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笑民辨证论治配合靶向药物治疗肺癌验案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东  王笑民 《北京中医药》2009,28(11):889-890
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可用于化疗失败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三线治疗.上述靶向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有的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化痰解毒中药配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医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对照组单用吉非替尼,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率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痰解毒中药配合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不良反应率发生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参二苓汤"联合厄洛替尼和单独使用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L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1年10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LCLC)3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厄洛替尼150 mg每日口服,直到疾病进展或死亡,治疗组在使用厄洛替尼治疗同时加服"人参二苓汤"。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LCLC)疗效相似(P>0.05),但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在毒副反应:如皮疹、腹泻、乏力、食欲减退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参二苓汤"联合厄洛替尼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确有增效解毒功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患者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18例,进展13例,临床治疗控制率为67.5%。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随访时间为1~1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7.6±2.6)月,失访率为5.0%。随访结束时死亡人数为14例,死亡率为35.0%。生存人数26例,其中1年生存率为55.0%(22/40)。40例患者中腹泻者13例,发生率为32.5%,均为Ⅰ~Ⅱ级。皮疹者26例,发生率为65.0%;转氨酶升高者有3例,所占比例为7.5%。患者中未出现血液学毒性者。结论: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耐受性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吉非替尼给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然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乔宝璋教授辨证治疗吉非替尼不良反应效果显著。现将乔教授治疗吉非替尼不良反应病案整理,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统计。方法选择4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90 d后,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不良反应有皮疹20例(45%),腹泻9例(20%),皮肤瘙痒6例(14%),胃肠道反应6例(14%),肝功能异常4例(9%),间质性肺炎1例(2%)。结论患者服用药物期间,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观察和护理,对不良反应要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和护理,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舒适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已成为晚期NSCLC治疗热点。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药吉非替尼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吉非替尼的分子作用机制、抗肿瘤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种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阿帕替尼正在多种实体瘤(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肝癌及结直肠癌)中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临床,也广泛应用于其他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其相关不良反应也逐渐表现出来,虽然其不良反应多为可预期、可耐受和可控,但是也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耐受性,所以迫切需要寻找减轻其不良反应的防治方法,而传统中医中药在治疗分子靶向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疗效肯定,副作用少。通过积极探索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优势特色,使用半夏泻心汤、柴枳承气汤治疗阿帕替尼不良反应口腔溃疡、不全性肠梗阻等消化道反应,效果显著,特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给予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及肿瘤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埃克替尼组与厄洛替尼组,两组各50例,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埃克替尼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0±1.2)个月,有效率(ORR)为30%,厄洛替尼组平均PFS为(4.0±0.6)个月,ORR为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克替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厄洛替尼组为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埃克替尼治疗,ORR较高,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正>肺癌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发病的80%~85%。因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不显著,往往导致发现时已为晚期,多数患者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2],对于非小细胞肺癌传统治疗手段主要选择化疗或者放疗,但是临床数据表明,效果不佳[3]。目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上采取靶向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埃克替尼是临床上常用的肺癌分子靶向用药。但仍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皮疹、高血压、骨髓抑制等[4]。为了减少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度,本文笔者以扶正抗癌汤联合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0例,并对照观察了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殷东风教授中药配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直至消失,患者未因不良反应而减药或停药,靶向治疗得以有效延续,无进展生存期已达18个月,总生存期已近36个月,血CEA显著下降,KPS评分明显提高。随着肿瘤治疗观改变,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衡量肿瘤疗效主要指标。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减轻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毒副作用,预防复发、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在临床上日趋重要。当今提倡多手段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肺癌,中医辨证施治正符合这一思想。虽为个案,仍能显示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吉非替尼作为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已广泛应用,肺癌患者生存期因此得到显著延长,但吉非替尼仍存在耐药性及皮疹、腹泻等毒副反应。中医药联合吉非替尼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其相关机制也成为研究热点。兹对中医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徐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163-163
易瑞沙(吉非替尼片)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疗或不适于化疗的晚期肺癌,作为分子靶向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该药物是一种口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可干预滤泡和滤泡间细胞表皮生长信号传导通路,不良反应有皮疹、皮肤干燥、瘙痒等。我科在2010年11月~2011年12月间,应用易瑞沙对35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靶向治疗和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易瑞沙皮肤不良反应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一胶囊联合替吉奥胶囊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9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对象,患者就诊时间段为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将其中给予单药替吉奥胶囊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联合给予参一胶囊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患者治疗临床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替吉奥胶囊联合参一胶囊治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改善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地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联合中药治疗晚期局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103例给予吉非替尼25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10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攻补兼施方案治疗,在治疗16周后统计近期疗效,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与毒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KPS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16周后的完全缓解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腹泻、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攻补兼施中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性,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并减少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阳扶正汤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状态未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未接受其他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吉非替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通阳扶正汤,观察两组疾病肿瘤治疗控制率及有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观察组肿瘤治疗控制率为78.0%,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疾病(PFS)为(150.00±3.56)d,对照组(111.00±2.7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通阳扶正汤治疗EGFR状态未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可,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对照组施以紫杉醇联合顺铂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阿帕替尼治疗,分别对患者的病灶缓解情况、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卡氏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卡氏评分明显提升,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病灶总缓解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复康方联合分子靶向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肺复康方联合埃克替尼治疗,对照组单用埃克替尼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临床主症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肺复康方联合埃克替尼治疗NSCLC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5,(8):1017-1019
目的:对解毒消痈中药灌肠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每组各25例。西药组患者给予口服吉非替尼,中西药结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解毒消痈中药灌肠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西药结合组部分缓解人数较西药组明显减少,且疾病控制率以及除经济困难外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西药组。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腹泻、恶心呕吐及肝功能异常,其中中西药结合组Ⅰ~Ⅱ度皮疹、Ⅰ~Ⅱ度腹泻的发生率相比西药组明显减少,而0度腹泻的人数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靶向治疗可有效控制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进展,提高疾病控制率,而中药治疗可辨证施治,并通过积极改善靶向治疗所致的药物毒副反应及临床症状,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收集 2017 年 10 月 至 2019 年 10 月于安阳市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 412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筛选其中接受小分子靶向药物 治疗的患者 181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使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s)的患者和表皮生长因 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的患者,对其靶向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181 例接受小分子 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使用 EGFR–TKIs 患者共 156 例(86.19 %),使用 ALK–TKIs 患者共 25 例(13.81 %), 20 例患者使用 2 种以上小分子靶向药物。EGFR–TKIs 合理用药情况:埃克替尼合理用药占比为 84.48 %(49/58), 吉非替尼为 84.91 %(45/53),厄洛替尼为 91.67 %(22/24),奥希替尼为 94.74 %(18/19),阿法替尼 100.00 %(2/2)。 ALK–TKIs 合理用药情况:克唑替尼合理用药占比为 80.00 %(16/20),塞瑞替尼为 100.00 %(3/3),阿来替尼为 80.00 %(4/5)。结论:安阳市肿瘤医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小分子靶向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需要进一步进行 规范,提高其临床使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