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目的:比较球囊三种扩张方式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效能差异,以选取最佳的球囊使用方法。方法:30个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经万能力学试验机轴向加载,制造椎体压缩骨折,并随机分为双侧交替扩张组、跨中线扩张组和双侧同时扩张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测量椎体原始高度、压缩后高度及注入骨水泥后的高度,记录手术前、后椎体最大负荷,并根据压力负荷曲线计算其刚度,统计手术时X射线曝光时间及骨水泥渗漏例数。结果:双侧交替扩张组、跨中线扩张组和双侧同时扩张组均能增加椎体最大负荷和恢复刚度。双侧交替扩张组椎体压缩负荷由术前(1420.00±80.55)N恢复到术后(2938.00±175.15)N,椎体刚度由(1030.00±50.74)N/mm恢复到(963.00±20.66)N/mm;双侧同时扩张组椎体压缩负荷由术前(1398.00±85.35)N恢复到术后(2801.00±157.79)N,椎体刚度由(1024.00±57.50)N/mm恢复到(950.00±23.08)N/mm;跨中线扩张组椎体压缩负荷由术前(1433.00±80.73)N恢复到术后(2876.00±156.46)N,椎体刚度由(1035.00±51.04)N/mm恢复到(969.00±16.59)N/mm。三组在椎体高度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同时扩张组、双侧交替扩张组、跨中线扩张组高度恢复率分别为(96.30±0.02)%、(96.60±0.02)%、(94.40±0.05)%。双侧同时扩张组、双侧交替扩张组和跨中线扩张组手术曝光时间分别为(60.47±3.77)s、(65.53±3.63)s和(40.55±2.11)s,跨中线扩张组X射线曝光时间短于双侧交替扩张组和双侧同时扩张组(P<0.01)。三组中仅有跨中线扩张组有1例骨水泥外溢。结论:三种不同球囊扩张方式的椎体后凸成形术生物力学测量结果表明,椎体高度恢复及骨水泥的渗漏性能相当,但跨中线扩张组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放射暴露,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Sky膨胀式椎体成形术(Sky)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1995年1月-2012年10月Ovid 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搜集关于Pkp及Sky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0.25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4篇,其中Pkp组146例,Sky组183例.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两种术式在恢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中柱高度、矫正Cobb角和缓解患者疼痛方面的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50,95%CI-0.27~1.27; SMD=0.33,95%CI-0.11~0.77; SMD=0.46,95%CI-0.74 ~ 1.66; SMD=-0.09,95%CI-0.37~0.18).但亚组分析显示,Sky在恢复椎体前缘和中柱高度以及纠正椎体后凸角方面优于Pkp.结论 Pkp与Sky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无明显差异,但Sky的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其临床应用效果优于Pkp.  相似文献   

3.
4.
5.
梁锋  荣卫平  吴群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9):1004-1006
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每年约有30%的人因骨质疏松发生单发或多发椎体压缩性骨折,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妇女骨量丢失增快,发生骨折的几率更高^[1]。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高龄患者,因内固定手术风险高,痛苦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单球囊单侧跨中线扩张、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及双球囊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疗效.方法 选择PKP治疗的OVCF共98例156个椎体,其中单球囊跨中线组(A组)40例行单球囊单侧入路PKP;双球囊双侧扩张组(B组)33例行双球囊双侧入路PKP;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组...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矫正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后凸畸形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发生单个椎体OVCF并于我院行PKP治疗的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椎体前缘高度(Ha)、中间高度(Hm)及椎体后凸角。术后24h及随访6个月复查VAS评分,椎体Ha、Hm及后凸角。对△VAS和△后凸角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与其相关的因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VAS和△后凸角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椎体Ha、Hm在术前、术后和随访中逐渐上升(椎体Ha分别为63.90%±11.82%、76.88%±11.86%、76.38%±11.82%;椎体Hm分别为67.34%±12.51%、81.26%±12.52%、80.72%±12.46%),椎体后凸角、VAS逐渐下降(后凸角分别为17.84°±7.85°、12.39°±6.58°、12.41°±6.57°;VAS分别为8.27±1.44、4.45±1.91、3.26±2.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严重程度、骨水泥渗漏、术前VAS评分与△VAS存在线性关系,其拟合方程为△VAS=4.124-0.554×骨折严重程度-1.359×骨水泥渗漏+0.319×术前VAS评分(R2=0.399)。骨密度、术前后凸角与△后凸角存在线性关系,其拟合方程为△后凸角=6.236+1.375×骨密度+0.199×术前后凸角(R2=0.795)。结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OVCF后凸畸形的矫正程度主要与骨密度有关,其拟合方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后凸畸形的矫正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PKP组(43例)和PVP组(44例),PKP组患者采用PKP治疗,PVP组患者采用PVP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椎体恢复情况、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PKP组患者椎体前柱高度、椎体中柱高度均明显高于PVP组(术后即刻:t=3.366、2.668,P=0.001、0.009;术后3个月:t=3.658、3.847,P<0.001、P=0.002),椎体前柱高度恢复率明显大于PVP组(t=8.115、6.065,P均<0.001),后凸角角度明显小于PVP组(t=4.655、5.716,P均<0.001)。术后3个月,PKP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PVP组(t=2.652,P=0.009),健康调查量表36 (SF-36)中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PVP组(t=2.187、3.013,P=0...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天津医院收治的104例单发椎体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83例;年龄50~91岁[(70.3±7.7)岁]。骨折AO分型:A...  相似文献   

10.
中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的缘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成为了临床常见的脊柱致残疾病。传统的治疗措施为卧床休息、药物促进骨质吸收,减少骨溶解及镇痛等处理,但疗程长,疗效不确切。经皮球囊扩张成形(PKP)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VCF)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复位效果好、畸形矫形效果明显、疼痛缓解好的优点。此方法简单有效,为保证手术预期效果,围手术期护理亦非常重要,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类手术的护理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笔者就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次多椎体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多发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一次多椎体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先扩张症状最严重椎体,再同时用球囊扩张其余椎体,恢复椎体部分或全部高度,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3~8ml,术后行X线检查以评价椎体高度恢复、骨水泥填充情况及有无渗漏。疗效判断采用测类比评分法(VAS)计算患者的疼痛缓解率。结果 48例均经3~24个月的随访(平均13个月),疼痛缓解率平均为86.2%。术后X线片显示骨水泥在椎管内充填满意,椎体高度平均恢复达到60%~80%,前屈后伸未见椎体前缘高度改变。结论一次多椎体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微创、止痛效果好,疗效明显,是治疗老年胸腰椎多发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PKP))治疗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假关节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15例患者,均确诊为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假关节形成,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PKP)治疗;术前、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日常生活能力( Macnab标准)比较,测量术前、术后伤椎节段矢状面指数,明确椎体后凸矫正情况。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并发症。患者疼痛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术后VAS评分:1d(2.53±0.51)、1个月(2.06±0.70)、3个月(2.13±0.51),均比术前(7.47±0.64)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伤椎节段矢状面指数(25.8±5.12)°与术前(34.4±5.1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KP技术可以稳定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形成的假关节,改善椎体后凸,明显减轻患者的腰痛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55~86岁。共治疗40个椎体:单椎体23例,2个椎体4例,3个椎体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138 min,术中球囊扩张压力200~300 psi(1 psi=6.89 kPa),骨水泥注射量2.5~5 ml。1例球囊术中破裂,1例发生椎旁渗漏,2例椎间隙渗漏,1例椎管内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1例术中出现血压、脉搏下降,对症处理后好转。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未见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率,这种技术简单、微创、安全、疗效肯定。掌握好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技术以及把握好骨水泥的推注时机等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ky骨膨胀复位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3月-2007年6月27例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27个椎体),均接受Sky-PKP治疗.患者术前摄站立正、侧位片、动力位片、CT、MRI,明确伤椎有开合征、真空征和流质聚集征象.比较术前、术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和后缘高度,后凸角度.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6.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VAS评分从术前7.8分下降至术后3.1分,ODI从术前65%下降至术后37%,椎体前缘高度术后较术前恢复4.6 mm,中线高度术后较术前恢复5.7 mm,椎体后缘高度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术后后凸角度比术前减小,平均矫正5.6°.结论 Sky-PKP是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如果伤椎有开合征、真空征和流质聚集征,适合采用Sky-PKP治疗,疗效满意.但穿刺难度较大,椎体高度和后凸矫正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采用PKP治疗老年OVCF患者共113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72例;年龄70~97岁,平均75. 1岁。患者均行单侧穿刺。通过X线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了解评估手术情况;通过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的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通过术后及随访X线片、CT了解是否存在骨水泥渗漏及邻近节段再次骨折。结果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 6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骨水泥渗漏4. 42%(5/113),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2. 65%(3/113)。患者术前VAS、ODI评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8. 95±0. 82)分、(85. 18±2. 99)分、(14. 33±1. 36) mm、(17. 26±1. 42) mm、(30. 55±4. 57)°,术后3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3. 92±0. 79)分、(2. 11±0. 82)分,ODI评分分别为:(35. 32±5. 43)分、(32. 19±5. 33)分,椎体前缘分别为:(22. 19±1. 77) mm、(21. 15±1. 57) mm,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23. 05±1. 28) mm、(22. 25±1. 18) mm,Cobb角分别为:(14. 69±3. 83)°、(15. 27±4. 36)°,术后3d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d与末次随访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侧PKP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快速恢复椎体高度,缓解背部疼痛,改善后凸畸形,减少患者卧床时间,进而进行正常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侧椎体经皮后凸成形术后骨水泥体积分数与相邻椎体骨折(AV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3月就诊的106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且行单侧椎体经皮后凸成形术后的患者,根据椎体新发骨折分为AVF组和非AVF组,各53例。AVF组中男性33例,女性20例;年龄48~75岁,平均61.27岁;非AVF组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47~74岁,平均61.23岁。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体积分数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渗透率、手术前后Cobb角、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以及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F组患者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透率以及骨水泥体积分数[(4.52±0.21)mL、(15.96±2.14)%、(30.25±4.12)%]高于非AVF组[(3.12±0.31)mL、(12.78±3.02)%、(26.45±3.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以及ODI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前缘高度、中央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前缘高度以及中央高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均有所下降且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骨水泥体积分数确定骨水泥的用量,可显著改善单侧椎体经皮后凸成开头的效果,显著降低AVF和骨水泥渗透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影像学特点,探讨PKP治疗OVCF并发骨水泥渗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1年5月~2014年6月行PKP的OVCF患者共278例286个椎体,均行术中C型臂监测、术后X线片及CT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骨水泥渗漏,以及骨水泥渗漏的分型。发生骨水泥渗漏的96例102椎作为A组,男性28例,女性68例;年龄47~85岁,平均65.8岁;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的182例184椎作为B组,男性48例,女性134例;年龄45~86岁,平均67.3岁。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变化,以及术前、术后、随访时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A组渗漏入椎管内28椎占27.5%,其中通过椎基静脉孔渗漏为26椎占25.5%,通过破裂的椎弓根渗漏入椎管2例占2.0%;渗漏入椎间隙内32例占31.4%;渗漏入其他部位(椎体侧方前方、椎旁静脉以及经针道渗漏)42例占41.1%。A组骨水泥注入量大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变化以及术前、术后、随访时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KP常发生骨水泥渗漏,可能与注入骨水泥量过多有关;椎基静脉孔和椎体上终板是骨水泥渗漏的主要部位;骨水泥渗漏与椎体高度、Cobb角及患者疼痛缓解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采用单双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2016年1月-2018年11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118例。随机抽签法分为单侧组(59例)及双侧组(59例)。单侧组男性37例,女性22例;年龄61~88岁,平均72.3岁;跌伤40例,道路交通伤19例。双侧组男性39例,女性20例;年龄60~86岁,平均72.3岁;跌伤42例,道路交通伤17例。单侧组行单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双侧组行双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前后椎体高度与Cobb角,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DI),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以及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双侧组[(34.23±9.01)min vs.(55.22±6.38)min、(19.42±6.22)次vs.(31.05±7.54)次、(3.21±0.42)m L vs.(5.07±0.69)m L,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2.15±0.57)cm vs.(2.01±0.74)cm、(2.20±0.58)cm vs.(2.00±0.73)cm],而Cobb角小于术前[(8.52±4.34)°vs.(10.75±6.23)°、(8.04±4.45)°vs.(10.68±6.20)°,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术前[(1.24±0.31)分vs.(7.04±0.52)分、(1.30±0.32)分vs.(7.01±0.54)分]、[(23.14±6.02)%vs.(71.42±11.49)%、(23.20±6.04)%vs.(71.39±11.50)%,P<0.05];但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5.08%,低于双侧组的18.64%(P<0.05)。结论单双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对OVCF患者椎体高度、Cobb角以及疼痛、功能的改善效果相当。然而,单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较少以及骨水泥渗漏发生风险较低的优势,临床工作中可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北京水利医院2011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9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其中男性19例,女性50例,年龄52~91岁,平均66.7岁。采用单侧入路或双侧入路行PKP治疗,记录骨水泥用量、手术时间、VAS评分、Cobb角变化度、椎体高度压缩率、恢复率等指标,术后随访时间1个月。结果单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为(28.6±6.4)min,显著优于双侧入路组的(40.1±9.6)min(P0.05)。两组的骨水泥用量分别为(4.2±1.7)m L和(4.5±2.0)m L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术前Cobb角分别为(19.5±7.9)°和(21.1±9.1)°,术后分别为(11.6±5.5)°和(12.2±5.8)°,两组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前椎体高度压缩率分别为(31.7±11.6)%和(34.2±15.1)%,术后分别为(12.4±5.7)%和(12.8±4.9)%,术后椎体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P0.05),恢复率分别为(60.9±20.1)%和(62.6±22.4)%,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VAS评分,术前分别为(7.65±1.91)和(7.82±1.75),术后即刻分别为(3.88±1.12)和(4.03±1.02),术后1d分别为(2.36±0.49)和(2.34±0.53),术后3d分别为(1.48±0.33)和(1.41±0.41),术后1月分别为(0.12±0.05)和(0.19±0.06)。术后较术前疼痛均有明显缓解(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单、双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疗效,若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单侧入路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分析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平均年龄72(65~81)岁的患者进行了可控性的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例均为孤立的胸腰椎(T8~L4)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且不伴神经功能障碍,且均予以球囊扩张的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 通过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患者的脊柱后凸角有显著改善,从术前的平均12.5°变为术后平均6.6°.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也于此同时由术前的平均8.2降到术后的1.6.结论 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的应用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椎体骨折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