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可控性膀胱术与回肠新膀胱术(附68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评价不同术式可控性膀胱术及回肠新膀胱术的疗效。 方法 对 6 8例膀胱全切除术后患者采用 4种可控性尿流改道及回肠新膀胱术式 ,术后对患者控尿、导 (排 )尿 ,贮尿囊容积、内压 ,影像学及血生化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回肠套叠式输出道 3例中有 2例部分脱套致术后尿失禁 ,需再次手术 ;缩窄末端回肠式输出道 44例控尿均良好 ,除 1例插管困难外余均能用 16~ 2 0F尿管自行导尿。去管折叠式贮尿囊 39例 ,其中回肠贮尿囊 3例、结肠 2 2例、回结肠 14例 ,能达到低压贮尿囊要求 ,但早期有 8例发生贮尿囊过度扩张 ,容量 1470~ 16 5 0ml;去带结肠贮尿囊 8例 ,容量 430~6 0 0ml,充盈压 30~ 45cmH2 O(1cmH2 O =0 .0 98kPa) ,有蠕动波 ,术后早期有 2例尿漏。回肠新膀胱2 1例 ,容量 35 0~ 46 0ml,充盈压 12~ 2 0cmH2 O ,日间尿失禁 1例 ,夜间尿失禁 2例 ,其余无尿失禁。 结论 盲升结肠 30cm剖开对折成形可控性膀胱可满足低压贮尿囊要求 ,去带结肠贮尿囊由于易发生术后尿漏或粘连 ,内压较高 ,不够理想。缩窄末段回肠式输出道控尿效果好、内腔大、插管顺利、并发症少 ,明显优于回肠套叠输出道。回肠新膀胱术贮尿排尿功能良好 ,术后生活质量高 ,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23例回结肠膀胱术术后患者的可控性尿动力学、血清电解质、肾功能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23例随访4~126个月,平均59个月。白天可控率为100%,夜问可控率96%。贮尿囊容量350~640ml,平均560ml,贮尿囊内压力9.30~32,08cmH2O(1cmH2O=0.098kPa),平均19.20cmH2O。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及贮尿囊造影显示:单侧输尿管狭窄并肾积水1例。贮尿囊结石2例。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正常。结论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远期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尿路分流术式。  相似文献   

3.
原位阑尾作输出道的可控回结肠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膀胱癌患者30例,行回结肠可控膀胱阑尾原位腹壁造口术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随访时间108~126个月,平均118个月。结果 本组远期并发症包括:贮尿囊容量过大5例,贮尿囊内结石形成6例,插管导尿困难4例,输尿管梗阻3例,贮尿囊内出血1例,高氯性酸中毒1例。针对发生的并发症作出相应处理,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阑尾原位腹壁造口术远期疗效可靠,但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膀胱全切术后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控尿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0年间28例可控性尿流改道(可控性回结肠膀胱)和21例原位肠代膀胱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组前9例行Indiana术式,后19例行改良的Indiana术式。原位肠代膀胱组采用乙状结肠或"W"形回肠纵行剖开制成贮尿囊。结果:本研究组4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2年。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组28例自行清洁导尿,间隔时间90~270min,平均240min。原位肠代膀胱组21例在腹压的辅助下自行排尿,排尿间隔时间150~240min,平均195min。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组中22例感觉生活满意或基本满意(78.6%),6例感觉生活不便(21.4%);9例出现并发症(32.1%)。原位肠代膀胱组中19例患者感觉生活满意(90.5%),2例感觉不满意(9.5%),均为压力性尿失禁;3例出现并发症(14.3%)。结论:原位肠代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并发症方面,原位肠代膀胱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小于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组。  相似文献   

5.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评价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例回结肠膀胱术术后病人的可控性、尿动力学、血清电解质、肾功能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0例随访6-118个月,平均62个月。白天可控率100%,夜间可控率95%。贮尿囊容量380-660ml,平均580ml。  相似文献   

6.
作者研究了回肠原位膀胱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的排尿模式。 1 985年 4月至1 996年 3月行低压原位回肠膀胱者 1 76例。手术方式 :距回盲瓣 2 5cm截取 54~ 60cm回肠袢 ,裁剪缝合成球形 ,尿道和尿囊行端侧吻合 ;后期 ,截取肠袢长度改为 40~ 44cm。所有患者均前瞻性随访 ,包括临床、代谢和影像学评价、下尿路功能 ,术后 3、6、9、1 2个月进行标准问卷和 2~ 3d的排尿控尿日记 ,了解白天和夜间控尿情况、排尿次数、膀胱容量和尿垫使用情况。对随访超过 5年者进行了评价。结果 :生存超过 5年者 97例 ,中位随访时间 95个月 (60~ 1 32个月 )。…  相似文献   

7.
可控性回盲肠膀胱2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后可控性膀胱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观察。方法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对23例膀胱癌患者施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后采用回盲升结肠形成贮尿囊,进行尿流改道。结果随访4月到4年均获得满意的疗效。贮尿囊容量达300~550ml,最大压力40cmH2O,阑尾流出道的压力为54cmH2O,4-5小时导尿1次,无尿外溢,无高氯性酸中毒。有2例术后因肿瘤转移死亡。结论回盲肠袋做贮尿囊,阑尾做流出道,可控性好,并发症少,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8.
改良可控性盲结肠膀胱术15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提高膀胱肿瘤全膀胱切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15例膀胱肿瘤患者行可控性盲结肠膀胱术 ,并对术式进行改进。 结果  15例随访 4~ 2 9个月 ,3个月后贮尿囊容量 45 0~ 6 5 0ml,平均 5 5 0ml,充盈状态下平均囊内压 (11.4± 4.3)cmH2 O(1cmH2 O =0 .0 98kPa) ,贮尿囊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 ,IVU示上尿路无积水和输尿管狭窄 ,排尿控制良好 ,插管容易。 结论 改良可控性盲结肠膀胱术操作简单 ,贮尿囊容量大、内压低、自控排尿良好 ,并发症少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的技术改进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对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技术进行改进,并应用于15例病人。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3岁。其中12例因多发性或浸润性移行细胞癌,3例因晚期神经源性膀胱而行膀胱全切除术。经技术改进后的Indianapouch操作简便,安全,无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7小时,输血平均600ml。术后上尿路功能良好,插管方便,贮尿囊容量400ml,顺应性好,最大充盈压力平均3.20kPa(1kPa=10.20cmH2O),病人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的方法及经验。方法本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45~62岁,平均54岁。术前均明确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采用腹腔镜下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然后取长约40cm回肠于体外缝制贮尿囊及输尿管贮尿囊吻合,体内行贮尿囊尿道吻合术。结果手术时间5.5~8h,平均6.5h;出血量200~1100ml,平均550ml。术后8周静脉尿路造影以及代膀胱造影检查显示:双肾显影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ml。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日间控尿良好,7例患者夜间控尿良好,夜间排尿2~3次。结论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体外建成贮尿囊及输尿管再植、体内贮尿囊尿道吻合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尿控率高、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阑尾与尿道吻合的回盲肠代膀胱手术远期疗效。 方法 应用回盲肠作贮尿囊 ,阑尾代后尿道原位排尿的方法治疗膀胱肿瘤病人 5 6例。 结果  11例病人术后获 10年以上随访。其中白天完全自控排尿 10例 ,夜间完全自控排尿 8例。伴后尿道假性瓣膜 2例 ,贮尿囊内继发结石 1例 ,后尿道狭窄 1例 ,无输尿管返流 ,无高氯性酸中毒。贮尿囊容量 2 90~ 5 2 0ml,平均 388ml,压力 2 3~ 36cmH2 O(1cmH2 O =0 .0 98kPa) ,平均 2 8cmH2 O。平均尿流率 9.6ml/s。 结论 阑尾与尿道吻合的回盲肠代膀胱术式具有贮尿囊内压低 ,容量大 ,可控性和原位排尿的优点 ,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2.
回结肠代膀胱术临床分析(附2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回结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2 5例膀胱肿瘤患者膀胱全切除术后 ,应用末段回肠及盲升结肠作贮尿囊行正位膀胱重建术。 结果  2 5例中获随访 2 2例 ,随访时间 6~ 3 4个月 ,平均 19.5个月。患者一般于术后 3周自主可控性排尿 ,日间排尿可控率 91% ,1年夜间尿失禁 2 6%。术后 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 (3 86± 75)ml(2 90~ 550ml)、最大尿流率 (12 .5±2 .2 )ml/s、剩余尿量 (2 6± 11)ml ,充盈期膀胱压力明显低于尿道闭合压。输尿管返流 2例 ,无尿道狭窄、输尿管狭窄 ,无高氯性酸中毒 ,肾功能正常。 1例术后 8个月发生肿瘤多处转移 ,余 2 1例无瘤存活。 结论 回结肠代膀胱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内压低 ,正位排尿 ,可控性好 ,并发症少等优点 ,患者易于接受 ,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3.
去带可控性盲结肠新膀胱术(附七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介绍一种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法。方法1996年12月~1997年12月对7例全膀胱切除患者行去带可控性盲结肠新膀胱术。结果随访2~12个月,贮尿囊平均容量420ml,平均内压(15±9)cmH2O,贮尿囊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IVU上尿路无积水和输尿管狭窄,排尿控制良好,插管容易,尿液中无致病菌生长。结论去带可控性盲结肠新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容量大、内压低、无返流、能自由控制排尿等优点,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缩窄末段回肠式可控性膀胱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健  李泗耀 《中华外科杂志》1996,34(12):726-728
作者报告23例缩窄末段回肠式可控性膀胱术的术后疗效。采用缝合器裁剪缩窄末段回肠形成输出道,回结肠或结肠剖开后重组成腔形成贮尿囊,输尿管末段插入贮尿囊作吻合。22例随访1~6年,其中回结肠贮尿囊13例,结肠贮尿囊9例。全部病例抗失禁效果良好,除1例发生插管困难外,均能用较粗的导尿管自行导尿。术后1年时,回结肠贮尿囊容量为900ml~1000ml,充盈压0.49kPa~1.96kPa,收缩波峰1.96kPa~2.74kPa;结肠贮尿囊容量为400ml~500ml,充盈压0.98kPa~1.96kPa,收缩波峰1.96kPa~3.93kPa。随访期间发现贮尿囊过度扩张6例,结石2例,感染12例次。未见输尿管梗阻、返流及明显的高氯性酸中毒等并发症。结果表明:缩窄末段回肠式输出道抗失禁效果好,插管导尿顺利。重组成形后,结肠贮尿囊和回结肠贮尿囊均能获得低囊内压,应注意防治贮尿囊过度扩张、结石及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梅骅用肠管做成可控性膀胱,由患者定期经腹壁输出道导尿,是尿流改道的一种重要改良方法.可控膀胱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用肠管重建的贮尿囊,抗返流的输尿管贮尿囊吻合以及可控的腹壁输出道.Gilchrist于1950年已报告了用盲升结肠做贮尿囊,...  相似文献   

16.
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改进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后贮尿和排尿问题。 方法 对 2 3例全膀胱切除患者行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 结果  2 2例术后随访 3~ 30个月 ,3个月后贮尿囊容量 45 0~ 6 0 0ml,平均 5 5 0ml,平均内压 (14± 8)cmH2 O(1cmH2 O =0 .0 98kPa) ,贮尿囊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 ,IVU示上尿路无积水和输尿管狭窄 ,排尿控制良好 ,插管容易。 结论 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及其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更好地解决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除术后的贮尿和排尿问题。方法对23例膀胱切除患者行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并对此术式作了一些改进。结果:贮尿囊容量大,压力低,厅控性能好,术后随方观察达到了可控性尿流改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5例,27-64岁(平均49.8岁)。均经腹腔镜下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经腹壁切口取出标本,然后将回肠牵出切口截取40cm长回肠段,剖开建成“M”型贮尿囊,并与双侧输尿管吻合再置入腹腔与腹腔镜下行贮尿囊尿道吻合建成原位回肠膀胱。行回肠新膀胱术。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7h,平均6.0h。出血量200~510ml,平均340ml,无输血。术后2~3天恢复肠道功能。术后三个月随访时患者排尿良好,新膀胱无明显残余尿,容量200-350ml。结论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很有前景,但还需要长时间随机对照和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9.
改良VIP回肠代膀胱术(附1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更好地解决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除术后的贮尿和控尿问题,采用改良VIP回肠代膀胱术治疗12例膀胱癌患者。其方法为截取末段回肠40cm进行除管和回肠双重折叠作为贮尿囊,输尿管与回肠行LeDucCamey吻合术,回肠与后尿道端端吻合建立尿流输出道。随访6~28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10例白天完全控尿,2例增加腹压时有尿失禁;9例晚间完全控尿,2例部分尿失禁,1例完全尿失禁。代膀胱内压低,容量大(平均400ml);无输尿管返流和剩余尿。  相似文献   

20.
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阑尾输出道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红 《护理学杂志》2002,17(12):902-903
我科 1990~ 2 0 0 1年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阑尾输出道术 5例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5例中 ,男 4例、女 1例 ,年龄 5 3~ 6 7岁 ,平均 6 1 6岁。 5例均为复发性膀胱癌多发浸润肿瘤 ,曾行 2~ 3次膀胱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后病理报告示移行细胞癌 2~ 3级。手术方法 :在全麻插管下进行。病人取仰卧、头低足高位。取下腹正中切口 ,按常规方法进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 ;距回盲部 10~ 15cm截取一段 15~2 0cm长的回肠襻 ,吻合成一低压、大容量、抗反流的储尿囊 (代膀胱 ) ,内置 16F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