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改良置胃管方法在昏迷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12月在本院ICU住院的昏迷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2组置胃管方法的一次性成功率.结果:改良组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改良置胃管方法明显提高了置胃管的成功率,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病人呼吸不畅时采取的一项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这一措施给病人插胃管时带来一定的困难,对于如何解决这种难题,我们通过两组操作对照进行总结,提高插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昏迷气管切开病人留置胃管方法。[方法]将116例昏迷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置胃管法。比较两组留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为91%,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置胃管法,简单易行,省时方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传统置胃管法。 相似文献
5.
6.
杨海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2,(7):118-118,120
颅脑损伤昏迷需气管切开的患者,置胃管时通过咽喉部插入食管过程会受到一定的阻力,采用常规体位,操作中常遇到困难,尤其是昏迷患者因意识障碍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不能配合操作,或局部炎性水肿,食管上段相对狭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提高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胃管置入成功的方法.方法 将114例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8例.A组采用常规方法置入胃管;B组胃管插入16~18 cm时将气管套管前托0.5~1 cm,再将胃管插入;C组先将介入导丝置入胃管内,再用常规法缓慢插入胃管.比较三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插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78.9%、B组65.8%、C组13.1%,B组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A组60.5%、B组78.9%、C组79.4%,B组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导丝支撑胃管插入法较传统置胃管法一次成功率高,置管不良反应小,患者痛苦少. 相似文献
8.
9.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病人呼吸道不畅时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气管切开伴昏迷病人一般由胃管内灌注食物、药物和水分,需长期留置胃管并每周更换。但这类病人由于昏迷,在插胃管时不能配合吞咽或没有吞咽动作,而且气管切开病人由于气管套管的阻碍等因素,导致胃管插入困难。近年来,广大护理同仁针对这类病人的临床个体差异而对胃管的选择与置管方法及留置胃管的护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1胃管选择1.1橡胶胃管橡胶胃管质地较硬便于插入,末端开口较大,便于连接胃肠减压器及引流袋等。但橡胶胃管有异味,弹性差,对病人刺激较大,病人耐受性差,故现在临床上鼻饲多不采用橡胶胃管。1.2硅胶胃管硅胶胃管头端较硬,便于顺利插入,管壁柔软,对患者刺激小,末端连接一小塞子,每次鼻饲操作结束,用温开水洗净胃管塞,必要时用酒精对胃管塞进行脱脂及消毒犤1犦,以保证胃管塞充分堵塞胃管,达到有效阻止胃液鼻饲液外流,且管口塞能较好地起到防止细菌污染的效果,有效地预防了交叉感染。被临床上鼻饲大量采用。1.3复尔凯鼻胃管复尔凯鼻胃管是荷兰纽迪西亚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胃管,其材料是聚氨酯。沈发风等犤2犦通过对神经内科病人90例需留置胃管的病人,用3... 相似文献
10.
插胃管鼻饲是昏迷患者补充营养及给药的重要途径,而气管切开术是昏迷患者常实施的手术,所以在临床实践中给昏迷并气管切开患者插胃管的操作非常多见,但一次成功率相对较低,为此我们着意进行了这方面的摸索,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营养支持是危重患者的重要护理内容,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5天,通常按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给患者行胃管置入,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多因意识障碍致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且受气管切开影响,常规操作常遇到困难。在实践工作中,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内导丝作为胃管支架,顺利解决这一问题,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改良胃管置入法在气管切开气囊气管套管患者中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随着气囊气管套管在重症颅脑疾患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使胃管置入技术发生了相应改变 ,因重症颅脑疾患的脑肿胀、脑水肿、脑干或后组颅神经的损伤 ,常引起意识、发音障碍 ,呼吸困难 ,吞咽失调 ,从而导致机体缺血、缺氧以及经口营养补给困难。为消除以上不利因素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 ,保证机体的氧供和充分营养 ,减少氮质的分解 ,我们试图在气管切开后早期置入胃管 ,进行肠内营养配合救治 ,以促进重症颅脑疾患患者的恢复。但由于胃管置入时的刺激和患者的不配合 ,以及气囊气管套管的应用常导致胃管置入失败 ,为提高成功率 ,我们对传统胃管… 相似文献
13.
昏迷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操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病人呼吸不畅时采取的一项紧急而有效的急救手术,在骨伤科对头部伤员更多的是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如昏迷期长、伴有颌面部损伤以及接受冬眠疗法的病人,都常需作气管切开,切开后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防梗阻、减轻阻力,使胸内压、颅内压下降. 相似文献
14.
胃肠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的重要护理内容,在颅脑损伤后2~5 d,通常按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给患留置胃管,鼻饲流质.由于颅脑损伤病人体位受病情及气管切开的影响,采用常规体位插管受限,因此,操作中常遇到困难.自1999年起,我科采用病人半卧位胃管置入法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进行胃管置入128人次,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昏迷患者鼻胃管置管方法,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将90例气管插管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置管。实验组1采用螺旋式胃管置管法。实验组2采用舌钳向外牵拉舌体配合旋转式胃管置入法。比较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46.67%,实验组1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6.67%,实验组2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67%。结论舌钳向外牵拉舌体配合旋转式胃管置管法,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气管黏膜的损伤和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6.
昏迷病人以气管导管为隧道置入胃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昏迷病人(麻醉中或延髓麻痹),采用常规的胃管置入法,一次成功率较低;有的甚至多次难以插入,须用喉镜明视后插入,反复置管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浪费了护士的时间和护理资源,而且麻醉中易延误手术时间,从而带来安全隐患。2004年3月—2006年3月我院对136例病人利用气管导管作隧道置入胃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成珍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3,(22):107-107,109
留置胃管是保证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获得足够营养、热量及治疗所需药物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常规置管方法是选择光滑、粗细适宜的鼻胃管,测量胃管插入的长度,大约从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因个体差异,约为45~55cm),熟练置人,经过3种方法及2位专业护理人员确认胃管在胃内后,方可喂食。 相似文献
18.
临床护理工作中,给神志清醒的患者留置胃管而不慎将胃管置入气管内时,会导致患者发生呛咳、窒息。而气管插管的患者大多神志不清或昏迷,在给其留置胃管时很难判断是否误入气管。为提高气管插管昏迷患者留置胃管的成功率,笔者尝试将气管导管的气囊充盈后填塞整个气管口,而后再行留置胃管,从而避免了除气管导管外的其他异物进入呼吸道,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对77例重型颅脑损伤伴气管切开患者行两种胃管置入法,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病人插胃管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对 1998年 8月~ 2 0 0 2年 3月 86例危重病人气管切开前后插胃管时机进行比较分析 ,以供临床工作借鉴。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86例 ,男 5 2例 ,女 34例 ,年龄 16~ 76岁 ,均为危重病人 ,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意识障碍。1 2 方法 按病人的入院先后次序将病人随机分为 2组 ,A组 4 5人 ,B组 4 1人。A组为先插后切组 ,B组为先切后插组。2组病人年龄、性别、疾病等均有可比性。均采用一次性胃管 ,在插胃管时记录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 ,插入胃管回抽出胃液者为插管成功。2 结果表 1 两组病人插胃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