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某全家四代共49人,其中麻风患者9例,占18%。第一例患者为曾祖母,娘家有麻风患者,45岁发病,瘤型;第二代共10人,其中2个女儿,一个媳妇发病,发病年龄为32~53岁;第三代15人中4例瘤型患者,均为男性,20岁发病,他们的3个子女未发现患麻风;第四代22人中1例瘤型患者,其父母均健康,与祖母(患  相似文献   

2.
两个家系分别有6人和5人同患麻风。家系1:全家6口均患麻风;最先发病者为第二代,男性,LL,系线索调查发现;因拒绝治疗,以后传染给父母、妻子(均为TT)和儿、女(均为LL),全家同患。后经多次教育,本人及儿女入院治疗,少菌型者在家治疗,乃父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左旋咪唑对瘤型病人体外试验时对麻风杆菌抗原和结核菌素PPD反应的效果.作者研究了14例埃塞俄比亚人(女6,男8,年龄12~36岁,平均23岁).其中BL或LL11例,BT3例.研究前除瘤型组5例曾用DDS2周~20年外,其余  相似文献   

4.
我们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户麻风治愈者的34名子女进行了评定。对60~80年代确诊为麻风的已婚治愈者的成年子女,随机抽选30户,其中 L 型治愈音14户、T 型治愈者16户(马德里分型法),每户评定1~2人,共计男19人,女15人;18~35岁,平均28.5±3.5岁;小学程度10人,初中16人,高中8人;均为农民。评定于1997年  相似文献   

5.
平福乡二汪村位于桂南交通十分不便的一个大山脚下,全村有35户168人,其中男95人、女73人,壮族占96.34%。1956~1988年间经过16次各种方式的调查,共发现麻风病人19例,其中TT6例,LL13例。患病率在1959年高达93.75‰,发病率1953年为4651:16/10万,是国内罕见的高流行区。患者中男15,女4例;11~40岁者最多;家庭中有1例麻风的7户,2例的2户,有8例的1户(四代发生麻风)。经过联合化疗及  相似文献   

6.
1991年对本地区1032例麻风治愈者进行了溃疡调查。查出患溃疡者407例(39.44%),其中男348例,女59例,年龄23~79岁,病期11个月~32年;原属多菌型235例,少菌型172例;溃疡期5天~27年。长期受压摩擦、鞋  相似文献   

7.
1975年以来,我们用胫后肌腱止于骨孔法和止于肌腱法矫正麻风垂足58例,对34足进行了11~16年的观察。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29~50岁,平均37岁;瘤型4例,结核样型30例,垂足21~16年,平均8年;麻风治愈  相似文献   

8.
泰县自1957年以来累计有麻风多发户86户,其中多菌型者37户,少菌型者49户。家属6440人中有102人发生麻风(15.8‰),包括男75例,女27例;一户中有2人发病者73户,3例者10户,4例者3户。多菌型患者家属1020人,发病48例(47.06‰)  相似文献   

9.
马边县现有麻风157例,其中瘤型122例(男93、女29),结核样型35例(男24、女11)。从中查出畸残者96例(61.15%),包括Ⅰ级44例(男33、女11;瘤型36、结核样型8),Ⅱ级52例(男36、女16;瘤型  相似文献   

10.
1991年全区共发现新麻风病人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多菌型10例,少菌型2例;家内接触发病7例,家外接触发病5例;有畸残者10例(Ⅰ级5例,Ⅱ级2例,Ⅲ级3例);年龄11~58岁,平均37.1岁,有1例不到15岁;自报、他报及麻风防治单位发现者各2例,接触者检查和线索调查奋发现3例。  相似文献   

11.
1989年发现一例LL型麻风治愈者家属中3个女儿都患麻风。例1,长女,15岁,背部及双下肢有数个浅色斑,不对称,边缘部份不清楚,查菌2+,诊断为BB型麻风。例2,次女,13岁,面部及四肢有结节,两耳垂肥厚,查菌5+,诊断为LL型麻风。例3,三女,10岁,面部有边缘不清的淡色斑,有浸润性损害,查菌5+,诊断为LL型麻风。全家7口,父亲1981年诊断为LL型麻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道了一个8口之家的麻风多发家庭。索引病例是一个确诊为组织瘤样麻风的7岁女孩。母亲和6个孩子均患麻风,仅一个患少菌型麻风,其他均为多菌型。虽然父亲临床上完全正常,但有一处细菌指数2+。因此双亲和所有的孩子可能都患麻风。孩子发病时,最大的11岁,最小的仅11个月。该家庭中,母亲可能是传染源,因为她的皮损模糊且难以发现,皮肤涂片阳性。因为孩子们年龄相差  相似文献   

13.
1954~1992年底,我院累计收治麻风1143例,治愈963例,现有现症住院10例,残老留院25例,住院的35人中有畸残者29例(82.85%),其中男18例,女11例;多菌型21例,少菌型8例;年龄19~70岁,平均53.4岁,畸残发生已2~36年,1级4例(13.79%),2级17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作者应用荧光麻风抗体吸收试验(FLA-ABS)和Dharmendra抗原的麻风菌素试验进行的麻风亚临床感染调查的8年随访观察结果.随访对象为1069名麻风健康接触者,其中多菌型麻风接触者702人(0~5岁者117人,6~10岁者170人,11~15岁者148人,15以上者267人),  相似文献   

15.
一户八口之家,于1968~1974年间先后有4人患麻风。例1,男,1958年生,1968年发病,1973年线索调查时被诊断为瘤型麻风;用DDS治疗两年后又入院治疗,1980年治愈出院继续用DDS巩固治疗,至今未复发。例2,女,例1之姐,1970年发病。1973年  相似文献   

16.
121例中男95人,女26人,年龄27~86岁,平均53.29岁;多菌型72例,少菌型49例;平均病期4.88年,发病时8~49岁,平均25.25岁;患麻风至有眼病  相似文献   

17.
墨玉县1953~1992年累计发现麻风297例.其中男209例,女86例,全为维吾尔族;未定类13例.结核样型 101例,界线类11例,瘤型170例,(多菌型181例,少菌型114例);0~14岁发病44例,发现17例;畸残Ⅰ级120例.Ⅱ级以上82例;临床治愈269例.愈前死亡16例.去向不明6例.尚有现症6例;复发22例(8.3%)。患  相似文献   

18.
瘤型麻风是个系统性疾病,内分泌系统亦会受累。瘤型麻风睾丸受侵害很常见,肾上腺很少见大的变化,但束状带、网状带和髓质静脉周围常见小结节变化,因此,可能产生肾上腺功能不全,引起尿17-酮类固醇排出量减少。瘤型麻风肝损害亦很常见,Shivda等报告40%、Camain等报告90%有特异性改变,它可使尿17-酮类固醇排出量减少。因此,作者对瘤型麻风尿17-酮类固醇与肝损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病例共29例,其中男23名,女6名;年龄20~50岁,均已接受抗麻风治疗;病期3~24年;肾功能正常,没有反应;睾丸萎缩者6例(20.6%),男性乳房肿大者3例(10.3%)。  相似文献   

19.
麻风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许多研究表明抗神经抗体是导致神经损伤的关键。作者用的抗原来自因踝部癌截肢的65岁妇女,患瘤型麻风22年,BI阴性已5年;以20例麻风患者为研究对象(LL 5,BL 3,BB 1,BT9和TT 2),其中6例有麻风反应(4例Ⅰ型,2例Ⅱ型),年  相似文献   

20.
对2014-2017年发现的6例瘤型麻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瘤型麻风均有典型的症状体征及病理特征,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30~60岁,病史1个月~40年.皮损类型主要为结节、丘疹.面部均累及,累及四肢的有4例,累及躯干的有2例.4例患者有神经受累现象,1例出现肢体疼痛,1例出现右下肢反复溃疡.组织病理学符合瘤型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