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眩晕1例治验     
林卫 《福建中医药》2002,33(2):38-38
眩晕病名见于《灵枢·海论》,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 ,胫酸眩冒 ,目无所见 ,懈怠 ,安卧。笔者于 1998年 7月诊一眩晕病例。患者吴某某 ,男性 ,6 3岁 ,始患高热 ,经西医用先锋 6号等治疗 ,热退而旋起 ,眩晕不得转侧。虽以葡萄糖、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抗生素静滴 ,并口服扩血管、镇静性抗眩晕药及中药治疗 ,热退而眩晕未见好转。住院月余回家 ,仍感眩晕不能转侧。来邀笔者诊治。症见面色潮红 ,形体消瘦 ,神志清晰 ,口唇微紫 ,舌质微黯 ,苔白腻薄黄 ,脉弦带促。自诉头一动即感眩晕 ,出冷汗 ,恶心 ,头静止则诸症消失 ,纳食呆滞 ,口…  相似文献   

2.
王日光  匡兆年 《光明中医》2011,26(4):803-803
尿崩症是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足所致的疾病,临床以口渴、多尿为主要症状。目前虽有尿崩停、氯磺丙脲等药物治疗,但可发生水中毒或肝损害等副作用。尿崩症在中医中无特定的病名,《金匮要略》中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的记载,与尿崩症的症状相近,故一向把尿崩症归属"消渴"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苏宝华 《福建中医药》2001,32(3):F003-F003
疳积是指小儿脾胃虚损 ,运化失宜 ,长期吸收障碍所致的营养不良性疾病 ,属中医“疳证”范畴 ,是儿科四大难证之一。本人在治疗过程中认为治疳着重脾胃 ,证分虚实 ,配合食疗 ,验之临床 ,确有疗效。[例 1] 林某某 ,男 ,2岁 ,1995年 5月初诊。症见腹部膨胀 ,面黄肌瘦 ,发如麦穗 ,手足心热 ,口干 ,大便溏薄 ,臭如败卵 ,舌苔腻 ,指纹淡滞。证属积滞伤脾之实证 ,治宜理脾消积。处方 :煨莪术 5 g,青皮 5 g,槟榔 5 g,炙甘草 2 g,胡黄连3g,广木香 3g,砂仁 3g,炭山楂 6 g,厚朴 6 g,炒莱子 6 g。水煎服 ,日 1剂。3剂后 ,诸症减半 ,宜调补为主。处方 …  相似文献   

4.
脑瘤治验2例     
笔者自 1992年治疗第一例脑瘤 (见笔者发表于《新中医》1999年第 11期上的《中医药治愈脑干胶质瘤 1例报告》及发表于《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 0 0 1年第 1期上的《脑瘤证治心得》)以后 ,不断有脑瘤患者求诊。皆为手术治疗不彻底而复发或不适宜手术者。兹再报道 2例如下。案 1 孙某 ,女 ,4 5岁。 1997年 10月 2 9日初诊。于 1996年初 ,患脑垂体瘤 ,在上海某医院行手术切除 ,1997年 5月 ,又出现头痛、视力减退 ,脑CT复查发现 ,脑垂体瘤复发。诊见 :头痛 ,头晕 ,视物不清 ,舌质淡红 ,舌苔薄白 ,脉沉细弦。证属阴虚阳亢 ,痰瘀阻络 ,治宜平肝潜…  相似文献   

5.
1卫阳不振[例一]胡某,男,38岁。2003年7月18日初诊。风疹瘰块经常发作6年,近1月来,通身疹瘰,瘙痒不已,胸前及四肢尤甚。时逢盛夏,患者却畏风寒而喜温暖,脉象濡缓,舌苔薄白。辨证为卫阳不振、营卫不和,治宜温卫阳和营血,药用桂枝15g,炒白芍15g,黄芪30g,当归12g,防风9g,炙甘草6g,  相似文献   

6.
朱某某 ,女性 ,18岁。就诊自诉 :10天前 ,工休返农村 ,时值晌午 ,路过一清澈小溪 ,因口渴 ,便俯身口、鼻浸在溪流中 ,大口大口喝水 ,其时感觉有一“东西”进入右鼻腔。当晚便觉右鼻腔内阵阵发痒 ,第二天鼻塞鼻痛 ,并时有血水流出 ,在当地乡卫生院诊治 ,口服消炎感冒类药 ,症未减 ,反日趋加重 ,后转市某医院等门诊 ,右下鼻甲见一食指大小青紫肿物 ,表面尚光滑、环状纹 ,结合病史 ,确认肿物为蚂蟥 (水蛭 )。即用 0 .5 %地卡因行鼻腔粘膜及蚂蟥体麻醉 ,2~ 3分钟后用摄子钳住蚂蟥试图从鼻腔取出 ,但反复多次约 30分钟 ,终因蚂蟥吸咐在鼻甲上 ,…  相似文献   

7.
王业龙 《光明中医》2007,22(2):29-30
储某某,男,10岁.患儿发热二日(体温39.5度).对症给予解热药未效,至第二日清晨,诊见遍身红疹,如铺似盖,融合成片,状若涂丹.咽喉疼痛红肿,有少量灰白色渗出物.微咳喷嚏,面色潮红,口干,不思纳谷,口略苍白,舌尖红赤,脉浮数.  相似文献   

8.
患者彭××女性,67岁,赵圈大队人。主诉患胸闷,胁疼,攻胀走串,噫气连连,时复呕吐,饮食不进,口干烦燥已廿余年,曾服柴胡舒肝散,今又复发服药无效,前来就诊。左脉弦涩,右沉细一息四至,舌千少苔。辨证:两胁胀疼乃肝郁本经,迁延日久由经入络,气郁血亦瘀。气机不宣故胸满,气逆于上故噫气亦肝气犯胃之谓。处方:制柴胡7克炒香附10克青皮9克厚朴9克旋覆花9克半夏12克生白芍9克炒元胡10克当归9克川芎6克  相似文献   

9.
病例:罗××,男,15岁,学生。1978年5月31日初诊。患者于1977年10月开始眼突,脖子逐渐肿大。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半年来服西药治疗,未见好转。近一月来,病渐加重,脖子逐渐增粗。医生劝其父送外地手术治疗,因经济困难未去,来我  相似文献   

10.
1 肠多发性息肉 熊某,男,72岁,2000年5月8日因便溏数月在武汉某医院就诊。结肠镜检查发现升结肠远端有一0.5cm×0.5cm息肉,横结肠远端有一0.8cm×0.8cm息肉,降结肠距肛门35cm处有一0.5cm×0.6cm息肉,息肉表面光滑。乙状结肠距肛门28cm处有长蒂2.0cm×2.0cm息肉,表面呈分叶状,绞横小块,结肠粘膜呈弥慢性炎症。诊断:(1)结肠多发息肉;(2)结肠粘膜炎症。5月10日经乙状结肠息肉活检,诊断为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体部腺体呈重度异型增生。因患者不愿手术,于2000年5月20日求余诊治。  相似文献   

11.
尤建良教授提出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以"脾虚"为本,治当以"健脾"为要;辨证与辨病结合;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观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田媛  王磊琼 《光明中医》2012,(9):1870-1871
本人从事肿瘤防治工作20余载,在治疗消化道肿瘤方面独有心得,现将其治验介绍如下。1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以"脾虚"为本,治当以"健脾"为要肿瘤的发展进程与脾虚程度成正比,脾虚患者气血化生和物质代谢功能受损,导致机体正气虚弱,癌瘤容易发生及进展[1]。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更以脾虚为  相似文献   

13.
李某,男,28岁。2003年2月检查无手术禁忌症后施行直视钳穿法输精管结扎术,手术顺利,术后无出血等异常,嘱其两周内禁房事,戒重体力劳动。1个月后李某性冲动较频,无其它不适。2个月后,李某性欲倍增,阴茎每日勃起数次,每次勃起1h左右,不分昼夜。曾去某市人民医院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拟诊为“性功能亢进症”。用安定、谷维素、乙烯雌酚等对抗治疗数日,服药期间症状有所好转,停药后如初。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遇1例重症黄疸患者,经西医治疗罔效后,遂以中医辨证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蔡某,女性,39岁,农民.患者因黄疸月余,在本地西医医院应用西药治疗,疗效不佳.遂于2006年3月11日来我院门诊就医.初诊面色黑黄,身黄,小便黄如橘汁,目黄,消瘦;自诉大便稀溏,每日5次以上,腹胀,无腹痛,全身瘙痒,皮肤已抓破并流黄水,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滑数.查体:触诊肝脏不大,肝区叩痛,腹部叩诊为鼓音,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217μmol/L,ALT232mmol/L,HBsAg(+),抗-HBs(+),HBeAg(+),抗-HBc(+),抗-HBe(+),抗-HAV-IgM(-);B超示肝脏密度增强,胆囊壁粗糙.西医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中医诊断为黄疸(肝胆湿热,寒湿滞于肠胃).  相似文献   

15.
武×,男,70岁,农民,束鹿县新兴大队人。75年8月5日初诊。一年前自觉右上腹不适,并逐渐加重,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胆囊积液,给服龙胆草、大黄等苦寒之剂,于是寒战泻泄大作,遂邀余诊治。患者面色不华,消瘦,精神萎靡,心悸气短,寒慓,四肢清冷,倦怠乏力,纳差,右上腹有胀闷感。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之方,药少力专,短小精干,为历代医家所赞许,并沿用至今。笔者在临床中常使用经方治疗顽疾,若辨证精当,收效甚速。1白虎汤合旋复代赭汤治疗肿瘤晚期纳差王某,女,76岁,卵巢癌晚期,口大渴,唯食冰块,不能进食,食则呕吐殆尽,大便少而难,舌质光红无苔,舌体瘦小少津,脉沉细,给与沙参麦门冬汤、益胃汤、增液汤等病情依旧,且药入即吐,后改用白虎汤合旋复代赭汤加减:生石膏30 g,知母10 g,生甘草6 g,代赭汤15 g,旋复花10 g,麦门冬10 ....  相似文献   

17.
李××,女,59岁,农民,门诊号3209。 1982年9月20日初诊。患者自1980年10月始发现前胸后背及面部有十余枚如豆粒大结块,初不介意,逐渐增多加大,臂部亦出现,局部酸楚感,伸屈受限。曾在本地几所医院诊治,给予青霉素、链霉素、雷米封等药物治疗,其效不著、故转来我处就诊。检查:面部及前胸后背有大小不等结块达二十余枚,大如杏李,小若酸枣、豆粒状,高出皮肤,按之软绵,不红不热,其中右臂结块如鸡卵,酸胀不适,伸屈不利。自感心烦、心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1岁。1996年6月8日初诊。患者胸胁疼痛3年多,有时隐痛,有时刺痛,各种检查无异常发现。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曹××,男,46岁,干部,1980年7月25日诊。患者于18年前患头昏、失眠、左侧坐骨神经痛,虽经休息治疗五、六年,腿痛好转而头昏、失眠未除,间断性治疗至三个月前头昏增重、周身无力,右上肢发麻,大便不爽而坠。脘满胁胀不欲饮食,泛泛欲吐。经用药六剂,自觉好转而停药。本月17日,头昏发作,语言不利,舌蹇,笔不成文,次日病进,意识虽清醒,但语不从心,视物倾斜,复视、语言无力,精神萎靡,前额、后脑紧闷而木痛,面垢如溢脂,口角左移,面无表情,如痴如果,舌  相似文献   

20.
顿咳,即百日咳,是小儿科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我科在1988年4月~9月间,曾收治31例已达痉咳期的百日咳患儿。现作小结,以求匡正。一、临床资料31例患儿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最小7月龄,最大8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半年,平均为34.3天。其中原有支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