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时机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Ⅰ B2~ⅡA期宫颈癌患者167例,所有患者均行“PiverⅢ型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进行化疗,根据患者术后至化疗时间,将分为早期化疗组(术后至化疗时间≤3周)和晚期化疗组(术后至化疗时间>3周),其中早期化疗组89例,晚期化疗组78例,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无进展生存期、复发率、病死率、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SF-36).结果 与晚期化疗组相比,早期化疗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12.36%vs 24.36%,P<0.05);术后1年SF-36明显提高[(76.82±8.57)vs (70.75±9.12),P<0.05];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Ⅰ B2~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后早期化疗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8例有完整资料的、治疗方案相同的宫颈癌患者,Ⅰa期13例(16.67%),Ⅰb期42例(53.85%),Ⅱa期23例(29.49%)。结果2年生存率为84.62%,5年生存率为73.08%;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手术切缘是否有癌细胞残留、深肌层是否有癌细胞浸润、宫旁是否癌细胞浸润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较晚、癌细胞分化程度低、手术切缘有癌细胞残留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具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应予高度重视,加强综合治疗,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分析宫颈癌患者病理分子特征,找到具有治疗意义的靶点,以更好的治疗并解释患者预后不良的病理分子因素。方法实验组随机选择68例30岁以下宫颈癌患者的病理检验结果进行历史回顾分析,对照组随机挑选同期治疗的70例30岁以上宫颈癌患者进行病理结果比较,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27及Survivin蛋白表达异同采用图像分析和免疫组化分析的方法进行测量对比。结果实验组的Survivin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而两组间P27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8.3%,对照组为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分析结果显示30岁以下患宫颈癌女性预后较差,主要与survivin蛋白表达量有关,这将有望成为今后生物治疗的靶点,从而改善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梅毒阳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梅毒阳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95%CI:16.46~27.54).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31.3%,5年生存率为9.4%.临床分期是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梅毒阳性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对这些患者要做到早期发现并进行规范化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22):207-210
目的探究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164例随机抽取82例作为研究组,剩余8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宫颈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状况。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0.08%;研究组的有效率为79.27%;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降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有明显的降低;研究组患者淋巴结转移、阴道切缘残留、无癌细胞、宫颈深肌层浸润、宫旁浸润等现象的发生率较低,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为以后深入研究和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宫颈癌妇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绝经分为绝经组128例和非绝经组31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理学特点,两组患者癌症类型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以鳞癌为主,绝经组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深肌层浸润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分型、病理分型、是否手术、淋巴结是否转移和深肌层浸润情况均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而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深肌层浸润是绝经后宫颈癌妇女的病理特征,肿瘤分型、病理分型、是否手术、淋巴结是否转移和深肌层浸润情况均与颈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胡丁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2):73-75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宫颈癌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和预后情况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13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45岁为界限将患者分为青年组[<45岁,75例(56.82%)]和中老年组[≥45岁, 57例(43.1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宫颈癌年轻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青年组中腺癌62例(82.67%)、鳞状细胞癌13例(17.33%),淋巴结转移55例(73.33%),远处脏器转移35例(46.67%),临床分期Ⅰ期18例(24.00%)、Ⅱ期30例(40.00%)、Ⅲ期22例(29.33%)、Ⅳ期5例(6.67%),接触性出血50例(66.67%),阴道不规则出血60例(80.00%),分泌物异常64例(85.33%),生存期为(3.28±0.64)年;中老年组中腺癌22例(38.60%)、鳞状细胞癌35例(61.40%),淋巴结转移32例(56.14%),远处脏器转移16例(28.07%),临床分期Ⅰ期4例(7.02%)、Ⅱ期10例(17.54%)、Ⅲ期23例(40.35%)、Ⅳ期2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ⅢCr期行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预后因素。结果年龄截点值为50岁,肿瘤大小截点值为5.30 cm。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肿瘤侵犯阴道下1/3、FIGO分期及放疗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肿瘤侵犯阴道下1/3、FIGO分期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且相应的生存曲线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肿瘤侵犯阴道下1/3、FIGO分期为ⅢCr期宫颈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肿瘤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脉管内瘤栓、宫旁浸润、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累积复发率和生存率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P>0.05);肿瘤病理类型与术后累积复发率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率与术后累积复发率和生存率均相关(P<0.05)。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率>7.3%是影响患者术后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3.429、2.549,P<0.05),淋巴结转移率>7.3%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3.000,P<0.05)。结论 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对淋巴结转移率>7.3%的患者应加强术后补充治疗及随访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本市宫颈癌患者5年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宫颈癌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集的186例宫颈癌患者为对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探讨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术后治疗方式等对寿光市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5年存活率为73.66%(137/18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术后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因素(x2=14.490、7.143、39.841、5.859、18.093、6.533,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术后治疗方式是本市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95%CI分别为1.017-4.689、0.335-1.248、0.746-1.383、1.235-2.164、0.035-0.763、1.354-1.492,P<0.05).结论 优化术后治疗方式,尽量建议患者选择术后化放疗结合有助于改善宫颈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与研究宫颈癌年轻患者与中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本文选择了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将年龄≤35岁的年轻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共75例,并另选75例同期年龄> 35岁的老年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与分期、病理组织类型以及淋巴结转移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阴道不规则流血方面,其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临床症状方面,两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宫颈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患者的发病年龄与肿瘤病例类型等不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应加大对年轻女性宫颈癌的普查,与非鳞癌相比,鳞癌的平均发病年龄相对略低,然而该病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对发病年龄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医药指南》2017,(14)
目的分析影响手术治疗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以患者年龄、宫颈癌分期、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肌层浸润程度、子宫是否受累、脉管是否出现癌栓作为自变量并赋值,以术后5年期存活率作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模型行回归性分析,总结影响宫颈癌手术预后的因素。结果在上述病例中,处于IIb期、低度分化、存在脉管癌栓、伴随深度肌层浸润、肿瘤直径>4 cm、子宫受累患者所占比率更高(P<0.05)。结论分化程度、肌层浸润、子宫受累、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脉管癌栓是影响宫颈癌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病理特点及经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荆州市沙市区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2例早期年轻(年龄≤35岁)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组,93例年龄>35岁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病理特征,记录经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预后,分析病理特征与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患者鳞癌比例低于对照组,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19例复发,复发率为20.65%;生存时间为32~7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2个月,五年生存率为84.78%(85/9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情况及间质浸润深度是患者复发率及五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 <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阳性、间质浸润深度≥1/2是早期年轻宫颈癌复发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具有鳞癌比例低、HPV感染率高等特点,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间质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因素是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经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复发及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于广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8):132-133
目的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宫颈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予新辅助化疗后加放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单纯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6%。两组患者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的治疗结果具有积极作用;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主要为病理类型,以及患者的是否合并基础性疾病,新辅助化疗对于鳞癌的治疗效果优于腺癌。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特殊的促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 ,可增加血管通透性 ,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及基质形成 ,而实体瘤的发展依赖于血管生成[1]。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内皮细胞的扩散 ,细胞外基底周围的毛细管的渗透 ,内皮细胞迁移以及分化成功能性毛细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 :肿瘤能通过血管生成因子减少血管生成。VEGF是现在最强有力的血管生成因子 ,它的作用局限在血管内皮细胞 ,不仅能降低内皮细胞扩散 ,而且可以增加血管渗透性。同时 ,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 (EC)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产生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20.
于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4):75-76
目的分析研究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早期宫颈癌的预后影响。方法 45例早期宫颈癌合并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为观察组,同期45例未合并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早期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接受辅导治疗几率、淋巴结转移率、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会增加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导治疗几率及淋巴结转移率,降低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故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