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四氢萘类化合物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优化取代四氢萘类化合物的合成工艺,重点考察10%Pd/C对关键中间体合成的影响。 方法 平行试验比较10%Pd/C和三乙基硅烷催化羰基还原反应,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体分析;对10%Pd/C催化还原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反应物与10%Pd/C的投料比例及溶剂对收率的影响。 结果 10%Pd/C催化羰基还原的成本明显低于三乙基硅烷,且收率高,杂质少,易处理;正交试验证实,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投料比例对反应的影响最为显著。 结论 实验证实,利用10%Pd/C催化还原关键中间体,使得取代四氢萘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更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并合成4-乙氧基-1,3-苯二甲酰胺类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测试。方法以2,4-二甲基苯酚为原料,经Williamson反应、氧化、氯代和胺解反应制得化合物1a~1h,8个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1H-NMR、~(13)C-NMR、IR和MS谱确证。1a~1h分别以ADP和collagen为诱导剂,以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为对照药物,用Born比浊法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初筛。结果以ADP为诱导剂时化合物1g的活性和以collagen为诱导剂时化合物1a的活性均高于对照药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结论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具有较高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中,侧链苯环4-位引入位阻较大的烷基正丁基和叔丁基时,活性明显高于位阻较小的烷基取代的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合成一类含萘甲基三唑结构的羧酸类化合物,并对其抑制尿酸转运体1(URAT1)的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4-溴甲基萘、1H-1,2,4-三氮唑-3-硫醇和溴乙酸甲酯为起始原料,通过取代、水解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对其抑制URAT1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设计并合成了3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F-2和G-2具有比阳性对照药lesinurad还要强的URAT1抑制活性。结论设计了一条合成目标化合物的简易路线,该路线操作简便、路线短、收率高。目标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设计合成含有1,3,4-二唑侧链的新型氮唑类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 通过酰化、胺解、环合、亲核取代等多步反应合成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 NMR、MS确证,选择6种真菌为实验菌株,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 所有目标化合物对实验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尤其对白念珠菌活性较好。化合物10d10i10l10n对白念珠菌的MIC80值为0.003 9 μg/ml,是伊曲康唑(MIC80:0.062 5 μg/ml)的16倍,是氟康唑(MIC80:0.25 μg/ml)的64倍。结论 1,3,4-二唑侧链结构的引入对化合物的活性有影响,可能是侧链结构中二唑环与苯环能够与靶酶较好地结合,从而提高了化合物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报道18个N-甲基-N-(m,p-取代苄基)-α-取代萘苄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抑菌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常见8种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对浅表真菌活性好于深部真菌,与萘替芬相当,优于克霉唑,低于布替萘芬。化合物(7),(8),(13),(14)等对S.xchenckii活性是萘替芬及克霉唑的30 ̄60倍,化合物(2),(7),(8),(14)对E.floccosum的活性是萘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农用杀菌剂,用超声波法合成新型的2-取代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类化合物。方法以CS2、NH2NH2·H2O、BrCH2CH2Br为原料,在超声波辐射下合成中间体1,3-二硫杂环戊烷,然后再和取代芳香醛缩合得到3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结果总收率在60%以上。结构经IR,MS,1HNMR和元素分析所确证。结论该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简单。初步的生物活性实验表明,这3种化合物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草绿色链球菌等有较好的抑杀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药物化学中的拼合原理,设计合成了15个新型川芎嗪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NMR、ESI-MS确证。采用Bron比浊法测定了川芎嗪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对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及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活性。初步药理结果显示,化合物7g、7h和7n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7o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并合成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具有4-乙氧基-1,3-苯二磺酰胺结构的目标化合物,以期发现具有高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化合物。方法以苯乙醚为原料,经磺酰化和胺解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其结构均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确证。以ADP为诱导剂,采用Born比浊法,吡考他胺为对照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初筛。结果体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在1. 3μmol·L~(-1)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中,5个化合物(Ⅱb、Ⅱc、Ⅱd、Ⅱf和Ⅱg)高于阳性对照药吡考他胺,Ⅱb的活性最高,抑制率为61. 5%。结论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在两个侧链苯环的邻位上引入吸电子基团以及具有一定体积的烷基,有利于化合物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NSP—805的合成及其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具有强心活性的化合物4,5-二氢-5-甲基-6-〔4-〔(2-甲基-3-氧代-1-环戊烯基)氨基〕苯基〕-3(2H)-哒嗪酮(NSP-805)的合成,并进行了体外血小板聚集抑制试验,发现它有很强的活性,IC50为0.43μmol/L。  相似文献   

10.
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敏  华维一  彭司勋 《药学学报》1995,30(2):112-118
某些异喹啉化合物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如喘速宁的纯光学异构体R-(+)体有较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文重点对四氢异喹啉母核(I1~I4)的2位进行取代基修饰,共合成了14个化合物。体外药理筛选结果初步表明,大部分化合物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中II3,II5,II7,II8和II10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引入杂环类基团对6-(4-取代乙酰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抗血小板凝集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10个,所有化合物均经过1H-NMR谱等确证;参考Born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所有化合物都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活性,其中化合物(5),(9)和(10)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明显优于MCI-154.结论:杂环基团的空问位阻和亲水性对化合物抗血小板凝集的活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引入仲胺类基团对6-(4-取代乙酰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抗血小板凝集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13个,用。H—NMR、IR、MS确证结构,参考Bom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与结论所有化合物都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活性,其中化合物6b、6g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明显优于MCI-154。仲胺类基团的空间位阻和亲水性对化合物抗血小板凝集的活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合成新的哒嗪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抗血小板凝集活性.方法:在6-(4-氯乙酰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引入不同取代哌嗪,合成一系列化合物,并经过1H-NMR等确证;参考Born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所有化合物都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活性,其中化合物(1)、(4)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明显优于MCI-154.结论:4-位取代哌嗪环基的引入对化合物抗血小板凝集的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合成新的含有胺基的哒嗪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对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乙酰基为连接片段,引入不同的取代胺基,设计合成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8个,所有化合物均经过1H-NMR谱等确证;体外药理实验参考Born方法进行.结果:所有化合物都具有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其中化合物(1),(3)和(8)的活性较强,化合物(3)的活性是MCI-154的6倍.结论:引入不同的取代胺基,对化合物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合成丁香酸衍生物并考察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方法:以丁香酸乙酯为原料,经W il-liamson醚化和水解反应合成丁香酸衍生物,并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试验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评价。结果与结论:合成了2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13C-NMR及MS确证。初步药理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体外显示出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16.
4,5-二氢-3(2H)-哒嗪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设计并合成6-(4-取代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衍生物,并对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苯酚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以Born比浊法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共合成16个新化合物,经MS、1H-NMR确证其结构.其中12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论中间连接链的长度影响此类化合物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当n=3、4时,所有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活性;当n=2时,仅有两个化合物具有活性.  相似文献   

17.
Zhou YS  Wang PB  Liu Y  Chen JF  Yue N  Liu DK 《药学学报》2011,46(1):70-74
为了寻找新型的ADP受体拮抗剂类抗血栓药物, 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噻吩并四氢吡啶衍生物, 化合物结构经1H NMR和MS确证。大鼠体内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表明, 化合物C1的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噻氯匹定,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化合物A4B2C4C7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烟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为寻找新型抗血小板聚集剂提供参考。方法 以烟酸为先导物,利用拼合原理,以不同的连接桥分别与乙酰水杨酸、烟酸偶联,制得目标化合物。通过体外抗血小板聚集试验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评价。结果与结论 设计合成了10 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烟酸衍生物,目标物的结构经 ESI-MS、IR 及 1H–NMR 谱确证。体外活性结果表明,10个目标化合物在体外均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且化合物 3a、3b 的活性强于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5-羟甲基-2-呋喃甲醛衍生物的合成及降血糖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合成5-羟甲基-2-呋喃甲醛(5-HMF)衍生物,并评价其降血糖活性,寻找新型降血糖化合物。方法以5-羟甲基-2-呋喃甲醛为起始原料,分别经缩合、酯化、苄基化、脱苄基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通过测试目标化合物对葡萄糖促吸收率的影响评价化合物的活性。结果合成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H—NIVlR、MS谱确证。结论生物活性评价结果显示,8个目标化合物(1~7、14)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活性,其中,化合物6的降血糖活性最好,其葡萄糖促吸收率为87.45%。  相似文献   

20.
目的合成新的rutaecarpine衍生物并对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先合成rutaecarpine,再进行N-取代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测试所合成化合物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与结论共合成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初步体外药理实验结果显示:有4个新化合物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于母体化合物rutaecarp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