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除了应用解剖标本研究支气管的解剖外,国内外学者先后通过支气管造影、断层CT、螺旋CT等各种影像学技术,观察肺段支气管的分支类型。本文将简要介绍各种研究段支气管分支类型的方法及其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支气管树图像及薄层横断层图像对右肺下叶支气管分支形式进行分类。方法筛选出298例胸部CT扫描右肺下叶支气管显示良好的病例检查资料,应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重组右肺下叶支气管的支气管树及薄层横断层CT,综合应用支气管树图像及薄层横断层图像,根据支气管的走行方向、管径粗细及肺野分布范围对右肺下叶支气管的分支类型进行分型。结果应用多层螺旋CT支气管树图像及薄层横断层CT图像,可以将右肺下叶支气管分为5种类型。I型196例(65.8%),为最常见分支类型,表现为右肺下叶支气管依次先后分出背段支气管(B6)、内基底段支气管(B7)、前基底段支气管(B8)、外基底段支气管(B9),最后延续为后基底段支气管(B10)。II型35例(11.7%),表现为右肺下叶支气管依次先后分出B6、B7,最后延续为B8和B10两大主干。III型29例(9.7%),表现为B6、B7依次先后分出,然后延续为两大支,分别是B8与B9的共干支(B8+9)与B10。IV型19例(6.4%),表现为B6分出后,B7未从基底干支气管单独分出,而是基底干支气管分为两大支,分别为B7与B8的共干支(B7+8)及B9与B10的共干支(B9+10)。V型19例(6.4%),B6、B7依次先后发出,然后基底干支气管三分为B8、B9、B10。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支气管树图像及薄层横断层图像可以对右肺下叶支气管分支形式进行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树病变的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树的解剖结构较复杂,分支多且有一定变异,传统影像检查方法对其显示存在一定限度。近年来CT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和多层螺旋CT(MSCT)的出现,使得对气管的显示和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支气管树的分支逐级变细且走行各异,变异较多,因此熟练掌握支气管树的解剖结构,同时合理、有效地选择CT检查方法及成像参数显得至关重要,将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影像诊断,并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证据[1,2]。关于支气管树CT成像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文力图结合断层解剖基础,对其作以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并随访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36例行对比剂增强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扫描。结果:3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共检出173处累及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肺动脉主干0处,左、右肺动脉主干处7处,肺叶动脉68处,肺段动脉82处,亚肺段动脉16处;173处病变中,中心性充盈缺损78处,偏心性充盈缺损61处,完全梗阻性充盈缺损34处,结论: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观察疗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右肺各段支气管,对其分支形式进行分类。方法:选取232例行胸部扫描的患者,通过MPR、支气管树、仿真支气管镜重建出右肺各段支气管,分析不同方法的显示效果,计算各种分支形式出现的几率。结果:MPR图像利于发现各段支气管,并和支气管树图像一样能直观、准确的显示各段分支情况,仿真支气管镜可以作为其补充,从内腔区分共干长度较短的类型,分析结果:右肺上叶,尖段与前段共干4.3%,尖段与后段共干23.7%,前段与后段共干12.1%;中叶三分支型2.76%;下叶外侧基底段与前基底段共干41.4%。结论:MPR利于发现段支气管,MPR、三维支气管树图像立体效果显著,有利于活体支气管分支类型的判断,仿真支气管镜图像对支气管树图像在短共干中的不足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通过多种后处理方法综合应用,能够对右肺段支气管发育变异的分支形式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肝脏门静脉右前支分支类型及亚段的解剖标志,为肝段划分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共165例腹部CT增强扫描资料,重组门静脉血管树,分析门静脉右前支分段的解剖标志并对右前支3级血管进行分型。结果 145例(87.9%)右前支门静脉3级分支之间存在一缺少血管的裂隙,此裂隙将右前支分为腹侧段和背侧段,其中42例腹侧段及背侧段分支间分别存在一缺少血管的裂隙,并再分为两个亚段;在这一裂隙中有一肝中静脉或肝右静脉走行。20例(12.1%)右前支分为上段和下段。右前支依据门静脉3级分支的不同分为5种类型,Ia型25.5%(42/165例);Ib型43.6%(72/165例);Ic型18.8%(31/165例);IIa型7.9%(13/165例);IIb型4.2%(7/165例)。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门静脉右前支的分支类型及亚段解剖标志,为肝脏右前叶亚段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正常肺门矢状面多层螺旋CT解剖影像特征。方法对120例患者进行胸部CT增强扫描并进行重建,在矢状面图像上分析肺门支气管及肺血管。结果通过以肺门为中心的连续7个矢状面图像分析了肺门结构中动脉、静脉和支气管间关系和走向,并分别对各管腔进行了测量。结论肺门矢状面多层螺旋CT影像具有一定特征,对临床肺门区手术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亚军  李胜  余永桂   《放射学实践》2013,28(1):47-5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判断中央型肺癌(CLC)对气管、支气管及肺门血管侵犯中的价值。方法:75例经纤支镜或病理确诊的CLC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运用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CT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肿瘤与气管、支气管及肺门血管的关系。结果:肿瘤对气管、支气管的侵犯表现为管外压迫型38例(50.7%),CT表现为肿瘤压迫并侵犯支气管,管腔内呈不均匀狭窄;管壁浸润型(28例,37.3%)CT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呈向心性狭窄;管内增生型(9例,12.0%)CT表现为肿块突入管腔,支气管管腔呈偏心性狭窄。肿瘤共侵犯117支肺门血管,其中95支(81.2%)CT可见血管明显狭窄或闭塞;12支(10.3%)CT可见肿瘤环绕血管生长;10支(8.5%)CT可见瘤栓形成。结论: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准确显示气管、支气管、肺门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其与中央型肺癌肿块的空间关系,对判断中央型肺癌侵犯气管、支气管、肺门血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气管支气管异物作为儿科常见急危病症,多发于小儿群体,若未能及时实施有效救治,可能会并发肺部阻塞性疾病,且病程较长,长期会给患儿带来巨大痛苦,病情严重患儿可能出现猝死[1,2]。因此临床中针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在改善患儿预后及降低致死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因小儿无法清楚表达自身感受,且气管支气管异物存在无明显表征及特征,易导致临床检查过程中出现漏诊或误诊情况,故准确的早期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关键[3]。目前临床诊断中主要以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而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64排螺旋CT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并且具有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可将支气管异物征象更加清晰的显示,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依据[4]。本研究分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应用64排螺旋CT的临床价值,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早期周围型肺癌是一种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到细小支气管的肺癌,早期无显著症状,通常以腺癌、鳞癌较为多见,占80%左右[1]。临床诊断中,研究发现螺旋CT的应用可提高肺部结节检测的敏感性,有利于详细了解相关征象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准确性提供了有效保证。本次研究中,选取了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共46例,对螺旋CT在早期周围型肺癌临床诊断应用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