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方珐:回顾性分析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32例患者(共34髋)的临床资料。髋臼侧:10髋直接采用纯钛螺旋臼成型,8髋采用颗粒植骨及螺旋臼成型,6髋采用颗粒植骨,髋臼支架重建髋臼骨水泥髋臼假体成型。股骨侧:10髋采用劈开股骨侧的方法取出假体并清除骨水泥,采用捆绑带固定,9髋采用远端开窗清理骨水泥植入加长柄假体,6髋取出假体植入加长柄,并视骨质缺损情况进行植骨,3髋股骨骨折采用骨夹板捆绑带固定。感染4例均采用一期彻底清创植入非骨水泥假体。结果:术后除髋臼侧进行支架重建的患者卧床1~2周,其余患者均在3d内下床活动。平均随访26个月(6~60个月),X线片显示假体周围均无新出现的透明带。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最常见的原因,术中应根据患者年龄、骨缺损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假体类型,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评价全髋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2月~2003年8月共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28例(29髋),根据前次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组分析。初次关节置换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19例(20髋),全髋关节置换8例,双杯髋关节置换1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15例16髋,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11例11髋,感染1例1髋,髋臼位置不良1例1髋。结果:平均随访2.4年。骨水泥翻修组26例,优良18例(69.1%),尚可6例(23.1%),差2例(7.8%),其中再翻修2例(7.8%)。非骨水泥翻修组,优良2例(66.7%),尚可1例(33.3%),无1例再翻修。结论:翻修的最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也是翻修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较年轻的患者,如行假体置换,最好采用全髋关节置换。非骨水泥翻修疗效显著优于骨水泥翻修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髋Crowe分型在Ⅲ型和Ⅳ型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5例31髋,34~69岁,平均52岁;Ⅲ型15例19髋,Ⅳ型8例10髋;采用结构植骨重建髋臼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行股骨头结构植骨,保证覆盖率的基础上,于真臼或近真臼水平重建髋臼并安装假体。术后行影像学检查和Harris评分。成功随访23例29髋,平均随访5.1年。结果 植骨愈合良好,无植骨塌陷,1例1髋术后脱位,所有病例无假体松动发生。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4分,术后1年平均89分,最后1次随访平均88分。结论 应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满足覆盖率前提下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行全髋关节置换,对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具有安全有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48例(67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44例63髋,平均随访时间为5.3年(2~9年)。按Crowe分类,I型18例24髋,Ⅱ型15例20髋,Ⅲ型6例10髋,Ⅳ型5例9髋。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除I例CroweⅣ型(2髋)外,髋臼侧均在真臼水平重建髋臼并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股骨侧3例4髋选用骨水泥型假体,其余均选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结果2髋术后脱位经保守治疗而愈。2髋术中小转子上方襞裂骨折,但股骨假体稳定。4髋有异位骨化,其中BrookⅡ型3髋,Ⅲ型1髋。随访期内未发现感染、假体松动、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45分,术后平均为89分。结论后外侧入路、真臼水平重建髋臼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临床效果。方法 自1984年1月~2006年4月,56例58髋行髋关节翻修术,野22例,女34例,年龄36~73岁,平均63岁。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初次行股骨头置换术9例,其中骨水泥型2例,生物型固定7例:全髋关节置换47例49髋。其中骨水泥30髋,生物型固定19髋。术后早期脱位2例,16髋因髋关节严重疼痛.45例47髋因无菌性松动行全关节翻修术,翻修手术中28髋行髋臼植骨,其中自体碎骨屑植骨17例18髋。自体碎骨屑加异体大块植骨10例。结果 资料完整48例50髋获得随访,最长20年,最短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经随访,患者髋关节基本无疼痛,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髋臼植骨愈合良好,4例股骨柄假体正位X线片仅1区出现约1mm宽的透亮带.临床检查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分(10~70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04分(55~97分)。结论 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病例经随访,临床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Zweymueller型髋臼假体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应用Zweymueller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对27例30个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前Harris评分最高56分,最低24分,平均42.6分。结果: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度增加,髋臼假体稳定。Harris评分最高98分,最低78分,平均90分。X线评价无松动征像,髋臼假体位置良好。结论:特殊设计的Zweymueller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髋臼重建初期稳定,手术不需大块植骨和骨水泥,初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马金忠  F.Benazzo 《上海医学》2004,27(2):75-77,F003
目的探讨带柄McMinn髋臼假体在伴有严重髋臼骨缺损髋臼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1997年3月~2003年3月,应用带柄McMinn髋臼假体治疗15例16髋髋臼骨缺损的翻修病例,按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AAOS)分型标准,IA型(节段型缺损周围型)3例3髋、Ⅲ型(混合型缺损)12例13髋。女11例12髋,男4例4髋;年龄62~78岁,平均为69岁。首次翻修8例9髋,第2次翻修7例7髋。距上次全髋置换时间平均为8年。带柄杯McMinn髋臼假体为柄杯一体,由钛合金材料制成,表面多孔,杯的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内衬为超高分子聚乙烯。在杯的周围植入适量异体冻干颗粒骨。结果随访3个月~6年,平均随访1.4年,共随访12例13髋。11髋McMinn柄杯与髂骨结合良好,无松动及移位,X线摄片显示假体与骨床间无透亮带,杯的周围有新骨形成且覆盖假体;1髋术后3年McMinn柄下沉向盆腔内移位,取出McMinn假体,植入异体颗粒骨结合骨水泥带翼髋臼杯再次翻修;1髋McMinn假体与髂骨结合牢固,但翻修术后1年因发生关节不稳而反复脱位,需进一步返修。本组翻修成功率为84.6%。翻修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39.0分,术后随访平均为87.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结论此技术可重建接近正常的髋臼中心,McMinn假体可与骨质牢固结合,增强了髋臼的稳定性。同时减小髋臼翻修的手术难度,手术具有可重复性,可提高髋臼翻修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究金属伪影校正技术(SEMAC)能否提高MRI在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检测中可靠性,我们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来验证SEMAC-MRI对于无菌性松动的诊断效能,并将之与CT和X线的诊断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47例THR术后疑似假体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比其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MRI、CT和X线。最后,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髋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中的诊断效能。结果:SEMAC-MRI在髋臼I区和股骨1、7区有良好的显像效果,可更好地判断该区假体松动情况。ROC曲线显示,SEMAC-MRI对于髋臼和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其AUC分别为0.836和0.955。同时,SEMAC-MRI预测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准确率、灵敏度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SEMAC-MRI在THR术后假体松动的诊断中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有助于更早地发现无菌性松动,从而避免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进一步加重。因此,SEMAC-MRI技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范永前  刘志宏  王毅  冯建民  杨庆铭 《上海医学》2005,28(2):96-98,i001
目的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症状严重时常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本研究针对髋臼和股骨侧重建以及假体选择等几个方面对不同Crowe分级的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2003年8月~2004年10月我院对37例(39髋)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女35例,男2例;年龄44~79岁。按照Crowe分级:Ⅰ级16髋,Ⅱ级 7 髋,Ⅲ级8髋,Ⅳ级8髋。对CroweⅠ~Ⅲ级患者选用普通的生物型假体或Hybrid假体。对8例高位脱位的CroweⅣ级患者,髋臼侧选用骨水泥假体1例、小髋臼生物型假体5例(其中1 例采用髋臼内移技术)、普通生物型髋臼 2例,股骨侧选用生物型假体2例、普通骨水泥假体4例、长柄骨水泥假体柄 1 例、S ROM假体 1 例。有 8 例劈大粗隆行钢丝或大粗隆再连接装置和钢缆固定。结果 CroweⅠ~Ⅲ级的患者术后拔除引流管即可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高位脱位的8例CroweⅣ级患者中1例采用髋臼内移技术;1例采用粗隆下去旋转截骨,术后卧床3个月后进行功能锻炼;劈大粗隆行钢丝或大粗隆再连接装置和钢缆固定的患者术后3周下床活动,2 例术后出现股神经麻痹,3个月后恢复。结论 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的患者髋臼和股骨均存在解剖异常;对于高位脱位的CroweⅣ级  相似文献   

10.
毕梦娜  斯焱  陈经勇  李钟  张鹏  陈果  张上上  张占磊   《四川医学》2021,42(10):1031-103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自体股骨头骨泥植骨治疗髋臼内陷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21例(25髋)髋臼内陷患者,根据Sotello-Garza和Charnley分型,Ⅰ型(内陷1~5 mm) 2例(2髋),Ⅱ型(内陷6~15 mm) 14例(15髋),Ⅲ型(内陷> 15 mm) 5例(8髋),原发性8例,继发性13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自体股骨头骨泥植骨治疗,Ⅰ型按常规方式脱位并截除股骨头,Ⅱ型、Ⅲ型采取适量截除髋臼后上方骨赘或者股骨颈二次截骨后,取头器取出股骨头。利用自体股骨头,制备骨泥。将骨泥填充、压实于磨锉成形的髋臼,恢复偏心距,增加臼底骨量,利用边缘固定原理放置生物型髋臼杯。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随访双髋正位片观察假体是否有松动和偏心距恢复程度以及植骨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以及髋臼和股骨劈裂骨折,术后4个月自体移植骨均与髋臼融合。末次随访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53±7)分提高至(9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9,P <0.01)。股骨头中心点到坐骨结节连线的距离由置换前的(73±13) mm减少到(69±1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9,P <0.01);股骨头中心到Kohler线的距离由置换前的(10±4) mm增加到置换后的(24±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9,P <0.01)。随访期间均无髋臼假体松动发生。结论对髋臼内陷患者采用自体股骨头骨植骨,可增加髋臼底部骨量,同时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及偏心距,边缘固定技术可使生物型髋臼杯假体获得可靠的初始稳定性,两者结合,可保证假体的初始、远期稳定性,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髋关节置换是20世纪矫形骨科最成功的手术之一,由于存在无菌性松动和感染等并发症,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手术在所难免。髋臼翻修手术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假体周围的骨缺损以及如何稳定髋臼假体。在众多髋臼骨缺损处理方法中,最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通过植骨恢复骨量。目前临床应用的打压植骨配合使用骨水泥髋臼处理髋臼骨缺损的方法有良好的临床随访及实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5.6岁(54~76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翻修原因:3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2-3年3髋,8~10年12髋,10-15年3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国产6例,进口12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4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1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最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42例人工全髂关节置换翻修术前资料的系统回顾性研究。评价采取不同固定方法的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对行髋关节置换的42例实行了全髋翻修术,并对全部病例进行了术前X线评价及术中假体松动情况调查,并做X检验,判断不同假体固定方式对假体寿命的影响。结果:早、中期假体松动主要为非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固定的假体与非骨水泥固定的假体远期均存在很高的松动下沉率,以骨水泥臼的松动为多数。髋臼侧骨溶解发生率以I区为高,股骨柄侧骨溶解发生率以股骨近端为最高。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生物性固定初期并不十分牢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固定假体松动主要发生的远期,并且以髋侧骨水泥松动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44髋)各类髋关节疾病患者均采用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随访1.6~5.2年,平均3.2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3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7分,初期优良率达到90%以上。2例出现早期并发症,1例术后3周脱位,经闭合复位成功,1例术后1周脱位再次手术复位成功。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周围骨质向内长入。结论:Zweymüller非骨水泥全髋人工关节假体稳定性好,适用于多种髋关节疾患。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作用、手术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应用美国Biomet公司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及手术器械,对100 例患者(112髋)施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78髋,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22髋,杂交固定型人工全髋关节12髋,平均随访5年。结果:患者平均术后3-4周离床活动,1例术后发生关节脱位,3例发生手术侧肢体深静脉栓塞,所有患者经5年随访,假体无松动,无翻修,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优良。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很大程度地改善了病人关节功能,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和植骨髋臼成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和植骨髋臼成形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方法和疗效. 方法根据影像解剖学的特点,将1993~2004年6月本院收治的66例(81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例分为4型.采用自体骨植于髋臼缘10~3点钟位,改变髋臼朝向,并加深髋臼、重建臼顶和后柱后壁,正确安置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假体或生物型假体. 结果 66例(81髋)术后经平均5年2个月随访,植入骨均愈合;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优(>90)42例53髋,良(80~89)17例22髋,尚可(70~79)7例7髋,无失败(< 70)者,优良率为89.4%.术后有9例出现并发症,均已治愈或改善. 结论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须进一步认识其解剖和临床特点,自体骨植入重建髋臼顶和后柱后壁,使旋转中心下移和内移,是人工全髋关节成功置换和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植入假体松动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将出现植入假体松动的患者(18例)纳入实验组,将未出现植入假体松动的患者(42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罹患疾病资料进行收集,对比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植入假体松动相关危险因素。采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为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假体取出后对假体进行观察,分析松动原因;术后对患者进行6月随访,了解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在假体松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在性别、年龄、诊断、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质疏松患者以及感染患者占比55.56%(10/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合并骨质疏松以及术后继发感染均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植入假体松动的危险因素(P<0.05);18例患者中有10例为骨水泥假体,其假体表面以及臼底部均出现明显的磨损状况;8例患者植入非骨水泥假体,假体取出后发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及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院髋臼骨缺损患者29例(29个髋关节)行翻修术,采用打压颗粒植骨、髋臼假体置换重建髋臼骨缺损后进行假体固定。应用Harris评分标准及髋正位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行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性假体松动。本研究29例患者到随访结束时均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位置变化。经Harris评分显示,术前患者平均得分为(37.5±7.9)分,末次随访时平均得分为(91.3±8.3)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菌性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而打压颗粒植骨联合髋臼假体置换能合理、有效地重建缺损的髋臼骨。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关节置换翻修术是指原先的人工关节发生机械性失败,如:非感染性松动,脱位或假体断裂,需要重新更换人工关节。可以采用同种类型假体,也可采用另一种类型假体。如骨水泥固定全髋关节假体机械性失败后可采用相同类型假体和技术,也可采用生物学固定假体进行翻修。骨水泥固定的THR早期效果令人满意,10a随访优良率占85%。而骨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肾移植术后股骨头坏死(ONFH)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THR治疗肾移植术后ONFH病人12例14髋(肾移植组)临床资料,随机挑选年龄和性别与其无明显差异且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未行器官移植的THR病人25例29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假体翻修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X线随访评估假体位置及有无松动。结果术后病人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7个月(4~64个月),随访期间病人无死亡。肾移植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t=11.35,P<0.05),其中优10髋,良3髋,可1髋,优良率92.8%;对照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亦提高(t=16.75,P<0.05),其中优27髋,良2髋,优良率100.0%。肾移植组有3例翻修,1例因为假体感染,2例因为假体松动,翻修率21.4%;而对照组1例翻修(因假体松动),翻修率为3.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93,P<0.05)。肾移植组术后并发髋关节脱位、感染各1例,假体松动2例;对照组假体松动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80,P<0.05)。结论随访期内骨水泥型THR治疗肾移植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短期临床效果可,但与普通病人相比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术后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