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情被认为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沟通技巧,主要包含认知和行为两方面,以用于将对患者的理解传达给患者。因此共情可以通过加强认知结构和行为表现的后天培训得以提高。本文综述了共情、共情能力的概念,共情在护理中的作用、应用以及大学生共情能力的测量工具,目的在于了解本科护生共情能力的研究现状,有针对地加强护生共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活动对本科护生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级护理学本科一年级共20名护生实施巴林特小组模式干预,应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于干预前后测评教学效果。结果 实施干预后护生共情能力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林特小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促进“移情”与“反移情”能力的提升,对护生早期开展巴林特活动能够促进共情能力的稳定及增长。  相似文献   

3.
曾巍  林美玲  陈亚岚 《护理学报》2021,28(10):57-61
目的 探讨共情在高职实习护生正念与其临床沟通能力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9—12月选取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541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五因素正念量表、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AMOS 23.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本组高职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正念、共情能力总分依次为(87.10±10.05)分,(120.68±10.16)分,(54.94±9.33)分;临床沟通能力与正念、共情能力呈正相关(r=0.283,0.263;均P<0.05),正念与共情能力呈正相关(r=0.318,P<0.05);共情能力在正念与护患沟通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89,占总效应的33.0%。结论 正念、共情与临床沟通能力关系密切,正念可以通过共情来间接影响临床沟通能力。护理高职院校工作者可以在教育内容上增加正念和共情训练,提高高职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本科实习护生共情能力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为针对性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杰斐逊共情量表(护生版)和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对我国5地6所高等护理学院的五年制229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质维度与共情能力总分及观点采择、情感护理呈负相关;内外向维度与共情能力总分呈正相关.[结论]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与人格特征具有相关性,改变其性格对于提高共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儿科护士心理脱离与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共情能力对两者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杭州市某儿童专科医院3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心理脱离量表、杰斐逊量表(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health, JSE-HP)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 MBI-GS)中文版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科护士共情能力、心理脱离、职业倦怠得分分别为115(104,124)分、10(9,12)分、34(27,43)分。心理脱离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32,P<0.01),与共情能力呈正相关(r=0.38,P<0.01);职业倦怠与共情能力呈负相关(r=-0.47,P<0.01)。共情能力在儿科护士心理脱离和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为-0.88(95%CI:-1.32~-0.49),占总效应的39.22%。结论 共情能力在儿科护士心理脱离和职业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管理者应积极开展以影响职业倦怠路径为依据的干预策略,以达到减轻护士职业倦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的共情能力、职业获益感水平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和职业获益感量表对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01名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的共情能力总分为(80.60±9.44)分,职业获益感总分为(59.95±16.27)分;共情能力与职业获益感呈正相关关系(r=0.395,P<0.01)。[结论]实习护生共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职业获益感处于较低水平,两者存在正相关。护理教育者可根据两者现状及关系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共情能力和职业获益感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对叙事医学与共情的概念及内涵进行梳理,研究叙事医学对护生共情能力培养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其必要性与可行性,从医学史与中文叙事的视角出发,具体阐释叙事医学对高职院校护生共情能力培养的两条路径:一是精细阅读医学史,为培养护生共情能力奠定良好契机;二是反思性中文叙事,为构建护患共同体搭起共情桥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综合性大学护生共情能力的现状,并探讨其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人际反应指数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于2016年5月对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的15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护生共情能力总分为(51. 67±9. 40)分;同情关心维度条目均分最高,个人痛苦维度均分最低。单因素分显示,独生子女、毕业后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生共情能力得分较高(均P 0. 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护生的家庭支持、情绪智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其共情能力得分呈正相关(均P 0. 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为独生子女、既往健康状况、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意向、情绪理解均为护生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 0. 05)。结论被调查护生的共情能力总体水平较好,可通过培养护生从事护理工作的意向、提高其情绪理解等以更好地提高其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共情能力与实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为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及提高其实习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共情能力调查问卷和护理部的实习效果反馈表,对98名护生进行调查,对共情能力与实习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习护生共情能力与实习效果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24,P<0.01),共情能力与实习效果中的理论知识(r=0.823,P<0.01)、操作技能(r=0.351,P<0.05)及沟通能力(r=0.795,P<0.01)呈正相关,与带教老师的评价无相关性(P>0.05)。结论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及实习效果均相对较好,而加强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可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实习质量,尤其是护生的理论知识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环境对护生转型冲击的影响,探讨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2020年9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医科大学附属教学实习医院中2所市级医院和4所区级医院的668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临床实习环境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护生临床实习环境、心理弹性和转型冲击得分分别为(132.86±21.49)、(91.05±17.04)、(74.02±22.90)分;转型冲击与临床实习环境及心理弹性均呈负相关(均P0.001);心理弹性在临床实习环境与转型冲击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23%。结论实习期间护生的转型冲击呈中度水平,心理弹性在临床实习环境与转型冲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护理教育者应关注实习护生的转型问题,通过营造良好的临床实习环境、提升护生的心理弹性来降低其转型冲击程度,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情绪创造力在实习护生心理弹性与积极应对间的中介效应。方法:2019年6月1日~9月1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实习护生302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情绪创造力量表(EC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生ECI评分为(88.92±12.50)分,CD-RISC评分为(65.74±14.30)分,积极应对(PC)评分为(36.53±5.31)分;情绪创造力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弹性、积极应对之间存在正相关(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情绪创造力在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375,占总效应的51.724%。结论:情绪创造力在实习护生心理弹性与积极应对间起部分中介效应,情绪创造力和心理弹性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及临床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实习护生情绪创造力及心理弹性,提高其面对问题的积极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共情能力的培训模式,研究共情能力对护生专业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于开平市中心医院实习的120名护生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实习教学模式,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共情能力培训,对比两组培训后的护理教学满意度和培训前后的专业自我概念水平。结果 培训后试验组护理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00%vs. 86.67%,χ2=10.050,P<0.05);培训前两组专业自我概念水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试验组专业自我概念水平均分高于对照组[(2.96±0.34)vs.(2.73±0.33)],且除了技能维度外,领导、灵活性、满意度和沟通交流4个维度分值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护生进行共情能力培训,提高了护理教学满意度和专业自我概念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护生共情能力和人际交往效能感现状,分析共情能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专用版(JSPE-NS)、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118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共情能力总分(104.96±13.26)分,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124.06±11.57)分,护生共情能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呈正相关(r=0.402,P<0.01)。结论护生共情能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呈正相关性。护理教育者在教学中可融合二者的共性,寻找恰当的护理教育对策,提升护生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覃湘庸 《护理与康复》2011,10(6):482-483
目的 了解90后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16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91.9%护生认为除了学习医疗护理知识外还需学习人文社科、伦理等知识,35%护生认为能察言观色、准确辨别他人情绪,18.1%护生认为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很困难.结论 90后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共情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性,为提高护生共情能力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199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评判性思维与共情能力的主要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评判性思维能力均分(282.73±25.97)分、共情能力均分(42.92±9.36)分。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共情能力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其中分析能力、开放思想、自信心和求知欲对提高共情能力有重大影响。结论本科护生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但共情能力不高,在护理教育中应加强护生分析能力、开放思想、自信心和求知欲的培养,以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短期临床培训课程对提高高职实习护生共情能力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试验前后对照设计,对120名实习的高职护生进行4周的共情能力临床实践培训,包括高尚职业道德的加强、情感共情和行为共情的培养。培训前后,应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评价护生的共情能力。结果培训后,护生人际反应总分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P0.01);4个维度中,同情关怀维度得分较培训前改变不明显(P0.05),观点取替、幻想力和身心忧急3个维度得分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短期临床共情能力实践培训课程可以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燕  高健  陈宏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848-849
目的探讨社会实践对本科护生亲社会意识及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亲社会行为问卷及大学生共情能力量表,对116名参加社会实践的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参加社会实践后亲社会行为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和共情能力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参加社会实践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社会实践是培养护生亲社会意识和共情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共情培训对实习护生情绪智力及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对肿瘤医院183名实习护生进行共情培训,以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为框架,将培训过程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及行为领域3个阶段,共6次课,5次理论授课和1次临床实践课进行,比较培训前后实习护生情绪智力水平和临床沟通能力。结果接受共情培训的肿瘤医院实习护生情绪智力和沟通能力的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0.01)。结论共情培训可提高肿瘤医院实习护生情绪智力水平和临床沟通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