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临床特点,为中医辨证施治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四诊采集的要求,回顾性调查2007-2008年住院的67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等四诊信息,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 ,总结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临床特点进行辨证分类。结果根据聚类分析结果 ,慢重肝中医证型可依次分为:肝胆湿热型、湿邪困脾型、肝郁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热毒炽盛,痰蒙神窍型6类。结论以上6类证型符合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型临床特点及演变规律,客观地反映了慢性重型肝炎由湿热疫毒伤肝,致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浊毒内蕴,上干于脑,下扰于肾,导致肝脏形体实质败坏,形成虚实夹杂的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相关性.方法:将1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按中医肝病专科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同时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分析该病不同证型间各指标闽的差异性.结果:入选病例辨...  相似文献   

3.
重型肝炎中医证型辨证标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初步建立重型肝炎中医证型辨证标准.方法选择2005-06~2007-06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4家医院肝病科收治入院的重型肝炎患者,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方法,研究建立重型肝炎中医证型辨证标准.从多角度实现变量的筛选和证候标准的制定,为该病的中医证型辨证确定较可靠的依据.结果八十多个症状条目经6种方法筛选,最后保留42个对重型肝炎9个证型有意义的变量.3种及以上方法都被选择"+"的可被纳入证候标准.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重型肝炎证型辨证标准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浙江地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为建立规范的中医证候标准进行前期探索。方法:临床收集2009年5月-2010年1月在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CSHB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以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慢性重型肝炎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制定的辨证分型方案进行辨证,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总计99例CSHB纳入研究,其中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80例(80.08%);年龄15~72岁,平均(44.48±12.26)岁,男性74(74.75%)例;(2)中医证型以瘀热发黄27例(27.27%)、气虚瘀黄26例(26.26%)和湿热发黄21例(21.21%)3型较为常见,其次为阴虚瘀黄型16例(16.16%)、阳虚瘀黄型9例(9.09%);(3)各证型间性别和年龄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80例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中,不同临床分期的证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早期以气虚瘀黄型(43.6%)为主,中期以瘀热发黄型(27.3%)和湿热发黄型(22.7%)为主,晚期以阴虚瘀黄型(27.8%)为主;(5)实验室指标中,仅阴虚瘀黄型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气虚瘀黄型(P<0.05);血清生化学指标胆红素、白蛋白等均与中医证型无关(P>0.05)。结论:瘀热发黄、气虚瘀黄和湿热发黄型是浙江地区CSHB的主要证型;在构成CSHB的主要人群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中,早期以气虚瘀黄型为主,中期多以瘀热发黄、湿热发黄型为主,晚期以阴虚瘀黄型多见;阴虚瘀黄型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较气虚瘀黄型差,但不能从临床常规实验室指标对证型进行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在福建地区分布情况,探寻其证型分布规律,为福建地区狼疮性肾炎辨证分型提供框架结构和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采集5 a间狼疮性肾炎病例资料493例,总结分析福建地区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的构成比。结果狼疮性肾炎临床常见证型依次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风湿热痹、脾肾阳虚、脾肾气虚、湿毒痹阻、气滞血瘀等8种。结论以上8种证型反映了狼疮性肾炎的病变机理,为进一步探讨和制定福建地区狼疮性肾炎辨证分型的客观标准提供了一定的框架结构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与临床分期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意  贺希 《中医药导报》2010,16(5):39-40
目的:观察慢重肝患者中医证候与病情分期的相关性.方法:以黄疸为病名,湿热脾虚血瘀为基本证型,以湿热证、脾虚证、血瘀证各自中医证候及症状量化表为标准,观察31例患者湿热证候积分、脾虚证候积分、血瘀证候积分及三者总证候积分的差异与慢重肝病情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经多元相关分析,慢重肝中医湿热证候积分与疾病分期之间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候积分与疾病分期之间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重肝早期患者以湿热证候为主,中晚期患者以血瘀、脾虚证候为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建立重型肝炎中医证型辨证标准。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4家医院肝病科收治入院的重型肝炎患者,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方法,研究建立重型肝炎中医证型辨证标准。从多角度实现变量的筛选和证候标准的制定,为本病的中医证型辨证确定较可靠的依据。结果:80多个症状条目经6种方法筛选,最后保留42个对重型肝炎9个证型有意义的变量。3种及以上方法都被选择"+"的可被纳入证候标准。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重型肝炎证型辨证标准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的522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8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其中,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湿热蕴结、湿热内蕴、湿热蕴脾可以用“湿热内阻”统括。结论肝郁脾虚和湿热内阻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9.
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揭示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多中心临床调研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总结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 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基本证候有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脾气虚证、肾气虚证5个,核心证候为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3证;本病表现为多证相兼,并以六证相兼到九证相兼多见;证候组合具体表现为: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两虚证,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血阴阳俱虚证,湿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或阴阳两虚证.结论 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存在毒瘀与正虚交织、肝脾肾气血阴阳俱损等复杂病机,且证情严重,治疗上应考虑重病重药,快速截断,多法联用,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多中心临床调研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总结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基本证候有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脾气虚证、肾气虚证5个,核心证候为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3证;本病表现为多证相兼,并以六证相兼到九证相兼多见;证候组合具体表现为: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两虚证,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血阴阳俱虚证,湿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或阴阳两虚证。结论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存在毒瘀与正虚交织、肝脾肾气血阴阳俱损等复杂病机,且证情严重,治疗上应考虑重病重药,快速截断,多法联用,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1.
重型肝炎,由于证候变化多端,病机错综复杂,给临床辨证论治带来了诸多困难。但是我们认为,本病证虽然千变万化,其病因病机不外“毒”、“瘀”两字,毒为致病之因,瘀为病变之本,而毒与瘀又互为因果,因毒虽为致病之因。若毒盛则必导致瘀盛,而瘀盛必定生毒,从而加重肝脏血瘀病变,形成恶性循环致瘀毒胶结难解的局面。因此其治疗的重要法则是,重在解毒,贵在化瘀。  相似文献   

12.
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采用病证结合、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临床多中心调研究等方法,研究本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与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寻找本病基本证候和核心证候,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慢性重型肝炎作为肝病临床的常见病、难治病,其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一直以来困扰着医学界。我院作为国家肝病的重点学科,采用祖国传统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取得了很好疗效。故本研究拟对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肝病科住院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病案资料收集整理和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程度、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43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辨证分为6个证型:肝胃气滞证59例,肝胃郁热证35例,脾胃虚弱证168例,脾胃湿热证52例,胃阴不足证24例,胃络瘀血证93例。分析各证型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程度、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 (1)各中医证型在不同程度胃粘膜萎缩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肝胃气滞证与脾胃虚弱证、胃络瘀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3);(2)各中医证型在不同程度肠化生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肝胃气滞证与胃络瘀血证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3);(3)各中医证型在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证型分布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程度、H.pylori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陈福来 《光明中医》1997,12(6):10-12
慢性重型肝炎辨治规律陈福来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224002)主题词肝炎/慢性重型/辨治规律慢性重型肝炎是肝病中危重症之一。根据该病的的临床主要表现黄疸、腹水,甚则出血、昏迷等。笔者近些年来在临证中采用中医综合分析、辨证施治的方法,对其辨证规律进行了初...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统计1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频率。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各证型依次为肝胃气滞证39例,肝胃郁热证6例,脾胃虚弱证31例,脾胃湿热证13例,胃阴不足证12例,胃络瘀血证38例,寒热错杂证7例,心脾两虚证2例,脾肾阳虚证2例。结论:在150例病例中,肝胃气滞证、脾胃虚弱证、胃络瘀血证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现代物理、电子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智能化数码成像采集技术,综合中医四诊,建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回顾性证候研究数据库。方法:选择全国18家传染病院中西医结合科或综合性中医院肝病科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库进行在线数据收集管理及分析处理。结果:制定一套规范化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信息采集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病例剔出标准。结论:对复杂的临床信息进行标准化、要素化,结合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中医四诊信息及相关情况,初步形成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回顾性证候研究数据信息平台,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的诊治和科研顺利开展提供信息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03例COPD稳定期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研究,从而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中医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住院及门诊COPD稳定期患者403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病史、诱因、证型要点等,明确中医分型、病程及吸烟之间关系。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软件处理。[结果]①403例COPD稳定期患者男女比为2.73∶1;病程在10年以下的198例,占总人数的49.13%,比例最高;危险因素中吸烟占总人数的39.45%。②中医证型出现频次依次为:肺气虚证>血瘀证>肾气虚证>脾气虚>痰热证>痰浊证。[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证属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肺、肾、脾气虚为主,实证多为血瘀、痰浊证。这为中医防治COPD稳定期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费景兰 《光明中医》2012,27(1):132-133
慢性重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大块性(全小叶性)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临床表现主要有黄疸迅速加深(〉171μmol/L或每天上升≥17.1μmol/L),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高度乏力、腹胀等,易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临床及对中医经典著作相关论述的分析,提出慢性重型肝炎类似于“急黄”,病位在脾胃,主要病机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湿热互结于中焦脾胃,气机壅滞,痞塞不通。本病的传变规律根据体质、基础病变和诱因的不同,可向寒化或热化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传变的结果即《内经》所说的“阳道实,阴道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