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点。方法对46例BECT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岁34例(73.91%),46例发作均与睡眠有关,临床发作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或同侧肢体抽动的部分运动性发作,并且易泛化为全身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的中央颞区棘波、尖波或棘(尖)慢复合波。睡眠期痫样放电比清醒期增加43.48%。结论 BECT是与年龄和睡眠密切相关的癫痫,其临床和脑电图具有特征性的改变,睡眠期脑电图在BECT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临床与脑电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BECT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42例BECT最常见的表现为短暂、单次、部分性发作,以一侧面部运动发作为主,有的发展至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所有发作类型常与睡眠有关,大多数病例对丙戊酸钠治疗有效.结论 BECT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特征性癫痫综合征,认识其临床、EEG的特点有助于本病及时正确的诊治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CTS)的临床及脑电图(EEG)特点。方法收集2002~2011年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6例BECCT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儿起病年龄3~14岁,高发年龄为5~10岁。多数患儿同生期无异常事件,精神发育运动正常,神经系统查体及影像检查正常.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以部分运动性发作为特征,脑电图特点为发作间期EEG可见患者中央区及颞区出现高幅的尖波放电,以双向尖波为特征。56例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停止发作,39例已停药,1例复发,16例正减药。结论BECCTS患儿具有特征性临床及脑电图,抗癫痫药物单药治疗反应良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陈金莹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4,5(1):64-65
目的 探讨伴有中央—颞部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CT)的临床特点及其脑电图(EEG)的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32例BECCT患的临床特点、脑电图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BECCT在儿童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发作与睡眠关系密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咽喉发声,流涎,一侧口角及面肌抽搐,可累及同侧肢体,偶可扩展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有时意识清楚但有语言障碍。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EEG背景活动正常,在中央及/或颞部出现局限性中、高波幅尖波、棘波,清醒时较为局限或不出现,入睡后异常放电明显增多。对抗癫痫药(AEDs)的治疗反应好,预后良好。结论 BECCT为儿童期常见的原发性部分性癫痫综合征,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及EEG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S)患儿临床症状与脑电图的变化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1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28例“临床发作停止及EEG恢复正常,已减药或停药”的BECTS患儿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EEG显示,棘波灶均出现在中央颞区或以中央颞区为主的部位.患儿临床发作停止时间要比EEG局灶放电消失得早。对部分患儿临床发作停止≥2年,而EEG仍末恢复正常的患儿可考虑提前减药或停药。结论:BECTS是与年龄相关的癫痫综合征,掌握其临床症状及EEG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患儿的正确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国产奥卡西平(OXC)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用国产OXC单药治疗30例BECT患儿,分析治疗后1,2,3,6个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OXC起始剂量为5~10mg·kg^-1·d^-1,每隔1周增加1次剂量5~10mg·kg^-1·d^-1,维持剂量20-30mg·kg^-1·d^-1。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86.67%,服药6个月时累积控制率N73.33%,留存率N93.33%。结论:国产OXC治疗BECT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98例BECCT的脑电图表观分析,在入睡后1小时内发作者53例,凌晨觉醒前发作者20例,二者均有发作25例。局限性发作占82.6%,全身发作占17.3%。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有癫痫家族史20例。96例脑电背景活动正常。异常脑电图以一侧中央-中颞区高幅棘波或棘慢波占80.6%。清醒状态下脑电图正常37例,而睡眠诱发时全部获得阳性结果。文章就本病的临床表观、诊断及预后进行了计论,并指出BECCT与颞叶癫痫、小发作等的鉴别点。 相似文献
9.
11.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etimcetam,Lev)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癫痫儿童3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例)予Lev,对照组(15例)予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治疗12周。比较2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12/15),对照组有效率为40%(6/1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ev治疗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疗效好,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方法对52例本病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年龄为3-12岁,其中5-10岁占78.8%。52例患儿发作均与睡眠密切相关,其中3例于睡眠和白天觉醒时均有发作。部分性发作45例中21例伴全身泛化,3例伴Todd麻痹。发现时即为全身性发作7例。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尖波或棘波,清醒脑电图阳性率41.7%,睡眠脑电图阳性率88.1%。结论BECT临床发作和睡眠密切相关,发作的基本类型为部分性发作,部分患儿可伴全身泛化。发作问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尖波或棘波,睡眠脑电图阳性率显著高于清醒脑电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托吡酯作为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患儿首次治疗用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BECT患儿100例,依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为丙戊酸钠组(40例)、卡马西平组(30例)、托吡酯组(30例)。比较各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生活质量、首药治疗失败时间、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家长满意度。结果:三组总有效率、操作智商、语言智商、总智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家长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首药治疗失败时间晚于丙戊酸钠组、托吡酯组(P<0.05),且丙戊酸钠组患儿的首药治疗失败时间晚于托吡酯组(P<0.05);丙戊酸钠组、卡马西平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托吡酯组(P<0.05),但丙戊酸钠组、卡马西平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托吡酯治疗BECT的疗效相当,均能够提升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家长满意度,但与托吡酯相...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自限性癫痫(Se LECTS)出现睡眠中癫痫电持续状态(ESE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Se LEC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电图是否出现ESES现象,分为ESES组(50例)和无ESES组(5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首次癫痫发作年龄、发作次数,发作最长持续时间、发作形式、治疗药物、热性惊厥史、癫痫家族史、脑电图背景、放电位置等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ESES组Se LECTS患儿首次癫痫发作年龄小于无ESES组,发作频率高于无ESES组,治疗药物多于无ESES组,脑电图显示双侧放电多于无ES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多的发作次数(β=0.221,OR=1.247,P=0.018)和治疗药物种类(β=1.121,OR=3.068,P=0.001)是Se LECTS患儿出现ESES的危险因素。结论 有较多发作次数且单药难以控制的Se LECTS更易出现ESES现象。临床应早期识别ESES现象,更好地评估Se LE...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与奥卡西平(OXC)对新诊断良性癫伴中央 颞区棘波(BCECTS)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新诊断BCECT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LEV组和OXC组各23例。LEV组给予LEV,开始剂量5 mg8226;kg-18226;d-1,分2 次服用, 以后每周增加1次剂量,每次加量5 mg8226;kg-18226;d-1,至最小有效量,最大剂量40 mg8226;kg-18226;d-1;OXC组给予OXC,开始剂量10 mg8226;kg-18226;d-1,分2 次服用, 以后每周增加1次剂量,每次加量10 mg8226;kg-18226;d-1,至最小有效量,最大剂量45 mg8226;kg-18226;d-1,两组疗程均6~12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LEV组实际完成治疗22例,因经济原因退出1例,癫发作完全控制18例 ,出现不良反应4例,其中食欲下降、嗜睡各2例, OXC组实际完成治疗21例,因皮疹退出2例,癫发作完全控制17例 ,出现不良反应3例,其中头晕2例,嗜睡1例。结论LEV与OXC治疗BCECTS疗效相仿,但LEV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缺点是价格偏高。 相似文献
17.
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脑电图的影响。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癫痫儿童随机分为2组,卡马西平组(40例)用卡马西平治疗,左乙拉西坦组(40例)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均做动态脑电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儿童治疗后脑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间临床下痫样放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脑电图β、α、θ、δ功率值无影响并可使临床下痫样放电消失或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左乙拉西坦(LEV)和拉莫三嗪(LTG)单药方案对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儿童良性癫■P300潜伏期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BECTs患儿13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EV组和LTG组,每组各65例,LEV组患儿给予LEV 500~1500 mg,每天2次,口服;LTG组患儿给予LTG 25~200 mg,每天1或2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P300潜伏期、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认知功能评分均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言语量表智商、评定操作量表智商和全量表智商认知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P300潜伏期治疗前相近(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嗜睡、皮疹、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晕、记忆力减退、烦躁易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EV与LTG单药方案对BECTs患儿的临床疗效相当,均能够有效抑制癫样放电,缩... 相似文献
19.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左乙拉西坦(LEV)是吡拉西坦衍生物中的左旋乙基吡拉西坦,其化学名称为(s)-α-乙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分子式为C8H14N2O2.于1999年经美国FDA批准最初用于成人部分性癫痫发作,2005年6月又批准其口服片剂和溶液剂用于4岁或以上儿童部分性癫痫发作的辅助治疗.在北美60个试验中心对4~16岁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儿童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本品治疗组每周部分性发作频度明显减少,整个随机治疗阶段的有效应答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1].2005年左乙拉西坦在国内新药申报获得通过.我们对40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使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早发性和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的临床特征、脑电图、临床治疗及预后,为儿童良性枕叶癫痫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治疗的116例儿童良性枕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建议将其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临床特征、脑电图及临床治疗、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EBOS组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LOS组(P<0.05);EBOS的发作频率明显少于LOS,但持续时间较LOS长(P<0.05);EBOS发作时间以睡眠期为主,多为偏转发作和单侧发作,而LOS则多在清醒期发作,以继发性全身痉挛发作为主且发作前多会出现视觉先兆;EBOS放电部位主要为双侧枕叶,波型以棘/尖慢渡为主,LOS则主要在一侧枕叶,以快节律、快棘波为主(P<0.05);EBOS的药物治疗效果优于LOS(P <0.05).结论 EBOS和LOS在临床特征、EEG及临床治疗和预后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在临床治疗中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