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鼻咽癌束流调强放疗计划对腮腺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在相同的剂量要求和限制下,比较鼻咽癌常规束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与仅保护一侧腮腺时或腮腺扩大计划靶区(加2或3mm边缘)时的束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结果仅保护一侧腮腺的调强计划与常规计划比较,PTV70在靶区覆盖情况、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方面均相似。PTV59.4的最小剂量大于常规计划(P〈0.01),D95也得到提高(P〈0.01)。两个计划需保护的腮腺D50%VOL和Dmean相似。扩大腮腺计划靶区(加2或3mm边缘)的调强计划与常规计划比较:PTV70在靶区覆盖情况、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方面均相似。然而从常规计划到腮腺加2mm边缘的调强计划再到加3mm边缘的调强计划,PTV59.4的Dmin和Dmean有下降的趋势,而脑干和脊髓的受量有增加的趋势。结论调强计划中腮腺保护困难时,可仅做保护一侧腮腺的束流调强放疗计划;估计腮腺可能产生明显的位置变化时,可考虑加大腮腺的计划靶区,以保证治疗过程腮腺始终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初步探讨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后放射性脑损伤(REP)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病理确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870例接受根治性IMRT.治疗完成后第3个月进行第1次鼻咽部+颈部MRI复查,3年内每6个月复查1次MRI,3年以后每年复查1次MRI.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6~104个月).分析MRI诊断发生REP患者的临床特征.将首次诊断为REP的鼻咽+颅脑MRI图像与原IMRT计划的CT模拟扫描图像进行MRI-CT融合.结果 经MRI检测出REP发生率为4.83% (42/870).单纯颞叶病变39例(双侧6例),单纯脑干病变2例;脑干+单侧颞叶病变1例.颞叶REP的潜伏期为6~56个月(中位时间30个月;单纯例脑干REP的潜伏期均为14个月;脑干+单侧颞叶病变的潜伏期为18个月.22例诊断REP后进行了复查,其中,14例REP患者药物治疗后,7例稳定,6例好转,1例进展;1例手术治疗后病情稳定;7例进行观察,5例稳定,2例进展.T1-2期患者未观察到REP发生,T3、T4发生率分别为3.09%和14.35%.对29例患者共计32侧发生REP的颞叶进行剂量学分析,发现27侧颞叶的最大剂量点出现在增强扫描的强化区域,5侧颞叶的最大剂量点出现在强化灶周围的水肿区域;同一患者健侧颞叶的最大剂量均小于患侧颞叶.结论 鼻咽癌IMRT后REP发生率较高,尤其是T晚期患者,积极处理可以使多数病情稳定或好转,REP的发生与脑组织较高剂量照射有关.  相似文献   

3.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有引起放射性口干症的可能。目前放射性口干症尚无较好的防治方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涎腺干细胞主要集中分布在涎腺较大的排泄管上,其可对放射后损伤的涎腺结构和功能起到修复作用,若能在放疗中有效保护涎腺干细胞,则有可能减轻口干症状。另外,应用涎腺干细胞移植技术修复受损的涎腺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验证。若能将涎腺干细胞科学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则有望改善病人放疗后口干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调强放疗对海马结构的剂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海马结构的受照剂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鼻咽癌的调强放疗计划,比较不同临床分期鼻咽癌的海马结构受照剂量及特点.结果 59例鼻咽癌患者的海马结构受照剂量受T分期影响明显,Dmax11.1 ~78.2 Gy,Dmean3.2 ~44.6 Gy,T1 ~T4期海马结构受照剂量(Dmax和Dme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max(F=24.2,P<0.05)、Dmean(P=16.3,P<0.05).其中T3、T4期病例平均受照剂量和体积明显高于T1、T2期,Dmax、Dmean分别为(58.6±14.8)Gy、(20.9±19.3) Gy和(40.8±9.4) Gy、(12.5±5.1) Gy.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海马结构可能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肿瘤T分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在T3-4期病例放疗中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三种调强放疗计划剂量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比鼻咽癌常规固定野调强(IMRT)、容积旋转调强(VMAT)以及断层调强(HT)3种不同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18例接受VMA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以相同处方剂量和目标条件分别重新进行IMRT和HT计划设计。比较3种计划靶区的均匀度(HI)、适形度(CI)、最大剂量以及平均剂量。危及器官的最大量和平均量以及感兴趣区的剂量体积、计划执行时间和机器跳数(MU)。结果 3种计划在靶区的覆盖率满足临床要求。IMRT计划在靶区的HI和CI方面结果最差,HT计划结果最优。危及器官方面,IMRT计划受量最高,HT计划的脊髓、脑干和腮腺受量最低;但对于视神经、晶状体以及视交叉HT计划的受量最高而VMAT计划的受量最低。IMRT的治疗时间(8.0±0.5) min高于VMAT(3.9±0.1)min和HT(7.4±0.9)min。与VMAT相比,IMRT每次治疗为(711.4±78.7)MU,高于VMAT的(596.4±33.7)MU。结论 鼻咽癌IMRT、VMAT以及HT计划在靶区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上都可以达到临床要求,在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上HT计划优于VMAT和IMRT,但在治疗时间和加速器的机器跳数上VMAT较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三维适形和调强适形放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适形放疗是目前放疗领域的前沿课题,其中调强适形放疗(IMRT)是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高级阶段,是医用直线加速器使用以来,放疗领域的重要的技术进步。3DCRT/IMRT不仅是对现行的肿瘤放疗技术的一种补充,更为放射肿瘤学家提供了改变放疗惯例的根本性方法。  相似文献   

7.
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精确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图像引导技术对鼻咽癌调强放疗精确性的影响。方法 331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每周行kV-CBCT校正扫描。计算系统误差(Σ)和随机误差(σ),摆位扩边按照Van Herk公式计算(2.5Σ+0.7σ)。结果 分析3 972个CBCT扫描图像。校正前在xyz方向上的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分别为(0.95±0.79)、(1.04±0.66)、(1.14±0.63) mm 和1.32°±0.99°、1.45°±1.37°、1.25°±1.35°,校正后分别为(0.56±0.44)、(0.56±0.51)、(0.42±0.63) mm 和0.78°±0.76°、0.62°±0.85°、0.75°±0.64°。在xyz方向校正前的计划靶区扩边值(MPTV)分别为2.93、3.06和3.30 mm,校正后为1.71、1.76和1.49 mm。结论 应用kV-CBCT校正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中的线性和旋转误差明显缩小系统和随机误差,使得MPTV缩小到2 mm以内,提高了放疗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早期鼻咽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计划设计过程中降低颈部皮肤受照剂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17例已接受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早期鼻咽癌病例,将各病例颈部外轮廓内缩3 mm生成新的组织器官即颈部皮肤组织,同时清除各靶区与颈部皮肤组织的交叉部分;针对上述处理过的病例进行两组计划设计,常规(TP)组按照常规计划方法进行螺旋断层放疗计划设计;新计划(NP)组是将颈部皮肤组织作为危及器官进行剂量限制计划设计;比较两组计划中各靶区以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机器跳数以及治疗时间等参数。结果 两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处方要求,两组计划各靶区的D98D95以及D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P组的脑干Dmax、脊髓D1 cm3、右侧腮腺Dmean高于TP组接受的剂量(t=2.47、2.34、2.77,P<0.05),左颞颌关节Dmax较TP组低(t=2.30,P<0.05),皮肤V30V40V50V60比TP组明显降低(t=8.37、6.02、5.82、4.89,P<0.05)。NP组单次总机器跳数比TP组平均减少6.3%,单次实际执行时间比TP组平均减少8.1%。结论 早期鼻咽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应该勾画颈部皮肤,并在计划设计过程中将其作为危及器官进行剂量限制,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颈部皮肤受照剂量,减轻放射治疗过程中皮肤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对腮腺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腮腺在鼻咽癌的常规放疗中不可避免会受到高剂量放射线损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调强放疗技术的应用在理论上提高疗效的同时也保护了重要器官的功能,减少了常规放疗的并发症。笔者所在科室自2002年8月开始利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鼻咽癌患者,同时收集同期常规放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腮腺功能检测,以验证调强放疗对腮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加速器6 MV X射线非均整模式(FFF)和均整模式(FF)下局部进展期鼻咽癌容积调强(VMA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0例已行放疗的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患者,分别设计FFF和FF VMAT计划,在满足临床要求的情况下,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靶区适形度、总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 结果 两者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FFF VMAT计划靶区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大于FF VMAT计划(t=-0.31、-0.35,P<0.05),而计划靶区适形度略低(t=5.42,P<0.05),左右晶状体的最大剂量低于FF VMAT计划(t=25.87、17.45,P<0.05),其他危及器官剂量无明显差异。机器总跳数FFF VMAT为(699±16)MU,FF VMAT为(628±12)MU。平均单次治疗时间均约2 min,两者无明显差别。结论 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FFF VMAT计划更利于保护照射野边缘危及器官,如晶状体。机器总跳数FFF VMAT计划高于FF VMAT计划但两者平均单次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颈部纤维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颈部纤维化的情况,探讨影响颈部纤维化的有关因素。方法观察首程常规分割、连续放疗结束后半年至10年的鼻咽癌患者267例,所有患者颈部照射总吸收剂量50~72Gy。以颈部外形改变及功能活动为指标,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全组患者放疗后均出现程度不同的颈纤维化,重度颈纤维化的发生率为24.34%(65267),其中颈部预防量照射的发生率为2.74%,后程小野垂直照射的发生率为11.01%,后程半颈或全颈切线照射的发生率为60.00%。后程切线照射与非切线照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坚持转颈锻炼和未锻炼者重度纤维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但患者转颈受限、侧颈困难、肌肉抽搐等主观功能感觉较未锻炼者相对轻;合并同期化疗未增加颈重度纤维化的发生率(P=0.2678),但出现时间提早2~5个月;后程6MV加速器切线照射致重度颈纤维化以颈部肌肉功能减弱为主,而60Coγ射线则以皮肤损伤更严重。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颈部重度纤维化的发生率较高;高剂量和后程半颈或全颈切线照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根治量照射时应尽量避免颈部的后程切线照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腮腺显像研究鼻咽癌放疗后腮腺的摄取与排泄功能.方法48例鼻咽癌患者中,对38例肿瘤和肿大淋巴结行加速调强放疗(SMART),其亚临床灶和预防照射区接受常规照射;余10例行常规放疗.放疗前后均行腮腺显像,计算腮腺的放射性摄取指数(UI)及酸性刺激后排泌指数(EI),对腮腺功能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记录患者口干程度并分级.结果鼻咽癌SMART组放疗后腮腺UI和EI分别下降21.9%和37.3%,中重度口干者12例;而常规放疗组腮腺功能明显下降,UI和EI分别下降56.1%和96.1%,中重度口干者9例,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腮腺显像可灵敏地监测鼻咽癌放疗后腮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腮腺动态显像评价鼻咽癌放疗对腮腺功能影响的价值。方法 21例鼻咽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后行放射性核素腮腺动态显像,计算腮腺摄取指数(UI)、酸刺激后的分泌率(ER)、分泌指数(EI)等半定量指标以评价放疗前后腮腺功能的变化。结果 放疗后与放疔前比较,所有患者UI、ER、EI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56.65、41.34、30.69,P<0.001,腮腺摄取与分泌功能均明显受损,与患者临床口干症状相符。结论 腮腺动态显像是一种评价鼻咽癌放疗对腮腺功能的影响的有用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颈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加放疗对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22例患者经临床(包括鼻咽镜检)、影像学(CT、MR)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鼻咽癌,经颈外动脉介入化疗后加放射治疗.化疗药物为阿霉素(ADM)或吡柔比星、5-氟尿嘧啶(5-FU)和顺铂(DDP)或卡铂(CBP).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单纯放疗的25例作为对照,比较其疗效.结果 介入组总有效率为100.0%,其中CR为90.9%(20/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0%,其中CR为68.0%(17/25),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动脉化疗后加放射治疗能显著提高鼻咽癌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皮肤早期放射反应对皮肤晚期放射反应的影响,探讨皮肤的继发性晚期放射损伤。方法 对门诊随访的放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335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其中放疗时中位年龄41岁(12~67岁),240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原发灶首程放疗中位剂量为70Gy(55~86Gy),以面颈野为主野放疗71例,以耳前野为主野放疗264例。颈部根治性放疗中位剂量为64Gy(46~72Gy),预防照射中位剂量为55Gy(21~67Gy)。48例合并化疗。根据1995年SOMA标准评价皮肤晚期放射反应。结果 随访间隔中位时间为14年(5~38年)。63例无皮肤晚期反应,1、2、3、4级皮肤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9%(147例)、20.9%(70例)、13.7%(46例)、2.7%(9例)。44例放疗中出现湿性脱皮反应,其中1、2、3、4级皮肤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18例)、23%(10例)、30%(13例)和5%(2例);无湿性脱皮患者的相应发生率分别为44.3%(129例)、20.6%(60例)、11.3%(33例)和2.4%(7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2,P=0.002)。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是否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放疗野及颈部淋巴结放疗剂量均对皮肤晚期反应发生有关,而性别、年龄及是否联合使用化疗与皮肤晚期反应的发生无关。 结论 严重的皮肤早期放射反应可能增加皮肤晚期放射反应,可能存在继发性皮肤晚期放射损伤。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1H-MR波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磁共振氢波谱 (1H MRS)表现 ,了解N 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肌酸 (Cr)和胆碱 (Cho)这 3种物质的代谢规律 ,为放射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方法。方法 对照组 10例健康志愿者 ,病例组 2 1例病理诊断为鼻咽癌并进行根治性放疗后经症状及影像学诊断为放射性脑病的病人 ,用化学位移成像法 (CSI)行1H MRS检查。观察各像素中NAA、Cr和Cho的含量、代谢图及它们之间比例。结果 放射性脑病MRI可见病灶中的液化坏死区 3种物质含量基本为零 ,代谢图中无信号 ;可见病灶中非液化坏死区NAA轻度升高 ,Cr和Cho明显降低或为零 ,NAA代谢图呈高信号 ,Cr和Cho低信号 ;可见病灶周边存在 1个区域性的NAA降低、Cr和Cho升高 ,NAA/Cr和NAA/Cho <1,代谢图中信号区分不明显 ;远离可见病灶的区域NAA、Cr和Cho含量及比例正常。结论 1H MRS发现物质代谢变化是有规律的 ,变化的区域大于MRI中可见病变区 ,为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诱导化疗后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及后遗症,探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治疗的更好组合模式.方法 中晚期鼻咽癌98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诱导化疗后,同期奈达铂化疗调强放疗治疗.吉西他滨1 000mg/m2,d1、d8,静脉点滴;奈达铂20mg/m2,d1~3;3周方案,共两个疗程.放疗为诱导化疗后的靶区,行容积调强放疗(V-MAT),放疗同期每周奈达铂化疗,奈达铂30mg/周.评价其毒副反应、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后遗症.结果 98例患者均完成这一方式的治疗,近期有效率及缓解率100%.毒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及血液系统毒性较为多见,常规处理可恢复.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诱导化疗后放疗同期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疗效明显、副作用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和化疗的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治疗的<19岁鼻咽癌患者43例。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基于铂类的化疗,放疗总剂量61.2~76 Gy。计算总生存(OS)时间和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的不良反应和远期并发症。结果 入组患者中位年龄14岁(6~18岁),≤14岁患者28例(65.1%),男性29例(67.4%),女性14例(32.6%),100%患者为非角化型癌。根据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第7版,Ⅱ期2例(4.6%),Ⅲ期26例(60.5%),ⅣA期7例(16.3%),ⅣB期8例(18.6%)。治疗前EB病毒依壳抗原IgA抗体阳性率53.8%(7/13),Rta-IgG抗体阳性率60.0%(6/10)。IMRT中位剂量70 Gy(61.2~76 Gy),33例患者(76.7%)接受诱导化疗,20例(46.5%)采用同步放化疗,36例(83.7%)接受了辅助化疗。中位随访24个月(3~76个月),5年OS和PFS分别为75.3%和64.7%,5例(11.6%)患者治疗后2年内出现骨转移,47.4%(9/19)患者IMRT后促甲状腺激素(TSH)增高或伴有T3、T4减低。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特点为肿瘤分化差,临床分期晚,能够耐受放化综合治疗。骨转移是最常见的治疗失败模式,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青少年人群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青少年鼻咽癌的治疗通常参照成人治疗指南,但是青少年鼻咽癌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对于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患者来说,治疗的晚期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寻找适合青少年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青少年鼻咽癌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急性期与早期迟发性反应期双侧颞叶脑白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动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的变化特点。方法鼻咽癌放疗前及放疗后复查患者各16例,放疗前患者作为对照组,放疗后患者处于放疗后0~6个月内,即放疗后急性期与早期迟发性反应期,作为试验组。两组间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及饮酒等因素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受试者均行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动态敏感对比增加灌注加权成像(DSC-PWI)检查,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后,测量各组双侧颞叶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行本征值(λ║)及垂直本征值(λ⊥),以及各组双侧颞叶PWI的相对血流量(rCBF),所得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放疗后FA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放疗后λ║与放疗前相比显著降低,放疗后λ⊥与放疗前相比显著升高;放疗后rCBF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和DSC-PWI可以显示放疗后神经组织及血管的显微损伤,血管损伤及其所致的血流量减低可能参与了放射治疗诱发的早期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