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彭文斌 《中外医疗》2008,27(27):126-126
目的 分析纵隔型肺癌的X线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 对我院32例纵隔型肺癌的X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32例志者,手术和病理证实中央型肺癌18例,周围型肺癌12例,隐匿性肺癌2例;病理类型:鳞癌13例,康癌9例,小细胞癌10例;发病部位:右肺上叶14例,右肺下叶6例,左肺上叶6例,左肺下叶6例.X线诊断误诊为结核球3例,误诊为纵隔肿瘤6例.结论 明确纵隔型肺癌的诊断,综合分析病史,害切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以及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辅以必要的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32例肺癌患者的X线征象,论述肺癌的X线表现(包括CT)。对肺癌诊断中X线检查的重要意 义和鉴别诊断的X线征象进行了讨论。认为X线检查是发现肺癌的最主要诊断手段。只要对肺癌有高度警惕,认真 仔细的X线检查可以更多、更早地在肺癌高危人群中发现早期或隐匿的肺癌病灶。  相似文献   

3.
骨梅毒的临床特点与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梅毒的临床特点与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7例和后天性骨梅毒2例,全部病例经血清学证实并摄四肢长骨X线片。结果 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临床特点为受累肢体活动障碍、肿胀,但无红热,主要X线表现为累及四肢长骨的干骺端炎、骨膜炎或骨髓炎,具有多发性、对称性,临时钙化带增宽及其下方出现透亮带与干骺端边缘锯齿状骨质破坏是其特征性表现;后天性骨梅毒临床表现为受累肢体疼痛,休息时加重的特点,X线表现为长骨(胫骨为主)骨干骨膜增生和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密度增高。结论 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和后天性骨梅毒的临床和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只要提高认识,并结合血清学检查,不难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4.
5.
肺癌在我县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这些肺癌的诊断,首先都是由X线平片发现的。肺癌的基本X线征象有三个:第一个是癌瘤本身的征象;第二个是肺不张征象;第三个是继发感染征象。下面就此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6.
李丽春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61-161
一般资料:本组6例肺癌通过X线检查胸部正侧位片发现,其中5例经过CT扫描,1例经过痰查及支气管纤维镜检确诊,发病年龄40~85岁之间,男5例,女1例,男:女=5:1。临床症状5例表现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体重进行性减轻,胸痛及少量痰中带血丝;1例仅表现肩、颈、背部疼痛,声嘶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癌的临床X线症状.方法 X线诊断.结果 1例诊断为右肺中心型肺癌;另1例诊断为左肺边缘型肺癌. 讨论 结合临床资料、病史,发挥X线的检查优势,紧密观察癌肿的动态改变和发展规律,对肺癌是能够及早做出正确诊断的.  相似文献   

8.
直径在2cm左右的周围型肺癌常规X线检查不难发现,且可出现对诊断有价值的X线征象。但直径在1cm左右的小肿瘤极易误诊。为了提高诊断水平,本文对病理证实的22例直径在1cm左右的小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试图找出对诊断有价值的X线征象。  相似文献   

9.
纵隔型肺癌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纵隔型肺癌一般认为是中央型肺癌的一种特殊表现,好发于右肺上叶,癌肿阻塞较大支气管使上肺叶完全不张而紧贴于纵隔上,并包裹住肺门肿块或纵隔的肿大淋巴结,形成类似纵隔肿块,为提高对本症的认识,防止误诊,笔者总结了20例病例,并参考有关文献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男15例,女5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8岁,病灶均为单侧性上叶,其中右上16例,左上4例,患者多有咳嗽,咳痰伴胸痛,其中痰中带血者4例,3例误诊为纵隔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X线平片与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该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周围型肺癌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各征象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各征象除了分叶征和胸水征,其他征象的检出率均是CT检查更高且对比差别较大(P<0.05),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同X线平片检查相比更高(P<0.05).结论:与X线平片检查相比,CT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肺结核(PTB)和肺癌都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两种疾病并发的情况逐渐增多,两种疾病的相关性也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但PTB合并肺癌的早期、准确诊断仍是临床工作一大难题,两者并发的发病机制、预后情况尚缺乏确切的定论。笔者通过文献综述,将单独PTB、单独肺癌以及PTB合并肺癌三种情况的临床特征(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病理类型)及预后进行比较,总结PTB合并肺癌相别于单独疾病的临床特征、预后情况,以及预后影响因素,并且对2种疾病并发的发病机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临床工作中对PTB合并肺癌的诊疗提供指导。综合结论: PTB并发肺癌的发生率为0.2%~2.7%,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相对更高,达10.0%~15.0%,其中大部分均为先有PTB后有肺癌。三组患者PTB年龄最轻,合并组与肺癌无明显差异。三组患者症状均可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胸闷、消瘦、乏力,但合并组患者痰血、消瘦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独疾病组。合并组影像学检查与PTB组比较,肿块和毛刺状结节比例较高,空洞和斑片影比例较低,伴有淋巴结肿大比例较高;合并组与肺癌组比较,肿块、弥散性结节和斑片影比例较低。PTB合并肺癌病理学类型以鳞癌最多见,其次为腺癌。合并组中肺癌分期多为Ⅲ~Ⅳ期,可能与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才到医院就诊或诊断延误有关。合并组预后情况较单独PTB及肺癌组差,合并组中PTB是否为活动期、肿瘤的病理学类型、TNM分期、结核与肿瘤病灶在肺内的分布情况、吸烟、年龄等均是影响合并组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小细胞肺癌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15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合并低钠血症者67例,占42.4%,其中位生存期为7.6个月;血钠正常组中位生存期为14.1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RCT(High resolution CT)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15例周围型小肺癌均进行CT常规扫描后对病灶区域加薄层扫描,10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具体是空泡征(5/15)、分叶征(9/15)、支气管气像(3/15)、毛刺征(11/15)、胸膜凹陷征(5/15)、血管纠集征(5/15).结论 HR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检出、大小测量及征像显示率方面明星优于普通CT.  相似文献   

14.
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回首2021,持续的疫情、低靡的经济均不能阻挡研究者前进的脚步,肺癌领域不断公布令人欣喜的研究成果。1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 cancer,NSCLC)治疗进展最新版美国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对于可手术的ⅠA期NSCLC患者,优先推荐外科手术切除+淋巴结清扫或取样活检[1]。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支气管镜表现。方法:回顾分析416例经支气管镜确诊的老年肺癌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及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并与327例非老年肺癌患者(年龄〈60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肺癌患者男女比例是3.9:1,中位年龄是68岁,咯血症状显著多于非老年患者(P〈0.05)。鳞癌最多见,占50.5%,显著多于非老年(P〈0.01);其次是小细胞癌,占19.7%,显著少于非老年(P〈0.01)。支气管镜下以增生型病变最多,占72.1%(300/416),其次是浸润型,占21.9%(91/416)。老年增生型的鳞癌最多见,占42.8%(178/416),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P〈0.05)。肺CT显示的病变部位与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是54.2%~77.4%。结论: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分型及支气管镜下表现与非老年肺癌患者存在差异;支气管镜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老年人肺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作为老年晚期肺癌一线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15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老年晚期肺癌初治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直至患者死亡或肿瘤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服药前和服药后每月复查胸部CT进行肿瘤评估,分析吉非替尼治疗15例老年晚期肺癌疗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以及对相关症状的控制。结果客观有效率为(CR+PR)53.3%,疾病控制率为(CR+PR+SD)86.7%,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4个月,中位生存期(MS)为11.1个月。与药物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10例)。结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癌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随着组学(omics)相关技术的发展,大范围地进行基因、蛋白、代谢方面的检测已经成为可能,肺癌的治疗逐渐走向精准治疗。过去的一年,肺癌相关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术后辅助治疗等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2014年发表的肺癌相关的文献以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欧洲肿瘤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1.0cm原发性周围型微小肺癌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0cm微小肺癌的临床特征、CT征象及其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3例微小肺癌中190例(98.5%)为肺腺癌,微小肺腺癌以女性、≤60岁患者为主,术前外周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多在正常范围内,病理学类型多表现为原位腺癌或微浸润腺癌,CT征象多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或混合磨玻璃结节,均无淋巴结转移且临床分期为0期或Ⅰ期。不同大小0.5~0.7(0.6±0.07)cm和>0.7~1.0(0.9±0.09)cm的微小肺腺癌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状态、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是否侵犯肺膜、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手术方式、病理类型和CT征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病理学类型的微小肺腺癌患者在性别、吸烟状态、CEA水平、临床病理分期、CT征象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微小肺癌患者随访14~96个月后,所有患者手术后预后均较好,无死亡病例,总生存率为100.0%。结论微小肺癌以腺癌为主,均无淋巴结转移发生,预后较好。对于CT征象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术前外周血清CEA正常的微小肺癌患者可采取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