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规范本院高危药品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方法建立高危药品管理体系,制定本院高危药品目录,设置警示标识,医、药、护三位一体认真执行高危药品管理使用原则。结果经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高危药品管理措施,提高了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降低了用药风险。结论加强高危药品管理,降低用药差错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用药安全近年来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中国医院协会在2008-2012年的患者安全目标中均提出"提高用药安全",但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特殊药品(麻醉药品、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管理,而对高危药品使用中的高风险性和高危害性却重视不够。国家对高危药品  相似文献   

3.
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楠  谢学建 《中国药业》2012,21(24):89-91
目的探索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的方法,提升药物安全管理水平。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介绍高危药品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医院开展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和体会。结果与结论通过管理,有效降低了高危药品的使用风险。医疗机构应对高危药品要提高警惕,并采取相关措施,将潜在的高危药品差错消灭在萌芽中,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高危药品规范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方法:制订高危药品目录,规范高危药品管理工作流程,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管理原则。结果:加强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的规范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结论:高危药品规范管理,可加强医、药、护人员三位一体的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防止用药差错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索并建立适合北京军区总医院的高危药品管理模式,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方法: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合本院高危药品管理的实际,探讨并建立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结果和结论:高危药品管理模式应结合医院实际和专科特点,通过筛选确定高危药品品种、限制同品种数量、设定专区专柜、完善药房药品货位标识、落实责任制等管理措施、建立信息支撑体系、制定各项工作的标准流程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探讨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方法,加强高危药品防范措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介绍高危药品背景及管理现状,分析高危药品风险点,结合医院管理实践,探讨高危药品管理模式,规避用药风险相应措施。结果与结论:加强对高危药品各个环节管理,提高医院药物治疗安全性,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药物治疗在所有治疗方法中占主要地位,但是药品的种类繁多、数量大、剂量不统一、用药方法各异,环节多,错误风险大,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在药物治疗中,部分患者需要使用高危药品,国家对高危药品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无统一管理体系和工作模式,致使高危药品临床使用和管理比较薄弱。为了更好地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科学加强医院临床高危药品的管理,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确保药剂科、门诊各诊疗室、临床各病区安全用药措施的落实,使药品管理更安全有效。方法通过制作统一的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在药剂科、门诊各诊疗室及临床各病区统一、规范使用,由药剂人员和护理人员根据所用药品相关警示标识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启用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后,用药安全隐患明显降低,减少了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结论清晰的警示标识引导,可使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大大降低,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侯金霞 《海峡药学》2014,(9):166-167
目的探讨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从高危药品管理的必要性着手,介绍我院高危药品的管理。结果与结论通过对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使用高危药品的风险,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刘桂萍 《海峡药学》2014,(10):173-175
目的分析医院药师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角色,指出药师参与高危药品管理的途径与方法,促进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查阅国内外最新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参考国内文献报道的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及经验,从高危药品的目录筛选、购进、贮存、使用等方面来阐述医院药师参与高危药品管理的途径与方法。结果医院药师渗透到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责任重大,药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重任,力促高危药品在医院合理、规范的使用。结论医院在制定本单位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同时,重视药师在各个环节的作用,确保高危药品的安全、合理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用药教育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危药品用药教育对提高医护人员高危药品认知度及高危药品管理水平的作用。方法 由医院药学部设计高危药品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医护人员进行考评,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用药教育培训。评价用药教育前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状况及医护人员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结果 用药教育干预前,医护人员高危药品考核不合格率分别为60.22%和68.86%,优秀率分别为4.30%和1.80%,高危药品临床使用情况检查8项指标中有4项不达标。通过用药教育干预后,医护人员考评合格率达100.00%,优秀率分别上升至30.11%和44.31%,高危药品临床使用情况检查8项指标均达标。结论 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用药教育,能显著提高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某院药占比管控体系的建立对医保拒付药品的影响,旨在为以后医院改革持续推进提供参考。方法: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药剂科牵头,多个部门密切合作建立药占比管控体系,包括成立合理用药监测小组、开展医保品种的动态监测及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管理出院带药处方,统计建立药占比管控体系前后2年医保拒付药品的信息,采用自身同期对照,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医院药占比数值由最初的39.06%下降至29.52%,医保出院患者人数增加,省、市医保拒付药品金额明显下降,住院医保患者次均费用和自付比也同比下降。结论:该院利用卫生经济的杠杆配合政策进行调整建立药占比管控体系后,初步效果明显,能够基本合理控制和监督医保总量的指标,但也暴露一些问题,如抗感染药物拒付金额较多、超医保范围使用药品情况较突出,后续加强精细化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医保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对中医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对15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150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发生医院感染前曾使用抗菌药物者占全部研究对象的80.7%,其中曾应用4种以上抗菌药物的为51例,占全部对象的34.0%,分别与未使用及使用1、2、3种抗菌药物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大量以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引发中医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当在治疗中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旨在阐述药品企业以取利者的身份应当在药品风险管理中担当的责任与起到的作用。方法重点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对社会、政府以至企业三方展开论述,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结果企业必须将维护公众健康权益作为谋取商业利益的基础,同时必须努力发掘和控制药品的风险以降低药品风险所造成的损害。结论企业在药品风险管理中负有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并且企业要以预防风险为基础,其利益选择与政府风险管理从宏观上讲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我院住院病人退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实施退药审查监督制度后的退药情况和退药原因。方法:根据2003年和2004年共856张住院病人费用修正审批表的退药原因进行分类,按年度汇总。住院病人退药总金额与2003年的前三年相比。结果:我院在2000年 ̄2004年住院病人退药总金额依次为1964883.18元、1461238.50元、431538.38元、287504.03元、250995.80元,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实施退药审查监督制度后,退药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基于循证的合理用药管理模式的成效分析,旨在为医改形势下有效实施合理用药管控提供参考。方法:在医务部、药学部和临床科室的密切协作下,设立各临床诊断的用药范围;在信息科的项目开发时,建立信息平台对用药范围实时进行规则判断;统计分析管控前后人均住院药品费用、人均住院中成药费用、人均住院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药品比的变化。结果:人均住院药品费用降低1461.31元、人均住院中成药费用降低331.61元、人均住院抗菌药物费用降低154.92元、住院药品比降低14.05%。结论:基于循证的合理用药管控体系降低了药品费用,促进了医院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刘叶芳  马玉琴  倪佳 《中国药事》2018,32(5):658-663
目的:依托六级电子病历建设,提升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水平。方法:依据电子病历要求,将涉及高警示药品的每个重要医疗活动节点进行链式记录,纳入闭环管理。结果:通过医院六级电子病历信息化改造,将高警示药品纳入闭环管理,提高了医院对病人完整医疗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大大减少了用药差错,将高警示药品潜在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用药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缩短了各流程的时间,使病人及时、准确、安全用药;促进药师参与临床,提升临床药学服务水平。结论: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工作由原来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即从传统的末端、事后管理转向过程管理,最终实现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真正做到医疗质量的事前管理和实时监控,有效地规范了医护人员的行为,有利于提高医疗效率、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和评价一线医务人员对临床药物治疗风险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Likert scale设计调查表,对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有效回收率96.5%。医务人员对于药物治疗风险基本概念的认知、参与意愿以及自身工作中的风险认知度均比较高;影响参与的因素中客观因素认知度高,主观因素认知度低;对工作环节的药物治疗风险管理中,药师更多的参与、先进的信息化有效预警手段的引入、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方面有较高的认同度。不同性别、年龄、技术职称、工作年限、职业人群对药物治疗风险的认知程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对药物治疗风险概念和参与意愿的认知度比较高,对目前药物治疗风险的管理认同度较低,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不强烈,医院需要在预警措施、沟通交流、提高医务人员主动参与意识等方面加强管理,建立一个多环节有效运行的药物治疗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欣  陈捷  张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8):1911-1916
目的:探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引入风险管理方法规范管理医疗机构接受的捐赠药品。方法:按照风险管理基本步骤,利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法的原理和步骤,对医院接受捐赠药品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使用逻辑树法确定关键控制点,制订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实施计划。结果:成立医院捐赠药品风险管理小组,绘制接受捐赠药品流程图,拟定危害分析单,结合医院管理实际,确定6个关键控制点,即捐赠药品品种不在医院应急药品目录范围内、效期较近、与捐赠主体签订协议不完善、混发错发、超说明书使用、不合理用药,根据关键控制点,分别列出关键限值,拟定出捐赠药品风险管理实施计划。结论: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合理选择风险评估工具,科学管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医院接受的捐赠药品,有助于医院规范、合法、有序、安全地使用捐赠药品,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20.
美国强化药品风险管理对我国药品再评价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跟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成立的“药品安全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进展,了解其近期开展的工作内容和程序,以期对我国的药品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和完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