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X线检查与术前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食管癌患者的X线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食道吞钡均能发现食管癌,且已处于中晚期;术前CT检查基本能发现病变,同时还能发现有淋巴或周围软组织侵犯征象.结论:食道吞钡是食管癌首选的检查方法,术前CT检查可为临床治疗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和食道吞钡棉絮检查在食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内窥镜或手术证实的食道异物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食道吞钡棉絮检查,然后行64层螺旋CT扫描.结果:38例食道异物中食道吞钡棉絮检出29例(76.3%),漏诊9例,64层螺旋CT检出37例(97.4%),包括鱼刺22例,禽畜类碎骨13例,图钉1例,肉团1例,CT还发现4例异物引起食道穿孔.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食道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走行、与周围组织关系及有无并发症,且检查安全、快速、无痛苦,可作为食道异物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病人,男,46岁,吞咽梗阻感伴呛咳2月余.X线胸片、食道吞钡检查、CT及MR检查均提示为食管癌并食管支气管瘘.头颅CT、腹部B超及全身骨扫描检查证实无其它脏器的远处转移.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4.
胡建飞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50-150,152
目的比较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68例由胃镜取活组织病理检查或手术后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的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检查结果。结果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食管癌35例;诊断符合率为51.47%;CT检查诊断为食管癌56例(82.35%),食管壁外不光整,食管与心包、主动脉、肺动脉、气管及主支气管组织结构不清36例(52.91%),发现淋巴结肿大32例(47.07%),转移7例。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食管癌常用检查方法,CT在食管癌诊断方面的作用肯定,两者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23例早期食管癌的X线特点,探讨其早期X线表现,以提高早期食管癌X线诊断水平,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检查均使用TU6000数字胃肠造影机,上海东风化工厂生产的钡剂及产气剂(小袋装),行传统法食管分次小口吞稠钡或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发生于上段5例,中段8例,下段10例。X线首诊为早期食管癌15例,占65.2%,疑诊为早期食管癌5例,占21.7%,误诊为食管炎1例,首诊无异常发现者2例。所有病例均有黏膜或黏膜皱襞的改变。结论:目前X线检查仍为早期食管癌最直捷方便,经济有效的诊断方法,数字胃肠机在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X线、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0例食管癌患者的X线和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钡餐均能发现食管癌,大多为中、晚期;CT检查基本能发现病变,同时还能发现有淋巴结肿大或周围软组织侵犯征象.结论: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食管癌有效的传统检查方法,CT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两者结合能准确地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的 X线钡餐及 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16 3例食管癌患者行 X线钡餐检查和 CT扫描。结果 :X线钡餐和 CT检查发现食管癌病变长度不同 ,具有统计学意义。 CT检查能较准确发现病变长度显示病变对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 ,对分期、随访、预后判断很有价值。 X线钡餐对食管黏膜病变、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 ,对食管癌检查能得到定位、定性、定型诊断。结论 :X线钡餐和 CT检查各有优势。两者结合有利于食管癌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 [1 ]。  相似文献   

8.
X线吞钡检查是诊断食道癌的最简便、实用的方法,能为食道病变起到定位、定性、定型的效果,能客观地反应病理改变和相邻脏器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就食道癌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体会,诊断方法检查方式及注意事项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聂利民  张日 《河北医学》2014,(4):666-668
目的:观察食管癌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检查结果,提高食管癌影像检查水平。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食管癌患者50作为研究对象,空腹8h以上进行以硫酸钡进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及CT检查。结果: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食管癌66.00%,表现为黏膜破裂增粗迂曲、充盈缺损、龛影、局限性管壁发僵或有钡剂滞留、管腔狭窄、管壁蠕动消失、黏膜紊乱、软组织以及腔内型的巨大充盈缺损而近端管腔增宽等;CT检查诊断食管癌88.00%: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管壁局限性增厚,软组织肿块,与邻近器官的脂肪间隙消失或者模糊;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4例。结论:钡餐对于早期粘膜病变及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CT对判断肿瘤外侵程度准确性高,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可为食管癌的术前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王梅 《吉林医学》2015,(6):1180-1181
目的:总结食道癌钡餐检查的手法和相关X线表现。方法:500 m A万东胃肠机,Ⅱ型混悬钡剂250 g,加水,钡剂浓度调为120%~200%,站立位吞钡于右前斜位,左侧位,食道上段的病变及靠贲门部位的病变需要卧位左后斜位吞钡看食道可以防止漏诊。前后位观察食道的黏膜情况、食道扩张度情况、钡剂通过情况。结果:钡剂通过情况:顺利通过10例,通过缓慢22例,明显受阻的11例,完全不能通过的2例。病变部位:食道中下段36例,食道上段9例。病变的长度:病灶长度2~6 cm。病变范围:一侧壁局限性受累13例,全壁受累32例。病变的形状:食道局部黏膜僵硬7例,腔内充盈缺损21例,黏膜破坏毛糙6例,充盈缺损伴溃疡11例。结论:在钡餐检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变换患者的体位,多方位吞钡观察很重要,因为一些早期食管癌只有在切线位时方可显示,对病灶的具体观察可以帮助临床对食道癌的分期及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圣文 《中原医刊》2002,29(5):61-61
本文通过 5例降主动脉扭曲致吞咽困难临床X线分析 ,以提高与食管癌的鉴别水平。1 临床资料本文 5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在 5 7~ 65岁之间。均自诉吞咽不适 ,有梗阻感 2个月至 1年不等 ,其中一例有较明显的进行性加重症状。体检发现 4例患者有高血压 ,另 1例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5例患者食道镜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 ,然后做食道吞钡检查。2 结果5例患者所做的食道吞钡检查均有共同之处 :①食道移位 ,食管随降主动脉向左牵拉迂曲 ,正位呈反“C”字形。②食管受压变窄 ,食管被降主动脉压迫而变窄 ,但管壁光滑柔软 ,粘膜连续无中断破坏 ,…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术后胃壁坏死穿孔报道很少。我院自1960年5月开展该项手术以来,仅发现1例。报告如下。病员,男。58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4月入院。临床及 X 线吞钡片诊断:食管中段癌,经常规术前检查准备於一周后在全麻加气管插管麻醉下行食管癌切除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术后第2天逐渐高热、烦躁、脉快、呼吸困难,第4天后多次胸片均有包裹性  相似文献   

13.
1 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对照组:确认无肝、肾疾病,年龄34~76岁,共50人。肝硬化组:系我院住院患者,经病史、体查、实验室检查、B型超声波、食道吞钡X线和CT综合分析得出诊断;部分获病理证实;年龄35~78岁,共230例;多为失代偿期患者。试验方法全部病人均作血清球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14.
郑之华 《中外医疗》2009,32(10):156-156
目的探讨CT检查与X线造影在食道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63例食管癌患者行X线食管钡剂造影和食管CT扫描,测量病变长度,外侵深度、外侵范围、管壁厚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别对比分析。结果X线追影和CT检查发现食管癌病变长度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CT检查能较准确发现病变长度和显示病变对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对分期、随访、预后判断很有价值。X线造影对食管黏膜病变、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对食管癌检查能得到定位、定性,定型诊断。结论X线钡餐和CT检查各有优势。两者结合有利于食管癌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由于胸部X线检查既经济又实用,所以目前应被列为胸部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在绝大多数病例中,当普通放射线检查发现纵膈有可疑现象或异常,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来确定时,就要选用CT这门放射学技术。这是因为它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资料,有少数例外,如动脉和心脏的急性创伤性病变.应首选动脉造影。另外,食道检查应先做食道钡透。当需要对气管或主要的导气管的某些方面(例如狭长度)进行评定时,现在只使用常规的X线断层照相术。  相似文献   

16.
CT检查对判定食管癌手术切除可行性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食管癌的检查方法及CT、检查对判定食管癌手术切除可行性价值。方法:对85例经食道钡透或食管镜检查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术前行CT检查,采用夹角法、三角法、综合法(夹角法加体位法)判断主动脉是否受侵。通过肿瘤是否对气管、支气管形成切迹或压迹判断气管是否受侵。结果:CT对食管癌可切除性的判断准确率较高。夹角法、三角法准确率均大于96%。结论:夹角法做为判断食管癌可切除性的标准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中晚期食管癌CT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承友  邵康为  范晓或 《上海医学》2001,24(3):184-185,T003
食管癌诊断的首选方法仍然是食道吞钡和食道镜检查。CT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中意义不大。但对于中晚期食管癌 ,CT能显示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并观察增大的淋巴结 ,发现远处脏器的转移。因此 ,对食管癌的分期、治疗手段的选择、预后评估等方面都十分重要。我们较详细地分析了食管癌外侵的CT征象和可靠性 ,对转移淋巴结检出的敏感性。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收集 1993年 1月~ 1997年 12月在我院进行CT检查 ,经手术或食道镜证实的中晚期食管癌病人 5 3例 ,其中男 47例 ,女 6例。年龄 4~ 76岁 ,平均 6 4.3岁。临床上以消瘦、进食…  相似文献   

18.
后天性食管气管瘘一例杨世祥(乌审旗人民医院)患女,36岁。进食进水咳嗽3个月。曾做食道造影检查,诊断为食管憩室,后来我院诊治。体检:发育良好,营养中等。X线食道造影:食道吞钡顺利,粘膜正常,食道扩张度良好,光滑整齐。进少量钡剂时不明显,多次吞钡见食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肿瘤退缩速度与预后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为鳞状细胞癌的81例食管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每放疗肿瘤剂量(tumor dose,TD)10戈瑞(gray,Gy)进行一次食管吞钡X线检查.观察至TD达70 Gy.按照1982年郑州会议影像学分类法,并根据放疗中分级变化判断肿瘤退缩速度,分为三组:A组(放疗中肿瘤快速退缩):放疗至TD40Gy食管吞钡X线已达到Ⅰ、Ⅱ级;B组(放疗中肿瘤缓慢退缩):放疗至TD40Gy食管吞钡X线Ⅲ、Ⅳ级,放疗结束达到Ⅰ、Ⅱ级;C组(放疗结束肿瘤明显残留):放疗至TD70 Gy时食管吞钡X线仍为Ⅲ、Ⅳ级.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A、B、C三组近期疗效达到CR比例分别为100.0%、62.9%、26.7%,P<0.05;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5.8%、22.2%、16.7%,但再进一步比较三组中不同肿瘤退缩速度近期疗效达到CR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5.8%、35.3%、37.5%,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退缩速度与近期疗效密切相关,而近期疗效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放疗中肿瘤退缩速度及TD达40 Gy时食管吞钡X线分级情况,可为后一阶段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在食管异物X线等常规检查未能检出或不能明确诊断情况下的再检作用。[方法]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来笔者医院就诊的疑似食管异物77例患者中,取行X线平片诊断6例、钡棉检查诊断23例,共29例为本研究病例,将其检查结果与CT结果和食管镜、手术等临床治疗结果作比对。[结果]X线平片诊断5例食管异物,1例可疑,可疑病例被食管镜排除有异物;食管吞钡挂棉检查有23例诊断有阳性异物,其中4例最后经食管镜排除有异物;29例CT检查24例有食管异物,其余5例CT显示为阴性,经过随访排除食管异物的可能,CT未有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CT检查结果均与食管镜或手术结果吻合。检出率比较:X线平片为(83.33%)、钡棉检查为(82.61%)、CT检查为(100.00%),CT较X线平片、钡棉检查检出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以上影像检查比较,CT显示清楚(能明确食管异物的位置、异物与食管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CT在食管异物诊断中检出率高并显像清楚,在食管异物X线等常规检查未能检出或显像欠清楚,诊断无法明确的情况下再予CT,有助临床避免漏诊、误诊,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