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鼻甲气化     
1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反复鼻堵3年伴头痛2年,既往体健。入院检查:鼻内镜下见双侧鼻腔黏膜轻充血水肿,右侧鼻腔狭窄,鼻中隔向右侧偏曲。左侧中鼻甲肥大,鼻腔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图1A)。鼻窦CT示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图1B,图1C)。  相似文献   

2.
1 鼻内镜手术的适应症主要有哪些?①鼻窦的慢性阻塞性炎症, 药物治疗无效的鼻窦炎及鼻息肉; ②真菌性鼻窦炎; ③鼻窦囊肿; ④鼻腔、鼻窦内的良、恶性肿瘤; ⑤蝶鞍区病变, 如垂体肿瘤等; ⑥鼻腔或鼻窦骨结构异常导致的病变, 如: 蝶窦假性动脉瘤、海绵窦动静脉瘘、脑脊液鼻漏、后鼻孔闭锁、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及鼻丘气房过度气化等; ⑦鼻眼相关疾病, 如: 慢性泪囊炎、眶壁或视神经管骨折及恶性突眼等; ⑧鼻咽部病变, 如: 咽囊炎、咽鼓管咽口病变、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鼻咽部肿瘤及腺样体肥大等; ⑨颅底及侧颅底肿瘤探查及切除; ⑩鼻腔及…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4岁。鼻内脓痴,鼻腔通气不畅20余年,干1993年10月来我院就诊。检查:外鼻无畸形,鼻腔检查见双侧鼻前庭皮肤及鼻腔粘膜颗粒状增生,双侧后鼻孔处涕及脓痴滞留,不能吸至鼻咽部,探针不能通过。鼻咽镜检查见双侧后鼻孔癫痕状膜性闭锁,鼻腔探针探及时,见闭锁部质软,无骨性组织,有局限性突起。咽隆突,咽鼓管咽口清晰可见,诊断为鼻硬结,双侧后鼻孔膜性闭锁。用YAG激光行双侧后鼻孔成形,采用国产JCW一三型Na‘-YAG激光手术器,波长1.06Pm,光纤直径0.smm,功率10OW。双侧鼻腔及鼻咽部用l%地卡因粘膜麻醉,窥鼻器…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7岁。因双侧鼻腔渐进性阻塞7年于2000-03-05就诊。检查:外鼻正常,鼻腔粘膜慢性充血,双侧下、中鼻甲无肿大,各鼻道内无新生物,鼻中隔无偏曲,副鼻窦区无红肿及压痛。鼻内镜下见:后鼻孔3 cm×3 cm×2 cm大小圆形红色带蒂肿物,表面光滑,活动,蒂部在鼻咽左侧壁咽鼓管圆枕附近。鼻咽CT示:鼻咽占位性病变,内含骨性结构,侵犯左侧翼板。取肿瘤送病检,病理报告:良性问叶瘤。全麻下行软腭裂开,鼻咽肿瘤摘除术。腭裂开口器开口,正中切开软腭及硬腭口腔面粘膜1/2,切口两侧缝线止  相似文献   

5.
鼻腔与耳位置靠近,联系紧密,鼻腔的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经常导致鼻气流紊乱或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易并发急性鼻炎、鼻窦炎,从而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功能受到损害。为进一步了解鼻中隔偏曲对双侧中耳功能的影响,我们对39例可以判定偏曲方向的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声导抗检测。  相似文献   

6.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放疗后鼻后孔鼻咽部粘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我科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6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后孔和鼻咽部粘连的患者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6例中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33~ 62岁。分别于鼻咽癌放疗后 3~ 8年逐出现鼻塞并进行性加重 ,直至鼻腔完全堵塞 ,张口呼吸 ,鼻流脓涕。检查 :1莆田市湄洲湾北岸医院耳鼻咽喉科 (福建莆田 ,35 1146 )鼻中隔后缘和软腭背侧广泛与鼻咽后壁粘连 ,双侧咽鼓管圆枕被包埋在瘢痕组织中 ,双侧鼻腔与咽部完全不通。双侧中、下鼻甲轻度萎缩 ,表面粘膜光滑 ;中鼻道、鼻底见脓涕 ;鼻腔内未见新生物。自口腔可见软腭与咽后壁广泛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伴与不伴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术后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鼻中隔偏曲伴或不伴鼻-鼻窦炎109例,单纯鼻中隔偏曲21例,鼻中隔偏曲伴鼻-鼻窦炎88例,其中鼻中隔偏曲伴发下鼻甲肥大71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48例采用鼻内镜单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A组),2011年1月~2011年12月61例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随访3个月,记录术后鼻镜复查的客观表现与患者通气的主观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B组术后鼻腔结构通畅明显优于A组.术后3个月,B组患者鼻腔主观通气功能的模拟视觉评分明显优于A组.结论 鼻中隔偏曲患者常合并鼻-鼻窦炎以及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矫正同时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可更有效地提高术后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鼻中隔偏曲患者鼻窦CT的测量分析,初步评价鼻中隔偏曲程度与下鼻甲肥大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9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鼻窦冠状位CT,将与鼻中隔偏曲方向一致的鼻腔设为对照组,与鼻中隔偏曲方向相反的鼻腔设为实验组。测量并记录鼻中隔偏曲角度,双侧下鼻甲骨、内侧黏膜、外侧黏膜厚度。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下鼻甲内侧黏膜、骨、外侧黏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下鼻甲内侧黏膜、骨、外侧黏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下鼻甲内侧黏膜、骨、外侧黏膜厚度与鼻中隔偏曲角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但相关系数r 提示三者与鼻中隔偏曲角度的相关性:骨>内侧黏膜>外侧黏膜。结论 鼻中隔偏曲伴代偿性下鼻甲肥大,不仅由下鼻甲黏膜增厚引起,也可由下鼻甲骨本身增生引起,鼻中隔矫正术术前行鼻窦CT检查,对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方法 选取慢性鼻窦炎患者206例,根据是否患有慢性鼻窦炎分为观察组85例与对照组121例。记录两组患者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下鼻甲及鼻丘气房肥大、中鼻甲反向偏曲及钩突气化等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现象。 结果 观察组鼻中隔偏曲、下鼻甲及鼻丘气房肥大、泡状中鼻甲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鼻甲反向偏曲及钩突气化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鼻中隔偏曲均以高位偏曲为主,但观察组鼻中隔高位偏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鼻丘气房及下鼻甲肥大均为慢性鼻窦炎发展中的重要结构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常和病理状态下鼻气道阻力在鼻腔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鼻瓣区的确切位置。方法研究正常成人鼻黏膜减充血前、后以及慢性鼻炎和鼻中隔偏曲手术前、后鼻气道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NAR)在鼻腔中的分布。结果正常成人鼻黏膜减充血前,NAR最大部位位于梨状孔,而在减充血后,则位于内孔区。慢性鼻炎患者手术前、后NAR最大部位分别位于梨状孔和内孔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前、后则分别位于偏曲部位和梨状孔。结论鼻瓣区在正常情况下位于梨状孔和下鼻甲前端,当鼻腔存在阻塞性病变时则位于病变部位。鼻瓣区的部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和鼻黏膜舒缩状态以及鼻腔的开放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慢性鼻塞20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对于慢性鼻塞常规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鼻中隔粘骨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 ,但只能解决鼻腔通气的前中部分阻塞 ,对伴有下鼻甲后端增殖性病变疗效欠佳。 1 997~ 1 999年 ,我们采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慢性鼻塞患者 2 0 0例 ,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2 0 0例中 ,男 1 0 7例 ,女 93例 ;年龄 1 6~ 6 7岁。均为单纯性鼻塞。经鼻内窥镜检查 ,双侧慢性肥厚性鼻炎 91例 ,变应性鼻炎 6 7例 ,单纯性下鼻甲后端增殖性病变 2 6例 ,鼻中隔偏曲并有下鼻甲后端不同程度增殖性病变 1 6例。1 .2   治疗方法鼻内窥镜 (St…  相似文献   

12.
1997年以来我们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6例、40眼,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40眼,其中2例为双侧泪囊炎,男10例,女26例,25~50岁,平均35岁.病史2~20年.有鼻部外伤骨折史2例,鼻外径路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复发3例.临床症状有:见风溢泪,眼内发痒.局部检查见内眦部慢性充血并有泪液.用生理盐水冲洗下泪小点时从上泪小点溢出.泪囊碘化油造影摄片见鼻泪管阻塞.鼻腔检查示中鼻甲肥大,鼻中隔高位偏曲.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疗效。方法对我科199例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采用鼻内镜手术,行鼻中隔矫正术;用4mmStryher微型电动切割器作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结果随访6~30个月,该方法对199例均能彻底地矫正鼻中隔偏曲,尤其是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能安全有效地减少下鼻甲体积,满意地改善病人的鼻腔通气,防止术后鼻腔干燥结痂及并发萎缩性鼻炎。仅有1例病人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结论该方法与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及下鼻甲手术比较,更加安全有效,既能保持疗效持久,又能保存下鼻甲的正常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鼻塞是鼻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多数因为鼻腔狭窄引起,而鼻腔结构异常是鼻腔狭窄的主要原因,鼻腔结构异常包括鼻中隔偏曲,中下鼻甲肥大等.近几年来我科采用鼻内镜下下鼻甲鼻中隔联合手术矫正患者鼻腔结构异常,扩大鼻腔容积,改善鼻腔通气,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4岁.主诉鼻阻塞头痛2年,右眼溢泪35 d.门诊曾诊断为:①鼻中隔偏曲;②右侧慢性泪囊炎.于2006年12月12日来我院就诊.鼻内镜检查:鼻前庭皮肤正常,鼻腔黏膜慢性充血,双下鼻甲黏膜无肿胀,表面光滑.鼻中隔向右"C"型偏曲.右眼视力正常,内眦部皮肤无红肿,结膜无充血.泪道冲洗后有脓性物返出.鼻窦冠状位CT检查:鼻中隔向右偏曲,全组副鼻窦窦腔黏膜无肥厚,窦壁骨质结构无异常,鼻甲无肥大.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30岁,因"鼻阻、头昏痛"7年于2013年9月22日入院。入院查体:外鼻无明显畸形,鼻前庭皮肤无疖肿、无皲裂,鼻腔阻塞,鼻腔黏膜色暗红,双侧下鼻甲充血、肿大,麻黄素收敛欠佳。双侧中鼻道可见少许分泌物。鼻中隔向左侧呈棘突样偏曲,各鼻窦体表投影区无压痛。副鼻窦CT示:①鼻中隔偏曲;②双侧下鼻甲肥大。入院后予以抗炎止血对症治疗,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无绝对手术禁忌证后,于9月24日在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5岁。因持续性鼻塞10年,于2004年11月1日入院。双侧持续性鼻塞,脓涕多,伴头昏、嗅觉减退;无面部麻木感及鼻出血病史。检查:左鼻腔见多个淡红色荔枝肉状肿物,质软,可移动,用1%麻黄素收缩肿物后见鼻中隔偏曲,右侧鼻中隔与中鼻甲、下鼻甲相接触。后鼻孔检查:鼻咽部见一灰白色、表面光滑的圆形新生物。鼻窦CT扫描示:左侧筛窦占位性病变,上颌窦、额窦、蝶窦慢性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18.
对6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改良型鼻中隔矫正术,其主要内容是(1)对鼻中隔全程"S"形偏曲及"C"形偏曲者的鼻中隔偏曲部软骨在术中经处理后再利用;(2)术后鼻腔用明胶海绵固定,术后用1%呋麻液滴鼻,尽量减少术中创伤引起的粘膜肿胀,影响鼻甲及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3)在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基础上将切口向上延长2~5mm,向下尽量将偏曲部全程切开至鼻底.68例近期及随访1年以上均示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0岁,因双侧鼻腔进行性鼻塞24年余,于2008年5月25日入院。鼻内镜检查示:鼻中隔明显向左偏曲,双鼻腔自鼻腔底及鼻中隔软骨段始,可窥及膨隆肿物堵塞于鼻腔中后段,并达鼻咽腔,肿物表面光滑,质中等,有弹性,活动度差。软腭无下塌,硬腭无穿孔。间接鼻咽镜下见后鼻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鼻腔黏膜接触点导致头痛患者的鼻腔解剖异常情况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患者,经鼻窦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评估鼻腔解剖异常情况,通过鼻内镜手术纠正解剖异常,术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鼻腔黏膜接触点以鼻中隔偏曲及无偏曲的鼻中隔棘突与中鼻甲、下鼻甲接触最常见,嗅裂区接触亦较多,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