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AMI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ET,TXB2和6-keto-PGF1α浓度分别于溶栓治疗前后进行测定。结果 AMI组溶栓前分别较溶栓后及对照组ET和TXB2升高,6keto-PGF1α降低,溶栓后TXB2仍高于对照组,6-k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哮喘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血液中的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PGF-1α)的水平,以探讨其在哮喘中的监测意义及相互作用。方法共选择轻度哮喘组患者32例,中重度哮喘组患者23例,健康对照组共18例,每例研究对象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将其分为2部分,其中3 mL用于测定TXB2、6-K-PGF1α;2 mL用于测定ET。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三组血浆中ET水平比较:轻度哮喘组与中重度哮喘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哮喘组低于中重度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三组血浆中6-K-PGF1α水平比较:轻度哮喘组与中重度哮喘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哮喘组高于中重度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三组血浆中TXB2水平比较:轻度哮喘组与中重度哮喘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哮喘组低于中重度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T、TXB2与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可能在气道炎症方面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6-K-PGF1α与哮喘的病情呈负相关,说明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
对14例外源性支气管哮喘和26例经X线、肺功能、血气分析检查均正常的对照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回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应用放免法测定血和BALF中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结果:哮喘组血与BALF中TXB_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哮喘发作期呈明显正相关,而6-keto-PGF_1α两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58例脑梗塞病人血浆中TXB_2和6-Keto-PGF_(1α)的含量。发现脑梗塞病人急性期TXB_2含量显著升高,6-Keto-PGF_(1α)含量显著降低。病情越重,病灶越大,TXB_2升高越明显。而患者6-Keto-PGF_(1α)虽显著降低。但与病情及病灶大小无关。研究结果提示,患者TXB_2的变化主要反映了脑组织的受损程度;6-Keto-PGF_(1α)的变化可能反映了此类患者体内PGI_2合成能力下降,此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陈涛王国丽刘浩罗锡圭(第一临床学院核医学科,沈阳110001)关键词血管闭塞性脉管炎;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放射免疫分析循环血液中TXA2和PGI2的平衡失调时...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探讨头颈癌病人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1例头颈癌病人、24例良性疾病病人和20例健康人血浆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③结果头颈癌病人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及TXB2/6-Keto-PGF1α比值较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增高(F=4.45~31.19,P<0.01,0.05);发生转移者血浆TXB2含量较无转移者增高(t=2.21,P<0.05)。④结论头颈癌病人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明显异常,且与肿瘤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素E_1对肺心病患者TXB_2和6 -K -PGF_(1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前列腺素E1 (PGE1 )治疗肺心病的机理。方法 对 56例肺心病患者应用前列腺素E1 治疗 2周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水平。结果 肺心病患者治疗后血浆TXB2 明显下降P <0 .0 5) ,6-K -PGF1α有明显升高 (P <0 .0 5)。结论 应用PGE1 可改善TXB2 /6 -K -PGF1α平衡 ,对治疗肺心病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8例合并冠心病)血浆TXB_2和6Keto-PGF_(1α)的浓度。发现:TXB_2浓度,30例病人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病人高于轻症病人(P<0.05);合并冠心病的病人高于未合并冠心病的病人(P<0.001)。各组病人6Keto-PGF_(1α)浓度均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TXA_2-PGI_2失衡与急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TXB_2浓度与病情程度正相关。TXA_2可能在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相互影响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肾病综合征患儿TXB2及6—keto—PGF1α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及30例对照组儿童进行了血浆TXA2及PGI2代谢终产物TXB2及6-keto-PGF1a的测定,结果提示:肾病综合征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TXB2明显升高,6-keto-PGF1a明显降低,TXB2/6-keto-PGF1a明显升高,且与24小时尿蛋白量呈正相关。说明肾病综合征患儿体内存在着明显的TXA2及PGI2的平衡失调,这一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肾小球损伤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阿魏酸钠对急性期脑梗塞病人血浆血栓素B_2、6-酮-前列腺素F_(1α)及血清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0例急性期脑梗塞病人血浆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变化以及阿魏酸钠(SF)对其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急性期脑梗塞病人LPO水平显著升高并持续2周以上,6-Keto-PGF_(1α)与LP0呈负相关,SF对TXB_2有显著抑制作用(P<0.O1),而对6-Keto-PGF_(1α)无明显影响。SF对LPO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维生素E(P<0.01),其机理可能与SF对自氧化和酶促过氧化均产生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溶栓前后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1例AMI患者6小时内和溶栓后48小时血清中TNF-α、IL-6和IL-10水平,分析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MI患者溶栓前血清TNF-α和IL-6增高,IL-10降低。AMI患者溶栓前后相比,血清TNF-α和IL-6降低,IL-10升高。结论细胞因子参与AMI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炎症反应,其溶栓前后的检测可作为AMI的治疗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再通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17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及再通后YKL-40的水平,18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YKL-40水平及20例健康状况良好、未发现心脏相关疾病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YKL-40,分别比较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前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健康体检者的差异以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再通前后的差异。结果: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血清YKL-40水平[(157.56±52.35)μg/L(75.02~558.04μg/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97.3±36.04)μg/L(53.2~199.05μg/L)](P〈0.05)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124.3±41.12)μg/L(67.5~224.8μg/L)](P〈0.05);健康体检者组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再通后YKL-40水平为[(106.45±39.22)μg/L(64.13~159.24μg/L)],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再通后与健康体检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YKL-40水平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方面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QT离散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T间期离散度(QTd)是简便易行的无创心电生理检测技术,可反映心室复极状况,是判断心肌电活动稳定状况的指标之一。有研究发现,QTd增加与冠心病患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CVA)及猝死的发生有关。本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不同时段QTd的变化,比较溶栓成功组、溶栓失败组及未溶栓组,以探讨AMI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QTd及CV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老年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治疗后QTc间期的变化,将老年AMI患者分为溶栓组(23例)和未溶栓组(25例),两组患者发病后QTc间期平均值均延长,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溶栓组溶栓后1日QTc间期明显延长,第2d达高峰后迅速缩短,而未溶栓组发病后1~3日QTc间期无明显变化,从发病第4d起缓慢缩短。溶栓所致的QTc间期延长可能于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有关。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QTc间期除溶栓后第2d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而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QTc间期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因此在评价老年AMI患者溶栓疗效时,比较QTc间期缩短的速度比单纯比较溶栓后某时间QTc间期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 I)术治疗患者及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术前及术后第1~7天血浆MMP-9的含量。结果心肌梗死患者PC I术前及术后血浆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C I术患者在术后第1天血浆MMP-9明显升高(198±59)μg/L,并在术后第2~3天达高峰,第4~5天开始显著下降。结论MMP-9水平增加可能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MMP-9水平升高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 2 4小时内梗死区心电导联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10 7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在发病 <6小时内接受重组链激酶 (思凯通 )溶栓治疗 ,根据溶栓后 2 4小时内T波倒置 ,分为T波倒置和T波未倒置组 ,并且记录两组的CK -MB、心电图ST段的变化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观察T波倒置与其的关系。结果 溶栓治疗后 2 4小时内梗死区心电导联T波倒置组与T波未倒置组相比血清CK -MB峰值出现时间明显提前 (P <0 .0 1) ,峰值显著下降 (P <0 .0 5 ) ,且大多数伴随着ST段迅速回降 (P <0 .0 1) ,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例数增加 (P <0 .0 1) ,T波倒置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T波未倒置组 (P<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可以作为冠脉再通的又一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首发AMI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77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①A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2.1%、B组81.6%(P>0.05);②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左室射血分值(LVEF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可作为成功、有效的再灌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4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合理、有效救护,显效19例,无效4例,1例并发牙龈出血,经局部压迫止血后停止。有效率为83.33%;未出现严重的出血和心律失常。结论:良好的护理与溶栓治疗的成功密不可分,并可有效防治溶栓后出血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过程中血清肌红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 Mb)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Mb的水平。结果:再灌注组血清Mb的峰浓度(619.59±198.55ng/ml)显著高于未再灌注组(487.31±60.87ng/ml),而且再灌注组较未再灌注组血清Mb达峰时间明显提前(192min对480min,P<0.01),再灌注组Mb的2小时出现率(Mb2/Mb0)较未再灌注组也显著增高(4.24对2.12,P<0.01)。结论:血清Mb值在尿激酶溶栓治疗冠脉再灌注后早期上升、快速达峰,可以作为一种可靠而简便的判断AMI再灌注治疗成功与否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