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医学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与其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对405例医学本科生进行评定。结果:创伤后应激反应组SCL-90中各因子的得分要高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与对照组相比,应激反应症状组在成熟型应对方式上的得分要低于前者(P〈0.05,P〈O.001),而在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上的得分要高于前者(P〈0.001)。应激反应症状总分与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P〈0.01),与解决问题、求助呈负相关(P〈0.01),而与幻想、退避、自责呈正相关(P〈0.01)。结论:创伤后应激反应者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可能与其不适当的应对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信兵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通信兵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和自编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某通信团832名官兵进行测试。结果①通信兵社会支持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地方大学生(P〈0.01),并且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级别上呈显著性差异(P〈0.01);②通信兵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各因子与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P〈0.05);通信兵社会支持总分与个人因素、部队因素、家庭因素3方面的10个因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③在通信兵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路径中,有2条直接路径和4条间接路径。成熟应对方式与不成熟应对方式直接影响通信兵的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状况间接影响其社会支持。结论通信兵的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个人因素、部队因素和家庭因素等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3.
农村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和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对320名农村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①农村大学生在自我接纳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t=2.378,P〈0.05),其总体情感指数存在文理科差异(t=2.092,P〈0.05)。②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总分与主观幸福感具有明显正相关(r=0.478,P〈0.01)。自我接纳的2个维度一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也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方程显著(F=46.799;P〈0.001),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23.4%的变异。结论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对其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背景下大学生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一般背景调查问卷封2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各不同背景下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幻想、自责、解决问题三应对方式因子对心理健康有显着影响。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培养.应特别注重幻想、自责、解决问题三个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教养方式和社交焦虑的关系及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接纳( SAQ)教养方式问卷(s-EMBU-C)和社交焦虑问卷(IAS)对28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父母情感温暖(r 父=-0.18,P<0.01;r母=-0.12,P<0.05)、母亲过度保护(r=0.16,P<0.01)及自我接纳(r=0.47,P<0.001)与社交焦虑显著相关;②父母情感温暖对社交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母亲过度保护对社交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③自我接纳在3种教养方式和社交焦虑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及自我接纳能够预测社交焦虑,但前两者是通过后者自我接纳影响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官兵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和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项目调查表、状态焦虑分量表(SAI)、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162名基层官兵进行调查。结果:解决问题、求助与状态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99,-0.242;P均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与状态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78,0.343,0.306,0.329,0.503;P均0.01);解决问题与自责、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6,-0.355;P均0.01);与求助呈显著正相关(r=0.430,P0.01);自责与求助呈显著负相关(r=-0.297,P0.01),与幻想、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572,0.479,0.531,0.285;P均0.01);幻想与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616,0.587,0.236;P均0.01);退避与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492,0.326;P均0.01);合理化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7,P0.01);自我和谐在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状态焦虑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基层官兵的状态焦虑可以通过自我和谐策略来采用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特点,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QS)对60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趋于成熟;不同院校大学生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上差异显著(P<0.01);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大学生在在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大学生应对方式因子与SCL-90所有因子呈显著相关(P<0.01),与社会支持因子存在相关(P<0.01)。结论根据应对方式特点,提高应对方式水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交焦虑的特点及相互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应付方式问卷(CSQ)和社交焦虑问卷(IAS)对368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解决问题应对方式中存在显著差异,但社交焦虑无显著性差异;理科、文科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但在社交焦虑和求助应对方式中差异显著。②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解决问题和合理化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自责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③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责、合理化应对方式三变量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和应对方式上表现出差异性,并且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交焦虑存在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无条件自我接纳、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与心理韧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交叉滞后设计,对366名大学生被试施测无条件自我接纳问卷、自我价值感权变性问卷与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为3个月。结果:时间1的无条件自我接纳能够显著预测时间2的心理韧性的总分(β=0.12,P<0.05),并能显著预测心理韧性中坚韧性(β=0.12,P<0.05)和自强性(β=0.18,P<0.001);时间1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能够显著预测时间2心理韧性的总分(β=0.09,P<0.05)和自强分量表得分(β=0.09,P<0.05)。结论:无条件自我接纳和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可能是心理韧性的原因变量,二者都对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大学新生自我和谐和应付方式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及《应付方式问卷》对148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一新生自我和谐总分符合常态分布;②大一新生主要采用解决问题、求助、退避的应对方式;③高自我和谐组较多使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的应对方式,低自我和谐组较多使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结论大学新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