧代偿是影响偏瘫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上肢外周神经损伤患者双手的食指指频改变。方法:筛选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73例为损伤组,同时选取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双手食指指频。结果:损伤组的患侧手食指指频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另一侧损伤患者同侧手指频(P0.01);左侧外周神经损伤患者未受影响手食指指频低于对照组同侧手食指指频(P0.01)。结论:外周神经损伤患者患侧手运动功能下降,其健侧肢体运动功能部分下降,臂丛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损伤影响食指指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BOLD-fMRI技术探讨双侧上肢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组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例患侧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损伤皮质下梗死患者分为双侧训练组及对照组,前者接受双侧上肢训练,后者接受以患侧上肢为主的常规单侧肢体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上肢功能评定以及BOLD-fMRI扫描,刺激任务为肘关节被动屈伸。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激活脑区增加,以双侧训练组更明显;治疗后双侧训练组患者出现双侧M1、S1、辅助运动区(SMA)激活;治疗后双侧训练组中度损伤患者呈M1对侧激活趋势,重度损伤患者呈M1同侧激活趋势。 结论双侧上肢训练能提高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促进两侧大脑皮质间抑制正常化及同侧皮质脊髓通路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中,患侧下肢的粗大动作恢复比较明显,上肢功能的恢复则较慢,尤其是精细动作的恢复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上肢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还会影响身体其他部位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对偏瘫患者除了作系统的运动疗法外,着重于作业治疗,以改善患侧上肢的精细动作,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 149例患者,男 86例,女 63例, CT证实脑梗死 93例,脑出血 56例。左侧偏瘫 68例,右偏瘫 81例。发病至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 1个月以内的 26例, 1~ 3个月的 94例, 4~…  相似文献   

12.
秦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93-199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瘫痪肢体输液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患侧组,健侧组,每组60例,患侧组采用瘫痪上肢进行静脉输液,健侧组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对两组患者采用Brunnstrom评定法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输注7d两组间相比,上肢运动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输注20d两组间上肢运动功能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 患侧肢体输液不仅加重患肢肿胀发生,更影响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林奕  刘健  林金来 《中国康复》2016,31(1):31-34
目的:观察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使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进行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疗法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闭链运动训练。治疗前后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和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价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情况,运动活动记录表中患肢所做活动的使用量量表(AOU)和动作质量量表(QOM)评定患侧肢体的使用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ARAT、AOU及Q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链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与使用能力有较好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有关中风后偏瘫患者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的状况,以及3讨论解剖研究已知,从中央前回发出的神经纤维,有80%交叉而支配对侧的运动,还有一小部分未交叉,直接下行构成皮质脊髓前束而支配同侧的运动[1],因此,当中风致一侧脑半球受损害后,由于非交叉性纤维的存在,对同侧上肢和手功能也产生了影响。良好的躯干控制和活动能力为上肢和手的各种技巧性活动提供相应的姿势与稳定的支点。由于中风后偏瘫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干控制异常及活动能力减弱,从而影响非偏瘫侧手功能的正常发挥。本研究所采用的简易手功能评定箱和插木钉板是国内、外较普遍使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 15例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均病程13.5个月)在CIMT治疗期间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限制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连续12d;同时接受塑形训练,密集训练患侧肢体活动,完成日常生活动作,连续两周共10个工作日。在CIMT治疗前2周的基线期、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患者在CIMT治疗前2周的基线期内,UEFT和STEF显现出微小改善(ES;0.11,0.13);接受2周CIMT治疗后,UEFT和STEF显现出较为明显的改善(ES:0.8,0.5)。结论 C1MT是改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短期CIMT介入可以促进患侧上肢功能多方面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脑外伤和脑瘫等造成的大脑半球损伤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我国平均每年有至少550万人因为脑卒中导致残疾或死亡,只有一小部分患者可完全恢复,超过一半患者生活终生不能自理[1—2]。现有的康复措施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还十分有限。既往的康复研究多数集中在激发患侧大脑的残余功能,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一侧大脑半球损伤后,健侧半球也具有支配同侧上肢的潜在能力[3—4]。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术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产生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瘫在功能缺损上有相互联系,如本体感觉(运动觉和位置觉)障碍会阻碍瘫痪肢体运动能力的恢复,皮层觉(如重量觉)障碍可影响身体重心控制。如中风患者常见重心偏于健侧及患肢控制不良,既影响平衡和步行能力,易致跌倒,又增加了健肢负担,提升了下肢骨关节炎的风险。感觉和运动互为影响的情况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CC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CCFES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CCFES组在患侧腕背伸肌给予CCFES,将电极置于双侧腕背伸肌运动点,首先采取三点法对健侧产生轻微腕背伸动作(<10%完全动作幅度)、中等腕背伸动作(50%完全动作幅度)、完全腕背伸动作时的肌电值进行标定,然后调节刺激器使患侧腕关节产生与健侧三个相同幅度的动作,记录所需电流强度。治疗时健侧做腕背伸动作以触发刺激器,给予患侧腕背伸肌相对应强度的电刺激以产生与健侧相似的动作。输出波形为方波,电流频率60Hz,脉冲宽度200μs,持续时间20min。对照组在患侧腕背伸肌运动点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输出波形为方波,电流频率60Hz,脉冲宽度200μs。两组治疗方案均为每次20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上肢运动力指数(MI)、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主动腕背伸活动度(AROM)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周结束时,CCFES组上肢Fugl-Meyer、MI、FTHUE-HK评分及腕背伸AROM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上肢Fugl-Meyer、MI、FTHUE-HK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CCFES组上肢Fugl-Meyer和FTHUE-HK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较神经肌肉电刺激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林国徽 《现代康复》1999,3(9):1050-1051
目的:观察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对27例由脑卒中所致偏瘫患的患侧上肢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训练患侧上肢与健侧上肢的协调活动。治疗前后(治疗60次)分别用卓大宏1967年制定的“上肢运动功能测定表”进行评估,比较。结果:27例患中,有效的为21例,占77.78%,对27例患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功能进行评估,所得的分数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P<0.001.患侧上肢功能有非常明显改善。结论: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患侧上肢功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瘫痪肢体输液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患侧组,健侧组,每组60例,患侧组采用瘫痪上肢进行静脉输液,健侧组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对两组患者采用Brunnstrom评定法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输注7d两组间相比,上肢运动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输注20d两组间上肢运动功能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患侧肢体输液不仅加重患肢肿胀发生,更影响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