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新冠疫情背景下体育干预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探寻推广和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式。方法 选取某校在校学生100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人。对照组不进行有组织的体育锻炼,观察组进行相关体育锻炼。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评分评价学生的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前,2组学生PARS-3评分、SDS评分、SAS评分、SR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学生在PARS-3评分、SDS评分、SAS评分、SRSS评分分别为(31.74±13.00)分、(34.10±7.285)分、(31.30±6.33)分、(22.12±4.59)分,对照组分别为(3.76±8.30)分、(39.08±5.69)分、(36.98±6.17)分、(23.94±3.95)分,2组学生PARS-3评分、SDS评分、SAS评分、SR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体育锻炼,可促进学生身心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校园中长跑锻炼完成情况对新冠疫情期间广州市内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以滚雪球抽样的方式,利用线上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在剔除异常问卷、与体质测试数据及中长跑锻炼数据匹配后共剩余问卷1022份。问卷按中长跑锻炼完成标准进行分组,其中完成组869份,未完成组153份。问卷中的量表部分按照对应量表的评分标准计分及筛查标准分级。应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长跑锻炼完成组学生体测成绩优于未完成组(P<0.05);两组学生的PCL-C、SDS、SAS量表得分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情况均无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中长跑锻炼完成情况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情况无影响,而体测分数可以降低学生疫情期间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的风险,OR值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7(0.95,0.98)与0.98(0.97,0.99);但却增加了焦虑的发生风险,OR值及95%置信区间为1.02(1.01,1.04)。结论 规律且适量的中长跑锻炼可能通过提升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进而间接促进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4.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研究生总体心理状况较好,但少数研究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问题集中表现为强迫症状、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不同年级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而疫区与非疫区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了解疫情期间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发公共事件,各地医疗机构都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处于防疫管理第一线的乡镇社区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剧增.疫情防控工作既需要对患者的进行心理救助,也需对社区医护人员的进行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疫情防控中要积极制定降低社区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措施,提升其工作适应能力,从而为其更好地参与疫情防护做出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于2021年11月1日至9日,随机抽取甘肃省2 00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年龄、专业、学历、年级、城市的大学生正负性情绪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专业、学历、城市的大学生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校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2015年中国常模(P<0.05)。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下,甘肃省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政府、学校可根据各自职责制订和完善相关疫情防控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以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保障校园安全。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目前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医护人员在面临超高压的工作的同时,还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极易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本文分析了新冠肺炎期间医护人员心理问题的症状和表现、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通过加强物资保障、合理排班、疫情防护知识的培训、权威媒体的信息发布、适当的奖励或鼓励政策、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等干预措施,以改善新冠肺炎期间医护人员产生心理问题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基层医务人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2020年2~3月间采用医务人员心理状况评估问卷对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二级综合性医院、3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的813名医务人员进行测评。结果 813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得分为(11.45±16.70)分,其中抑郁维度得分为(4.67±6.46)分、焦虑维度得分为(4.13±5.82)分、人际与孤独维度得分为(2.65±5.32)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与性别、年龄、学历有关(P<0.05),与婚姻状况、居住情况、职称、医院级别、科室无关(P>0.05)。结论上海市基层医务人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尚可,但会出现疲倦、过分担忧一些事情、不容易入睡、容易烦恼等情况,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监测,对于已有不良情绪的医务工作者应及时介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心理契约是存在于员工与组织之间的隐性契约,反映了相互之间的心理期待关系,其核心是双方内隐的责任和义务.抗击新冠疫情特殊时期,构建以情感、尊重和信任为基石的心理契约,并通过心理契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并发挥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临床一线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现状.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法和PCL-创伤问卷调查法,对2020年3—8月重庆某区县各医疗单位临床一线护士(包括援鄂护士)65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检出的护士占比51.14%,主要压力源为医院及社会关注期待、婚姻家庭、患者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媒体暴露程度与心理健康状态,为健康传播途径和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向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并发放结构化自填电子问卷,于2020年1月31日-2月2日通过网络收集≥ 18岁中国公民的公众媒体暴露、健康行为认知情况、心理健康状态等信息。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4 827份,其中男性占32.3%,现居湖北者占2.7%,年龄18~85岁,平均(32.32±9.98)岁。疫情信息媒体暴露在每天3 h以上和1 h以下的分别占38.4%和22.7%。焦虑比例为53.3%,重度焦虑比例为9.6%,抑郁比例为48.3%。媒体暴露越高,预防措施越完备(ρ=0.091,P<0.001),风险认知越高(ρ=0.04,P=0.008),自我效能增强(ρ=0.07,P<0.001)。媒体暴露3 h以上中度焦虑以上风险是媒体暴露1 h以内的1.30(95% CI:1.09~1.58)倍;抑郁的风险是媒体暴露1 h以内的1.23(95% CI:1.05-1.43)倍。结论 媒体暴露会影响公众心理健康,增加焦虑、抑郁风险,在防控疫情的同时要注重对公众心理健康的疏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其心理健康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在线问卷调查,使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02名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采用SPSS 2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分别有32.5%(98/302)和49.7%(150/302)的医师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障碍和抑郁,其中6.3%(19/302)和18.6%(56/302)是中度及以上程度焦虑和抑郁。按照工作疲劳程度评分(以60分为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风险程度、值班频率、睡眠时间(以7 h为界)分组后,医师自评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以上变量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岗位风险高的医师出现焦虑(OR=2.142,95%CI=1.170~3.922)和抑郁(OR=2.038,95%CI=1.185~3.505)的概率均高于岗位风险低的医师。结论 在疫情背景下,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尤其是在感染风险高的岗位工作的医师存在比较严重的焦虑障碍、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重点关注和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影响的蚌埠地区大众心理健康情况,为相关部门提升与改善大众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参考,为目前和未来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线制作COVID-19疫情期间大众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通过微信转发方式邀请研究对象进行问卷填写。结果问卷填写有效应答率为100%(343/343)。研究对象对COVID-19疫情发展了解占90.67%,对COVID-19了解占87.17%,在公共场所戴口罩占99.42%,预计COVID-19在3个月内得到基本控制占72.3%,认为目前所采取措施有效占87.18%,在COVID-19流行期间认为家里最安全为90.67%,知晓隐瞒COVID-19接触史违法占65.31%。心理健康自评问卷20个条目中,检出率最高的前三项依次是易疲劳(34.69%)、不快乐(29.45%)和很难做决定(28.28%);不同性别中,女性感到“紧张、不安或担忧”“比原来哭得多”多于男性(P < 0.05);不同职业中,非医护人员感到“很难从日常活动中得到乐趣”“出现过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多于医护人员(P < 0.05)。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得分≥7分共64例(18.66%)。结论COVID-19发生后政府和社会的大力宣传取得良好效果,公众对COVID-19关注度较高,认识较好,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大部分人群心理健康状态良好,仍需加强心理干预,尤其重视女性和部分非医护人员的急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许远  赵梅  唐新龙  朱心怡  陈静 《安徽医学》2020,41(4):368-371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六安市区三家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于2020年2月7日~2月15日,使用问卷星形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COVID-19流行期间六安市区三家三级医院360名医护人员心理状况,分析医护人员焦虑、抑郁水平及其与应对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OVID-19流行期间六安市区三家三级医院医护人员焦虑粗分(32.82±7.80)分,抑郁粗分(37.90±8.30)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阳性者(总粗分≥40分)68例(18.9%),抑郁阳性者(总粗分≥41 分)138例(38.4%);医护人员应对方式总分9~60分,平均为(36.61±8.55)分。积极应对6~36分,平均为(24.49±6.14)分。消极应对1~24分,平均为(12.12±4.19)分;偏相关分析显示,医护人员焦虑得分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315,P<0.05),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147,P<0.05)。抑郁得分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374,P<0.05),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207,P<0.05)。结论 COVID-19流行期间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期间血透室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与社会支持状况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血透中心、眉山市人民医院血透室、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血透室、绵竹市人民医院血透中心及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中心的131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并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血透室医护人员恐惧分数为(0.93±0.57)分,神经衰弱为(0.35±0.47)分、抑郁为(0.29±0.41)分、疑病为(0.18±0.36)分、强迫-焦虑为(0.14±0.27)分,均与领悟社会支持(62.96±11.11)分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HTH〗结论 COVID 19期间,血透室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神经衰弱、抑郁、强迫-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面对严峻的疫情诊治任务,医护人员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知识的培训及专业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以下简称规培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发现规培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可能原因,为促进规培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规培生的临床教学。方法采用网络问卷形式对2020年8月1日—2020年10月31日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的蚌埠市三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20名规培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成人心理压力量表、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 220名规培生SAS得分[(44.74±8.09)分]、SDS得分[(46.24±12.27)分]均高于全国常模[SAS:(37.23±12.49)分,SDS:(41.88±10.57)分,均P<0.05],男生和女生SAS、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规培生在SCL-90的强迫症状[(1.80±0.77)分]、人际关系敏感[(1.64±0.75)分]、抑郁[(1.65±0.76)分]、焦虑[(1.50±0.67)分]、恐惧[(1.39±0.62)分]、精神病性因子[(1.43±0.64)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来华医学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来华医学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英文版(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118名来华医学留学生进行线上调查。使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爆发期间城市居民午睡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城市居民抑郁情绪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WELL中国队列人群,于2020年4月8日至2020年5月29日通过电话访谈获取COVID-19爆发期间被调查者的健康与生活方式信息,最终纳入3075名18~80岁杭州市拱墅区城市居民的调查资料。采用世界卫生组织五项身心健康指标测量抑郁情绪,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查对象午睡状况与抑郁情绪的关系。结果:COVID-19爆发期间约有20.6%的城市居民出现抑郁情绪;在一般人群中,有午睡行为尤其是午睡时长不超过30?min与抑郁情绪发生风险(OR=0.61,95%CI:0.47~0.79,P<0.01)、新发抑郁情绪风险(OR=0.66,95%CI:0.50~0.88,P<0.01)较低相关;在有抑郁情绪的城市居民中,仅午睡时长不超过30?min有利于抑郁情绪改善(OR=0.42,95%CI:0.21~0.82,P<0.05)。结论:2019冠状病毒病爆发期间,约有1/5的城市居民存在抑郁情绪,短时间的午睡可能是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