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睫状体肿瘤局部切除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Wei W  Hu S  Zhu X  Yang W  Chen Z  Li B  Sun X  Wang J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286-288,I002
目的:探讨睫状体肿瘤局部切除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疗效、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12例睫状体肿瘤患者,均经超声生物显微镜、B超等辅助诊断。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13-48岁,平均32岁;肿瘤直径5-20mm,厚4-12mm;2例合并视网膜脱离。采用全身低血压麻醉或局麻法,行局部层巩膜睫状体或局部板层巩膜睫状体前脉络膜切除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异体巩膜移植术,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切除、过氟化碳液体应用、眼内光凝、气体或硅油充填联合巩膜环扎术。切除的肿瘤送病理检查。 结果:术后随访7-38个月,平均14.2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与转移。末次随访时,视力<0.05者1例,0.05-0.2者3例,0.3-1.0者8例。病理诊断: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5例,黑色素细胞瘤2例,无色素上皮瘤3 例,神经纤维瘤1例,胶质瘤1例。结论:睫状体肿瘤局部切除不仅能保存患眼、挽救视力,而且可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局部板层巩膜睫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睫状体良、恶性肿瘤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3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23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应用23G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全氟丙烷(C3F8)或硅油填充,下方视网膜裂孔者联合巩膜外加压,合并白内障者同时对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术。随访3~10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等情况。结果23眼手术顺利完成。术后3个月时视网膜复位21眼(91.30%),2眼(8.70%)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玻璃体手术填充硅油视网膜复位。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视力:(1)黄斑区未脱离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1~0.5,LogMAR视力:1.0~0.3,平均0.42±0.29。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0.5,LogMAR视力:0.7~0.3,平均0.38±0.19,t=1.83,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黄斑区脱离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08~0.2,LogMAR视力:1.1~0.7,平均0.81±0.13。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5—0.5,LogMAR视力:0.8~0.3,平均0.47-e0.26,t=5.78,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3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玻璃体切除与玻璃体切除联合下方巩膜外垫压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选取复杂视网膜脱离病例100例100眼,均病程≥1mo,合并下方周边视网膜裂孔,脱离区视网膜增殖、至少有一处皱襞。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眼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下方巩膜外垫压治疗;对照组50眼采取单纯玻璃体切除治疗,比较两组视网膜解剖复位、矫正视力、术后1 wk黄斑中央凹厚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视网膜解剖复位有49眼(98%),对照组视网膜复位42眼(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05,P<0.05);治疗组术后矫正视力:0.254±0.238,对照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19±0.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8879,P>0.05);术后1wk,黄斑中央凹厚度:治疗组272±32.21μm,对照组316±33.4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597,P<0.01);术后1wk内治疗组共有12眼(24%)眼压超过30mmHg,对照组有4眼(8%)眼压超过3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9,P<0.05),术后1mo两组患者眼压均能控制在21 mmHg以下。结论:对于复杂视网膜脱离,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下方巩膜外垫压治疗安全、操作准确,相对于单纯玻璃体切除手术更有助于术后视网膜的解剖复位和黄斑水肿的早期消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术后填充硅油或C3F8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科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PDR60例(77眼)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分硅油填充组和C3F8填充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视力、眼压、视网膜、视神经变化。结果硅油填充组手术前后视力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1,P〈0.05),C3F8填充组手术前后视力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0,P〈0.05)。两组间手术后视力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1,P〈0.05)。硅油组与C3F8组术后眼压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0,P〈0.05)。硅油组41眼中视盘颜色苍白5眼(12.20%),视盘色淡3眼(7.32%),视网膜局部血管闭塞10眼(24.39%);未发现视网膜再出血或脱离。C3F8填充组36眼术后气体全部吸收,视盘色淡3眼(8.33%),未发现有视盘色苍白或视网膜局部血管闭塞,视网膜再次出血5眼(13.88%),视网膜再次脱离2眼(5.55%)。结论PDR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效果良好,只有少数患者出现眼压难以控制,最终导致视功能损害。C3F8填充术后没有出现视网膜脱离及再出血者的视功能恢复要好于硅油填充组。所以PDR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应根据视网膜情况选择合适的玻璃体填充物,填充硅油的患者应在视网膜复位后尽早的取出眼内硅油,避免对视神经、视网膜造成不可逆性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术前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PDR92例(128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66只眼)与对照组46例(62只眼)。对照组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术,观察组在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00)。术后3个月,观察组视力改善率为92.42%,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34),术后平均视力较对照组高(P=0.009),眼压较对照组低(P=0.001),黄斑中心区厚度较对照组小(P=0.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的14.25%(P=0.020)。术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均低于对照组(P=0.001,0.000)。结论PDR患者在实施玻璃体切除术前采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能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改善VEGF、PEDF的高水平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8例(74眼)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26例(36眼),单纯玻切组(对照组)32例(38眼)。两组均行玻璃体切除术。在关闭切口前联合组加用TA2mg~4mg玻璃体腔注射。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9个月,对视功能恢复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联合组术后视力提高97.22%,不变2.78%,无下降;单纯组术后视力提高78.95%,不变15.79%,下降5.26%;联合组比单纯组要好(P〈0.05)。术后出血:联合组为11.11%,单纯组为34.21%(P〈0.05)。联合组与单纯组术后高眼压分别为13.89%和10.53%(P〉0.05)。并发白内障:联合组和单纯组分别为36.11%和7.89%(P〈0.05)。视网膜脱离:联合组明显低于单纯组(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单纯玻切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梁军  王子含  王慧娟  李静 《眼科》2010,19(4):260-263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TA)染色玻璃体辅助玻璃体切割术在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价值。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英智眼科医院2006~2009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25例(428眼)。方法比较TA辅助组(302例,304眼)与未进行TA辅助的对照组(123例,124眼)两组间术前术后的视力及并发症差异(X^2检验)。TA组及对照组平均随访分别为(18.3±6.3)、(21.3±4.2)个月。主要指标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并发症。结果TA组术后视力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组术后视网膜复发性脱离、黄斑前膜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术后一过性眼压增高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TA染色的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手术能够降低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前膜的发生率,而且未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20-G和25-G两种玻璃体切除系统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行晶状体后囊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儿童外伤性白内障81例(81只眼)全麻下行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采用经角膜缘20.G玻璃体手术系统(44例)和经平坦部25-G玻璃体手术系统(37例)行晶状体后囊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后随访12—24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儿术中并发症、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最佳矫正视力(BCVA)20-G组与25-G组两组患儿术前(x^2=0.131,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46,P〉0.05);术中20-G组有5例(11.36%)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内,25-G组人工晶状体均植入晶状体囊袋内,20-G组出现视网膜水肿、人工晶状体移位、后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25-G组。结论对于儿童外伤性白内障,25-G系统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较20-G系统经角膜缘玻璃体切除术行晶状体后囊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种不同襻设计的人工晶状体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简称“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52例54眼,Akreos Adapt组(4襻)26例28眼,C-flex组(双襻)26例26眼,术后定期随访,并观察视力、人工晶状体囊袋稳定性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4.6±3.8)个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Akreos Adapt组提高22眼,C-flex组提高20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3,P〉0.05),IOL偏心量:Akreos Adapt组:0级15眼,1级8眼,2级4眼.3级1眼;C-flex组:0级8眼,1级7眼,2级9眼,3级2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P〈0.05)。2组人工晶状体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8,P〉0.05)。手术主要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继发性青光眼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不同襻设计的人工晶状体应用于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安全、可行。4襻Akeros Adapt人工晶状体的囊袋稳定性优于双襻C—flex人工晶状体,2种人工晶状体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有待于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与晶状体乳化吸出联合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6例(26眼)联合手术与24例(24眼)单纯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0个月和2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提高,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内纤维素渗出膜形成者两组分别有6眼和1眼(P〉0.05);术后角膜水肿两组分别有10眼和3眼(P〈0.0);术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者两组分别有2眼和1眼(P〉005);术后形成虹膜后粘连者两组分别有5眼和1眼(P〉0.05);术后再行玻璃体切除术者两组分别有1眼和2眼(P〉0.05);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者两组分别有1眼和3眼(P〉0.05)。结论联合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可避免再次手术,对迅速恢复术后视力,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23-G微创与常规20-G玻璃体手术后角膜屈光状态改变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同仁医院眼科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间行23-G微创玻璃体手术的患者44例(44眼)为23-G组,同期行20-G玻璃体手术的48例(48眼)患者为20-G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1个月、3个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角膜屈光状态的改变.记录角膜地形图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①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地形图形态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26,P>0.05).②20-G组内比较: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角膜曲率参数SimK2、Mean K低于术前(t=1.08、-3.67,P<0.05),术后3d、2周及1个月角膜散光参数δSimK高于术前(t=0.53、0.9、0.56,P<0.05),角膜表面规则参数术后3 d高于术前(t=0.74、0.63、1.08,P<0.05).23-G组内比较:术后3d及术后2周角膜曲率参数SimK1高于术前(t=0.37、0.46,P<0.05),角膜散光及角膜表面规则参数术后3d高于术前(P<0.01).③与23-G组比较,20-G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角膜曲率参数较低(P<0.05),而散光参数较高(t=0.81、1.08,P<0.05),角膜表面规则参数较高(P<0.05).结论 20-G组患眼术后散光于术后1~3个月恢复至术前状态,但是术后3个月曲率依然低于术前;23-G组患眼术后角膜屈光状态于术后2周至1个月恢复至术前状态.与23-G组比较,20-G组术后曲率低而散光高.由此可见,23 -G玻璃体手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角膜屈光状态的改变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睫状体复位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长期睫状体分离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15只眼)闭合性眼外伤致睫状体分离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睫状体复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和睫状体复位状况。结果睫状体复位率100%,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睫状体复位情况差异明显(χ2=15.18、20.19、26.51、36.18, P均<0.01)。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χ2=9.70、11.89、27.47、31.68, P <0.05、0.01、0.01、0.01)。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q=16.14、9.15、6.51、5.36, P均<0.01)。结论睫状体复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使患者的睫状体复位、眼压恢复和视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异物引起的眼球贯通伤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效果,探讨异物取出的手术路径和玻璃体切割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由异物导致的眼球贯通伤56例(56眼)。根据CT和B超检查结果联合定位,分为球壁异物组(24例)和眶内异物组(32例)。24例球壁异物在伤后1周内均通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取出异物。32例眶内异物中有22例先行眶内异物取出联合后巩膜伤口缝合术。10例因异物位于后极部或眶深部未行取出术。所有眶内异物组患眼均于伤后2周左有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修复眼内组织。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和并发症。以卡方检验分析影响术后视力的冈素。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后,50例(89%)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34例(6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5。异物人口位置(X^2=7.69,P=0.01)、出口位置(X^2=21.83,P〈0.01)、视网膜脱离(X^2=-16.64,P〈0.01)、脉络膜脱离(X^2=7.73,P=0.01)以及眼内感染(X^2=6.89.P=0.01)对术后视力影响较大。术后6例发生视网膜脱离,2例低眼压,12例发生黄斑前膜或皱褶。结论根据异物的位置和眼内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路径和玻璃体切割的手术时机,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对视网膜组织的损伤及预防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成功治疗眼球贯通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开放性眼外伤合并球内异物的手术疗效,并进一步分析影响眼内炎和视网膜脱离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开放性眼外伤合并球内异物患者,探讨球内异物取出方式和疗效,并进一步研究影响眼内炎和视网膜脱离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角膜缘和球壁取出异物7例,经巩膜磁吸术取出11例,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取出为49例;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3.63±0.85,较术前最佳视力(2.70±1.17)提高(P<0.05);眼内炎的发生和异物取出时间有相关性(P<0.05);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和开放性眼外伤损伤区域有相关性(P<0.05).结论 根据球内异物的性质、部位和眼外伤伤口、玻璃体视网膜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取出异物,缝合伤口,可以最大限度恢复视功能;眼内炎和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分别与异物取出时间和开放性眼外伤的损伤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临床观察复杂外伤性白内障Ⅱ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中稳定的眼压对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及术后视觉效果的意义。方法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外伤性白内障术后的无晶状体眼连续病例60例(6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30只眼)术中经睫状体平坦部置眼内BSS灌注通道控制眼压;对照组30例(30只眼)常规应用黏弹剂及BSS维持前房深度及眼球形态。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角膜散光、人工晶状体偏心倾斜等)。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t=2.297,P=0.025),最佳矫正视力(t=2.305,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388,P=0.02),最佳矫正视力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t=2.70,P=0.009)。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平坦部置眼内灌注以保持眼压的稳定,有利于Ⅱ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并发症,恢复良好的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眼球挫伤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有眼球挫伤史者27例(54只眼)的伤眼(27只眼)及对侧健眼(27只眼)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观察,测量数据以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球挫伤组为(1840.80±332.87)/mm2较健眼组的(2694.30±211.32)/mm2下降(t=9.729,P〈0.01);平均细胞面积挫伤组为(568.16±147.61)μm。较健眼组的(359.33±69.07)μm2增大(t=6.463,P〈0.01);平均细胞而积的标准差挫伤组为243.41±135.45较健眼组的161.12±19.00增大t=4.765,P〈0.01);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挫伤组为(41.10±10.17)%较健眼组的(31.01±3.53)%增大(f=4.915,P〈0.01);六角形细胞所占比例挫伤组为(49.88±9.07)%较健眼组的(57.71±5.30)%降低(t=3.581,P〈0.01)。结论眼球挫伤可致角膜内皮细胞单位面积细胞密度F降、平均细胞面积增大、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增大、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增加和六角形细胞所占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视疲劳患者中的治疗作用,评价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的开放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等7家医院多中心联合开展临床研究。选取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就诊的LASIK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用药,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相同治疗药物的基础上,从术后第1天开始增加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术后第1、第2、第4周复诊,评价指标包括主觉症状、裸眼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调节灵敏度和正/负相对调节。符合入选标准患者共195例,其中男88例,女107例,平均年龄为(25.4±5.9)岁。对照组86例,治疗组109例。对所得数据采用嵌套模型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视疲劳主觉症状分析提示,LASIK术后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可改善阅读时字体变模糊(B4.099,P〈0.05)及近距离工作后头痛或恶心症状(F=4.344,P〈0.05)。治疗组术后调节灵敏度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眼:F=5.895,P〈0.05;右眼:F=7.440,P〈0.05;双眼:F=5.323,P〈0.05)。治疗组术后负相对调节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1,P〈0.05)。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LASIK术后主观不适症状、调节灵敏度、负相对调节有明显改善作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早期视疲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6例ASA I~II级择期实施小儿眼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研究组运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眼内压。药物停止以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完全清醒时间以及评估术后恶心、呕吐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术中第15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麻醉前相比均有增快和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相应各时点参数相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的眼内压跟麻醉前相比均有升高(P<0.05),两组相应时点的眼内压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恶性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清醒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好,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高度近视眼视觉质量的影响,探讨高度近视优化的手术方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于北京同仁医院行LASIK(LASIK组)和VerisysePIOL(Verisyse组)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各30例(30眼),2组术前等效球镜度分别为(-15.41±4.68)D和(-16.94±5.42)D,应用主观波前像差仪(WFA-1000B)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行波前像差检查,并进行主观评价问卷调查,2组数据之间进行t检验或x。检验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2组问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Vefisyse组占70%(21/30),LASIK组占43%(13/30),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4,P〈0.05)。2组3~7阶各高阶像差及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以LASIK组更为显著,Verisyse术后3阶像差为主导像差,其中水平彗差增加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LASIK术后3阶和4阶像差为主导像差,其中球差和彗差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7.37,P〈0.05);2组之间比较,LASIK组各高阶像差明显高于Verisys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满意度LASIK组为60%,Verisyse组为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2,P〈O.05)。结论虽然PIOL与LASIK矫正高度近视短期随访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从视觉质量角度来看,PIOL术后具有更好的裸眼视力,引起的高阶像差明显低于LASIK,且不存在屈光回退.满意度较高,可作为高度近视优先考虑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