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消走泄法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消走泄法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复习文献,结合临床肾病治疗经验,探讨分消走泄法在肾病中应用.结果 分消走泄法是温病学家在继承<内经>学术思想和古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温病的方法,作者研究认为分消走泄法是治疗肾病湿热病的基本方法,应用辛宣芳化、辛开苦降、淡渗利湿三类药物合用以兼顾三焦,同时伍以健脾醒胃、理气行滞之品,用之得法,湿热分消,脾运恢复,则三焦之气自然通畅而肾病好转.分消走泄也可应用于肾病湿浊,具体包括"化""散""泄"和"分利"等.结论 分消走泄法虽然是温病的重要治法之一,不但适用于外感湿热病的治疗,肾病亦可宗其法而变通应用.不仅应用于肾病湿热证,而且可以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湿浊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3.
4.
湿温证用分消走泄法之刍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温证用分消走泄法之刍见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中医院郑家淑(316100)关键词分消走泄法,湿温分消走泄是指:用分消上下之势,化湿行气之法,使三焦气机通畅,邪有走泄之路。其始见于叶氏《外感温热篇》第七条“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 相似文献
5.
6.
分消走泄法是叶天士《温热论》中治疗湿热病的主要方法。其作用为宣展气机,清热化痰,以分消三焦气分之邪。主治邪热与痰湿留连三焦,三焦气化失司,而致痰热阻遏之证。临证多用于各种湿热病,表现为寒热起伏,胸痞腹胀,溲短苔腻等。现笔者对其理论及代表方证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3):11-14
1 分消走泄法的出处、源流、概念、适应症“分消走泄法”出自清代名医叶天士的《温热论》,他说:“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少阳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 相似文献
8.
9.
风湿病是以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一类疾病。随着对风湿病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人体质和疾病谱不断变化,很多风湿免疫疾病常见湿热痹阻之证。湿聚热蒸,邪郁病久,病程缠绵,流注四肢关节发为湿热痹。单纯使用清热利湿之法,难以将湿热尽除。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探索,发现分消走泄法可以因势利导、事半功倍将湿热之邪祛除。本文分析风湿病之湿热痹的病因病机及分消走泄法的治疗特点,探讨分消走泄法治疗湿热痹的临床思路。湿热致痹,蒙上流下,易弥漫三焦,易波及脏腑,分消走泄法最擅其功。在临证中根据病位不同、病邪盛衰,分别以开上、畅中、渗下、利三焦进行治疗,采用三焦分治或合治的方法,因势利导,清利三焦,促邪外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分消走泄法是温病的重要治法之一 ,可归属于八法中的“和法”。作用在于宣展气机 ,清热化痰 ,以分消三焦气分之邪。主治邪热与痰湿留连三焦 ,三焦气化失司 ,而致痰热阻遏之证。多见于各种湿热性温病 ,表现为寒热起伏 ,胸痞腹胀 ,溲短苔腻等。其具体治法正如叶天士所云之“分消上下之势”,“或如温胆汤之走泄”。代表方剂为温胆汤。王孟英解释为 :“其所云分消上下之势者 ,以杏仁开上 ,厚朴宣中 ,茯苓导下。”叶、王所云 ,可作为基本方药应用于临床 ,即便不属温病范围 ,亦可活而用之。兹举验如次。1 带下减少证李某 ,女 ,46岁 ,农民 ,1 99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患者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口服治疗,日1剂,水煎服,7 d为1疗程。结果:37例患者最长治疗10疗程,最短治疗2疗程,治愈16例,显效14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醒脑化痰汤在中风病痰浊上蒙型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64例中风病痰浊上蒙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脱水、护脑、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醒脑化痰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化痰汤治疗中风病痰浊上蒙型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证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7例痰浊上蒙证眩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使用倍他司汀进行治疗,治疗4周。治疗组在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加减治疗,治疗4周。记录治疗期间眩晕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脑血流速大小,记录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血流速度。治疗后6个月进行追踪调查,对6个月时间内眩晕复发病例数量进行对比。结果:2组治疗期间均存在眩晕症状。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平均总眩晕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眩晕程度上来看,轻度眩晕、中度眩晕、重度眩晕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病症发生率20.0%,对照组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脑部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脑部血流速度均表现出转好情况(P 0.05),治疗组经治疗后ACA、MCA、PCA、VA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更为接近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完成后6个月追踪调查显示,对照组复发率为12.5%,治疗组为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复发情况中存在中度眩晕及重度眩晕的个别病例,可认为治疗无效。结论: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原方为基础,根据患者症状不同加减能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眩晕及眩晕相关症状的发生,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速度,控制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19.
分消走泄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根据慢性乙型肝炎为湿热所感的中医病因认识,应用治疗湿热温病的"分消走泄"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就其理论探讨于同道. 相似文献
20.
刘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4):66-67
我院著名中医肝病大师关幼波指出:肝炎发病,在六淫中与湿热关系最为密切。急性肝炎、黄疸,以湿热为本;慢性肝炎,因湿热未清而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在生理上,肝主疏泄,与胆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通,胆汁排泄有赖于肝之疏泄功能。在病理上,肝和胆的病变往往互相影响。肝失疏泄,则胆汁淤积不畅,易造成湿邪阻滞,湿邪淤久化热,熏蒸肝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