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患者乳腺癌术后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方法选取进行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61例,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与其肺部基础疾病、肺部照射体积、照射剂量、联合化疗等因素均有关联。接受联合化疗的34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肺放射性损伤,接受单纯化疗的27例患者中仅有6例发生肺放射性损伤,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的老年患者随着照射体积和剂量的增加、联合化疗和伴有肺部基础疾病等因素都会增加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术后辅助放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照射剂量和是否联合化疗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患者照射剂量≤50 Gy 57例,肺炎人数6例,发病率10.5%,照射剂量〉50 Gy 28例,肺炎人数15例,发病率5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方式为化疗+放疗+化疗63例,肺炎人数19例,发病率30.2%,治疗方式为单纯放疗22例,肺炎人数2例,发病率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照射剂量和联合化疗增加了乳腺癌术后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腋窝淋巴结阳性数目是影响乳腺癌预后最重要的因子之一,而切除的淋巴结数目(1ymph nodes number,LNN)可能影响淋巴结阳性数目。故探讨评价LNN对淋巴结阳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LNN不同,将行全乳切除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449例分为:A组(LNN〈10)123例,B组(LNN≥10)326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分别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模型对患者的无病生存(disease-freesurvival,DF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A组的pNl、高淋巴结阳性比例和辅助放疗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平均随访:A组43.59个月,B组41.34个月,有可比性。单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LNN、淋巴结阳性比例、HER-2、辅助化疗方案和辅助放疗是影响DF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LNN、淋巴结阳性比例、辅助化疗方案和辅助放疗是影响DFS的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在A组中,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进行辅助放疗的DFS明显优于不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不进行辅助放疗的DFS,而2种辅助治疗方案对B组的DFS无明显影响。结论LNN的减少可能影响淋巴结阳性患者的病情判断和治疗选择。LNN是预测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DFS的一个经济、有效因子。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进行辅助放疗可弥补LNN不足对DFS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术后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术后辅助放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照射剂量和是否联合化疗,以及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有影像学改变的放射性肺炎患者共21例,占22.8%,与年龄、照射剂量和联合化疗有关。结论高龄、高照射剂量和联合化疗增加了乳腺癌术后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呕吐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6月—2020年12月莱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化疗呕吐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呕吐与未呕吐患者的年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营养状态、电解质情况、过敏史、晕动症史、胃肠道病史、基础疾病情况、肿瘤原发灶,病理淋巴结和转移分期(TNM分期)、分化程度、卡氏评分(KPS)、化疗前24 h恶心呕吐情况、化疗药物方案、化疗药物数量及是否首次化疗等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呕吐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500例化疗乳腺癌患者中呕吐者236例,发生率为47.20%。呕吐与未呕吐患者的年龄、营养状态、过敏史、基础疾病情况、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是否首次化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者的SAS评分>50分、电解质失衡、晕动症史、胃肠道病史、KPS<80分、化疗前24 h恶心呕吐、含蒽环或铂类化疗方案及多药联合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呕吐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S评分>50分、电解质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腔镜下乳房切除术后即刻植入物重建与开放手术的并发症与满意度相关分析。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早期乳腺癌接受术后乳房即刻重建的患者96例,分为腔镜手术组36例,开放手术组60例。采用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肿瘤位置、手术方式、组织学分级、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放疗、是否保留乳头乳晕、有无并发症、是否局部复发及满意度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经非参数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肿瘤位置、新辅助化疗、是否保留乳头乳晕的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手术方式、辅助化疗、辅助放疗、术后并发症与局部复发在不同组别之间经 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Logistic 回归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新辅助化疗治疗、辅助放疗治疗、保留乳头乳晕与即刻乳房重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 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腋窝淋巴结清扫、假体体积、高血压、保留乳头乳晕是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 单孔充气法腔镜辅助乳房皮下切除假体植入Ⅰ期乳房重建对于符合条件的乳腺癌安全可行,具有创口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及相关风险可控,获得较好的根治效果和乳房形态,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Ⅲ期乳腺癌患者192例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就其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92例患者的3年复发转移率为21.88%,单因素分析显示,3年复发转移率与年龄、术后放疗、术后规范化疗、病理类型、阳性淋巴结个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有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放疗、术后规范化疗、病理类型、阳性淋巴结个数及ER、PR、HER2的表达是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术后放疗、术后规范化疗、病理类型、阳性淋巴结个数及ER、PR、HER2的表达是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后程适形放射治疗(LCCR)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疾病控制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Ⅲ期(ⅢA、Ⅲ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1例。10例接受常规放疗36Cy后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41例接受2周期化疗后再进行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总剂量56~70Gy。对近期疗效与疾病控制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5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2.5%,中位疾病控制时间7个月(3—1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KPS评分是影响近期疗效的重要因素(P=0.015);治疗前KPS评分、病理类型、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是疾病控制时间的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24、0.011、0.055、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近期疗效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控制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30)。结论后程适形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显示了较好的近期疗效,近期疗效是患者疾病控制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166例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166例乳腺癌病人(Ⅱ期90例,Ⅲ期76例)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分别采用单纯放疗、单纯化疗及化疗加放疗等辅助治疗。结果:Ⅱ期和Ⅲ期乳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分别为51.1%(46/90)、22.4%(17/76)。术后放疗组、术后放疗加化疗局部复发率(局部及区域淋巴结复发)均低于术后单纯化疗组(P<0.05);术后化疗组及术后放疗加化疗组远处转移率均低于术后单纯放疗组(P<0.05);术后放疗加化疗组10年生存率较术后单纯化疗及单纯放疗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Ⅱ、Ⅲ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可以减少局部复发率,术后化疗可以减少远处转移率,术后放疗加化疗可以明显提高10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行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危险事件(cardiovascular risk events,CRE)发生的可能预测因素。方法 术前收集62例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新辅助化疗患者,并收集患者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化疗方案及心血管相关因子检测等病史资料。监测围手术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1 h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在62例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共发生10例心血管危险事件,其中频发室性早搏1例,心肌缺血9例。术前用含表柔比星化疗方案患者的CRE发病率并未高于不含表柔比星化疗方案的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与围手术期CRE发生有关(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心电图是预测围手术期CRE发生的唯一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围手术期易发生CRE,术前心电图是预测围手术期CRE发生的有效预测因子,而化疗方案及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并非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Liu P  Yang DQ  Qiao XM  Cao YM  Liu HJ  Wang S  Cheng 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2):854-856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后同时进行辅助放疗和化疗的可行性。方法 乳腺癌保乳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研究组术后行1周期辅助化疗,在第2周期辅助化疗同时进行辅助放疗;对照组术后先行1周期辅助化疗,再行辅助放疗,然后进行剩余周期的辅助化疗。对比其2、3、4、5周期辅助化疗时的副反应,辅助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结果 研究组在第3周期的白细胞下降明显,在第4周期研究组的口腔黏膜炎也比较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副反应如放疗区皮肤反应、胃肠反应、脱发、关节疼痛、神经毒性和肝功能异常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月两组对比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胸部X线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后同时进行辅助化疗和放疗患者可耐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放疗作为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单独使用或与化疗配合,均可显著提高局部控制率,使乳腺癌术后胸壁和/或区域淋巴结局部复发率降低2/3。尽管2005年早期乳腺癌临床试验协作组(EBCTCG)发表的荟萃分析显示乳腺癌术后辅助性放疗对患者15年远期生存有正面影响,但放疗的地位仍有争议。预防局部区域性复发的治疗策略对临床医生而言仍然是一项挑战。下面就目前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性放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为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为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第1周期进行辅助化疗,在第2周期进行辅助放疗,在剩余周期进行辅助化疗,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第1周期进行辅助化疗,在第2周期同时进行辅助化疗和辅助放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同时进行辅助化疗和辅助放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瘘形成因素,探讨减少放疗后食管瘘形成的措施。方法:对32例放疗后食管瘘形成病例予以回归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溃疡型病灶、营养状况差、病灶外侵者,肿瘤残留、联合化疗、单独较大高剂量体积的患者放疗后易形成食管瘘。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后食管瘘形成的高危因素依次为:肿瘤大体类型、肿瘤外侵范围、是否联合化疗、高剂量体积、肿瘤残留、营养状况。结论:溃疡型、髓质型、肿瘤外侵范围广、联合化疗、单独高剂量体积较大、肿瘤残留、营养状况差与放疗后食管瘘形成关系密切,可采取相关措施减少放疗后食管瘘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适形放疗后导致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适形放疗的乳腺癌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包括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化疗、化疗方案、化疗周期数、是否内分泌治疗、处方剂量以及照射野面积等因素进行分析,筛选与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乳腺癌实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4.67%。筛选并确定接受化疗、合并糖尿病、化疗周期≥4、处方剂量≥50 Gy以及照射野面积≥120 cm2为乳腺癌适形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接受化疗、合并糖尿病、化疗周期≥4、处方剂量≥50 Gy以及照射野面积≥120 cm2为乳腺癌适形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考虑与放射性肺炎有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建彬  王蓓  高秀飞 《浙江医学》2015,37(5):367-370
目的 分析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 法根据入组标准收集2006 年1 月1日至2008 年12 月31 日收治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285 例,并回顾性分析285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式与患者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与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探究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的285 例中,5年DFS 为90.3%,5 年OS 为94.6%。年龄≤35 岁患者相比35~60 岁患者DFS 与OS 均缩短(P<0.01)。淋巴结未转移患者比转移患者预后更佳(P<0.01)。术后辅助化疗、术后辅助放疗、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DFS 及OS(P<0.01)。间断或中断内分泌治疗能影响患者DFS 与OS(P<0.01)。中药巩固治疗能改善患者DFS(P<0.05),但未能影响OS。结论 淋巴结转移是全组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辅助化疗、辅助放疗、内分泌治疗均能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生存,加强术后的个体化管理对规范内分泌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术后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观察11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排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前、化疗后的临床资料及空腹血糖资料,比较术后辅助化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水平。结果:110例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前,102例血糖正常,8例空腹血糖受损。原血糖正常患者化疗后出现15例空腹血糖受损,4例糖尿病。而原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化疗后出现2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3例糖尿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于化疗前血糖正常患者,根据化疗周期评定血糖状况,在接受4周辅助化疗的29例患者中,有3例血糖异常;在接受〉4周期化疗的73例患者中,有16例血糖异常,接受化疗周期不同,患者血糖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化疗前血糖正常患者中,40例患者接受紫杉类或蒽环类药物治疗,有4例出现血糖异常。62例患者接受紫杉类及蒽环类药物治疗,有15例出现血糖异常,采取不同化疗方案患者血糖水平有差异(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非糖尿病患者)实施术后辅助化疗,可能会造成患者空腹血糖受损,甚至导致糖尿病。同时,在辅助化疗过程中,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与化疗周期数长、化疗前空腹血糖受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地塞米松对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新辅助化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280例,18~60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0例:(1)D组:实验组,术前给予10 mg地塞米松静脉滴注;(2)C组:对照组,术前给予2 mL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静脉滴注。每组患者再分为两亚组,每组70例,分别应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P亚组)和七氟醚维持吸入全身麻醉(S亚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标准的全身麻醉操作,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昂丹司琼(ondansetron) 8 mg。随访术后24 h内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对PONV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晕动病史/既往PONV史、是否应用地塞米松以及麻醉方法。结果:术后24 h内D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患者(11.4% vs. 20.7%,P=0.034);术后0~2 h D组患者PONV的发生率低于C组患者(1.4% vs. 6.4%,P=0.031);术后2~24 h D组患者PONV的发生率与C组患者差异无显统计学意义(10.7% vs. 17.9%,P=0.088)。术后24 h内各时段,D组与C组内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亚组与吸入麻醉亚组PONV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塞米松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有预防效果(OR=0.447,P=0.030),晕动症/PONV病史是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OR=15.730,P<0.001)。结论:术前应用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后放疗发生放疗相关肺毒性(RILT)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肺癌术后经放射治疗的患者86例,其中发生RILT患者25例,设置为观察组,未发生RILT患者61例设置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术后RILT产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60岁、伴有肺部慢性疾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疗剂量>50 Gy、照射剂量5 Gy的肺组织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V5)>45%、照射剂量20 Gy的肺组织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V20)>23%、平均肺剂量(MLD)>10 Gy、同期化疗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年龄>60岁、合并肺部慢性疾病、放疗剂量>50Gy、V5>45%、V20>23%、MLD>10 Gy、同期化疗为肺癌术后放疗发生RIL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后放疗所致的放射性肺炎(RP)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1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是否发生RP将患者分为肺炎组37例及无肺炎组204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放疗剂量学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RM后放疗所致RP的影响因素。结果:肺炎组贫血及化疗人数占比均高于无肺炎组(P<0.05)。两组年龄、绝经、临床分期、放疗前内分泌治疗、放疗模式及放疗技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计划靶体积1(PTV1)、计划靶体积2(PTV2)、接受5 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5)、接受10 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10)、接受20 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20)及全肺平均耐受剂量(MLD)均高于无肺炎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贫血及V5均是MRM后放疗发生R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RM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影响因素包括贫血及V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