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用于肩部及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用于肩部及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肩部及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肌间沟进路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和肌间沟进路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B组)。用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复合液25~30ml行神经阻滞。观察术中镇痛效果及麻醉并发症。结果B组术中镇痛效果28例优良好于A组的19例(P〈0.05)。麻醉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用于肩部锁骨手术较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完善,不增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单纯颈丛阻滞或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颈肩部手术可能麻醉效果不满意,须复合局麻或全麻才能完成手术,我院近四年来采用改良式颈丛神经阻滞复合肌间沟神经阻滞应用于颈肩部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肌间沟臂丛加颈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琴 《北方药学》2011,8(3):48-48
目的:探讨在肌间沟臂丛神经加颈丛神经联合阻滞下,行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肩部和上臂手术的患者84例,用1%的利多卡因加0.45%的罗派卡因混合局麻药液,行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C4一点深浅丛)神经阻滞。阻滞时间维持在180~300分钟。全组满意率100%。结论:本组针对肩部和上臂手术,用利多卡因与罗派卡因混合局麻药液,行臂丛神经加颈丛神经阻滞,以解决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在肩部和上臂手术中的阻滞不全问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组127例。男94例,女33例。年龄14~72岁。ASAⅠ~Ⅱ级。手术时间最短30min,最长3h。方法:局麻药均采用2%利多卡因0.3%丁卡因的等量混合液,常规加入1∶20肾上腺素。术前常规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纳0.1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取仰卧位。仪监测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将127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采用颈深、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嘱患者头偏向健侧,充分显露胸锁乳突肌及前、中斜角肌,在锁骨上3~4cm,行肌间沟阻滞,注入药12ml;然后行颈深丛神经阻滞,选择颈3、4横突分别注入药3ml;再行颈浅丛神经阻滞(仅阻…  相似文献   

5.
邢庆永  成素珍 《淮海医药》2003,21(3):F003-F003
颈肩手术以往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或颈浅丛神经阻滞 ,阻滞效果往往不完善 ,病人痛苦大。本文笔者采用臂从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颈肩部手术的麻醉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拟行颈肩部手术的病人 30 0例 ,男 2 4 8例 ,女 5 2例 ,  相似文献   

6.
肩部手术麻醉方法有颈丛、臂丛及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因费用高,危险性大,除非颈丛或臂丛麻醉失败,并不作为首选麻醉方法,而单纯颈丛及臂丛麻醉,麻醉效果常常难以完善,多数需辅助镇静、我们根据肩部神经分布的特点,将颈4神经阻滞联合肌间沟径路臂丛麻醉用于肩部手术中,麻醉效果完善,大大规避了全麻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肌间沟臂丛阻滞+颈丛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上段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颈丛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对32例拟行肱骨上段手术的患者实施阻滞麻醉,观察镇痛及阻滞效果,起效时间及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血管刺伤和血肿、高位全脊麻、喉返神经阻滞、颈交感神经节阻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阻滞起效时间(8.0±3.5)min,神经阻滞效果评级达Ⅰ级的29例,占90.6%,Ⅱ级2例,占6.3%,Ⅲ级1例,占3.1%,Ⅳ级0例,有2例误穿血管,但无血肿,无一例出现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高位全脊麻,喉返神经阻滞,颈交感神经节阻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关节离断手术必须在完善的麻醉效果下完成,单纯的臂丛神经阻滞即锁骨上法或肌间沟法的麻醉平面均不能满足其手术要求,因此要求在全麻下方可施行。我院在临床中采用臂丛与颈丛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肩关节离断手术20例,年龄16~45,麻醉均获得成功,兹将操作方法介绍如下。1 方法患者术前30min按常规给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肌注,入室后接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BP、ECG、SPO2。所用局麻药浓度为1%利多卡因与0.25%丁卡因混合液,均含1∶20万肾上腺素。麻醉方法:先行C6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仰卧,头偏向健侧,双臂自然下垂,令患者抬头,显露胸…  相似文献   

9.
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34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34例ASAⅠ~Ⅱ级小儿上肢手术患者,在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后注入0.25%罗哌卡因局麻药,用量按0.5~0.6ml/kg给药。34例患儿均采用惠普多参数监护仪连续检测ECG、HR、SpO2。结果34例患儿均取得良好的阻滞效果,术中患儿患肢松弛,对手术刺激及止血带耐受良好。结论小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便、阻滞完善、并发症少等特点,且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周晓松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84-2784
目前,锁骨手术在神经阻滞麻醉方面多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深丛阻滞的方法,颈深丛阻滞常带来诸多并发症.为了减少这些麻烦,笔者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手术6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吴川  赵东  杨士平  张翼 《河北医药》2009,31(19):2608-2609
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麻醉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传统肌间沟(颈6水平入路)臂丛麻醉易定位、操作简单,但易出现尺侧阻滞不全,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颈根部局部解剖学习,采用颈7水平肌间沟入路,以颈7横突尖为穿刺标记,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甲磺酸罗哌卡因是一种国产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因其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毒性较小,麻醉效果确切,目前较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锁骨手术的麻醉方法很多,以往通常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颈丛麻醉用于锁骨手术,部分患者麻醉效果欠佳.我科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行颈浅丛加肌间沟臂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满意,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肩部手术的临床效果,与传统盲探的肌问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方法 将肩部手术患者30例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传统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物选择1%利多卡因与0.25%左旋布比卡因.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Ⅰ组阻滞完全者占86.7%(13/15),显著高于Ⅱ组的46.6%(7/15)(P<0.01);Ⅰ组阻滞不全者占13.3%,显著低于Ⅱ组的26.7%(P<0.01).Ⅰ组无阻滞失败病例;Ⅱ组阻滞失败4例.结论 使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寻找颈神经丛阻滞的最佳方法,提高颈神经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病人侧卧位,头偏向对侧,用手指摸到肌间沟的最高点,穿刺针由此进针,与皮肤垂直略向后下.神经刺激仪的电流首先调到1.0 mA,当上臂肌肉有收缩反应时,一边降低电流强度,一边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当刺激电流低于0.5 mA,上臂肌肉仍有收缩反应时,固定穿刺针,注入0.25%布比卡因和0.5%利多卡因的混合液15 ml.注药时用手指压迫穿刺针下方的肌间沟,使药液逆行向上扩散而阻滞颈神经丛.结果 20例颈神经丛阻滞全部成功,阻滞平面可达颈3到胸2.全部病人在杜氟合剂或氟芬合剂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利用神经刺激仪可提高颈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伟  贺志勇  郭磊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78+81-78,81
目的:探讨同侧肌间沟腋路臂丛应用低浓度局麻药物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方法:Ⅰ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了利布复合液(2%利多卡因15ml+0.75%布比卡因5ml混合液)行神经阻滞;Ⅱ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了利布盐水复合液(2%利多卡因15ml+0.75%布比卡因5ml+0.9%氯化钠溶液20ml混合液)行神经阻滞。结果:Ⅰ组麻醉满意率为70%,Ⅱ组为96%,Ⅱ组较Ⅰ组麻醉效果显著(χ2=11.98,P〈0.01);两组均无局麻药中毒及膈神经、喉返神经等并发症的发生,围术期生命体征稳定。结论:低浓度局麻药物联合阻滞可增强麻醉效果,降低临床麻醉风险,稳定手术中患者的生命体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连续肌问沟臂丛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ASAⅠ-Ⅱ级120例上肢断肢(指)再植、血管、神经吻合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选择在超声技术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置管连续阻滞;B组采用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法。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10mg局麻药混合液18-25ml。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术后镇痛的应用、并发症。结果A组在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成功率高、麻醉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并发症少。结论在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而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临床实用技术,其麻醉效果值得肯定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颈5横突入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部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肩部手术60例,其中进行锁骨骨折手术32例,肩关节脱位手术8例,肱骨头及肱骨外髁颈骨折手术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为传统肌间沟阻滞;B组为改良肌间沟阻滞,经颈5横突水平入路。记录阻滞后30分钟各感觉神经阻滞情况,并评价阻滞效果,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优良率93.3%,A组优良率63.3%,B组较A组显著提高(P〈0.05);B组对腋神经和C4神经阻滞效果较A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经颈5横突入路的肌间沟臂丛阻滞,定位简单,较传统肌间沟法对肩部手术阻滞的优良率明显提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臂丛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前臂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而肩关节脱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复位及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手术也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为一种盲式的操作,有赖于准确的解剖定位,对于有些对解剖定位欠佳者来说,阻滞效果要差一些。且盲探操作易损伤神经和引起局麻药中毒反应。本研究拟评价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肩关节脱位及肱骨外髁颈粉碎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臂丛复合颈丛阻滞用于肩部手术的体会。方法选择100例肩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Ⅰ组为对照组行单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为Ⅱ组,行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结果Ⅱ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Ⅰ组,镇痛完善,肌肉松弛充分。(P<0.05)Ⅱ组无一例出现颈丛神经阻滞并发症。结论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手术,麻醉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颈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90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臂丛阻滞麻醉组、颈丛阻滞麻醉组、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组,对三种麻醉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各组麻醉效果以及有无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果 颈臂丛联合组麻醉效果较另两组满意,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臂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阻滞效果满意.不增加不良反应.罡一种可取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