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尿是指三周岁以上的小儿,因不能自主排尿,而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遗尿的原因,主要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或因精神因素、局部炎症、寄生虫、不良习惯以及过度疲劳,均可造成遗尿。从中医学来说,遗尿一症主要由以下原因所致:第一、肾气不足,下元虚寒,闭藏失职。第二,脾肺气虚,不能制约水道,而致水道失禁。第三,肝经湿热,蕴结膀胱,以致气  相似文献   

2.
1.小儿为什么会发生遗尿? 遗尿,俗称尿床,是指三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经常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 小儿为什么会发生遗尿呢?中医认为发生遗尿的病因病机主要是: 先天因素 先天禀赋不足、下元虚寒,不能温养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不能制约水道而遗尿。夜属阴,卧则阳气内收,阴寒更甚,故常发于夜卧之后。  相似文献   

3.
膀胱位于小腹正中,主要功能是储尿排尿.《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作用,全赖于肺、脾、肾三焦健全的气化功能.肺居上焦,为水之上源,脾居中焦,为水湿转运之枢机;肾居下焦,为水下源.水液的吸收运引和排泄,有赖于肺的通调水道;脾的运化水湿;肾中真阳的蒸腾气化.《素问、宝明五气篇》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说明了癃闭和遗尿的发生与膀胱机能失调有关.1、癃闭是以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临床多因年老体衰,命门火衰,致使膀胱气化无权或久病体弱,致  相似文献   

4.
七、遗尿症 遗尿症是指3岁以上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的一种病症,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对于3周岁以下的小儿,其肾气尚未充沛,智力发育不全,排尿的正常习惯还未养成,或3岁以上儿童偶然遗尿者,均不属病态。 遗尿症的病因为肾与胱膀的病变,主要在于膀胱不能约束,通常有以下三方面:(1)肾气不足,下元虚冷。(2)脾肺气虚,水道失约。(3)肝经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约束无权而致遗尿。  相似文献   

5.
遗尿,古代称为遗溺,是指三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夜间熟睡后不能控制排尿而小便自遗,醒后方知.遗尿是由于膀胱失约.主要与膀胱和肾有关,但肺、脾、心、肝等脏腑病变亦可导致膀胱失于约束,从而引起遗尿.  相似文献   

6.
小便失禁一症,指患者在情醒状态下,不能控制排尿,而尿液自行排出的病症,而以神志昏迷为主伴随之尿失禁,古称“失漫”,“失溺”的,或是正常睡眠时,小便自行排出的遗尿,均不属本症范围。临床上小便失禁多见于老人,妇人产后、病后体弱和虚劳病患等脏气虚哀气化不固之病人。除尿失其外,常伴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时时坠胀,腰股酸软,耳鸣,舌谈,肌虚细无力等症状。笔者运用李东恒的补中益气汤加桑螺峭,益智仁,山茱萸,金樱子等治疗小便失禁8例,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如:刘某某,女,67岁离休干部,位遵义地区干休所,住院…  相似文献   

7.
小儿遗尿是指3岁以上小儿经常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古代医籍对本病的记载颇多,如<灵枢·九针论>说:"膀胱不约为遗溺"说明了遗尿是因为不能固摄所致.<诸病源候论·遗尿候>指出:"遗尿者以膀胱虚冷,不能约于水故也".后世医家对小儿遗尿大多认为是肾与膀胱虚冷所致.刘老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不外乎先天秉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宜,或暴受惊恐,致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温化闭藏功能失职,而夜主阴,夜卧则阳气内收,下元虚甚,故而睡中小便自遗或湿热蕴于肝经,湿热下注,膀胱失约,亦可分为遗尿.临床尤以暴受惊恐,胃气不足,下元虚寒最为多见,且较难治.现将刘老所治的32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凡属中枢或脊髓神经障碍等原因引起尿潴留者,莫不与膀胱气化失司有关。膀胱气化失司理当以通方法然。治疗应以病机分正虚邪实两类,试以验案2例佐证。例1,男,61岁,工人。病人于1986年11月行食道裂孔修补术,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置引流管,引流通畅。26日拔除胸腔引流管,无炎症现象,但患者主诉胸隐痛。27日去除胃管,胸痛未减。28日突然大便溏薄频次,进而失禁。29日晨起小便不  相似文献   

9.
固尿煎治疗老年尿失禁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40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男21例,女19例,年龄49-81岁,平均65岁,伴脑中风者11例,伴糖尿病者17例,伴高血压病26例。严格选择适应证:凡老年人小便频数、夜尿多、甚则遗尿,或大笑、用力、喷嚏、咳嗽时小便失禁,或伴腰膝酸软、冷凉乏力,而小便常规及镜检未提示泌尿系统感染者,  相似文献   

10.
遗尿是儿科常见病,中医治疗每从肺、脾、肾3脏入手。肾主封藏,膀胱所以能约束小便,全赖于肾阳开阖,若肾阳虚则膀胱失约而遗尿,故治遗尿首先强调温肾固摄,常用桑螵蛸、覆盆子、菟丝子、金樱子、菖蒲、炙远志之类。然而,治疗本病疗程较长,不是三五天能治愈的,患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对产后小便失禁进行保守处理的长期效果。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机构:对英国和新西兰的3个中心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研究。受试者:747例产后3个月患小便失禁的女性患者参与研究,其中516例(69%)在6年后接受再次随访。干预:在产后或标准护理后5个月、7个月和9个月进行积极的保守治疗(盆底肌训练和膀胱训练)。主要测量指标: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及盆底肌训练的施行效果。结果:在2632例小便失禁女性患者中,有747例参与了初次试验。不考虑继发产科事件,对照组第一年小便(60%vs69%)和大便(4%vs11%)失禁症状的显著改善,在6年随访时没有观察到(小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由护士引导的产后小便失禁保守性治疗的远期效果。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机构:英国和新西兰3个社区医疗中心。受试者:747例于产后3个月时发生小便失禁的妇女,其中516例(69%)于产后6年再次随访。干预:于产后5、7及9个月时行积极保守治疗(盆底肌训练及膀胱训练)或标准护理。主要观察指标:大、小便失禁的发生率及盆底肌训练情况。结果:2632例尿失禁患者中747例被纳入最初的试验。与对照组相比,产后1年时,大、小便失禁的发生率显著好转(分别为60%vs69%,4%vs11%);但在产后6年时这种显著性差异消失(不考虑此期间的产科事件),大、小便失禁的…  相似文献   

13.
遗尿(或称尿床)是指小儿睡中小便自遗,三岁以内小儿由于大脑发育未全,排尿控制欠佳,如有遗尿,不属病态。但三岁以上小儿仍有遗尿,而且经常如此,则为病态。遗尿症是内儿科常见病,虽无严重后果,但长期遗尿,造成患儿精神上的负担,而产生自卑感。祖国医学认为遗尿是肾及膀胱的病变,以虚证居多,因而治疗多以温补收涩为主,辨证施治或单方偏方以及各种新医针灸疗法,都收到一定的效果。笔者在医疗实践中,曾以手足针治疗数例,疗效尚佳,对一般无  相似文献   

14.
寒热并用治遗尿苗心志,曹国林河南省鹿邑县中医院(477200)主题词遗尿/中医药疗法遗尿,是指小便不能控制而自行排出的一种病证,历代医家认为多因虚而致,如《诸病源候论》云:“遗尿者,此有膀胱虚寒,不能约水故也”。戴思恭说:”睡着遗尿者,此亦下元冷,小...  相似文献   

15.
妇女怀孕期间,若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并有疼痛,称为“妊娠小便淋痛”,又称“子淋”、“妊娠小便难”。 中医认为,尿液潴留于膀胱,赖气化才能排出,如气化不行,则水行不利,小便淋漓而下。导致气化不行的机理,从阴虚、实热、气虚为多见。笔者在医疗实践中,按发病原因的不同,把妊娠小便淋痛分  相似文献   

16.
轩岐精言(26)     
正寒在下者,为清浊不分,为鹜溏痛泄,为阳痿,为遗尿,为膝寒足冷。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寒在下者,为清浊不分,为鹜溏痛泄,为阳痿,为遗尿,为膝寒足冷。寒主阴,故人体下部最易病寒。如下焦阳气不足,不能分清泌浊,则大便溏泄,而小便反少。如命门火衰,精气虚冷,则阳痿。肾阳虚衰,气化功能失常,失于固摄,膀胱约束无权,则遗尿。寒邪凝滞于经络,血脉流通不畅,故膝寒足冷。治疗以温阳散寒为主。治血之法有五:曰补,曰下,曰破,曰凉,曰温是也。  相似文献   

17.
后脑勺对应的反射区是膀胱经。膀胱经虚弱的患者常伴有尿频、遗尿或尿失禁、小便不畅等症状。因为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所以,这类患者较之常人不易憋尿。而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对策:男性宜食用动物肾、狗肉、羊肉、鹿肉、麻雀、黄鳝、泥鳅、虾、公鸡、核桃仁、黑豆等。  相似文献   

18.
尿床,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肺肾气虚,膀胱失约所致。因肾主封藏,开窍于二阴,职司二便;膀胱为津液之府,有贮藏和排泄小便的功能,又与肾互为表里。若肾气不足影响膀胱正常的功能,不能约束水道而导致遗尿。以温补肾阳,固涩小便的方法选几味中药煎服,有显著疗效。方剂组成:益智仁、淮山药、山萸肉、  相似文献   

19.
二便为肾所司,二便异常多责之肾而涉多脏,其中因乎肺者亦复不少。肺位居高而为五脏华盖,功可主持诸气而有治节之能。《血证论》云:“肺之气主行制节,以其居高,清肃下行,天道下际而光明,故五脏六腑皆润利而气不亢,莫不受其制节者。”因而肺主治节,身负协调治理全身各系统机能重任。肺调方可使津液下输膀胱,气化如常而小便通利,大肠传导有序而大便自调。若肺气亏虚,肺阴亏耗,或肺被邪困,均可致治节无权,而致膀胱不利为瘪,不约为遗尿。据此,笔者从肺论治二便疾患多例,获效甚佳。此举数则,供同道参阅。1 温肺化饮治便秘 陈…  相似文献   

20.
肾气丸证候中既有"小便不畅",又有"小便反多",其皆因肾气虚而导致。肾气虚,气化不行,津液不布,溺门不开,而为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之证;肾气亏损,命门火衰,不能摄水和制约偏渗之津液,故有小便反多这一相反的临床表现。由于足少阴肾与足太阳膀胱具有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共同参与水液的代谢,故依据肾气丸证肾气亏虚的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探讨五苓散证"小便不利"的两种内涵,有理可依,有据可循。五苓散主治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之"小便不利"亦当包含小便难出与小便频数。膀胱之气化源于肾气的蒸腾,气化正常,则津液得以正常输布与代谢,故小便正常。若气化失职,则为"阖而不出"和"开而不藏"之证。故五苓散证不仅仅是蓄水证,也可以出现尿崩证,病机总归是饮停而致膀胱气化不利,治当通阳化气行水,使蓄水证溺通,尿崩证崩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