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邱宝强 《微创医学》2000,19(4):524-525
一般认为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迄今尚无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但最近有人测定脑干听觉诱发反应发现,一组胆红素浓度在256.5~427.5μmol/L的母乳性黄疸婴儿有1/3显示异常反应,若将胆红素降至正常,则此改变很快消失,提示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性.因此对血清胆红素浓度高的母乳性黄疸应给予积极治疗.为此我科于1998年6月至1999年10月对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母乳性黄疸25例予四磨汤和整肠生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母乳性黄疸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以期早诊断和治疗。方法: 72例确诊为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221 μmol/L者70例,其中总胆红素>342 μmol/L者22例,在光疗及茵栀黄、思密达中西医结合退黄治疗的基础上,暂停母乳48~72 h。总胆红素221~342 μmol/L者48例,在光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西医结合退黄治疗,继续母乳喂养。结果: 58例(80.6%)患儿在3天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至原来水平的50%。结论: 母乳性黄疸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及时干预可加速黄疸消退,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邱宝强 《医学文选》2000,19(4):524-524
一般认为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 ,迄今尚无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但最近有人测定脑干听觉诱发反应发现 ,一组胆红素浓度在 2 5 6 .5~ 42 7.5μmol/ L的母乳性黄疸婴儿有 1/ 3显示异常反应 ,若将胆红素降至正常 ,则此改变很快消失 ,提示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性。因此对血清胆红素浓度高的母乳性黄疸应给予积极治疗。为此我科于 1998年 6月至 1999年 10月对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2 5例予四磨汤和整肠生治疗 ,获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依据 纯母乳喂养 ,皮肤黄染出现时间为出生后 5~ 7天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母乳性黄疸患儿胆汁中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浓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和引流技术收集12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干预前后胆汁,检测胆汁中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和胆汁酸(TBA)浓度,并与血清中TB、DB、TBA对照分析.结果 12例干预前母乳性黄疸患儿胆汁中TB、DB和TBA分别为(172.1±98.2)μmol/L、(105.6±60.0)μmol/L、(561.2±104.2)μmol/L;干预后12例胆汁TB、DB和TBA分别为(180.2±88.6)μmol/L、(106.8±70.0)μmol/L、(580.3±84.2)μmol/L,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母乳性黄疸患儿胆汁中TB、DB和TBA浓度正常,提示母乳性黄疸患儿胆红素和胆汁酸摄取、转运、排泄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浅谈母乳性黄疸的诊治体会。方法:我院2008年9月~2010年10月诊断母乳性黄疸新生儿75例,全部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结合黄疸持续时间、诊断和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文75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入院时总胆红素小于220.6μmol/L(12.9 mg/L)30例,占40%,但黄疸持续时间均超过2周。全部预后良好。结论: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延迟的常见原因。血清胆红素测定值在所谓"生理性黄疸"范围内不能排除母乳性黄疸。其预后期望并不依赖于盲目的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6.
母乳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以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母乳性黄疸.1960年由美国Arias首先报道.其发生率60年代早期文献报道仅为1%~2%,随着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和警觉性不断提高,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982年血清胆红素>205.2μmol/L(12mg/dl)者占20%,1985年报道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更高,1986年大样本的调查,2241例中胆红素>220.6μmol/L(12.9mg/dl)者高达 82.7%,实际的发生率可能比报道的更大.总之母乳性黄疸是较普遍发生的,尤其在提倡母乳喂养的今天,更应该引起各级儿科工作者的重视,力争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7.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应用茵栀黄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佐治母乳性黄疸,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患儿均为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母乳性黄疸患儿,均为足月产,纯母乳喂养,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标准[1]。6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茵栀黄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胎龄为(39.0±1.2)W,日龄(15.3±8.7)d。入院时血胆红素水平为(257.4±60.8)μmol/L,其中≤205μmol/L 8例,206-256μmol/L11例,257-307μmol/L 9例,>307μmol/L 2例(脑干听力诱发电位异常1例)。治疗组30例,男15例,女15例;胎龄为(38.2±0.9) W,日龄(14.7±9.2)d。入院时血胆红素水平为(263.3±58.3)μmol/L,其中≤205μmol/L 7例,206-256μmol/L9例,257-307μmol/L 11例,>307μmol/L 3例(脑干听力诱发电位异常2例)。两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日龄和入院时血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母乳性黄疸主要是新生儿喂养母乳后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临床出现黄疸,当血清胆红素浓度>307.8 μmol/L,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可能性明显增大:严重者可致死亡或者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1].停喂母乳,黄疸程度明显减轻,重新母乳喂养后黄疸又加深心[2].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多种病因引起的血清胆红素升高使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μmol/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 称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0.
母乳性黄疸仅有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随着母乳喂养的增加,我们收治的母乳性黄疸新生儿也有明显增加。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环境多种因素影响。根据日令、体重及黄疸程度对母乳性黄疸进行干预治疗,避免发生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乳果糖、妈咪爱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效果。方法:将96例母乳性黄疸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给予蓝光治疗,治疗组加服乳果糖、妈咪爱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前、治疗第4天、治疗第7天分别检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记录蓝光治疗次数及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第4天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201.16±51.32μmol/L和215.55±55.35μmol/L,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121.68±41.26μmol/L和158.59±50.83μmol/L,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在治疗第4天分别为130.86±60.38μmol/L和90.89±61.36μmol/L,P<0.05,第7天分别为210.49±73.35μmol/L和147.36±68.61μmol/L,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蓝光治疗次数分别为2.21±0.86和2.70±0.94人次,P<0.05;光疗时间分别为39.65±16.51小时和52.20±27.60小时,P<0.05。结论:乳果糖、妈咪爱辅助治疗母乳性黄疸可使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并可以减少蓝光治疗的次数及时间,可作为治疗母乳性黄疸的辅助用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乔雅莲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70-197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之一,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期间接胆红素易透过血脑屏障,可能引起部分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远期智力低下、听力损害及神经异常,因而积极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具有积极意义,现将我科自2004年10月成立以来至2008年2月收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7例相关因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所有患儿均为以黄胆为主诉入院或在住院期间出现黄疸的新生儿。男性161例,女性106例,男女之比1.53∶1,住院年龄为1h~42d,其中<2d21例,3d~7d108例,8d~14d60例,>14d78例。黄疸出现时间<2d30例,2d~7d115例,>7d122例。早产儿81例,足月儿186例。1.2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见文献[1],即总血清胆红素水平:24h>103μmol/L,48h>154μmol/L,72h>205μmol/L,72h>257μmol/L,总血清胆红素检测采用重氮法,血清胆红素<257μmol/L为轻度高胆,257μmol/L-342μmol/L为中度高胆,>342μmo...  相似文献   

13.
母乳性黄疸的临床干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荔煌  王山米  林忠 《北京医学》2004,26(6):395-397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的诊断和干预措施.方法随机将母乳性黄疸婴儿分成对照组(D组,20例)和治疗组(A、B、C组).治疗组分别服用鲁米那(A组,20例),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B组,20例)、鲁米那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C组,49例)5~7d,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值均有下降.A组从(139.79±33.14)pmol/L降至(101.66±38.13)μmol/L(P<0.05);B组从(136.46±38.24)μmol/L降至(83.19±35.66)μmol/L(P<0.001);C组从(144.37±52.25)μmol/L降至(55.31±46.01)μmol/L(P<0.001);C组血清胆红素下降最显著.结论鲁米那或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均可降低母乳性黄疸婴儿的血清胆红素,但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好;母乳性黄疸不必停母乳,可用药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听力损害的关系。方法:将82例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度黄疸组50例,总胆红素221~340μmol/L;重度黄疸组32例,总胆红素≥340μmol/L;以同期产科出生的生理性黄疸足月新生儿40名为对照组。均于出生后1周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轻中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10例,双耳异常2例,BAEP异常发生率24.0%;重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8例,双耳异常4例,BAEP异常总发生率37.5%;对照组中BAEP单耳异常2例,发生率5.0%,3组BAEP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生理性黄疸更易发生听力损害,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86~1988年,共收治新生儿黄疸60例,现报告如下。本组男38例,女22例,出生体重2.5kg以下者9例,2.5~4kg 45例,4 kg以上者6例。一、生理性黄疸诊断标准:①生后2~3天出现黄疸,4~6天最重。②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至第3周消退。③一般情况好。④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⑤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05.2μmol/L,早产儿<256.5μmo1/L。本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18例,其中患脐炎7例、上感3例、脓疱疮3例、鹅口疮3例、尿布皮炎2例。但血培养阴性,肝功能正常。二、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①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②黄疸进展迅速,胆红素增长超过85.55μmol/L/日(5mg/dl/日)。③血清胆红素超过生理性黄疸限度,成熟儿>205.2μmol/L (12mg/dl),未成熟儿>256.5μmol/L(15mg/dl)或结合胆红素  相似文献   

16.
王秀刚  刘国明 《中外医疗》2013,32(17):123-123,125
目的探讨茵陈五味汤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0例发生母乳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171μmol/L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茵陈五味汤,对照组:酶诱导剂等。结果两组患儿血胆红素降至85μmol/L以下所需天数为:治疗组(4.6±2.7)d,对照组(6.0±4.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陈五味汤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确切,经济实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婴儿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幸娟  马大卫 《四川医学》2004,25(1):59-60
目的 观察妈咪爱口服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对 3 0例母乳性黄疸随机分为“妈咪爱”治疗组 18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12例 ,治疗组予妈咪爱散口服 ,0 5g/次 ,3次 /d ,继续母乳喂养 ,5天为 1疗程 ,4例患儿停母乳 3天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5天各抽 1次静脉血行胆红素 (TSB)及肝功能检查 ,临床观察黄疸消退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黄疸明显减退 ,5天后治疗组测血清胆红素为 95 99± 15 94μmol/L ,对照组测血清胆红素为 84.0 1± 10 .2 8μmol/L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妈咪爱散能有效地促进肠内结合胆红素的排泄 ,减少肠道胆红素的重吸收 ,使黄疸减退或消失。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母乳性黄疸发病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80例新生儿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黄疸3~5d均消退,8例效果不明显者,停母乳2~5d后黄疸也明显减轻。另外10例总BIL在279μmol/L以下者门诊给予停母乳2~5d,并辅以口服中药退黄汤、思密达后,黄疽1周内均消退。80例黄疽消退时间为3~7d,黄疽消退指标为BIL〈17.1μmol/L,全部治愈,无1例胆红素脑病发生。结论 母乳性黄疸预后较好,但BIL浓度〉342μmol/L时,会有引起轻度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能。对母乳性黄疽应积极预防及治疗,以避免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患儿体液免疫的变化特点。并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体液免疫各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观察组选择母乳性黄疸患儿38例.按血清胆红索水平分为A组(血清胆红素〈205μmol/L)和B组(血清胆红素≥205μmol/L);对照组选择健康儿40例为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23。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结果B组CD23、IgA、IgG、IgM明显低于A组及C组(P〈0.01).A组CD23、IgA、IgG、IgM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母乳性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稍增高即可降低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47例母乳性黄疸婴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72h后47例母乳性黄疸均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达50%以上者有40例,占85.1%,黄疸消退时间为生后2周~8周。无核黄疸发生。结论对早发型和迟发型母乳性黄疸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均联合应用思密达口服安全有效,黄疸迅速减轻或消退或迅速下降50%以上。本病治疗简便,临床经过及预后均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