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肠原发性肿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们所收治的3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 小肠肿瘤大多位于十二指肠,占21/31(67.74%).全组术前确诊率为17/31(54.84%).其中,十二指肠肿瘤较高66.67%(14/21);空回肠肿瘤术前诊断率较低,仅3例30%(3/10).本组患者以恶性病变28例,以腺癌占绝大多数24/31(77.42%),其次为恶性淋巴瘤4/31(12.90%).良性肿瘤仅3例.小肠肿瘤可表现为腹痛、腹块、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和黄疸、发热等.X线钡餐,特别是低张小肠气钡造影和内镜对诊断小肠肿瘤有较大帮助.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对小肠肿瘤,特别是诊断困难的小肠出血有诊断价值.CT对判断肿瘤有一定帮助.结论 小肠肿瘤以恶性者和腺癌多见,又以十二指肠为主.十二指肠水平都以上肿瘤以消化道内镜检查加活检为首选.低张小肠造影是有效的诊断和定位方法.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血管瘤和平滑肌瘤是较好的方法.CT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MSCT对小肠原发肿瘤检查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共1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原发性小肠肿瘤(十二指肠和壶腹周围肿瘤除外)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19例中小肠腺癌9例,间质瘤5例,恶性淋巴瘤4例,脂肪瘤1例。结论 MSCT能准确显示所有肿块的部位、大小,并能根据肿瘤强化程度、形态判断肿瘤的性质,MSCT扫描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小肠原发性肿瘤最主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54例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198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并经证实的54例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肿瘤35/54(64.81%),其中恶性肿瘤占24/35(68.57%),良性肿瘤11/35(31.43%);血管病变10/54(18.52%);炎性及其他疾病9/54(16.67%).术中肠镜检查6例,阳性诊断率100%;选择性动脉造影5例,诊断符合率4/5(80%);99mTc标记红细胞核素扫描6例,其中5例提示小肠出血5/6(83.33%);胃镜及结肠镜检查37例,阳性结果8/37(21.62%);肠道X线检查阳性率6/24(25.00%);B超10/29(34.48%)阳性.结论:肿瘤是小肠出血的主要原因,血管病变不可忽视.术中肠镜、DSA、ECT等诊断方法外,B超检查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气囊内镜(DBE)检查和小肠计算机断层摄像(CT)扫描在小肠间质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定义肿瘤直径<5 cm为早期病变.筛选具有DBE检查或小肠CT扫描完整记录的61例早期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相关前期检查(包括胃镜、肠镜、腹部B超、血管造影和胶囊内镜等)、DBE检查、小肠CT扫描及DBE与小肠CT联合检查的病变阳性提示获得或病变检出情况,以及随访期间肿瘤复发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在小肠CT扫描和DBE检查前,61例患者接受相关前期检查后44例(72.13%)获得阳性提示.56例患者接受单纯DBE检查,检出病变52例(92.86%);42例患者接受单纯小肠CT扫描,检出病变37例(88.10%);两者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接受DBE与小肠CT扫描联合检查,病变检出率达100%.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期35个月;无病生存59例(96.7%),带瘤生存2例(均为肿瘤复发病例经口服化疗药物治疗).结论 DBE检查和小肠CT扫描对早期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肿瘤的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小肠肿瘤2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对21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1例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贫血、消化道出血、黄疸、消瘦、腹部包块.其中恶性肿瘤占85.3%(180/211),以腺癌、恶性间质瘤及淋巴瘤最常见;良性肿瘤12.8%(27/211),以腺瘤最常见;交界性及动态未定肿瘤4例(1.89%);生长部位:十二指肠129例(61.1%)、空肠50例(38.8%)、回肠32例(15.2%);手术治疗167例,术前确诊率67.7%(113/167),术前转移率37.8%(68/180).诊断方法阳性检出率:胃镜62.5%(65/104)、肠镜10.6%(5/47)、钡造影85.37%(35/41)、CT 95.68%(111/116)、小肠镜88.89%(16/18)、B超36.97%(78/211).结论 小肠肿瘤绝大部分为恶性肿瘤,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警惕性是早期诊断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和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钡剂双对比造影和CT表现特点。11例行口服法,15例行插管法小肠造影;12例进行了CT扫描,其中9例予增强扫描。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造影表现为:肠管内的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黏膜破坏或受压移位变形、管壁僵硬、肠管蠕动差、龛影和肠梗阻或肠套叠。CT扫描表现为:腔内软组织肿块影、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受压。增强扫描后,良性肿瘤呈均匀性强化,而恶性肿瘤为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在小肠肿瘤的诊断中,口服法的阳性率为36.4%(4/11);插管法阳性率为73.3%(11/15);CT检查阳性率为66.7%(8/12)。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具有一定的X线表现特点,与CT检查相结合可明显提高其阳性检出率,对显示早期病变及术前分期和部分肿瘤的定性与手术切除的评估,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特征及外科诊治经验,以提高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3月~2005年7月收治的56例小肠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56例中,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36例。诊断方法有内镜、胃肠钡餐、B超、CT等,但符合率较低,DSA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诊断符合率为55.4%。36例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率为61.1%,其中29例获随访,均随访5年,已死亡22例,平均存活期(32±17.1)个月。本组恶性肿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9%、48.3%、24.1%。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和小肠分段造影是空回肠肿瘤的重要诊断手段,低张造影和纤维内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最佳选择。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小肠原发性肿瘤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影像诊断方法及影像表现。方法收集2002~2014年经病理证实的5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对其曾行过的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小肠肿瘤15例(29.41%),恶性小肠肿瘤36例(70.59%),各项阳性检出比为:CT小肠造影68.89%(31/45),上消化道内镜71.43%(25/35),双气囊小肠镜80.00%(4/5),胶囊内镜66.67%(2/3),MRI小肠造影60.00%(9/15),全消化道造影25.00%(3/12),低张小肠灌肠造影60.00%(6/10)。结论掌握小肠原发性肿瘤影像学表现,熟悉各类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各类检查方法相结合,更有效诊断小肠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MS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40例中恶性肿瘤30例(75%),良性肿瘤10例(25%),术前MS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0%(36/40);对肿瘤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为70%(28/40).结论:MSCT成像技术可以...  相似文献   

10.
李国锋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35-3536
目的对比原发性小肠肿瘤影像学检查的效果。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采用的影像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8例行CT平扫加增强,其中检出16例;超声检查18例,其中检出12例;钡餐造影检查15例,其中检出11例;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1例,检出1例。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而钡餐造影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CT检查则可提供更多的肿瘤信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