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以及早期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72例经影像学证实为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评分法判断患者的预后.结果 恢复良好24例,中残10例,重残14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8例.结论 侧裂区域脑挫裂伤容易合并大面积脑梗死,并且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探讨早期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与结果 总结32例经影像学证实为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12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8例。结论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德伟  宣吉浩 《吉林医学》2010,31(31):5605-5606
外伤性脑梗死是指头部外伤后继发性血管闭塞,导致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死亡。是最近10余年才被临床认识的少见病。我院自1995年1月-2008年10月共收治经CT证实的外伤性脑梗死18例,现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结果,并对患者GCS评分与预后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痊愈13例(46.4%),轻残7例(25%),中残4例(14.3%),重残3例(10.7%),死亡1例(3.6%)。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os)判断预后标准,痊愈患者与轻残患者GC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中残、重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死亡患者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多为颅脑外伤导致的脑血管痉挛、血管损伤、血栓形成、颅内压增高及脑灌注压降低等原因引起,好发于基底节区,临床表现依梗死灶的部位和范围的大小而有不同,患者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是颅脑外伤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有关这方面的报道逐渐增多,我们自1999年~2003年CT诊断外伤性脑梗死1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中,治愈21例,中残1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 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3月—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5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给予减压手术或者药物进行治疗,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病情随访,分析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50例患者中死亡患者共有24例,总死亡率为48.00%;GCS评分:3~8分死亡率为73.33%,9~12分死亡率为16.67%,13~15分死亡率为25.00%,比较3~8分组与>8分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来说,依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汤秉洪  覃宗明 《西部医学》2009,21(6):984-985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近5年诊治的1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按Jennett&Bondy预后分级:Ⅰ~Ⅱ级2例,Ⅲ~Ⅳ级6例,V级10倒。结论外伤性脑梗死的预后与脑梗死部位及面积有直接关系,早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恰当处理,可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纳洛酮及高压氧联合应用在防治脑外伤后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基础治疗+纳洛酮+高压氧联合治疗的113例脑外伤为治疗组,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基础治疗+纳洛酮治疗的121例脑外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发生脑梗死9例,发生率7.96%;对照组发生脑梗死22例,发生18.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及高压氧联合治疗脑外伤能显著预防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39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清 《重庆医学》2008,37(16):1802-1803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探讨早期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 总结自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39例临床经验.结果 按格拉斯哥(GCS)结果分级判断预后的标准,治愈17例,中残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9例.结论 作者认为提高对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及时手术、术中、术后进行正确预防和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诊断与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2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随访3个月至1年,预后良好12例(28.6%),中残12例(28.6%),重残10例(23.8%),植物生存者3例(7.1%),死亡5例(11.9%),存活37例。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患者,给予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杨玺  史忠  李军  李霞  陈伟 《重庆医学》2007,36(18):1803-1804,1811
目的 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和近红外线光谱(NIRS)技术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例TB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SGB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SGB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且在明确诊断后即行SGB.对两组患者用NIRS仪持续床旁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 并且在2、4、7d对两组患者行TCD检查.结果 对照组rScO2在伤后进行性下降,而SGB治疗组在SGB治疗后30min开始有所改善,在伤后2、4、7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GB治疗组大脑中动脉(MCA)和椎动脉(VA)的平均流速(Vm)在伤后2、4、7d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SGB治疗可减轻TBI患者早期脑血液循环障碍,提高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氧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 Vm)和血液流变学诸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外伤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104例和健康体检者40例,用脑血管多普勒(TCD)检测MCA Vm,同时测定全血低切黏度(LWBV)、全血高切黏度(HWBV)、血浆黏度(PV)和纤维蛋白原(Fi)含量,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重型颅脑外伤组术后第1天,MCAVm、LWBV、HWBV、PV和Fi含量明显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术后第1、3、5、7、14天的MCA 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者术后5个时间点MCA Vm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者(P〈0.05)。ROC曲线对预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浆Fi含量尤为灵敏,TCD检测大脑MCA Vm联合血浆Fi含量测定预测外伤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53.1%。结论脑血管痉挛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颅脑外伤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参与外伤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TCD检测MCA Vm联合血浆Fi含量测定可明显提高外伤性脑梗死预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探讨早期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 总结自1997年1 月至2003年1月收治颅脑外伤并发脑梗塞39例临床经验。结果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判断预后的标准,治 愈17例,中残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9例。结论认为提高对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塞的 认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及时手术、术中、术后进行正确预防和治疗,将有助于改善 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创伤性脑损伤病人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30例伴有颅内高压症行开颅减压术的创伤性脑损伤病人,GCS(glasgow coma scale)评分≤7,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S组)和SF组,SF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SF100mL/h。输注时间为1h;NS组于同一时间给予0.90生理盐水100mL,分别于输注前(T1)、切开硬脑膜后即刻(T2)、切开硬脑膜后5mm(T3)3个时点同步采集颈静脉球和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动脉(CaO2)、颈静脉球血氧含量(CjvO2)、脑氧摄取率(CEO2)。结果给药后在开颅减压过程中,SF组SBP、CEO2较NS组稳定,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01),SF组SjvO2、CjvO2明显高于NS组(P〈0.05);DBP、HI(、SaO2、CaO2、PaCO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创伤性脑损伤病人开颅减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改善脑的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7.
文章报道1例创伤性脑疝后双侧枕叶脑梗死伴Anton综合征病例。术后早期因患者无视物障碍主诉而未予视觉功能情况检查,术后3周余查体发现眼球固定、双眼上视,颅脑CT及MRI确诊为双侧枕叶脑梗死。予脱水、营养神经及高压氧等治疗,效果欠佳。文章结合文献,对该病例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文章报道1例创伤性脑疝后双侧枕叶脑梗死伴Anton综合征病例。术后早期因患者无视物障碍主诉而未予视觉功能情况检查,术后3周余查体发现眼球固定、双眼上视,颅脑CT及MRI确诊为双侧枕叶脑梗死。予脱水、营养神经及高压氧等治疗,效果欠佳。文章结合文献,对该病例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措施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足下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防足下垂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束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足下垂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足下垂发生率33.3%,实验组8.3%,实验组足下垂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足下垂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王和梅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95-95,98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尤其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回顾及总结。结果:本组治愈29例,死亡15例,致残6例,其中12例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因多种原因易并发肺部感染、急性应激性溃疡及术后多发血肿而危及生命,必须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