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是出血性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其主要血清型是O157:H7。该菌被确认为致病菌的20多年来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有不同规模的暴发流行。EHEC O157:H7感染可使人患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emorrhagic colitis,HC),还可在5%~10%的病例中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Escherichia co-li,EHEC)是出血性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其主要血清型是O157∶H7。该菌被确认为致病菌的20多年来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有不同规模的暴发流行。EHEC O157∶H7感染可使人患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emorrhagic colitis,HC),还可在5%~10%的病例中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uremic syndrome,HUS)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EHEC O157∶H7的感染因具有暴发流行趋势、强烈的致病性与致死性以及抗生素治疗可能会加…  相似文献   

3.
5株产硫化氢大肠杆菌O157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的主要菌型,自1982年在美国首次被分离并确认为食物中毒新型致病菌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过多次暴发,并造成严重危害。尤其是1996年5~8月日本发生了由E.coli O157:H7引起的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暴发流行,引起世界普遍关注。我们自1999年开始开展了大肠杆菌O157:H7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抗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制备抗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s)。方法福尔马林灭活的E.coli O157:H7免疫BALB/c小鼠,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分泌抗E.coli O157:H7 MAbs的杂交瘤细胞株,对配对较好的6株MAbs用ELISA法测定其免疫球蛋白类及亚类,用ELISA法、凝集法和Western blot鉴定MAbs的特异性。结果6株MAbs免疫球蛋白均为小鼠IgM。这些MAbs均能与27个E.coli O157:H7菌株发生凝集反应。与部分弗劳地杆菌发生凝集反应,与1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7株伤寒杆菌、2株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O26:H11和O111、肠集聚性大肠杆菌、42株非定血清型大肠杆菌、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不发生凝集反应;ELISA结果显示6株MAbs与粪链球菌、变形杆菌、粘质沙雷氏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均无交叉反应;ELISA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株MAbs针对E.coli O157:H7酚相脂多糖。结论6株MAbs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可能用于制备检测E.coli O157:H7的病原检测试剂。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家畜,家禽O157大肠杆菌初查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16  
本文检查了7种家畜(包括猪肉砧板)、家禽粪便标本784份。首次从中检出17种O157出血性大肠杆菌,平均检出率为2.17%,其中以猪最高达6.61%.其次为鸡3.64%,鸽子1.25%,还在猪内与砧板上检出此菌。根据检出菌株与O157、H7诊断血清凝集反应及其产生动力的情况将它们分为二类即:O157;H7(8株)及O157:NM(9株)。  相似文献   

6.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主要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在人类能引起出血性结肠炎(HC)、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等严重疾病甚至死亡。自1982年美国首次分离出该菌以来,世界各地不断有散发和暴发的报告,因此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与分型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和疫情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这种要求成为可能,本文就近年来EHEC O157:H7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与分型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曾多次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发达国家引起广泛的暴发流行。感染主要导致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emorrhagic colitis,HC),并经常伴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ruemic syndrome,HUS)、血栓形成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人类感染此菌的途径主要是食用或接触污染的牛肉、蔬菜、水果及水源等。目前,对O157:H7感染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只能给予对症治疗和适当的抗菌治疗,但研究证明抗菌药物可促使O157:H7大肠杆菌释放Vero毒素,从而使患者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a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的一种主要血清型,可引起消化道传播的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轻度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emorrhagic colitis,HC),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emolytic uremics syndrome,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obocyto penicporpura,TTP).自1982年美国发生首起O157引起的小型暴发后,世界20多个国家有散发或流行的报道,已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主要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在人类能引起出血性结肠炎(HC)、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等严重疾病甚至死亡。自1982年美国首次分离出该菌以来,世界各地不断有散发和暴发的报告,因此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与分型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和疫情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这种要求成为可能,本文就近年来EHEC O157∶H7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与分型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O157∶H7的分子生物学检测1.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1.1.1传统PCR针对…  相似文献   

10.
EHEC为人畜共患病,自1982年在美国首次报道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以来,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发生了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的爆发流行,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已经从牛、羊、猪、鸡的粪便标本、苍蝇以及牛肉、鸡肉、鱼、腌菜等食品中分离到O157:H7大肠  相似文献   

11.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的病人后,我国也于1986年检出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病人。1996年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先后多次发生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97年7月,作者在腹泻病人O157:H7大肠杆菌检测中,检出1例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的病人。该病例为浙江省检出的首例病人。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表现与就诊经过患者赵XX,女,43岁,个体杂货店店主,家住杭州市上城区建国南路。患者自1年半前开始慢性腹泻,每日大便2~3次,有时为烂便,有时为水样便,往往出现一阵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其他O157大肠杆菌在浙江省动物、人群中的分布、流行以及PFGE分型、毒力基因携带状况。方法按全国O157∶H7监测方案在5-10月份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采集全省各地(市)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进行O157大肠杆菌分离培养,并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对浙江省5个监测点的宿主动物进行O157∶H7分离培养、鉴定,可疑菌株以PCR法检测O157∶H7抗原、志贺样毒素(stx1和stx2)、粘附抹平因子(eaeA)及溶血素(hly)4种毒力基因。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时选择14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并将分析结果与本省首株患者粪便中分离的产志贺样毒素的O157∶H7菌株进行比较。结果全省5个监测点2006年共监测动物粪便标本2377份,分离到4株O157∶H7菌株,阳性率为0.17%;同时在绍兴、舟山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到2株O157:H?菌株。4株O157∶H7菌株,stx2、Hly、eaeA均阳性,stx1均阴性;2株O157∶H?菌株仅1株携带eaeA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显示,4株O157∶H7菌株分3个型,除金华地区2006年分离所得2株完全相似外,其它相同地区不同年代分离的O157∶H7菌株及相同年代不同地区分离的O157∶H7菌株则完全不相似。2株O157∶H?菌株1株PF-GE电泳条带降解,另1株与其它O157∶H7菌株电泳条带差异明显。结论浙江省大肠杆菌0157菌株在动物中以携带stx2毒力基因的O157∶H7菌株为主,但在腹泻患者中则以不带志贺样毒素的O157∶H?菌株为主。不同地区分离的O157∶H7菌株PFGE分型差异明显。羊、奶牛是携带stx2毒力基因的O157∶H7大肠杆菌的主要宿主。各级疾控应加强对宿主动物和腹泻病人大肠杆菌O157的分离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研究进出境冷冻原肠携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情况。方法 本研究对2010-2011年进境或国产的35份冷冻原肠样品进行了检测,其中包括19份冷冻羊原肠和16份冷冻猪原肠。根据细菌的培养特性、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同时设立标准菌株作为对照。结果 结果表明2份原肠样品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为5.71%。结论 进境和国产原肠均有可能携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应该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开展对O157∶H7大肠杆菌流行病学调查和腹泻病因检测的关键是提高该菌的快速检测分离率.我们采用O157大肠杆菌免疫浓缩试剂条进行该菌的浓集,并用含CT的O157选择性平板提高了该菌的快速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引起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菌,其血清型有O157:H7和O157:H-.2003年夏季我们在进行腹泻病原监测时,从市场饭馆的凉面中分离出2株O157:H-大肠杆菌,并对其进行系统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肠杆菌分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或普通大肠杆菌。O157:H7大肠杆菌属于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致泻性大肠杆菌,并因其菌体抗原“0”排序第157,鞭毛抗原“H”排序第7而得名。感染后能引起出血性肠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廖必英 《内科》2013,(5):531-532,519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一个血清型,主要引起人的食源性疾病,以突发性腹痛、腹泻、血便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并发肾功能衰竭,病死率高。E.coli O157:H7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生猪、猪肉、牛及牛肉及其粪便中分离率极高,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E.coli O157:1-17实验室诊断以细菌培养、分离及生化和血清鉴定为主。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免疫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E.coli O157:H7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就E.coli O157:H7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O157:H7原噬菌体消除菌株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O157:H7是一种重要的新发传染病病原,它主要引起出血性或非出血性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C)或溶血性尿路综合征(HUS)等。研究表明引起HC和HUS的主要毒力因子是由整合到O157基因组中的原噬菌体编码的志贺毒素(Stx),包括Stx1和Stx2,它们分别由原噬菌体933v和933w所编码。由于原噬菌体本身具有潜在的不稳定性,本研究以O157:H7 86—24为始发菌株,将其进行传代培养,筛选原噬菌体消除菌株,对原噬菌体在O157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进行分析,并用Vero细胞对原噬菌体消除菌株的细胞毒性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到了原噬菌体消除后的O157菌株,该菌株丧失了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原噬菌体933v的整合位点位于O157:H7 EDL933基因组中第2966137位的相对位置,在整合位点两侧有一个20bp的直接重复序列,原噬菌体933w的整合位点位于基因组中第1330826位的相对位置,在整合位点两侧有一个7bp的直接重复序列。该研究证实了编码Stx的原噬菌体具有不稳定性,原噬菌体对O157的致病性具有重要作用,也提示原噬菌体在致病菌的进化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致病菌,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引起出血性结肠炎,建立其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EHEC O157∶H7保守的rfbE基因序列,设计4条引物,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成功建立了EHEC O157∶H7LAMP快速检测方法 ,60min内即可完成致病菌检测。结果利用该LAMP方法对30种共38株细菌进行检测,所试EHEC O157∶H7均为阳性结果 ,说明该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本方法对纯培养的EHEC O157∶H7检测限为12CFU/mL,污染食品中EHEC O157∶H7的检测限为18CFU/g。实践应用表明,对1121份进出口肉类、奶类制品及人工污染样品等进行检测,检出57份LAMP阳性,与采用AOAC标准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该LAMP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东台市动物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E coliO157:H7)是肠出血大肠杆菌 (EHEC)的主要血清型 ,能引起人类腹泻、出血性肠炎 (HC) ,在儿童和老年患者中易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HUS)、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等疾病。自美国学者Riley等1982年首次从快餐引起的严重出血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了E coliO157:H 7,并确认为一种新的致泻性大肠杆菌后〔1〕,欧美等国家报道的由该菌引起暴发和散发病例迅速增加。 1996年在日本发生了E coliO157:H7的暴发流行 ,先后波及 30多个都府县 ,报告EHEC感染 9541例 ,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