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产妇的血凝状态,预防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大出血而引起的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方法对86例临产妇使用真空管静脉采血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临产妇的PT和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产妇的血液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是临产妇的凝血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日本Sysmex CA-100血凝仪和Sysmex K-45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3例肝硬化病人和40例健康者。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PLT、MPV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DW与对照组比有差异(P<0.05),PT、APTT时间延长,FIB减低,与健康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凝血机制障碍,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预后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熊勤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302-1303
目的探讨孕晚期产妇凝血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孕晚期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检测400例孕晚期产妇与150例健康妇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分析结果与研究对象凝血状态的关系。结果孕晚期产妇组血浆APTT、PT、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孕晚期产妇凝血4项检测可以有效监测血液高凝状态,指导临床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31例临产产妇血浆凝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临产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往往伴有大量出血,极易诱发急性DIC及血栓栓塞性疾病,为了进一步了解临产妇血液的凝血状态,本文对31例临产产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三项进行了测定,并根据PT计算出INR值,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1.1临产产妇组本院妇产科2002年收住的临产产妇31例,年龄22~35岁,平均26.81±3.23岁。临产产妇本人无出血性疾病及肝炎病史。产前无并发症,未使用任何药物。1.1.2正常成人组正常成人20名,来自医院婚检办公室婚前体检者,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22~…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由于标准品不同及样品的处理不同而带来的差异,建立一种重复性好、可行性强的凝血因子Ⅷ效价测定的适宜方法。方法采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法测定人凝血因子Ⅷ效价,同时对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凝血因子Ⅷ为预稀释液效价检测回收率为1.0102,高于白蛋白CA BUFFER(回收率=1.0605);冷冻人干凝血因子Ⅷ为标准品明显低于标准血浆(t=8.536,P<0.0005)。结论对于凝血因子效价检测,标准品及样品处理的统一规定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肝病患者几种血浆凝血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血浆凝血因子产生于肝脏、肝细胞损害时,凝血因子的生成减少,其减少的程度与肝病严重性相关。本文检测了100例各种肝病血浆凝血因子的活性,如Ⅱ:CA,Ⅴ:CA,Ⅺ:CA,Ⅹ:CA及因子Ⅱ抗原含量(Ⅱ:Ag),以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一、检测对象(一)正常组:男女各10例,年龄23~54岁。无肝病和维生素K缺乏症史,无出血性与血栓性疾  相似文献   

7.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研究肺癌患者FIB与肺癌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和转移与否的关系,评价其在肺癌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ACL200血凝分析仪检测277例初诊肺癌患者和37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血浆FIB,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浆FIB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鳞状细胞肺癌和其它细胞肺癌FIB明显高于腺癌;临床分期越高,FIB越高;存在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分化程度越低,FIB水平越高。[结论]肺癌患者存在FIB异常,重症肺癌患者(高临床分期、低分化、远处转移等)血浆FIB升高。通过检测血浆中FIB含量对肺癌的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用国产凝血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国产凝血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产生纤维蛋白单体(FM)〉FM在FXⅢ及Ca离子作用下产生稳定的纤维蛋白,在所生成纤维蛋白 时间与Fib的含量呈反比。线性范围1.13-7.70g/L;准确性测定平均绝对误差0.16g/L;批内与批间平均变异分别为3.75%,4.57%;平均回收率为85.5%;与进口试剂比较r=0.974,Y=0.02+1.005X。采用国产凝血酶测定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与凝血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小板与凝血因子是止血的主要成分。经典的止血理论是血管破损后 ,血小板黏附于内皮下并进一步活化与聚集 ,形成血小板止血栓 (初期止血 )。在凝血因子活化时 ,活化血小板的膜磷脂酰丝氨酸 (PS)外露促进了凝血过程 ,最后导致纤维蛋白的形成 ,加固了初期的止血栓 (二期止血 )。近10年来对止血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重要的进展 ,使我们对复杂的止血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些进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①经典凝血理论的修正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以MacFarlane的瀑布学说理解凝血过程。凝血是一系列的酶促放大反应 ,可分为内在途径、外在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正常人(n=35)、晚期妊娠(n=14)、新生儿脐血(n=20)、PIH(n=15)、急性白血病(n=16)及重症肝炎(n=30)患者,用一期法测定凝血因子活性,用免疫火箭电泳法测定凝血因子抗原。结果表明:晚期妊娠及PIH患者,所测凝血因子活性及其抗原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即呈高凝状态;重症肝炎及新生儿脐血组,所测指标较正常人明显减低,即呈低凝状态。然而,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指标有增高、正常或降低倾向。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新鲜血浆的制备时间和速冻方法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制备时间和速冻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制备时间分别为2 h、4 h、6 h、8 h新鲜血浆各16人(份),采用无菌接驳机平均分为A、B两实验组,分别用平板速冻机和传统低温冰箱速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对两组FFP制备冷沉淀;采用凝固法检测两组冷沉淀的凝血因子Ⅷ(FⅧ)和纤维蛋白原(Fg)。结果血浆制备时间为2 h、4 h、6 h、8 h的冷沉淀FⅧ活性(IU)A组分别为78.40±22.87、74.06±23.72、71.25±19.93、70.53±18.84,B组分别为66.60±17.12、58.08±18.19、52.57±12.26、51.19±12.51。A、B组冷沉淀FⅧ随着制备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相同制备时相A与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FⅧ活性4个制备时相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2 h与6 h、8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制备时间为2 h、4 h、6 h、8 h的冷沉淀中Fg含量(mg)A组分别为114.53±24.76、117.62±27.61、114.44±22.84、120.23±26.48,B组分别为113.36±23.53、116.43±25.38、115.28±23.66、117.92±25.58,Fg含量在不同制备时间和速冻方法条件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8 h内制备血浆2种速冻方法均能满足冷沉淀质量要求,平板式速冻机制备血浆的冷沉淀FⅧ活性显著性高于传统低温冰箱。  相似文献   

14.
严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3):1660-1661
目的 分析妊娠妇女在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4项指标变化.方法 该院产科住院及门诊产科健康孕妇810例.将健康孕妇按孕周不同分组;≤13~>15周190例,≤15~>27周270例,>35周350例.将上述各组按年龄再分为小于或等于30岁组和大于30岁组.采集所有健康孕妇肘静脉血,用专用凝血真空管以0.109 mol/L枸橼酸钠溶液1∶9抗凝.采用美国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孕产妇的凝血4项指标变化.结果 孕周:≤13~>15周组和小于或等于15~>27周组及年龄小于或等于30岁组、>30岁PT、APTT、TT、FIB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35周组及年龄小于或等于30岁组、>30岁PT、APTT、T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35周组及年龄小于或等于30岁、>30岁FIB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凝血4项指标是判断机体止血与凝血系统病理变化,术前筛查凝血性疾病,也是诊断与观察出血、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疗效的常用指标.检测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凝血4项指标变化是否有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对预后发展方向及动态观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克劳斯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克劳斯法的影响因素,以推荐在我国临床实验室应用克劳斯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方法 分别采用进口试剂盒和国产试剂,建立各自的纤维蛋白原标准曲线,并通过对标准品的测定进行比较,探讨缓冲液pH、凝血酶浓度和测定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 应用国产试剂,建立的克劳斯法,重复性良好,日内CV=0.0391,日间CV=0.0497。对标准品分别用进口试剂盒和国产试剂进行测定,相对误差分别为+3.17%、+4.76%和-6.03%。对1份冻干血浆测定,两者结果相近。结论 完全要用国产试剂代替价格昂贵的进口试剂盒,有利于克功斯法在国内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血浆凝血因子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探讨不同条件下贮存的血浆对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影响,笔者观察了不同温度,不同时保存的血浆中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XII、XI、IX、VIII、X、VII、V活性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XII因子最稳定,在不同条件下保存其活性不变,凝血酶原、因子X也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血浆凝血因子Ⅶ测定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瞻性研究表明,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增高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甚或与心肌梗死及猝死相关[1,2]。FⅦ:C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其增高可能是FⅦa增高或凝血因子Ⅶ抗原(FⅦ:Ag)增高或两者同时增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因血管内皮广泛损伤而致组织因子(TF)过度表达,但TF与FⅦ两者各自单独存在时并无促凝活性,只有当两者结合为TF-FⅦ复合物时才有促凝作用,而TF-FⅦa的促凝活性比TF-FⅦ大25~100倍。因此有人认为,通过测定血浆FⅦa水平预估高凝状态,并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更为恰当。我们测定了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36例老年2型糖尿病(2型DM)患者进行血浆凝血因子Ⅶ水平检测,探讨临床意义.方法FⅦ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FⅦAg测定采用ELISA法;FⅦc采用一阶段凝固法.并计算FⅦa/FⅦAg与FⅦc/FⅦAg比值.结果FⅦa为2.9±0.9ng/ml,FⅦc为107±25%,FⅦAg为76±19%,FⅦa/FⅦAg为3.28,FⅦc/FⅦAg为1.41,与对照组相比除FⅦAg外,其余数据均有增高,呈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2型DM患者血液具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可能,应采取防止血栓形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进行凝血4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观察妊娠各时期的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期女性1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早期妊娠48例,中期妊娠59例,晚期妊娠43例,选取该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妊娠期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的凝血4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并比较。将43例晚期妊娠女性按照凝血指标高低分为高凝组和低凝组,比较2组的妊娠期血栓、自然流产、产后大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T、T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BG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随妊娠周期的延长,其PT、TT、APTT水平均显著降低,而FBG则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妊娠女性的高凝组血栓发生率高于低凝组,自然流产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则低于低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的各个阶段应加强对凝血4项指标的监测,有助于了解其凝血状态,对预防产科意外及提高分娩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蛇毒类凝血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白眉蝮蛇毒 (agkistrodonhalysbrevicaudusstejnegerivenom)中分离出的类凝血酶 (thrombinlikeenzyme,TLE) [1] 具有对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水解的高度专一性、不被肝素抑制及活性稳定的特点 ,以TLE作试剂建立了测定Fg的方法 ,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探讨。1 材料1 1 体外诊断试剂用TLE( 110U/支 ) ,海军蛇毒研究中心产品。1 2 Fg( 4 0 g/L) ,上海生物制品所产品。1 3 凝血酶 ,大连白云制药厂产品。1 4 Tris HCl缓冲液 (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