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药对枳实-生姜与其单味药枳实和生姜的挥发油成分。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检测药对枳实-生姜及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并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对其共有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别定性了枳实、生姜、药对枳实-生姜挥发油成分45,59和74种,分别占总含量的88.39%、87.60%、83.72%。结论药对枳实-生姜挥发油组分主要来自于单味药生姜,而单味药挥发油组分的含量在药对中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药对桂枝-荆芥与其单味药挥发油共有组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对桂枝-荆芥与其单味药挥发油共有组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检测,再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对药对桂枝-荆芥与其单味药桂枝、荆芥挥发油成分的共有组分进行分析,并采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同时计算各组分的保留指数(RetentionIndice)。结果:药对桂枝-荆芥、桂枝和荆芥的挥发油分别定性了47、24和37个成分,分别占总含量的91.94%、86.31%和89.17%。结论:药对桂枝-荆芥与单味药桂枝、荆芥的共有挥发油组分分别为20和24个,三者共有的挥发油组分为7个。  相似文献   

3.
 目的 定性、定量比较药对金银花-金银藤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组分。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挥发油成分,再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程序升温保留指数也被采用以辅助鉴定化合物。结果 金银花、金银藤和药对金银花-金银藤的挥发油分别定性了44, 39和50个成分,定性组分含量分别占金银花、金银藤和药对金银花-金银藤挥发油总含量的87.22% , 94.54%和90.08%。 结论 药对金银花-金银藤与单味药金银花的共有挥发油组分为32个,与单味药金银藤共有的挥发油组分为33个,三者共有的挥发油组分为25个,药对挥发油出现了10个新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由生姜、白术及其药对中提取的挥发油组分进行检测。方法采用的方法是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技术(GC-MS)和交互移动窗口因子法(AMWFA)。定性分析的方法是质谱库和程序升温保留指数结合,而定量分析是采取总体积积分法。结果生姜、白术和药对生姜-白术的挥发油分别定性59、40和45个成分,占总含量的91.48%、93.52%和89.73%,药对生姜-白术与生姜、白术的共有组分分别为25和12个。结论药对挥发油的组分并不是两种单味药的简单加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分析药对枳实-厚朴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分离检测药对枳实-厚朴及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并利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法(AMWFA)对其共有组分进行比较分析,用质谱库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定性,并采用总体积积分法定量.结果 枳实、厚朴和药对枳实-厚朴挥发油成分分别定性了29,19...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药对陈皮-枳壳及其单味药陈皮和枳壳的挥发油成分.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化学计量学方法-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并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Temperature-programmed retention indice)对药对陈皮-枳壳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陈皮、枳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药对桂枝-茯苓及单味药桂枝的挥发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色谱柱HP-5MS(250 μm×30 m,0.25 μm)分离,起始温度60 ℃,维持2 min,以4 ℃·min-1升至130 ℃,再以1 ℃·min-1升至160 ℃,维持2 min,再以4 ℃·min-1升至240 ℃,维持20 min,分流比1∶30,进样量1 μL,结合新近提出的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方法及Kovats保留指数对两者挥发性成分中的共有组分、差异组分及各成分溶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别定性了42和46种组分。结论:研究显示两者挥发性成分种类基本保持不变,但各成分溶出率均有显著变化:少部分组分溶出率明显增加,大部分组分溶出率显著下降,甚至有个别组分消失。研究表明药对桂枝-茯苓的药效物质基础不仅是单味药有效成分的简单加和,还应考虑单味药在配伍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对药效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对防风-枳壳的挥发油组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检测药对防风-枳壳及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并利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法(AMWFA)对其共有组分进行比较分析,用质谱库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定性,并采用总体积积分法定量。结果防风、枳壳和药对防风-枳壳的挥发油分别定性20,32和34个成分,占总含量的88.48%,94.94%和85.36%.药对防风-枳壳与防风、枳壳的共有组分分别为17和28个。结论药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来自枳壳。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药对艾叶-香附挥发油组分和比较分析药对与其单味药的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分离检测药对和单味药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交互移动窗口因子法解析共有组分,然后分别利用质谱库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和总体积积分法实现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艾叶、香附和药对艾叶-香附的挥发油分别定性74、41和77个成分,占总含量的95.05%、87.68%和95.8%;药对和艾叶、香附的共有组分分别为35种和26种;三者的共有组分有6种。结论药对中的挥发油主要来自单味药艾叶。  相似文献   

10.
陈皮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以广陈皮为最佳;其性温、味苦辛,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主要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症[1].由于陈皮贮存时间不同,陈皮的来源不同,提取方法不同,挥发油化学成分也有较大的不同.我们在利用传统提取挥发油方法之前,利用微波炉进行预处理,得陈皮挥发油的含量为1.21%(W),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药材橘白、橘叶、橘络、化橘红、青皮、陈皮的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检测和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对这些药物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寻找这六味药材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异同。结果与结论:分别定性鉴定出的橘叶、橘白、化橘红、橘络、青皮和陈皮挥发油组分数分别为60、29、27、63、52和47,分别占总含量的89.40%、93.13%、94.44%、91.80%、98.98%和97.9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年份新会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差异.方法:用GC/MS方法分析不同年份新会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结果:新会陈皮随年份改变,挥发油成分亦发生改变.结论:随着年份的增`长,新会陈皮挥发油成分含量在3年内随着时间增长而增加,甚至出现一些新的成分,说明新会陈皮之所以陈用确与其成分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GC/MS法测定藏木香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鉴定出藏木香(Inula helenium L.)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23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6.24%,主要为内酯类化合物。结论:本实验方法可靠,重现性好,为开发利用藏木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杉叶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二颖  雷荣爱 《中药材》1997,20(10):514-515
本文采用GC—MS—DS法,分析了水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已分离出40个成分,其中鉴定出以α—蒎烯(70.63%)、反式—丁香烯(10.38%)等为主的27个成分,占总油量的94.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