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以来,我院采用静滴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21例。患者年龄36~73岁,病程30分钟至22小时。梗塞部位在前壁及前间壁4例,下壁8例,前壁并下壁、广泛的壁并下壁右室梗塞及前间壁并右室梗塞各1例,前侧壁2例,经与对照  相似文献   

2.
本文评价9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中右室梗塞的临床特征、发生率以及病程经过。观察期为10个月。96例中前壁梗寒盯例,下壁梗塞44例,侧璧梗塞4例,后壁梗塞1例。有16例(16%)新近出现右室功能障碍,考虑为右室梗塞所致,均为穿透性下壁心肌梗塞。下壁梗塞患者的1/3(36%)可出现右室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右室梗塞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2例先前曾有心肌梗塞。9例为单独下壁心肌梗塞,4例为下侧壁梗塞,3例为下后壁梗塞。4例有显著的中心静脉压升高(大于10cmH_2O)。右心梗  相似文献   

3.
一、临床资料:男14例,女6例,年龄48~68岁。其中60岁以上为15例,下壁梗塞2例,下壁+后壁2例,前间壁3例,前间壁+右室1例,前壁3例,广泛前壁3例,广泛前壁+右室2例,心内膜下4例。二、方法及结果:20例均为住院AMI患者,心脏负菏试验一般于AMI后3周,出院前进行,按次级运动量进行,即食道心房起搏成功后,用S1S1分级递增法进行检查,起搏频率采  相似文献   

4.
4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对 1995年 9月~ 1999年 6月收治的 4 6例急性心肌梗塞无严重并发症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治疗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将康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诊断符合 1979年 WHO标准的 AMI患者 4 6例 ,男 34例 ,女 12例 ;年龄 36~ 80岁 ,平均 58岁。其中下壁梗塞 17例 ,前壁梗塞 10例 ,前间壁梗塞 8例 ,广泛前壁梗塞 11例。上述病例均不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梗塞后心绞痛 ,无严重的高血压、复杂的心律失常 ,不合并急性感染。1.2 方法1.2 .1 康复程序 :所有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 ,根据个体化原则 ,参照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经溶栓治疗的急性下壁梗塞患者右室功能障碍的出现率及其对出院后病情和死亡的影响,对心肌梗塞溶性治疗临床试验TIMIⅡ中1110例下壁梗塞患者进行了研究。 方法 溶栓病例选择标准:年龄<76岁,胸部症状提示急性心肌缺血30分钟,相邻2个导联ST段抬高>0.1mV,胸痛开始4小时内就医。下壁梗塞的诊断依据,在3个下壁导  相似文献   

6.
刘传木 《山东医药》2000,40(20):29-30
1996年 1 1月~ 2 0 0 0年 7月 ,我院对 44例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 ,除 4例未置入支架外 ,其余 40例共置入支架 48枚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0例 ,女 4例 ;年龄 34~ 74岁 ,平均 55.4± 9.3岁。不稳定心绞痛 1 7例 ,心肌梗塞 2 7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 1 0例 (前壁梗塞5例 ,前间壁梗塞 1例 ,下壁梗塞 2例 ,前壁合并下壁梗塞 1例 ,前壁广泛合并高侧壁梗塞 1例 ) ,陈旧型心肌梗塞 1 7例 (前壁梗塞 7例 ,前间壁梗塞 4例 ,下壁梗塞 2例 ,前壁合并下壁梗塞 2例 ,下壁合并…  相似文献   

7.
用临时起搏器治疗10例AMI,下壁梗塞8例,下后壁梗塞2例,合并Ⅲ度AVB4例,高度AVB 6例。均有心室率缓慢、血压低。经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无效,改用临时起搏器治疗。存活9例,死亡1例。7例AVB完全恢复正常传导,恢复时间均平在起搏治疗后7.4天,另2例Ⅲ度AVB未恢复,其中1例改装永久起搏器,1例为较稳定的交界性心律。死亡1例因治疗较晚,起搏无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分析1971年至1987年间收治的急性室间隔破裂患者20(男14、女6)例,年龄66.8±7.9(46~79)岁,均经心脏插管检查。在18例中,心肌梗塞症状出现至临床医师闻及收缩期杂音平均6.6(1~22)天。其余2例持续胸痛7天和14天,临床未能确诊心肌梗塞,但手术发现左室后壁表面有纤维化。心电图诊断心肌梗塞部位如下:下壁或下后壁梗塞8例(其中1例兼有右室梗塞),前壁梗塞4例(其中1例兼有右室梗塞),前壁和前侧壁梗塞6例。插管检查前心功能 Killip 分级如下:4级11例,3级6例,2级2例,1级1例。9  相似文献   

9.
<正> 室壁瘤是心肌梗塞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过去主要根据心肌梗塞后ST段持续抬高3~6个月提出臆断,然后经胸部X线平片检查、左室造影确诊。本文总结了我院1988年1月~1989年9月间27例住院的心肌梗塞病人,年龄42~75岁。急性、亚急性和陈旧性梗塞分别为9、2、16例。有8例确诊为室壁瘤,其中急性、亚急性梗塞各1例,陈旧性梗塞6例。梗塞部位为广泛前壁及广泛前壁+高侧壁。10例下壁梗塞者无1例合并室壁瘤。27例中ST段抬高8周以上有9例,仅有4例出现室壁瘤。室壁瘤发生在左室心尖者3例,可见阳性X线(胸部平片)征象;另5例发生在左室前壁者则为阴性。8例室壁瘤患者中有6例合并心力衰竭,且有3例程度较重药物治疗效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壁梗塞时的右心室受累,日益引起注意。本文用~(201)铊及~(99m)锝焦磷酸盐心肌双重显象法,评价急性下壁梗塞时右室受累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情况。方法:78例急性下壁梗塞患者,男58例,女20例,年龄43~80(平均55)岁。在梗塞发生后20(平均10)小时内注射~(201)铊1.7~2.7微居里,5分钟后作心肌显象;在梗塞发作后至少24(平均32)小时注射~(99m)锝焦磷酸盐12微居里,1.5~2小时作显象。  相似文献   

11.
王凤铭 《山东医药》2001,41(19):70-70
1990~ 1996年 ,我院采用右心室心脏起搏抢救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发房室传导阻滞 (AVB)患者 8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44~ 87岁 ,平均5 2 .6岁。梗死部位为下后壁 5例 ,广泛前壁 2例 ,前壁合并下壁 1例。心电图示 °AVB6例 , ° 型 AVB;2例心室率 2 6~ 44次 / min。伴反复阿斯综合征发作 4例 ,心室曾停搏 1例 ,合并心衰 3例。均经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效果不佳。8例均采用 AXB- 3型体外按需心脏起搏器 ,以 70~ 80次 / min频率起搏 ,电压 3~ 4V。穿刺或切开右侧股静脉 ,双极起搏电极插至右室…  相似文献   

12.
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58~70岁,平均64.3±4.8岁。9例中前壁梗塞3例,下壁梗塞4例,广泛前壁与下壁梗塞同时存在右室梗塞各1例。1例下壁梗塞并短阵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病6小时内住院给予链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余8例住院过程中无并发症。全组病例均进行1期康复治疗。于梗塞后9~23天,平均16.4±6.0天行低水平运动试验,9例中4例因运动中出现心绞痛、心电图ST段  相似文献   

13.
<正> 住院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1例,男36例,女5例,平均年龄58(28~74)岁。包括前壁梗塞21例,下后壁梗塞20例,均于AMI发病后3~4周内以分级递增方式行食管心房起搏心脏负荷试验。检查前1周内无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发作及心律失常发生。阳性标准:①停止起搏后ST段呈缺血性压低≥1mm或ST段抬高>1mm,持续2min以上;②出现心绞痛发作;③发生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14.
1997年以来 ,我院对急性心梗 (AMI)患者 ,在坚持规范治疗的基础上 ,实施强化监护及整体护理 ,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36例为我院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AMT住院患者。男 10 2例 ,女 34例 ;年龄 40~ 94岁 ,平均6 7岁。梗塞部位 :下壁 38例 ,下壁加前壁 12例 ,前间壁 32例 ,高侧壁 6例 ,正后壁 8例 ,广泛前壁 2 8例 ,前壁加右室6例 ,下壁加右室 6例。治疗及结果 :根据病情、年龄及入院时间 ,采取扩冠、扩管、溶栓、抗凝或急症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等方法综合治疗 ,其中治愈 12 6例 ,住院死亡 10例 ,治疗过程中发生心…  相似文献   

15.
1974年 Cohn 等报告6例右室梗塞为主伴低血压患者,其中4例经扩容治疗成功,2例死于休克,尸检发现有广泛的双心室损害。以后在临床、放射性核素和尸检研究中证实下壁心肌梗塞常有双室受累,少数下壁梗塞患者可发生低血压综合征。近来研究表明,右室梗塞为主患者,左室梗塞可能是引起低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两维超声(2DE)测定的右室/左室收缩不协调比值能否从穿壁性下壁心肌梗塞的低血压综合征中检出以右室病变为主的病例。方法:连续选择初发的单纯性急性穿壁性下壁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发生率为2%-10%,下壁心肌梗死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为前壁心肌梗死的2-3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人中,约30%同时伴发右心室梗死。伴发右心室梗死时,房室传导阻滞更为常见。现将我院收治2例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出现右室收尖部,靠近室间隔及右室流入道起搏阈值显著增高患者的起搏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8 6年 7月~ 1999年 10月 ,我院收治再发性心肌梗塞患者 3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6例再发性心肌梗塞患者均按临床表现、反复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测确诊。其中男 2 7例 ,女 9例 ;年龄 4 9~ 86岁 ,平均 69.5岁。第 1次心肌梗塞至再梗塞时间为 1.5个月至 12年 ,平均 4 .3年。 2 9例 2次梗塞 ,7例 3次梗塞 ;伴梗塞后心绞痛 17例。再梗塞位于前壁 18例、下壁 15例、右室 3例 ,19例为原位再梗塞。劳累或情绪激动后起病 19例 ,气温变化诱发 6例 ,手术应激促发 3例 ,诱因不明 8例。再梗塞后有典型胸痛 7例 ,充血性心衰 15例 ,心律失常 2 …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我们在急诊室内对 16例≥ 75岁的 AMI患者实施溶栓治疗 ,未见有出血等并发症 ,且效果优于同期相匹配的非溶栓治疗组。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观察组 16例 ,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 75~ 82岁。均符合 WHO的 AMI诊断标准 ,其中广泛前壁梗塞 10例 ,前间壁梗塞 6例。另取对照组 2 2例 ,男 18例 ,女 4例 ,为同期未溶栓的 AMI。其中广泛前壁心梗 12例 ,前壁 4例 ,前壁 下壁 4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 :1发病 4小时以内入院 ;2无糖尿病史 ;3非下壁及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4心功能 (Killi P分级 ) 级以上 ;5无溶栓的其它禁忌症。两…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临床出现明显低血压,心源性脑缺氧等,进一步可导致心室停搏而死亡。近年来我们对8例急性心肌梗塞并Ⅲ°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及时进行临时起搏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8例病人,男5例,女3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6.8岁。诊断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梗塞部位:下壁并正后壁3例,单纯下壁2例,广泛前壁2例,广泛前壁伴下壁1例。出现Ⅲ°房室  相似文献   

20.
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患者胸前导联ST段发生的改变有:(1)导联ST段于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降低,其发生率占下壁心梗的50%~70%,发生在V1、V2和V3的导联多在48~72 h恢复正常。临床意义:1与压低者相比,其梗塞范围更大;2左心室功能差;3预后较差;4并发症较多;(2)在急性下壁发生梗塞时,导联ST段升高,发生率只占10%,临床多数者认为合并右室梗塞。(3)急性前壁心肌梗塞下壁导联ST段改变,前壁心肌梗塞者37%~62%有下壁ST段下降,与无下降者比,左室功能差,并发症多,多支病变发生率高。(4)右心室梗塞心电图发生改变,由于右冠状动脉边缘支或附近闭塞,约40%~50%的右心室梗塞会伴发下壁心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