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抚养人对儿童体重认知现状并分析其与喂养行为的关系。方法 于2020年10月—2021年6月在徐州市城区方便整群抽取4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对其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儿童身高和体重。结果 正确认知儿童体重的抚养人共507人(55.23%),低估学龄前儿童体重的抚养人共400人(43.57%),高估学龄前儿童体重的抚养人共11人(1.20%)。抚养人对儿童体重的认知与实际体重的一致性较差(Kappa=0.1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较于正确认知儿童体重的抚养人,低估儿童体重的抚养人更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喂养观念(OR=0.410,95%CI:0.262~0.642)和鼓励型喂养行为(OR=0.139,95%CI:0.084~0.230);女童的抚养人更可能存在鼓励型喂养行为(OR=0.699,95%CI:0.503~0.971);相对于体重正常儿童的抚养人,超重肥胖儿童的抚养人更容易存在合理的喂养观念(OR=3.212,95%CI:1.857~5.555)和非鼓励型喂养行为(OR=12.865,95%CI:7.868~21.036),消瘦儿童的抚养人可能存在鼓...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家长对学龄前儿童体重水平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科学化管理体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57名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调查基本情况、家长对儿童体重的认知情况、营养知识了解情况、儿童喂养情况、儿童进食行为情况等方面,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家长对体重认知偏差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家长对儿童体重认知偏差发生率为32.14%(179/557),认知偏差一致性强度为中等(Kappa值=0.4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的营养知识不达标(OR=2.856,95%CI:1.792~4.553)、逼迫进食喂养方式(OR=2.465,95%CI:1.379~4.406)、限制进食喂养方式(OR=3.244,95%CI:1.741~6.048)、父母过度关心儿童进食行为(OR=3.491,95%CI:2.207~5.522)以及儿童食欲缺乏(OR=4.148,95%CI:2.600~6.618)、偏食挑食(OR=2.653,95%CI:1.692~4.160)、不良进食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儿童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综合影响,为儿童肥胖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4-7月,使用《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量表》(CPCFBS)和《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CPEBQ)对912名学龄前儿童照护人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i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在控制了家庭人口学特征后,照护人喂养行为和儿童饮食行为对儿童BMI及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了家庭人口学特征后,喂养行为中的体重担忧和饮食行为中的食物响应与BMI呈正相关关系(P<0.05);照护人喂养行为中的责任喂养及儿童饮食行为中的外因性进食与BMI呈负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家庭人口学特征后,喂养行为中的体重担忧、饮食行为中的食物响应、情绪性进食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饮食行为中的饮食行为限制、过饱响应是超重/肥胖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体重受饮食行为和喂养行为综合影响,可通过培养健康的照护人喂养行为和儿童饮食行为进行学龄前期儿童肥胖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体重指数(BMI)与体质健康指标的相关性,为提高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9—10月对丽水市城区幼儿园进行分类,随机抽取25所幼儿园中3 484名3~6岁在园儿童进行体格测量,以及体质健康指标10 m往返跑、网球掷远、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6个项目监测,按照我国“2~6岁儿童BMI标准”进行BMI评价,按“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进行体质监测综合评定,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BMI与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3 484名儿童中,男童1 860名(53.39%),女童1 624名(46.61%),根据BMI评价,消瘦77人(2.21%),正常体重2 765人(79.36%),超重424人(12.17%),肥胖218人(6.26%),男女童BMI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56,P<0.001)。消瘦、正常体重、超重、肥胖这四组儿童的体质监测不合格率分别为38.96%、7.63%、13.44%、31.65%。不同BMI的四组儿童间比较,在体质监测的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网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托幼机构进行学龄前儿童行为偏差矫正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在心理医生指导下,由幼儿园老师按照个体化的矫正方案对8名存在行为偏差的学龄前儿童进行行为矫正.结果经过1个周期的行为矫正,各个幼儿都达到或基本达到矫正目标.结论在幼儿园进行儿童行为偏差矫正,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在防治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方面具有肯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与儿童饮食行为间的相关性,为学龄前期儿童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4-7月,使用《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量表》(CPCFBS)和《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CPEBQ)对912名学龄前儿童照护人进行调查,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家庭人口学特征、照护人喂养行为与儿童饮食行为间的相关性。结果 典型相关分析得到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典型相关变量和典型结构,组间均呈正相关关系(CRU1-V1=0.703,P<0.001;CRU2-V2=0.342,P<0.001),能够解释原始变量变异的比例分别为16.5%、32.3%和11.3%、20.0%。第一对典型结构主要体现了年龄较大儿童家庭的喂养行为中,责任喂养、限制喂养、监督喂养与儿童主动进食能力的正相关和体重担忧与儿童主动进食能力的负相关关系;第二对典型结构则主要体现了受教育程度和月总收入较低家庭的喂养行为中,逼迫喂养与儿童外因性进食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在控制了家庭人口学特征后,照护人的喂养行为会对儿童的饮食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托幼机构进行学龄前儿童行为偏差矫正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在心理医生指导下 ,由幼儿园老师按照个体化的矫正方案对 8名存在行为偏差的学龄前儿童进行行为矫正。结果 :经过 1个周期的行为矫正 ,各个幼儿都达到或基本达到矫正目标。结论 :在幼儿园进行儿童行为偏差矫正 ,具有独特的优势 ,并在防治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方面具有肯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父母喂养行为与其学龄前子女进食行为之间关系甚密,但两者孰因孰果尚不明晰。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文献综述,着重梳理了学龄前儿童进食行为和父母喂养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并尝试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为今后开展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1.
《中国妇幼保健》2016,(2)
目的了解母亲对学龄前儿童体重水平是否存在感知偏差,初步分析影响其体重感知的人口社会学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两所幼儿园250名学龄前儿童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和子女感知体重水平。结果 55.56%(110例)的母亲能够准确感知孩子的体重水平,且低估孩子体重水平者(33.84%,67例)远远多于高估孩子体重水平者(10.61%,21例)。孩子的性别(P=0.003,OR=3.034)及其当前体重水平(P0.001,OR=4.420)和母亲的体重水平(P=0.061,OR=3.402)与母亲低估儿童体重显著相关。结论母亲对学龄前孩子的体重水平的感知准确性较差,且有低估孩子体重水平的倾向。男童、超重孩子的母亲更可能低估其子女的体重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余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儿童保健咨询的3~5岁儿童共3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为35例(11.67%),在校正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母亲孕前低体重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降低,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0.602(0.413~0.755)、1.822(1.370~2.424),均P<0.05;母亲孕期增重过度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其OR值及95%CI为1.298(1.009~1.669),P<0.05,但是母亲孕期增重不足并不会降低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P>0.05);母亲孕前超重肥胖且孕期增重过度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显著增加,母亲孕前低体重且孕期增重不足或孕期增重正常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显著降低,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575(1.031~2.411)、0.556(0.343~0.872)、0.411(0.233~0.719),均P<0.05。结论母亲孕前BMI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度均是学龄前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并且母亲孕前BMI的影响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孕妇体质量指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并分娩且无内科并发症的孕妇1 0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并计算孕12周内、孕32周、分娩前孕妇身高和体质量、孕期体质量变化、孕期体质量指数变化,分析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孕期体质量指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孕期体质量指数变化有正相关性.结论 孕期按孕周进行营养指导有利于减少围生期并发症,对胎儿生长受限者,应早于孕32周开始治疗,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Matt R. Merema Denise L. Sullivan Christina M. Pollard Jillian A. Abraham Stephania M. Tomlin Ali L. Radomiljac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6,40(1):68-70
Objective: To report on parents' perceptions of their child's weight status and how the child's body mass index (BMI) is associated with parent intentions to change or maintain the child's weight. Methods: Estimates were derived via data collected from 4,437 parents from 2009 to 2012 as part of the Western Australian Health and Wellbeing Surveillance System. To measure weight perceptions, parents were asked, “Is your child underweight, normal weight, overweight or very overweight?” BMI values were also derived via parent‐reported height and weight. Parent intentions were assessed by asking parents, “What are your intentions regarding your child's weight?” Results: Significantly fewer parents perceived their child as overweight (8.2%) or very overweight (0.2%) than was derived via parent‐reported height and weight (16.3% and 5.8%, respectively). More than half the parents with children above or below the healthy BMI range reported an intention to “do nothing” about their child's weight (between 54.5% and 70.0%). Conclusions: A large proportion of Western Australian parents misjudge their child's weight status and the majority express no intention to help their child achieve a healthy weight. Implications: The results reinforce the importance of population‐level, parent‐focussed interventions targeting perceptions of children's weight and appropriate action. 相似文献
15.
学龄前儿童皮褶厚度、体脂含量、瘦体重与营养状况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唐山市2320名不同营养状况学龄前儿童的皮褶厚度、体脂含量、瘦体重等指标进行了调查;利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导出了直接估算瘦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认为体脂含量、瘦体重、体块指数和左臂部皮褶厚度是衡量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显著因子,并建立了以营养状况分级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方程,经考核表明,目前所采用的身高标准体重法正常值范围较窄,轻度及明显肥胖标准偏低,建议正常范围扩大为身高标准体重的90~120%,轻度和明显肥胖标准分别定为>120%和>130%。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出生队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出生体重儿婴幼儿期身长、体重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动态变化及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方法]对2 547名婴幼儿0~30个月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BMI值并采用身高别体重中位数百分比法来判定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结果]在0~30月中,巨大儿在各年龄的体重、身长和BMI均为3组之最,其次为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处于最低水平.不同出生体重儿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在出生后头3个月呈上升趋势,于3个月时达到高峰.巨大儿组在出生后各年龄段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在三组中处于最低水平,低出生体重儿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在出生后第3年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宫内生长与儿童早期生长有密切的关系,在重视预防婴幼儿超重和肥胖的同时也要加强营养不良的预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