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重症肌无力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疗效及效果评价。方法:总结分析手术治疗各型重症肌无力17例。结果:手术完全切除胸腺、胸腺瘤、前纵隔脂肪组织及受侵之部分肺、心包等。术后缓解及改善12例,无效4例,死亡1例,有效率70.6%。结论:外科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关键是完全切除胸腺、胸腺瘤及前纵隔所有脂肪组织。  相似文献   

2.
评价手术切除胸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术前药物准备1-周,胸骨下中入路全部切除胸腺及肿瘤12例,其中同时行前纵隔记组织清扫9例,术后配以放化疗1例,单纯放疗2例。结果术后早期无死亡者,术后1-3年的缓解和改善率,较1年内明显增高,约90%,按Monden标准为:缓解3例,改善6例,术后7年死于恶性胸腺瘤复发1例。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24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结果,分析24例患者资料。本组病例均完整切除肿瘤、胸腺及前纵隔脂肪组织,术后6例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占25%。18例随访3年以上,其中13例症状缓解或改善,占72%.显示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如围手术期处理恰当,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胸腺切除及前纵隔淋巴清扫治疗重症肌无力35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34例随访2个月至5年,缓解14例,改善16例,无变化2例,死亡3例。结论;胸腺切除及前纵隔淋巴脂肪清扫治疗重症肌无力效果满意。延迟拔管或早期气管切开术,是防止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措施。胸腺肿瘤已侵及包膜或有局限性恶变的术后放疗可以减少复发,延长了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重症肌无力27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疗效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本组27例均系用手术切除胸腺、前纵隔脂肪组织,术晨及术后均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2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有效率96.3%,2例出现肌无力危象。结论 重症肌无力患者通过胸腺切除及术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替代传统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能有效治疗重症肌无力并减少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及胆碱能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于波  魏路军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5):437-438,44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5月—2007年12月间行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21例重症肌无力病人临床资料。按改良OSEIMAN标准分为Ⅰ型9例,Ⅱa型5例,Ⅱb型5例,Ⅲ型2例。随访结果按完全缓解、改善、无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后完全缓解6例,改善9例,无效4例,死亡2例。结论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手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除无胸腺瘤的单纯眼肌型肌无力病人需慎重考虑是否手术外,对其他重症肌无力病人应及早手术治疗,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积极防治肌无力危象。  相似文献   

7.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切除胸腺及前纵隔脂肪组织,手术范围上至颈部甲状腺下极,下至膈肌,两侧达肺门膈神经前缘.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 术后症状缓解16例,无效4例,术后2 d死于肌无力危像1例.有效率为71.4%.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1986年9月至2000年8月手术治疗52例胸腺瘤的结果,探讨胸腺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彻底清除前纵隔内的脂肪组织及并位胸腺.术后综合治疗,防止肿瘤的复发.对伴有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术前应改善症状,术后防治危象的发生.结果44例术后恢复顺利,8例伴重症肌无力病人术后48~72小时内发生肌无力危象,5例病人需长期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9例术后2~5年局部复发或胸膜肺转移,其中3例二次手术;五年生存率23.08%.结论胸腺瘤尽早手术,要彻底清除前纵隔内的脂肪组织,术后进行化疗和/或放疗(Masaoka临床分期除外Ⅰ期),以防止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手术配合的特点。方法回顾我院18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方法和配合要点。结果186例重症肌无力均采用胸骨横断第2肋问切口切除胸腺并清扫前纵隔脂肪组织,配合科学的围术期管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胸骨横断第2肋间切口切除胸腺并清扫前纵隔脂肪组织,创伤小、切口小、美观且有利于维持术后胸廓稳定性,配合科学的围术期管理和巡回、器械护士的熟练配合,使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1977年 3月~ 2 0 0 2年 11月间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胸腺瘤 10 5例 ,其中重症肌无力 2 0例 ,剖胸骨正中切口胸腺瘤切除加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 6 9例 ,右前外侧切口胸腺瘤切除 2 2例 ,左前外侧切口胸腺瘤切除 14例。 结果:10 5例中彻底切除者 10 0例 (95 .2 % ) ,未能彻底切除者 5例 ,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 1例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因呼吸衰竭死亡。 19例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随访 ,2例术后 2~ 3年局部复发或肺内转移。结论:胸腺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剖胸骨正中切口 ,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的脂肪组织切除为主要术式 ;胸腺瘤具有潜在恶性 ,除病理分期 期外术后均行放疗 ,局部复发及转移者应采用放疗加化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镜扩大切除胸腺和胸腺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4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电视胸腔镜(VATS)下经右胸前侧径路胸腺及胸腺瘤扩大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胸腺瘤在内全胸腺组织到前纵隔和上纵隔所有脂肪组织。结果:45例患者中顺利完成手术44例,1例因术中左无名静脉损伤出血.转为开胸手术;无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02rain、平均胸腔引流时间2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术后随访3~24个月,总有效率为77.7%(35/45),其中稳定缓解18例、药物缓解17例、无效10例。结论:经右胸前侧径路胸腔镜下胸腺及胸腺瘤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在技术上可行,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但期远期疗效尚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Chen JF  Tu YR  Li X  Lin M  Lai FC  Qu M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9):2770-2772
目的 评价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6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胸腺组织及前上纵隔的脂肪组织.结果 全组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8±2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0±29)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2±2.5)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8个月,完全缓解20例(32.3%),部分缓解32例(51.6%),稳定8例(12.9%),恶化2例(3.2%),总缓解率83.9%.结论 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技术可行、疗效可靠,具备微创、恢复迅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侵袭性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的双侧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手术操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双侧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1例侵袭性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患者,双侧入路完整切除胸腺瘤及前纵隔脂肪组织,观察其疗效。结果:双侧胸腔镜手术切除侵袭性胸腺瘤达到了根治效果,术后患者肌无力症状明显缓解,同时避免了开放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以及单侧胸腔镜下不能清扫对侧脂肪及遗留迷走胸腺的弊端。结论:双侧胸腔镜下微创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侵袭性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同样能达到根治的效果,证实了手术操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58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力  杨双强 《重庆医学》2008,37(13):1447-1449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70年6月至2007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路径及术后危象的预防及处理。结果本组发生术后肌无力危象21例,发生率36.2%。术后死亡5例。术后随访47例,肌无力症状消失19例,缓解15例,改善不明显或加重13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置胃管,术中经胸骨正中切口彻底切除胸腺瘤及前纵隔淋巴脂肪组织,术后延长呼吸机辅助通气,合理、及时使用胆碱酶抑制剂及激素,加强呼吸道管理、控制感染等综合措施,是预防及治疗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于本院行胸腺切除术的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行开腹手术,试验组27例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切除前纵隔和胸腺脂肪组织的重量及相关症状De Filippi分级;统计比较两组MGFA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切除前纵隔和胸腺脂肪组织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试验组MGFA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肌无力胸腺瘤手术及围术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瘤的手术方法、围术期的处理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86例胸腺瘤伴MG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准备、术中处理、术后危象的预防及处理等。结果:手术86例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MGC)共16例(18.60%),除术后死亡2例外,其余病例恢复出院。术后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42例、改善30例,有效率83.72%,其余14例症状无缓解或加重。结论:胸腺瘤切除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一种较安全而有效方法。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彻底切除胸腺瘤及前纵隔淋巴结脂肪组织.术后延长呼吸机辅助通气,合理及时使用胆碱酶抑制剂及激素,加强呼吸道管理控制感染等综合措施,是预防及治疗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方法.有利于降低MGC发生率及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全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全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3月~2009年10月,8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全胸腔镜下行经右胸胸腺扩大切除术,男性39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33.5±7.5)岁.切除范围包括胸腺组织及前上纵隔的脂肪组织.结果 全组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96±2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2±2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2±2.5)d,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4例,经过机械通气和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病理示胸腺增生28例、胸腺瘤15例、胸腺囊肿3例、萎缩胸腺26例、正常胸腺14例.8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完全缓解27例(31.4%),部分缓解45例(52.3%),稳定11例(12.8%),恶化3例(3.5%),总缓解率83.7%.结论 全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技术可行、疗效可靠,具备微创和恢复迅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骨横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方法 采用胸骨横切口(8-10cm)不进入胸腔的方法,进行胸腺瘤或胸腺组织的清除,包括前纵隔脂肪组织,手术共进行19例。结果 无死亡病例,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占84%。结论 胸骨横切口胸腺切除术可减轻患者的创伤及痛苦,有利于术后近期恢复及减少气管切开术后的并发症,实为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30例患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术中完全切除胸腺组织,同时彻底清除前纵隔脂肪组织,术前后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出现肌无力危象者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术后2例出现肌无力危象,经抢救好转,余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5个月~5年,症状完全缓解14例,改善11例,无效2例,死亡3例。结论:胸骨正中切口行扩大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对重症肌无力病人应及早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Ⅲ型危重型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Ⅲ型危重型重症肌无力的经验。方法 分析我院1990 年4 月至1999 年3月38 例Ⅲ型危重型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的效果。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切除胸腺及清扫前纵隔脂肪组织。结果 术后因吸呼困难或危象行气管切开19 例20 次。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住院(48 .6 ±36 .6)d ,所有病人出院或转科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Ⅲ型危重型重症肌无力病人术后极易发生危象,预防性或及时气管切开辅助呼吸是抢救危象病人有效而安全的措施。术前准备不必强调一定模式,伴发其他免疫性疾病( 主要为甲亢) 并非手术禁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